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最新的三维地震数据,结合钻井、岩心、壁心等资料,梳理了黄河口东洼渤南低凸起和莱北低凸起物源区沙一段沉积时期的古地貌,探讨了物源和古地貌(坡折、沟谷)等对沉积砂体富集差异性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古地貌控制作用下的沉积相类型和展布规模。研究表明:渤南低凸起为陡坡型物源,母岩岩性以前寒武系花岗岩为主,易于风化剥蚀,沟谷发育,砂体富集程度高,物源规模大,砂体范围广;莱北低凸起为缓坡型物源,主要发育前寒武系花岗岩、中生界安山岩和中生界凝灰岩,有效物源区面积小,供源能力弱,沟谷不发育,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规模较小。母岩类型是寻找优质富砂储层的关键,水流携带富砂沉积物通过古沟谷通道富集于地貌低势的洼陷区,富砂的辫状河三角洲是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低钻井密度区源-汇沉积体系时空展布研究的不确定性,探索沉积正演模拟在准噶尔盆地的适用性。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应用DionisosFlow沉积正演模拟软件,对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阜19井区三叠系韭菜园子组开展沉积正演模拟。结果表明,阜19井区以东北克拉美丽山的远物源和北三台凸起的点物源为主要物源供给,凸起南部的东物源为次要物源供给,形成远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细粒沉积与点物源相对粗碎屑近源混杂沉积。其沉积演化受湖平面频繁升降的影响,纵向上表现为2个中期正旋回,岩性上形成典型的"泥包砂"特征。阜19井周缘韭二段湖水动力影响减弱,发育来自南缘山前扇三角洲沉积的优质砂体,与滨浅湖亚相的泥岩间互叠置,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是研究区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3.
宋玲 《断块油气田》2014,21(5):597-600
对于多物源、多沉积相类型、古地貌复杂的地区,常规地震属性储集层预测技术的预测精度会明显降低。为此,文中提出了基于不同物源体系及沉积相类型分区域精确描述的储集层的预测方法,并在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进行了有效验证。春风油田沙湾组一段1砂组具有西北和西南2个物源区,主要对应发育近源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远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针对西南物源远源辫状河三角洲地震强反射砂体,主要采用了振幅类地震属性特征进行储集层的识别和描述;针对西北物源近源扇三角洲地震空白反射砂体,在"坡折控砂"理论约束下利用地震资料拓频处理技术,实现地震资料有效高频成分的增强,提高地震分辨率,达到追踪描述超覆带砂体边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三河次凹戴一段深层以寻找岩性油藏为主,但对于三河次凹戴一段是否受西南部张八岭隆起物源影响存在较大的分歧,进而导致该区沉积、砂体及成藏模式的不明确。为了确定物源方向,利用构造演化分析、岩石矿物组分测定、属性预测及砂地比变化特征多种手段,综合开展了物源方向的分析。结果表明,西南部张八岭隆起物源砂体难以越过东阳次凹在三河次凹沉积,东部物源柳堡低凸起、菱塘桥低凸起提供的砂体延伸较远,可在三河次凹沉积,东部地区的砂体组分和东部物源母岩成分类似,存在东西砂体尖灭边界,砂体物源来自东西两支;戴一段主要受东部柳堡低凸起、菱塘桥低凸起及西部建湖隆起两大物源控制,且东部物源可以向西延伸较远;砂体在内坡带与深凹带逐渐尖灭,在砂体前缘可以形成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5.
