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型小城镇大多是依赖单一的资源形成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这类发展模式无疑是不可持续的。改变资源枯竭型小城镇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结合湖北省大冶市陈贵镇产业转型的具体实践,提出资源枯竭型小城镇产业转型的四大路径。第一,改变资源枯竭型小城镇独立发展的发展特色,与大中城市充分对接,并与周边城镇协调发展;第二,在替代产业的选择过程中,不必仅依赖于传统资源,应从资源、市场、政策等多元角度出发,合理选择替代产业;第三,注重产业发展的时序控制,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分析未来发展的若干种可能,弹性引导产业发展;第四,结合地方特点,细化产业发展策略,增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和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镇由于其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后期往往面临资源枯竭的压力。而资源型城镇曾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自身通常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因,如今随着红色旅游持续升温,使得红色文化基因与资源型城镇发展相融合有了可能。该文基于红色旅游的发展背景,以可可托海镇为例,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基于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红色旅游发展路径,为当代资源枯竭型城镇的转型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小城镇产业转型——北留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是城市之尾,农村之首,是工业产品流向农村和农副产品流向城市的纽带,它以乡村为腹地,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对调整农村产业结 构、合理布局乡镇工业、改变城乡人口分布、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资料表明,近十年来,小 城镇已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是连接大中小城市与广大农村地区的重要纽带,大力发展小城镇对我国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至关重要。在新常态背景下,传统的以空间优先和经济增长为导向的规划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需求,资源、环境、劳动力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和培育成为关键。本文通过梳理特色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总结"浙江模式"下特色小(城)镇规划思路的转变,并以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特色小城镇规划为例,从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因素——产业角度出发,探讨产业的选择定位和具体策划实施,以及创新驱动下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价值区段的提升。高塍特色小城镇规划在浙江省发展经验引导下,对产业发展做出了明确的判断与选择,确定以环保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逐渐弱化目前以电线电缆加工生产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发展。进而通过产业策略实施和具体要素落实,确定了最终的空间规划方案,其产业转型思路与规划研究方法对于其他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城市产业转型已经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本文以安徽省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北市为例,通过分析其三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梳理出了产业转型的总体思路,从而得出了城市产业转型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孙勇 《城市建筑》2014,(26):221-221
现阶段,城市产业转型已经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本文以安徽省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北市为例,通过分析其三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梳理出了产业转型的总体思路,从而得出了城市产业转型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4)
实施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唐山市为例,研究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重点阐述了路径依赖的问题,并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健珊  陆楚杰  陈兴 《规划师》2023,(5):124-130
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庞大,其中许多城市已进入资源枯竭阶段,转型发展成为这些城市面临的课题,而实施城市更新是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在分析多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经验的基础上,以资源枯竭型城市湖北省黄石市为例,剖析其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并以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探讨城市转型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其他谋求转型发展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资源型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极度依赖资源型产业。经济结构单一、资源枯竭问题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碍。怎样摆脱"资源诅咒"实现资源型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转型,是摆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面前的难题。本文结合内蒙古西乌旗巴拉嘎尔高勒镇产业发展的转型实践,从现状实际问题出发探讨了资源型小城镇转型过程中产业选择的基本路线和战略,并提出了具体产业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小城镇建设为例,本文主要研究了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转型路径,其中路径包括以提升质量为主的建设;优化城镇的布局,以实现集约高效的发展;新型城乡关系的建立;彰显城镇的文化和特色;转向绿色低碳的方向等方面,探索小城镇多元形式的路径及前景,为转型发展提供创新型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是加快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拉动内需、做大产业、扩大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甘肃作为地处西部的内陆多民族省份,其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小城镇建设要依据各自条件,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走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小城镇的聚集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风貌建设是提升小城镇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培育小城镇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撑,对于丰富城镇内涵、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山地型小城镇风貌的现状分析和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结合重庆市万州区龙沙镇小城镇风貌设计科研项目的研究,探索了适合川东地区小城镇发展、从规划到建筑单体的风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和精髓所在,尤其在小城镇旧城更新中,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并在改造中传承发扬,使其真正成为一种具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是提高其竞争力的有效方法。鉴于此,文章在分析旧城更新经验、小城镇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将文化与旧城更新整合考量,以贵州省安龙县老城区为例,提出梳理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主题、编织文化珠链、策划文化活动等策略激发老城区的活力,实现老城区的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的城市转型与产业选择思考——以淮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淮北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的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资源型城市的城市转型与产业选择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型升级是现今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由中小企业组成的传统产业集聚区,其转型升级面临着众多的困境。本文以中国童装名镇——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为例,通过对中小企业主及外来务工者的访谈与问卷调查,讨论其转型升级的困境与路径。研究认为:现阶段,织里镇面临着比较优势"断档"、产业空心化、人才吸引难等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完成织里镇童装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在政策引导、加强规划建设、良好氛围的营造、配套设施建设、人才吸引等方面做出努力,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6.
资源枯竭型小城镇普遍面临产业、空间和社会等一系列问题,亟待推进其发展转型,新时期下特色小镇发展理念为其提供了转型发展契机。文章以绿汁镇为例,结合当下特色小镇建设模式,重点考虑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空间重组两方面发展内容,探索新时期下资源枯竭型小城镇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国家沿边开发开放政策的密集出台,边疆地区在国家新一轮沿边建设中已从发展边缘转为前沿。特色小城镇既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更在边疆地区城镇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产业特色化是边疆小城镇融入"一带一路"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驱动,从而受到国家和沿边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新疆是"一带一路"核心区,具有典型代表性,文章以南疆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南疆地区与内陆地区特色小城镇发展条件的深度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在产业发展阻碍力、摩擦力、驱动力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进而提出新时代南疆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正面临"三大转变"的特殊性要求——发展视角由重视片区向着眼全局转变、发展思路由注重二三产向注重三次产业转变、发展模式由本地发展向外来聚力转变,最终构建出"区域化+融合化+平台化"的适应性规划策略,并以拜城县铁热克镇产业发展规划实践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兰州市红古区成为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红古区以全域旅游模式为统领,立足本底文化根脉,融入现代文化元素,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审视周边旅游中观格局,面向全国旅游宏观大格局,红古区全域旅游发展路径主要为乡村观光休闲旅游、湟水河风情运动健身旅游、工业科普教育旅游、本土文化体验游、地学考察观光游五大方向。逐步将红古区建成河湟都市郊区绿色观光旅游的示范基地和兰州、西宁主城区的后花园,未来的红古区将是兰州乡村四季旅游首选目的地,甘肃省内外一流都市综合体验旅游目的地、以及中国西部知名绿色休闲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出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应依据以生态环境为主题、利用区域优势、构建科学规划战略引导和法律保障体系、深化企业人才培养的原则,并通过对沈溪新城的城市特征分析、城市职能分析及产业结构分析等,对其产业规划目标、原则及布局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