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提高酱油中乙醇含量能增强酱油自身的防腐能力。试验在酱油生产中添加鲁氏酵母、酿酒酵母行进后发酵。结果酱油中乙醇含量有显著提高,原料全氮利用率、氨基酸生成率分别达到81.0%、51.5%。  相似文献   

2.
酱油乙醇含量及其对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酱油含有一定量的乙醇,这是在发酵过程由耐盐酵母作用糖分产生的。酱油乙醇含量高低与发酵工艺关系很大。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由于发酵时间短,控制的温度高(45~55℃),不适合酵母的生长,所以生产的酱油乙醇含量很低,据几位研究工作者报道的乙醇含量列入表1。  相似文献   

3.
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酱油中乙醇含量苗敬芝(徐州彭城大学食品系221008)酱油中含有一定量乙醇,这是在发酵过程中由耐盐酵母作用糖分产生的,乙醇含量越高,酱油的风味越好,乙醇还可解除鱼肉中固有的醒臭味,并具有防腐作用。日本在这方面研究比较清楚,他们把乙醇...  相似文献   

4.
采用主要成份为氧化铝(Al_2O_3)和氧化硅(SiO_2)的氧化铝纤维陶瓷作固定化细胞的载体,其成型为适合于生物反应器的圆筒形。酱油主发酵酵母Zygosacharomyces rouxii和后熟酵母Candida Versatilis吸附固定在氧化铝纤维陶瓷载体上。生物反应器设计为容积1.5升的圆筒形,其内部由氧化铝纤维壁隔离成内外两侧。以完成固态低盐前期发酵浸淋出的半成熟酱油为发酵原液,将分别吸附固定有Z.rouxii和C.Versatilis的氧化铝纤维陶瓷,安装在生物反应器Ⅰ和Ⅱ内。连续提供发酵原液,在生物反应器内进行乙醇发酵和后熟发酵。产品乙醇含量可达1克/100毫升,并有酱香气。  相似文献   

5.
对酵母在酱油发酵过程中的自溶现象及对成品酱油风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酱油理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细胞数变化结果表明,20%盐度发酵时,酵母生长速度最慢,死亡率最高,达到72.9%;而16%和12%盐度发酵组死亡率分别为61.7%、52.8%。染色图片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细胞结构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呈现出明显的蓝色。风味分析实验表明,20%盐度发酵组细胞自溶加速,同时过度抑制酵母生长,不利于酱油风味的形成,12%盐度发酵组酵母细胞数量最高,其酸类物质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过多的酸类物质会使酱油产生不良气味,影响酱油的感官品质。综合实验结果表明,16%盐度发酵组有利于酱油的发酵以及酱油综合风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在酱油发酵中,产生乙醇的主发酵酵母和生成4-乙基愈创木酚酱香成份的后熟酵母两菌株属间原生质体电诱导融合试验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磁性壳聚糖微球为固定化载体,对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对影响酵母细胞增殖的主要因素:温度、食盐含量、pH进行分析,以相同时间内还原糖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反应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固定化酵母细胞最佳条件为温度28.5℃,食盐含量8%,pH6.57,还原糖含量为3.27g/mL。在最佳的发酵条件下应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结果表明其可以有效的增加酱油的香气,提高酱油品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复合载体,以包理法“固定化鲁氏酵母、球拟酵母、乳链球菌活细胞,以低固态发酵酱油为底液,进行短期后酵陈酿,使产品乙醇达到0.80%(M/V)以上,风味明显优于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由此说明,采用当代最新生物工程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活细胞,可以速酿出看气浓郁、滋味鲜美的优质酱油。  相似文献   