综合壁心、薄片、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渤海东部庙北地区古近系东营组上段(Edu)沉积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庙北地区Edu主要发育小型辫状河三角洲,垂向上河道、河口坝砂岩与河道间湾泥岩间互沉积,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中高频、中弱振幅低角度前积反射;平面上,储层砂岩呈朵状分布于凸起边缘斜坡区。进一步分析表明,"湖内岛"型物源体系的规模、母岩性质、结构等综合因素决定了沉积体系规模较小,平面波及范围有限;基准面旋回变化间接影响物源体系规模,控制砂体的纵向分布;古地貌控制了砂体的平面展布,表现为凸起供砂、沟运砂、坡聚砂、梁分砂。这种小型沉积体系决定了该区构造-岩性复合勘探的勘探模式,同时这种沉积体系控制因素分析结果对邻区沉积相分析和储层预测具有较好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渤海海域古近系广泛发育低凸起、凸起倾末端等小型正向构造单元,勘探实践证明这些局部物源区周缘是重要的优质储层发育区。在渤海海域,本文通过对构造活动、湖平面变化、沉积母质来源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断陷湖盆盆内局部物源体系的概念。研究表明,局部物源具有隐伏发育特征,包括层序时间、构造空间和物质构成等3类隐伏模式;母岩类型、断裂活动性、构造样式等是盆内局部物源体系砂体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局部物源体系的精细分析拓展了勘探领域,使远离大型物源区、传统认识缺乏有效储层的盆内局部物源周边区得到重新认识,指导了多个大中型油气田的发现。局部物源体系具备良好的构造背景、优越的供烃条件和合理的储盖组合,依托局部物源形成的近源扇三角洲沉积体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现实领域。  相似文献   

7.
渤海海域属于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储层预测一直是中深层勘探的难点。利用钻井、三维地震以及岩矿测试等资料,改变以现今残留基岩面貌作为源-汇分析的思路,以动态源-汇分析思路为指导,对渤海石臼坨凸起西部陡坡带进行了古物源恢复,重塑了不同时期的古地理格局,并建立了物源差异演化模式。分析了物源差异演化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东三段沉积时期,石臼坨凸起西部陡坡带不同位置由于提供物源的母岩类型不同,对沉积区扇体的规模和储层物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西部以碳酸盐岩为主要物源,储层灰质胶结普遍,物性较差;中部为变质花岗岩、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合提供物源,储层物性中等;东部以火成岩持续提供物源,剥蚀后形成大量碎屑颗粒,砂体规模和储层物性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西部温宿凸起周缘-英买力隆起地区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是近年来岩性油气藏勘探的热点层位,且玉东1井区已获得了规模的油气产量,但底砂岩段高精度层序地层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规律有待落实。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可以等时追踪对比的标志层、层序界面和湖泛面,构建底砂岩段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各高频层序单元的沉积微相类型和特征,并揭示沉积相的时空演化规律。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为三级层序ESQ1的上升半旋回,可分为4个准层序组,从下到上依次为4砂组、3砂组、2砂组和1砂组。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沉积时期为湖水不断变深、湖盆逐渐扩大的“水进砂退”的沉积背景,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其中4砂组至3砂组沉积时期,为低可容纳空间的低位域体系,物源供给充足,且湖平面上升缓慢,温宿凸起物源区和英买力隆起物源区均发育较大规模的三角洲,英买力隆起物源区还发育规模较大的滨浅湖砂坝。2砂组至1砂组沉积时期,为高可容纳空间的湖侵域体系,湖水迅速变深,温宿凸起物源区沉积物供给迅速减少,扇三角洲迅速向盆地边缘退积迁移,湖水将早期砂体淘洗再沉积形成小型砂坝。英买力隆起物源区三角洲逐渐萎缩,滨浅湖砂坝规模显著变小。  相似文献   

9.
