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移动终端安全模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移动终端应用、安全威胁及开放的终端内部数据资源的基础上,从保护移动终端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移动终端安全模块的概念,并给出了安全模块与基带芯片和上位机的相对关系图。就安全模块的文件逻辑模型、软件模块及硬件模型进行了概要设计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搜索、救援、军事作战等环境中,恶劣的通信状况和频繁的终端移动造成传统的安全认证体制难以实现终端安全接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战术环境下的终端安全接入方案。该方案采用一种无证书的密钥管理机制,分析了终端移动后的安全认证过程,以及终端和网关受损或被入侵后的安全处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提高了网关与终端之间授权与认证的安全性,能够很好地抵抗已知攻击,解决了战术环境下缺少相互认证以及密钥托管的问题,并且该方案使用的无证书密钥算法较其他算法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更少的计算开销,可以对终端移动过程中接入网关的安全性与能耗进行权衡。  相似文献   

3.
对移动应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针对移动终端性能和网络服务发展趋势的特点,给出了一个基于J2ME与XML技术所实现的XML数字签名与密钥管理的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软件》2017,(7):35-38
提出了一种椭圆曲线密码体制下基于身份的双向认证方案,用于解决基于移动终端的动态口令机制身份认证方案在双向认证和会话密钥方面的不足。该方案使用移动端令牌生成动态口令,采用三次握手原理实现身份认证,支持安全会话密钥协商、一次性口令、双向认证和轻量级服务器存储。分析表明,该方案可以抵抗针对移动终端口令认证方案的常见攻击,安全有效,满足安全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移动环境中的密钥管理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针对移动终端性能和网络服务发展趋势的特点,给出了一个基于认证机制的密钥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基于IPSec协议的移动VPN系统为移动终端的远程接入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但IPSec协议的普通身份认证没有考虑移动终端系统的完整性和可信性,造成终端安全漏洞,给被接入系统和被访问信息带来安全隐患.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支持可信认证的移动IPSec VPN系统,并给出其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该系统在实现了普通IPSec VPN系统的安全功能之外,增加了多因子与可信证明相结合的复合认证功能、基于信任的动态访问控制功能.并对其进行了原型实现和性能测试及分析,表明了在将时间代价合理控制的前提下,该系统有效确保了终端的可信接入、通信信道中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以及被接入网络的资源安全及应用服务的可用性和可管控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会议密钥分配协议。这种协议可以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移动终端通过无线信道来组成会议,并且可以安全有效地将任意一个随机的会议密钥分发各任意一个会议终端。分析可知,这种协议具有较高安全性,计算所产生的时延可以控制在1μs内。  相似文献   

8.
黄成  汪海航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17(12):154-156,160
WPKI是在有线PKI基础上进行优化拓展,为无线通信环境提供密钥管理的基础设施。介绍了WPKI体系的结构和PKI智能卡的特点,分析了智能卡在存储能力和处理能力上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从智能卡本身和WPKI体制的角度,给出了在智能卡上进行密钥管理和证书管理的策略。指出将智能卡安全应用于WPKI体系,智能卡还需相应的安全组件和安全设计,充分保证移动终端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移动终端安全通信系统存在的运行能耗大、储存空间占比大的问题,提出基于硬件加密的移动终端安全通信系统。在硬件加密技术基础上,设计移动终端安全通信系统数据采集模块和移动终端安全通信电路,通过计算移动终端安全通信系统可信度,设计移动终端安全通信程序,实现移动终端的安全通信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运行能耗、储存空间占比以及数据传输耗时方面性能较好,确保了移动终端安全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移动终端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通过分析各种安全事件,可以看到在移动终端向智能化、开放化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本文从移动通信标准、高层业务、移动终端自身的信息安全几个方面介绍了提高移动终端信息安全的多种技术和手段,主要包括终端与网络间的鉴权加密、电信智能卡中Ki的保护、业务安全的要求、移动终端芯片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移动终端软件安全、外围接口安全等。  相似文献   

11.
针对WTLS可能受到的几种主动攻击进行分析,而新一代移动商务的发展也对WTLS的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找出WTLS的安全漏洞,在这个基础上对扩展WTLS协议进行分析以及改进,使得协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分析WAP安全架构中WTLS的安全性问题,根据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在移动电话和其他无线终端中完成授权鉴定,在此基础上针对漏洞提出解决方案,改进后的协议增加一个颁发证书的过程。通过案例证明该协议的安全性。仿真实验数据表明,WTLS协议是一个更高安全性的协议,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鑫  杨晓元  朱率率 《计算机应用》2016,36(8):2231-2235
针对终端接入移动网络缺乏可信性验证问题,提出一种移动网络可信匿名认证协议,移动终端在接入网络时进行身份验证和平台完整性认证。在可信网络连接架构下,给出了可信漫游认证和可信切换认证的具体步骤,在认证时利用移动终端中预存的假名和对应公私钥对实现了用户匿名隐私的保护。安全性分析表明,协议满足双向认证、强用户匿名性、不可追踪性和有条件隐私保护。协议中首次漫游认证需要2轮交互,切换认证需1轮即可完成,消息交换轮数和终端计算代价优于同类可信认证协议。  相似文献   

