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电子元器件是组成电子信息设备的基本单元,电子元器件行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的快慢、元器件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不仅直接影响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利用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现代化装备水平,促进国家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专递 电子元器件等基础类产品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但 是发展产品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实力和优势,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九五”计划中确定了“新型元器件”作为电子工业发展的重点之一,但与国际发展状况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新型电子元器件仍然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新型元器件是指利用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或新材料制造的具有新结构、新功能、新用途,能够促进民族经济信息化,促进电子技术和整机更新换代的新一代电子元器件。时代特征是:微小型化、多功能、绿色化、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形成…  相似文献   

3.
电子元器件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流通渠道是介乎电子元器件制造商和整机厂商之间的桥梁,对渠道的管理和监控,是保证电子信息产业的整机质量和元器件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工业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 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而电子材料则是电子元器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和原动力。电子材料的品种、产量和质量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世界各国争取在电子信息产业技术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子整机产业对电子元器件的品种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促进电子元器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革,新型电子元器件层出不穷。但是,在电子整机和电子元器件这两个领域之间普遍缺乏广泛而深透的技术沟通。  相似文献   

6.
余雪松 《电子质量》2013,(10):53-56
广东省电子元器件产业作为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支撑着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一直以来,广东省电子元器件产业都位居全国第一,但近两年已经被江苏省超越。该文将深入分析广东省电子元器件产业的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围绕其面临的发展形势,指出其应采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张超 《电子世界》2012,(10):85-86
电子信息产业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涉及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领域。在新一轮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中,科技创新是提高我国电子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要着眼应用,本文从我国电子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创新在电子产业发展中应用的策略,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8.
电子元器件产业必须走企业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子元器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 ,其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到高新技术的推进 ,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腾飞的大局。随着微电子、信息及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在整机产业中的广泛应用 ,整机技术更新周期不断加快 ,换代产品不断推出 ,售价大幅下降。这就一方面要求与之配套的电子元器件降低价格 ,另一方面要求提供能与新型整机配套的更新换代的电子元器件产品。为此 ,长期微利运作的我国大陆元器件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 ,特别是进入 WTO后 ,更将接受新的挑战。电子元器件产业如何发展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笔者根据近年来的观察与研究谈点看法 ,与广大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特点、国内外市场预测、“十五”期间发展我国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思路、“十五”期间发展重点和二00五年预期目标出发,讨论了我国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新型电子元器件的政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24(9):10-10
相对于整机制造业而言,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较为滞后,可供给产品品种少,规格型号不全,尤其是国内终端厂家急需的高技术产品产量很小或不能生产,只能依赖大量进口。因此,在电子信息产业每年保持贸易顺差的局面下,电子元器件行业却年年逆差。在人民币升值前提下,我国的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影响可能受到双重损害。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通信》2009,(4):4-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会议认为,振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必须强化自主创新,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会议确定了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着重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二是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新型电子元器件电极浆料组成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杨彦  袁梦鑫 《电子世界》2014,(18):144-144
电子元器件是所有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基础,如何提高其技术水平,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所在。电子元器件新品种的不断开发,关键技术及工艺手段的不断更新,为整机的发展更新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电极浆料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对电极浆料的性能进行研究,以提供更好的电子信息材料组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子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促使我国成为电子元器件消费大国。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万亿元。其中,电子元器件的销售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占有大量的份额,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极为庞大,优质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机产品研发和制造中,设计工程师和采购人员如何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元器件供应商?元器件供应商如何了解客户的需求,改善技术、产品和服务?这些都是目前中国电子制造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子商情》2004,(10):46-50
众所周知,电子材料是电子元器件等产业的支撑和基础,电子材料市场随着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发展而增长。电子材料厂商与电子元器件及整机厂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由于近年来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快速增长,作为电子元器件基础的电子材料产业市场自然是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看好。为此,我们专访了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袁桐。对于中国的电子专用材料产业与市场,袁桐副秘书长为我们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编者的话     
电子元器件产业一直是一个沉沉浮浮.却又充满了憧憬和期待的市场。2006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开始景气回升,近几年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从作为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晴雨表的全国电子产品展览会(CEF)的前期准备情况也可感受到产业增长的脉动。2006年我国包括集成电路的电子元器件进出口出现了明显增长趋势.半导体设备业有望扭亏为赢.模拟芯片市场也会创出新高;中国制造基地的地位没有动摇.产业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显而易见.2006年对中国电子元器件这个正在融入国际大环境的市场来说是一个增势不错的年头。  相似文献   

16.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今后三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九大重点领域,确保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等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突破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子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促使我国成为电子元器件消费大国。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万亿元。其中,电子元器件的销售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占有大量的份额,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极为庞大,优质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浪潮推动着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战略性产业。随着微电子、通信、IT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家用电器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对为其配套的电子元器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各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都在加大投资力度,研究开发并迅速发展新型片式元器件产业。到2000年末,世界片式元器件总需求量已经高达6000亿只,其中片式电阻器的需求为2700亿只。当时我国片式电阻器的产量仅200多亿只;世界发展国家的片式化率高达70%,而我国仅为25%。我国片式元器件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9.
《电子测试》2007,(12):66-66
中国,上海,2007年11月14号在信息产业部的指导下,由中国电子展组委会、中国电子企业协会电子采购分会和中电网联合举办的“2007年度中国市场电子元件领军厂商”评选,历经半年多的投票和评审,共有22家企业脱颖而出并获奖。电子元器件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其发展影响着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进程。而3G通信、消费类电子及汽车电子等新兴市场的迅速崛起,又为电子元器件企业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近20多年来,  相似文献   

20.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正式公布了,《规划》提出,今后三年,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等九个重点振兴领域展开。政府将从七个方面出台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