地层岩性油气藏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一个难点领域,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定位岩性油气藏有利发育区和落实岩性圈闭的有效性。通过对研究区岩性油气藏地质与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源""相"双控的勘探思路。惠州26洼是惠西南地区经钻探证实的富生烃洼陷,紧邻惠州26洼,且长期相对上隆的惠州21构造带和惠西低凸起,经断裂沟通源岩,具有油气强充注的有利条件;新近系沉积时期,惠州21构造带以独立于三角洲体系之外的陆架砂脊-砂席砂体为主要沉积特征,惠西低凸起以三角洲前缘的河道-河口坝砂体为主要沉积特征,这些砂体都有利于形成多种类型的岩性圈闭。在这2个岩性油气藏发育有利区,运用少井条件下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技术、等时成因砂体重构技术、基于地质模式的地震切片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对岩性圈闭砂体沉积边界进行追踪和刻画,有效指导了该地区岩性圈闭的落实。该勘探思路及关键技术在惠西南地区惠州21构造带和惠西低凸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致密砂体分布复杂,给该区致密气的勘探开发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致密砂体控砂机理,将有助于预测砂体和有利储层分布,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文中从太原组古构造特征、物源供给、沉积体系及研究区经历的海侵/海退事件等4个方面总结了致密砂体控砂机理。研究发现:宜川地区太原组低洼古构造控制主砂体展布;物源决定砂体发育面积及沉积类型,碎屑供给物少,砂体发育面积小,沉积较分散;物源和沉积环境共同控制砂体展布形态和方向,形成以透镜状、块状和长条状为主的障壁砂,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海侵/海退事件控制单砂体沉积厚度及连续性,砂体主要发育在石灰岩厚度小于8 m的区域,4期海侵/海退事件形成了4套单砂体。  相似文献   

11.
井楼油田北区物源来源存在争议,导致对砂体分布的认识不清,限制了油田高效开发。通过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研究,认为井楼油田北区物源来自北东方向的古城三角洲。细分了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区主要属于三角洲前缘末梢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河道间以及湖泥五个微相。结合砂体以及沉积微相分布规律,总结了研究区沉积相模式。并在沉积相模式指导下,对储层微相及砂体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砂体在空间上分布特征及规律,研究结果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虽然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目前勘探程度较低,但它是未来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区域。目前对呼和湖凹陷重要沉积物源体系南屯组认识薄弱,因此,精细刻画该区物源体系对该区域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运用轻重矿物、砂岩厚度及砂岩百分含量、同沉积断裂组合样式分析、古地貌、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资料,精细研究了呼和湖凹陷南屯组古物源体系。结果表明,东部锡林贝尔凸起和西部巴彦山隆起是呼和湖凹陷主要物源供给区,由湖盆四周向中央汇聚,其中主要物源来自缓坡带和陡坡带,次要物源来自南部隆起。南屯组时期的沉积体系分布及其砂体展布规律是由物源分布格局所决定。  相似文献   

13.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厚度大,沉积稳定,具有近物源区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特征.沉积物在形成时期,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须四段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河道式和水进式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组纵向叠合而成,层序界面之上的河道式砂组为物性最好的砂体.河道式砂组与水退式砂组为沉积不整合接触,呈现镶嵌关系,对天然气的运移起到通道作用.同时,河道式砂组在平面上分布范围大,物性好,为油气的富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向上的水进式砂组储层发生致密化变化,形成有利的盖层,使河道式砂组发育区成为川中天然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4.