13.
周彦伟  杨波  张文政 《软件学报》2016,27(2):451-465
分析传统的匿名漫游认证协议,指出其匿名不可控和通信时延较大的不足.针对上述不足,提出异构无线网络可控匿名漫游认证协议,远程网络认证服务器通过1轮消息交互即可完成对移动终端的身份合法性验证,当移动终端发生恶意操作时,家乡网络认证服务器可协助远程网络认证服务器撤销移动终端的身份匿名性.该协议在实现匿名认证的同时,还具有恶意匿名的可控性,有效防止了恶意行为的发生,且其通信时延较小.安全性证明表明,该协议在CK安全模型中是可证安全的.相对于传统漫游机制而言,该协议更适合于异构无线网络.  相似文献   

14.
基于TrustZone的可信移动终端云服务安全接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冯登国  秦宇  张英骏 《软件学报》2016,27(6):1366-1383
可信云架构为云计算用户提供了安全可信的云服务执行环境,保护了用户私有数据的计算与存储安全. 然而在移动云计算高速发展的今天, 仍然没有移动终端接入可信云服务的安全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了一种可信移动终端云服务安全接入方案, 方案充分考虑了移动云计算应用背景, 利用ARM TrustZone硬件隔离技术构建可信移动终端, 保护云服务客户端及安全敏感操作在移动终端的安全执行, 结合物理不可克隆函数技术, 给出了移动终端密钥与敏感数据管理机制. 在此基础之上, 借鉴可信计算技术思想, 设计了云服务安全接入协议, 协议兼容可信云架构, 提供云服务端与移动客户端间的端到端认证. 分析了方案具备的6种安全属性, 给出了基于方案的移动云存储应用实例, 实现了方案的原型系统. 实验结果表明, 可信移动终端TCB较小, 方案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安全可控性, 整体运行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移动终端作为重要的信息通信及数据载体,其在信息传输及处理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但是移动终端密钥的使用、存储不安全性限制了其使用。因此本文在国密算法标准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适用于移动终端的基于可验证SM2门限签名方案。该方案对密钥进行分散生成、存储,并在密钥生成、数字签名阶段采用验证公式对传递份额进行计算,保证了在移动端的数字签名的安全性,并通过性能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并满足签名算法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WAPI协议是我国自行制定的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本文在分析了WAPI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WAPI移动终端的WAPI协议设计,显示了该移动终端接入无线局域网的安全快捷性。  相似文献   

17.
为增强移动终端可信网络接入认证与评估协议的可用性,降低网络通信负载及终端计算负载,提出一种轻量级的身份认证与平台鉴别评估协议。协议基于接入双方在首次接入时共享的认证密钥以及对方的可信平台配置信息,在不需要可信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完成快速的身份认证与鉴别评估。协议减少了网络数据交换次数以及接入双方的计算工作量,在保证接入认证与评估所需的安全属性的同时,还增强了平台配置信息的机密性以及抵抗重放攻击的能力。安全性和性能分析表明,所提协议适合无线网络通信环境下的移动终端可信网络接入。  相似文献   

18.
TETRA与GSM系统安全机制的研究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集群系统TETRA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都是ETSI发布的数字移动通信标准,这两类系统的安全都基于私钥密码体制,安全协议基于共享秘密,提供匿名服务、认证和保密的安全服务,但实现机制有许多不同。TETRA还提供端端加密服务,确保整个传输过程的机密性。分析了两类系统的安全特征和安全机制,并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陈小梅 《软件》2013,(12):202-204,207
由于移动终端和网络带宽的限制,基于RSA加密算法的电子支付安全协议SET不能被直接用于移动支付。现有移动支付系统都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基于椭圆曲线加密算法ECC的移动支付协议。该协议除了提供高效的支付认证过程,还确保交易信息从商家到用户的传递,增强用户信息安全性。理论分析证明,ECC不仅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产生符合条件的密钥,而且在同样破解时间下RSA与ECC密钥长度比大于5:1,这个比例随着破解时间增加而越来越大。新的协议在签名、证书验证、非对称和对称加密次数上较SET协议也明显减少,这样当前移动终端和网络能力完全可以支撑该协议,保证安全有效的移动支付过程。  相似文献   

20.
当下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安全尤其是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问题备受关注。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检测的移动智能终端隐私泄露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无线网桥,获取移动终端网络边界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分析,能够有效地检测出移动智能终端在访问互联网时是否存在隐私信息泄露问题。测试表明,该方法适用于iOS、Android等操作系统,支持对TCP报文尤其是HTTP协议的解析,能够实时地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