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P核的复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SOC技术的关键,可复用的IP核成为设计者迎接这个挑战的有力武器。IP核的复用技术已经制订了一系列的工业标准和数据格式,相信它必将成为2000年初芯片设计工业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6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7年第6期(2007年4月19日)序号项目名称主要研究内容制定或修订主要起草单位完成年限技术归口领域:集成电路IP核本标准主要规定了软IP核、硬1IP文档结构指南IP核和模拟IP核从功能规范、设集成电路IP核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计、验证、测试、转让到集成等制定标准工作组2007年标准化研究所环节的文档编写结构指南。本标准主要规定了用于对软IP2IP核质量评测核和硬IP核进行自评和第3方质制定集成电路IP核2007年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量评测的内容和准则。标准工作组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描述了在产品测试时对嵌入在SoC内…  相似文献   

3.
序号项目名称制定或修订主要起草单位完成年限技术归口1LED显示屏测试方法修订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等2005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2用于描述、选择和转让的虚拟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元件属性(VCA)格式制定集成电路IP核标准工作组2005研究所3虚拟元件供应商测试数据交换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格式和准则规范制定集成电路IP核标准工作组2005研究所4虚拟元件转让规范制定集成电路IP核标准工作组2005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5模拟/混合信号规范制定集成电路IP核标准工作组2005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6V C/…  相似文献   

4.
王建喜 《电子科技》2015,28(10):134
IP核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电路集成的效率。由于众多功能各异的IP核集成在电路中,完善的测试机制是确保其正常工作的前提。因此,如何对IP核进行测试成为复用IP核技术必须解决的问题。IEEE Std 1500提供了IP核的测试实现机制,文中基于IEEE 1500研究如何实现IP核的Wrapper设计,实验以Hamming码译码IP核ALTECC_DECODER为测试对象,验证了IEEE 1500 Wrapper可有效地对IP核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5.
王燕  向采兰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23(11):210-212,216
目前,基于IP核复用的SOC技术已经发展成为IC设计的一种主流技术,而SOC设计的关键是可复用IP核的获取.IP核网络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组织和管理IP核数据,并且为用户查找、选择合适的IP核提供一个便利的公共平台.文章主要分析了IP核数据的特点,从而确立了IP核的数据结构;并且详细讨论了IP核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考虑与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6.
马娟  陈岚  冯燕  赵新超 《微电子学》2014,(4):555-558
采用IP核进行SoC设计是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然而,IP核的质量参差不齐,如何选用高质量IP核成为困扰SoC用户的难题。针对IP核可重用的特点及其在SoC集成应用中的难点,提出了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IP核质量评测方法。重点描述了主观质量评测方法的实现和客观质量评测方法的策略,实现了主观质量评测平台,并完成一款数模转换IP核的质量评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集成电路的也在不断发展,呈现出来愈加复杂的趋势,所以芯片的设计也不断的出现了功能的增强、集成程度的提高的发展的趋势。系统芯片SoC成为当下主流的趋势下,IP核也在飞速发展。IP核也就是知识产权IP,分为软核IP、固核IP、硬核IP,其中软核IP以其灵活性高的优点,在复杂的设计中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在IP软核的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为了能更好的对IP软核进行应用,对IP核进行测试和验证具有重大的意义。文中通过对IP软核的特点进行概述,进而对IP软核的测试和验证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方案,以促进IP软核的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重用IP核的SOC设计已经成为集成电路产业一个趋势.对IP核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IP核的保护措施分法律和技术两个层面.本文介绍了法律保护的方法,并对IP核的水印保护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比较.  相似文献   