9.
耐盐酱油酵母产香气成分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耐盐酱油酵母所产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并对其发酵过程中主要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耐盐酵母可明显增加风味物质的种类,并使酱油中的典型风味物质4-EG(42乙基愈创木酚)和4-羟基-2-乙基-5-甲基-3-呋喃酮(HEMF)得到显著提高。在耐盐酵母的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呈现一定的消长。T酵母发酵75d产生的风味物质要明显高于其他酵母;S酵母发酵30d使HEMF的含量显著提高。在高盐稀态酱油酿造过程中添加耐盐酵母的时期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酱油中典型风味物质的产生及其相互间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嗜鞣管囊酵母利用柑橘皮半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乙醇的可行性.采用木聚糖酶水解柑橘皮半纤维素,利用嗜鞣管囊酵母(Pachysolen tannophilus)进行木糖发酵生产乙醇;测定嗜鞣管囊酵母细胞生长曲线,乙醇生产及木糖残留曲线,并研究发酵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嗜鞣管囊酵母可有效利用柑橘皮水解液中的木糖进行细胞生长和乙醇生产.以柑橘皮水解液为碳源,发酵生产乙醇是可行的.优化的乙醇发酵生产工艺条件是:发酵时间20 h、温度28℃、摇床转速100 r/min、初始pH 4.5、接种量5%.在此工艺条件下,乙醇产量10.1 mg/mL,乙醇得率0.388 g乙醇/g木糖,是理论得率的84.3%.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二次发酵酵母活力以确定最佳补料时间,旨在为甘蔗糖蜜补料发酵提供研究基础。通过不同糖质量浓度乙醇分批发酵试验选择乙醇分批补料发酵最佳初糖质量浓度;然后将主发酵(初总糖220 g/L)不同时间点(0、6、12、18、24、30、36 h)取样酵母以相同细胞数接入二次发酵液中,通过分析二次发酵酵母的细胞活性、耗糖能力和乙醇生成能力,得到主发酵酵母活力最强的时间点;最后进行乙醇分批补料发酵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二次发酵酵母活力强弱反映了所对应的主发酵取样时间点酵母活力,在二次发酵酵母发酵活力最强所对应的主发酵时间点(24 h)补料,主发酵效果最好;乙醇质量浓度为(136.62±1.10) g/L、乙醇产率为(2.53±0.02) g/(L·h)和总糖发酵效率为83.34%,说明二次发酵酵母活力可以作为确定乙醇发酵分批补料时间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酱油中香气成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酱油的香气成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发酵过程中添加酵母和在成品酱油中添加酵母风味强化剂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比较。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多菌混合制曲发酵对酿造酱油风味物质和感官的影响,分4组完成酱油发酵试验:Ⅰ组(用AS3.042米曲霉制曲发酵)、Ⅱ组(米曲霉+AS2.180鲁氏酵母)、Ⅲ组(米曲霉+鲁氏酵母+沪酿2.14球拟酵母)、Ⅳ组(米曲霉+鲁氏酵母+球拟酵母+沪酿1.08乳酸菌),发酵90 d后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4组的氨态氮、还原糖、pH等理化指标基本相似,第Ⅳ组的氨基酸态氮的值(1.378 g/100 mL)略高于其它3组;(2)鲁氏酵母促进了酱油中高级醇及芳香杂醇的生成,球拟酵母促进了酱油中4-EG、4-VG、HEMF的生成,使酱油具有特殊的香气,乳酸菌发酵赋予了酱油爽适的口感,各组风味物质含量和种类差异非常显著;(3)对特征性风味物质含量与发酵时间进行曲线拟合,可得到数学关系式(如y=-230.83+21.7 t-0.136 t2+1.27×10-4t3,第Ⅰ组),从关系式计算出特征性风味物质最大值分别为:648.96(Ⅰ组:发酵周期92 d),852.90(Ⅱ组:发酵周期98 d),982.51(Ⅲ组:发酵周期99 d),1 897.55μg/L(Ⅳ组:发酵周期102 d)。多菌种发酵的酱油获得较高的特征性风味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啤酒生产的副产物酵母泥代替酱油生产的蛋白原料与麸皮合理配比,进行低盐固态发酵生产酱油。酵母泥不经洗涤脱苦处理,经挤压80℃干燥与麸皮配料,发酵7天氨基氮含量即可达要求标准,最高发酵温度55℃。成品酱油色泽深红,酱香浓郁,其理化指标历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得到1株适用于酱油酿造的高耐盐产乙醇风味酵母,对前期从酱醪中筛选的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L6进行紫外诱变,2,3,5-氯化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平板筛选得到发酵能力强的突变株L6-1。质量分数10%NaCl的豆芽汁培养基发酵,乙醇积累达到体积分数2.71%,比出发菌株L6提高54.86%。16%NaCl的高盐稀态酱醪中添加突变株L6-1发酵90 d,乙醇积累量在酱醪发酵第45天达到最高,为1.00%,比对照组提高78.57%;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到L6-1添加组有4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较L6添加组多20种,酯类、醇类(不含乙醇)、醛类、酚类、酮类物质分别比L6添加组多2、10、4、1、3种,其中乙酯类物质总量为605.64 ng/g,比L6添加组及未添加对照组发酵酱油分别提高6.79%及20.61%;主成分分析发现L6-1添加组的发酵酱油得分最高。耐盐产乙醇风味酵母L6-1在高盐稀态酱醪中除提高乙醇为主的醇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之外,还对酱油重要的香气成分酯类,特别是乙酯类物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提高酱油醇香风味的同时有效提升了酱油风味的丰富度。  相似文献   

