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区域供冷系统目前应用中的突出问题,讨论了区域供冷在国内典型建筑中的经济性和定价方式,认为区域供冷技术适用于以公建为主的区域,而不适用于单独住宅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牛冰 《建筑技术》2022,(6):763-766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建筑领域迫切需要“降能耗、提能效”。近年来,区域能源系统因其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益,在建筑领域已成为热点话题。结合广州某新城片区的改造情况,重点介绍了启动区区域的土地规划、建筑性质以及供冷负荷,通过比对经济性和节能效益,提出了电制冷加冰蓄冷的供冷方案,并对供冷站选址进行了分析,为某新城片区区域供冷系统规划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区域供冷系统经济供冷距离的数学模型,编制了相应的求解程序,并结合一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冷负荷密度、二次管网冷水供回水温差均为区域供冷系统经济供冷距离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供回水温差的影响更大;当二次管网冷水供回水温差分别为10℃和8℃时,区域供冷系统的经济供冷距离随冷负荷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冷负荷密度很小的区域不宜采用区域供冷系统;区域供冷系统二次管网不宜采用5℃以下的冷水供回水温差.  相似文献   

4.
南京鼓楼软件园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该区域供冷供热系统.通过与日本东京晴海Triton广场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对比得出:在区域供冷系统设计中应尽可能缩短管线长度,能源站应尽量靠近平均容积率大、冷热负荷集中的区域.对泵的选型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5.
对近3年广州大学校园区域供冷系统用冷量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到区域供冷+板式换热器+二级泵中央空调系统在广东地区高等学校校园建筑应用中的耗冷量、单位面积耗冷量指标、生均耗冷量指标。根据单位面积耗冷量指标,对教学区建筑用冷进行了高低划分,找出了高耗冷量建筑。对区域供冷系统下高校建筑中央空调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传统指标与热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在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绿地率等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天空角系数、不透水率、绿化覆盖率等热环境评估补充指标,并运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 DUTE和Fluent,模拟限定条件下的容积率奖励案例对近地面风场、温度场的影响,直观地展示容积率奖励机制在热环境控制方面的价值,为控规编制技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区域供冷供热的特点,提出一种有效的区域负荷预测方法:通过建立几种适用于某一地区的典型建筑DeST负荷计算模型,模拟出不同类型建筑的全年逐时负荷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不同类型建筑的全年峰值负荷与负荷率时间分布,用来指导该地区的区域负荷预测或区域供冷供热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区域供冷供热在校园规划中的实施方法,并以上海市近郊的某一个实际工程为案例,详细分析了校园的供冷供热负荷。在此基础上,模拟了3种供能方案:单体建筑独立设置供冷供热系统、区域集中设置供冷供热系统、集成地源热泵的混合式区域供冷供热系统。3种方案的对比说明:校园实行区域集中供能既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又可以提高机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当将地源热泵系统集成到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中时,可以进一步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上海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冰蓄冷(电蓄热)区域供冷(供热)系统。详细采用计算机对校区内典型建筑的空调负荷特性进行模拟分析,并确定了区域供冷同时使用系数。针对供冷半径的确定,设计中采用了对比分析方法,对选定的400~500m的供冷半径进行了简单有效的经济分析。分析了蓄冷对系统经济性的改善,进一步确定了蓄冷模式下区域供冷优越的经济效益;设计中采用制冰机/冷水机组动态制冰技术及其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系统广州地区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系统以其独有的舒适性好、能耗低等特点逐步被国内用户接受,并在民用建筑项目中被采用.本文以等效辐射换热系数方法对盘管式辐射顶板单位面积的供冷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以广州地区为例,对该系统的适用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系统更适用于围护结构冷负荷指标低的节能建筑;当围护结构冷负荷指标低于20 W/m2时,采用较高供回水温度的冷水机组可满足室内设计要求且有明显的节能效果;顶板承担的冷负荷随人员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降低送风温度、采取大温差送风,可降低顶板承担的冷负荷.  相似文献   

11.
Problem, research strategy, and findings: Planning consultants are a vital par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planning process. We explore who hires consultants, the types of tasks that they typically perform, and differences in the values of planning consultants and their clients. We conduct parallel surveys of planning consultants and local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find that the use of consultants is widespread: They are hired primarily to reduce the costs of maintaining in-house planning staff and to provide as-needed technical expertise. Both planning officials and consultants agree on the priority given to well–accepted planning principles, even though each group thinks they hold planning principles in higher esteem than the other. Yet, we find that the actu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lf-professed values of the two groups are negligible.

Takeaway for practice: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both consultants and their clients believe that the advantages of hiring consultants, including supplementing in-house staff, providing workforce flexibility, and offering technical expertise,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of possibly higher costs and lack of local knowledge. The study provides reasons for optimism that outsourcing planning work does not change the underlying planning values of the agencies employing the consultants, or the goals and objectives of the planning work.

Research suppor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s.  相似文献   

12.
城市规划研究是城市规划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然而,长期以来,“重实施、轻研究”,致使一些城市规划建设的遗憾和失误时而发生。本期以此为主题组稿,希冀社会各界和广大同仁重视城市规划研究与策划工作,强化规划研究与策划工作的力度,提高规划编制、现划管理和规划决策实施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从居住区规划到社区规划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首先讨论住宅区、居住区、社区等概念 ,并介绍社区发展与社区规划的缘起及内容。然后探讨了城市规划领域的社区规划问题 ,涉及我国城市社区规划的演进、社区规划的原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划与社区规划之辨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规划和社区规划是两个相互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城市规划本质上是一种空间规划,注重宏观经济效益,而社区规划实质是一种社会规划,着眼于微观的社会效益。两者都是决策—实践的连续统一体,在规划内容上有交叉和重叠,同时彼此相互制约甚至尖锐冲突,在规划手法上又不乏相通之处,在操作层面两者面临共同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地论述系统分析方法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历史、范围及发展趋势,同时,对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今后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从信息支持扩大到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中的情景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当今热门的情景规划方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情景规划产生的背景,解释了什么是情景规划,阐述了情景规划的组成部分,并重点剖析了城市发展与情景规划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     
  相似文献   

18.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ontext of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and urban and rural transformation,this paper defines incremental planning,stock-based planning,and reduction planning.It further discusses the socio-economic foundation of incremental planning,the transformation of incremental planning to stock-based planning,and the emergence of reduction planning,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hree types of urban planning.Based on that,it finds that incremental planning is determined by China's unique urban growth pattern,and that the change of the urban growth mode leads to a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planning.In addition,reduction planning can effectively cope with urban decline.After over 30 years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more and more cities in China are approaching the bottleneck of growth.Therefore,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planning is unavoidable and will definitely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planning circles.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当今热门的情景规划方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情景规划产生的背景,解释了什幺是情景规划,阐述了情景规划的组成部分,并重点剖析了城市发展与情景规划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从远景规划到概念规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和规划、从国外到国内,从上世纪末的远景规划到本世纪初的“概念规划”,一脉相承,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不断发展,概念规划是在竞争年代下一个战略研究的创新。城市规划应包括四个层面: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管理,而城市发展的战略研究,正是加强了城市研究,这种高层次的研究工作,对城市发展发挥了纲举目张的作用,它并不企图取代城市总体规划,而是更丰富了城市规划内容和完善城市规划的体系,对城市规划工作者也是一种知识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