9.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复杂度的提高和产品上市时间压力的增大,基于IP核复用的SoC设计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方法。在SoC中集成的IP核越来越多时,IP核的互连策略和方法就成为了影响SoC性能、数据吞吐率等指标的重要因素。本文除了介绍目前流行的总线互连策略,还介绍了正在兴起的片上网络NoC(Network-on-Chip)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超深亚微米工艺的发展,IC设计能力与工艺能力极大提高,采用SoC(System on Chip)将微处理器、IP核、存储器及各种接口集成在单一芯片上,已成为目前IC设计及嵌入式系统发展的趋势和主流。为减少设计风险、缩短设计周期、更集中于应用实现,设计者越来越多的采用IP核复用。在此推动下,IP核互连技术及片上总线(On—Chip Bus)得到迅速发展,反过来它们又对IP核的设计、校验、重用及IP核有关标准的制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IP(知识产权)核的出现正在给EDA(电子设计自动化)业带来一场变革,迫使从事EDA业务的公司全面改革它们的业务模式。EDA供货商不仅是设计软件的销售者,而且正逐步成为单片系统(Systems-on-a-chip)的集成者。IP核采用的是可重复使用的半导体设计,对于OEM厂商来说,使用IP核为其以更快速度推出新产品开辟了道路。美国Altera公司开发工具销售主任Robert K.Beachler说:“IP核不仅仅  相似文献   

12.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对外发布了<2008年集成电路IP核技术和市场调查报告>,全面总结了国际与国内的IP核技术与市场的发展状况,针对我国IP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USB接口已经成为嵌入式系统与PC连接的首要选择。为了将USB2.0设备接口IP核和PowerPC微控制器集成,需要解决USBIP核和OPB总线分处不同时钟域,以及IP核内部内存映射的问题。为此我们根据OPB总线协议,研究和比较了OPB总线与IP核连接的两种方式,并利用集成了PPC405核的FPGA对这两种桥接方式进行验证,证明该接口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在SoC设计中,IP的使用可以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风险,已经成为SoC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IP共性技术,包括IP保护、IP评测是IP核使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提出了综合的解决方案,提出了在IP打包过程中对IP进行评测的方法,搭建了兼容主流EDA工具的IP打包评测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了一款8051核的打包评测.  相似文献   

15.
基于40nm CMOS工艺,分析了DAC模块转化为IP核时所需生成的必要信息,概述了DAC IP核可复用模型的主要特点。对DAC IP核的物理与时序信息进行建模,得到了DAC IP核的物理模型和时序模型,组成了DAC IP核的数据文件交付项。提取得到的IP核模型保护了IP核的设计信息,可满足布局布线、时序分析等基本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0601049 基于Verilog HDL的全功能UART IP核的设计与实现[刊,中]/范健民//中国集成电路.-2005,(1).- 50-53(G) 随着IC设计技术的发展,IP已经成为SOC设计的关键技术,利用已有IP可大大提高SOC设计的效率和能力。本文通过使用Verilog HDL设计UART (通用异步收发报机)的IP核,说明了IP设计的大体流程以及IP在日后IC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参4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数百万门级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芯片、功能复杂的IP核和可重构的嵌入式处理器软核的出现,SOPC(system on a programmable chip)设计已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重要的设计方法。可复用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是SOPC设计的基础,可以由EDA厂商提供、用户自己定义、第三方提供。一般而言,EDA厂商及第三方提供的IP核都是功能上比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用于IP核测试的内建自测试方法(BIST)和面向测试的IP核设计方法,指出基于IP核的系统芯片(SOC)的测试、验证以及相关性测试具有较大难度,传统的测试和验证方法均难以满足。以编译码器IP核为例,说明了基于BIST的编译码器IP核测试的基本实现原理和具体实现过程,通过加入测试外壳实现了对IP核的访问、隔离和控制,提高了IP核的可测性。  相似文献   

19.
丁晓贵  江晋剑 《电子技术》2009,36(6):27-28,26
设计了一种基于SOPC的远程测控系统。以NiosⅡ软核处理器和所需的外设IP核嵌入到FPGA中为硬件架构,以移植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和TCP/IP协议为软件体系,实现数据的远程采集及其传送,可满足多种不同环境的工业测控任务要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IC设计技术的发展,IP已经成为SOC设计的关键技术,利用已有IP可大大提高SOC设计的效率和能力。本文通过使用Vernog HDL设计UART(通用异步收发报机)的IP核,说明了IP设计的大体流程以及IP在日后IC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