根据测井、岩心、分析测试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展开分析。通过古地貌、古物源分析以及古水深、古水动力恢复,对滩坝砂体沉积展布的控制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断陷盆地缓坡带是大规模发育滩坝的底形条件,其中,古坡度是影响滩坝大规模发育的主要因素,该区滩坝多分布在古地形坡度0.5°~2°之间;微观古地形高地及周缘有利于厚层滩、坝沉积;古物源提供滩坝沉积的物质保障,物源供给指数介于0.4~0.6时主要发育砂岩滩坝,介于0.2~0.4时发育混合滩坝。主要采用元素分析法与录井、岩心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研究区的古水深,沉积环境为滨浅湖,古水动力控制了砂体的横向分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松辽盆地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岩性油藏储层单砂体分布特征认识不清和岩性圈闭预测困难等问题,利用8 口井的岩心资料、226 个岩心样品分析测试结果和386 口井的测井资料等,研究了储层单砂体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和分布模式。结果表明,扶余油层的储层单砂体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平面上,多支分流河道或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其控制的河口坝砂体呈密集的窄带状分布特征;垂向上,储层单砂体分布受控于沉积物供给量与垂向沉积演化特征,呈现“南北分异”和“垂向分段”特征。平面多支、垂向多层的分流河道砂体的相互叠置,造成了研究区扶余油层储层砂体分布复杂多变的特征。扶余油层不同分流河道或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之间的接触关系可分为叠置式、切叠式、迁移式和孤立式等4 种类型。分流河道或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溢岸薄层砂体或河口坝砂体之间多为突变接触关系;多期溢岸薄层砂体或河口坝砂体常呈“堆砌”叠置关系。以上认识可为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岩性圈闭预测和油水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沉积物来源的分析是恢复沉积盆地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物源分析主要是通过研究陆源碎屑组分及其结构和构造特征,确定来源方向、侵蚀区或母岩区位置、搬运距离及母岩的性质。文中主要通过测井资料,结合岩心、录井及地震资料,并利用数学地质的原理和方法,对存在争议的现河庄油田王家岗地区王3区块古近系沙河街组第二段上部沉积物源进行研究,最终查明该区岩相古地理格局,明确砂层和砂体的分布规律。在用不同的方法对王3区块物源方向进行研究后得到同一个结论:该区在沙二晚期物源主要来自南方。  相似文献   

17.
用测井方法研究SG地区主要储层段沉积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罗菊兰  张新  王荣 《测井技术》2003,27(3):233-237
SG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储量丰富,但地质特征复杂,对其主要储层段的砂体展布规律及储气砂体的叠置关系认识不够,增加了开发的难度。根据测井资料的响应特征所反映的众多地质信息,提取识别沉积相的标志,通过分析储层段砂体内部的层理构造特征、沉积能量变化、沉积韵律、物源供给状况等,得出了不同沉积亚相、沉积微相的测井显示特征,并重点分析了SG地区主要储层段(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及山西组)的沉积亚相、沉积微相特征;分析了主力气层的砂体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层序地层分析中,层序界面的识别及界面性质的确定最为关键。在陆相盆地中,层序界面通常形成于基准面下降与上升的转换位置,也是盆地发育过程中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补给比值最小的位置。该时期物源补给充分,砂体发育,砂体成因类型和展布样式在界面附近发生变化,因而不同砂体成藏条件、成藏类型也显著不同。本文针对东营凹陷樊东地区下第三系沙三段中亚段发育的数十米厚的砂岩,用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补给比值法确定其层序界面,认为此层序界面之下发育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砂体,层序界面之上发育浊流成因的盆底扇砂体及重力流-牵引流成因的斜坡扇砂体。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王58井区沙四段上亚段纯上5砂组发育了一套含油砂体。为了明确其成因、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岩石中碎屑组分类型、结构特征以及沉积地层中的砂砾岩分布、岩石特征元素分布特征等,认为王58井区沙四段上亚段纯上5砂组的砂体是南部和北部2大物源体系共同作用的产物。北部物源控制下的砂体以湖底扇沉积为特征,沉积物粒度粗;南部物源体系控制下的砂体以滑塌浊积扇为特征,沉积物粒度细。  相似文献   

20.
三角洲前缘砂体作为油气重要储集体,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目前通过野外露头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的研究较少。以沉积学和储集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结合野外露头描述和取样,综合室内分析化验与统计分析的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宜川仕望河剖面长9油层组的沉积特征与砂体构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仕望河剖面长9油层组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水体为分层不强的氧化—弱还原过渡的淡水,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等微相,长9油层组浅水三角洲前缘单砂体垂向叠置样式包括非连通式和连通式2种,侧向接触样式包括对接式和切叠式2种。地形坡度和湖平面升降共同控制的可容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供给速率是影响复合砂体空间发育样式的重要因素,缓坡使得河道下切能力相对较弱且具有平面交切的特征,湖平面上升和物源供给减少使可容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供给速率之比增大,导致砂体连通性减弱,河道—河道切叠和河道—河口坝切叠的砂体构型模式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