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异丁烯为烷化剂 ,在间歇反应釜中研究了苯酚烷基化反应合成 2 ,4二叔丁基苯酚的反应工艺。结果表明 :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下 ,反应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顺利进行。在温度 3 66K,压力 0 .0 84MPa(常压 ) ,催化剂 /苯酚 (质量比 ) =7.0 %∶ 1 ,以苯酚计的通烯速率为 0 .84 kg/ (kg· h) ,反应器高径比为2 .1∶ 1时 ,2 ,4二叔丁基苯酚的单程收率可达 70 % (以苯酚计 )。将烷基化产物分离后 ,利用副产物间的歧化反应可使主产物的总收率达到 95%  相似文献   

2.
苯酚与异丙醇合成邻异丙基苯酚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 γ-Al2 O3催化剂上苯酚与异丙醇烷基化生成邻异丙基苯酚的反应。结果表明 ,不同产地的 γ-Al2 O3催化剂烷基化性能不同 ;在经 Ca O、Mn O2 、Zr O2 、Fe2 O3、Zn O和 P2 O5等氧化物改性后的 γ-Al2 O3催化剂上 ,苯酚转化率下降 ,邻异丙基苯酚选择性有所提高 ,其中较好的改性剂为 Fe2 O3、Mn O2 和 Zn O。在 Ca O-Fe2 O3/ γ-Al2 O3催化剂上邻异丙基苯酚的选择性可达 92 .5 % (苯酚转化率为 1 0 % )。还用 NH3-TPD和吡啶吸附 -IR表征了催化剂的酸性质 ,讨论了影响催化剂烷基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Lewis酸、碱催化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反应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研究了几种Lewis酸、碱作催化剂对碳酸二甲酯与苯酚的酯交换反应催化活性 ,其中Pb(Ac) 2 ·3H2 O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以Pb(Ac) 2 ·3H2 O为催化剂对反应的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 :当n(碳酸二甲酯 )∶n(苯酚 )∶n(Pb(Ac) 2 ·3H2 O) =1∶4∶0 0 4,反应温度 175℃ ,反应时间15h时 ,酯交换反应基本上达到平衡 ,苯酚的转化率为 2 4 80 % ,MPC的选择性为 76 49% ,DPC的选择性为2 3 5 1%  相似文献   

4.
以2,4-二叔丁基苯酚为起始原料,经亚硝化、还原两步反应制备目标产品2,4-二叔丁基-5-氨基苯酚,其结构经1H NMR和MS确证,总收率为75. 3%,粒径主要分布于20~40μm。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了较优的工艺条件,亚硝化反应:n(2,4-二叔丁基苯酚)∶n(亚硝酸钠)=1. 0∶1. 6,反应时间2~3 h;还原反应:n(2,4-二叔丁基-5-亚硝基苯酚)∶n(硫代硫酸钠)=1. 0∶2. 6,反应温度为50~60℃。该路线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放大生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TiO2/SiO2催化剂,通过XRD、NH3-TPD和Py-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TiO2负载量、反应温度、碳酸二乙酯(DEC)与苯酚的摩尔比及重时空速(WHSV)对苯酚与DEC邻位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酸中心是苯酚邻位烷基化反应的活性中心;随TiO2负载量的增加,苯酚的转化率逐渐增加,邻乙基苯酚的选择性先增加后减小,而2,6-二乙基苯酚的选择性则逐渐增加,这主要是由负载TiO2后催化剂的酸中心数目增多引起的。以9%(w)TiO2/SiO2为催化剂,在360℃、0.42MPa、n(DEC)∶n(苯酚)=1.0、WHSV=2h-1、8h的适宜反应条件下,苯酚的转化率为75.4%,邻乙基苯酚和2,6-二乙基苯酚的选择性分别为60.2%和16.3%。  相似文献   

6.
以苯酚为原料,氯化镁作催化剂,采用一步法合成了水杨醛,并用FT-IR及1HNMR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催化剂、溶剂、缚酸剂、温度、反应时间及原料配比对产品收率、原料转化率的影响,得出适宜的合成条件为:0.01 mol苯酚,反应时间3h,n(苯酚)∶n(氯化镁)∶n(三乙胺)∶n(多聚甲醛)=1∶3∶4∶7,温度为80 ℃,50 mL乙腈.此条件下,苯酚转化率为100%,水杨醛收率(以苯酚计)达80%.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枯基苯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枯基苯酚合成液中对枯基苯酚的含量。用SpherisorbC18色谱柱 ( 2 5 0mm× 4 .6mm ,5 μm ) ,甲醇 /水 /醋酸 (体积比 90∶8∶2 )为流动相 ,流速 1.0mL/min ,检测波长 2 30nm。结果表明 ,对枯基苯酚进样量在 1.6~ 3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5 ) ,平均回收率 98%~ 10 1% ,RSD不大于 1.2 %。该法操作简单 ,灵敏 ,准确 ,适合于对枯基苯酚生产过程控制分析和产品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以邻氨基苯酚、邻硝基苯酚和巴豆醛为原料,在含有乙酸的盐酸水溶液中,用Doebner-Miller法合成重要医药中间体8-羟基喹哪啶。较佳的反应条件为:n(邻氨基酚)∶n(邻硝基酚)∶n(巴豆醛)∶n(乙酸)∶n(AlCl3)=1∶0.36∶1.1∶1.0∶0.15,搅拌速率为400r/min,巴豆醛滴加时间为3h,在90~100℃反应5h,经中和、蒸馏等后处理得到8-羟基喹哪啶,收率76%(以邻氨基苯酚计),纯度99.3%。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对8-羟基喹哪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La-HY-SBA-15分子筛,用XRD、BET等对La-HY-SBA-15分子筛的孔结构和酸性质进行了表征。在小型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La-HY-SBA-15分子筛催苯酚甲醇烷基化反应性能。结果发现,La改性HY-SBA-15分子筛,仍保持微介孔结构,总酸量增加、酸强度减弱;在温度为440℃,n(苯酚)∶n(甲醇)=1∶4,WHSV=2 h~(-1)时,苯酚的转化率为87.8%,邻甲酚的选择性为80.5%。  相似文献   