16.
对酱油发酵用菌球拟酵母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实验与血平板实验研究菌种的耐药性和溶血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探讨了球拟酵母在酱油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与非挥发性代谢产物。结果表明,球拟酵母对抗生素中的酮康唑、伏立康唑敏感,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存在剂量依赖性,氟康唑对球拟酵母的MIC为4μg/mL,两性霉素B对球拟酵母的MIC为1μg/mL,表明球拟酵母对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敏感,不具有耐药性;血平板实验结果表明球拟酵母不具备溶血性。添加球拟酵母的酱油在发酵终端的代谢产物分析中未检测到有害物质,且球拟酵母能利用原料中的糖类产生相应的酯类物质,并在添加球拟酵母的酱油中检测到了较多的特征风味化合物,如吡喃酮。  相似文献   

17.
比色法测定酱油中乙醇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色法测定酱油中乙醇含量马美范,王君高(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工系济南250100)在正常发酵的酱油中,乙醇含量越高,酱油风味越好,这方面日本研究的比较清楚,他们在四十年代对酱油质量检测的指标中就有乙醇含量一项。近几年来,我国从事酱油研究的工作者,在提高酱...  相似文献   

18.
糖化醋渣制取酵母单细胞蛋白物料酿造酱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庄桂 《中国酿造》2005,(11):26-29
麸曲醋渣经过多菌种发酵糖化后,糖化醋渣的还原糖含量达到27.2%。利用糖化醋渣制取酵母单细胞蛋白物料,其酵母细胞数和菌体有机氮含量分别达到1.2610。个儋(干物量)和4.76%(干重)。再利用酵母单细胞蛋白物料与成曲一起酿造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产品质量符合GBl8186-2000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良糖蜜发酵酒精的发酵方法,我们应用固定化酵母进行糖蜜酒精的连续生产试验,主要内容如下: 1.比较了用琼脂、海藻酸、明胶——戊二醛和聚丙烯酰胺四种包埋方法制备的固定化细胞产生乙醇能力和反应速度,其中以琼脂胶和海藻酸包埋的较为理想。在产乙醇能力和反应速度上高于自然细胞。 2.比较了琼脂制备固定化细胞的最适条件。 3.比较了pH、温度和底物浓度等对固定化细胞和自然细胞乙醇发酵的影响。固定化细胞在反应速度上都比自然细胞为快,对底物的pH较为稳定,能发酵高浓度糖蜜。 4.固定化酵母细胞可用于连续生产乙醇。包埋5克湿菌体的固定化细胞在柱式反应器中,底物流速控制在17毫升/小时,温度31℃,发酵培养基在柱中停留3.1小时,乙醇含量8.0%以上(转化率为约90%),可连续工作30天以上。固定化微生物细胞的研究和迅速发展,在工业上已经用以生产天门冬氨酸,苹果酸等单级酶反应的产物。近年对于应用固定化细胞生产乙醇,虽有一些报导,但多以葡萄糖为原料本报告是以甘蔗糖蜜为原料,采用固定化酵母连续生产乙醇的初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同时进行细胞间歇发酵、CO_2气提及活性炭吸附分离乙醇的过程。结果表明,用发酵产生的副产物CO_2气提分离发酵液中的乙醇,消除了乙醇对酵母生长的抑制作用,可以实现浓醪快速发酵,提高发酵罐的生产能力;用活性炭选择性地吸附分离被气提的乙醇,可以获得浓度为40~60%(wt)的粗乙醇,可直接进入精馏塔精馏,大大节约分离能耗;运用非结构模型可以较好地关联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