10.
《石油化工》2014,43(7):767
采用后合成法制备了β/SBA-15复合分子筛,采用XRD、FTIR、N2吸附-脱附和NH3-TPD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酸浓度和β分子筛加入量对合成试样结构特性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试样为含微孔和介孔的β/SBA-15复合分子筛。以盐酸浓度6 mol/L、β分子筛含量50%(w)、晶化时间48 h、晶化温度110℃下制得的β/SBA-15复合分子筛为催化剂用于苯酚与叔丁醇的烷基化反应,考察了物料配比、反应温度﹑重时空速和反应压力等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工艺条件(n(苯酚)∶n(叔丁醇)=1∶2.5、反应温度140℃、重时空速2 h-1、反应压力0.2 MPa)下,苯酚转化率为92.77%、4-叔丁基苯酚选择性为53.17%、2,4-二叔丁基苯酚选择性为44.41%。  相似文献   

11.
从两方面对 O 乙基黄原酸甲酯的传统合成过程进行了改进 ,并认为碘甲烷实际上是用硫酸二甲酯直接合成黄原酸酯的过渡中间体。碘甲烷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 :n ( CH3CH2 OH)∶ n ( CH3I) =1∶ ( 1 .1~ 1 .1 5 ) ,时间 75 min,收率 90 % ,纯度 99.7% ;利用含 I-废液回收碘甲烷的最佳反应条件为 :n[( CH3) 2 SO4]∶n( I- ) =1 .2∶ 1 ,时间 2 h,温度 5 5~ 60℃ ,碘甲烷回收率为 93.6% ,纯度为 99.3% ;硫酸二甲酯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 :n( CH3CH2 OH)∶ n( ( CH3) 2 SO4)∶ n( CH3I) =1∶ 1 .2∶ 0 .0 5 ,时间 75 min,收率 87.5 % ,纯度99.1 %  相似文献   

12.
系统研究了不同离子对光芬顿技术处理三次采油用聚丙烯酰胺(HPAM)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离子的存在对HPAM的降解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为:Cl->Na+>SO42-。  相似文献   

13.
S-DMDAAC-AM强阳离子型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用淀粉为基材 ,石蜡油为油相 ,MT-1 (无机铵类化合物 )尿素混合物为引发剂合成了淀粉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丙烯酰胺 (AM)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共聚条件对产物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和阳离子化度的影响 ,合成最佳条件为 :[MT 1 ]=0 .2 60 mmol/ L,[NH2 CONH2 ]=2 .0 0 mmol/ L,w (总单体 ) =40 % ,m (淀粉 ) =6.0 2 g,DMDAAC/ AM(质量比 ) =3∶ 7,w (Span 2 0 ) =8% ,V (石蜡油 ) =5 5 m L,油 /水(体积比 ) =1 .2∶ 1 ,反应温度 45℃ ,反应时间 4h。接枝率 1 2 6.67% ,接枝效率 94.5 2 % ,固含量 3 7.5 6%  相似文献   

14.
中深1井、中深1C井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获得油气突破,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2a)和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1x)原油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对中深1井 ∈2a原油和中深1C井∈1x原油进行银盐离子柱色层分离,获得含硫非烃,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在中深1C井原油含硫非烃检测出完整的低聚硫代金刚烷系列,包括硫代单金刚烷、硫代双金刚烷和硫代三金刚烷系列,分析了26个化合物的质谱特征,并与文献质谱特征进行对比。除了含有[M-SH]和[M-CH 3+]特征离子外,硫代金刚烷具有较强的分子离子,分子离子为硫代双金刚烷和硫代三金刚烷的基峰。使用D16-单金刚烷作为定量内标,中深1井、中深1C井寒武系原油中低聚硫代金刚烷含量分别为7.36μg/g、8 758.02μg/g,表明中深1C井肖尔布拉克组原油为强烈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的残余油,而中深1井阿瓦塔格组原油基本未受TSR作用。中深1C井原油极高的金刚烷和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含量分别为83 872.20μg/g和57 212.5μg/g,而中深1井原油中金刚烷和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含量仅为2 180.27μg/g和421.3μg/g,进一步支持中深1C井寒武系原油经历了强烈的TSR作用。中深1C井肖尔布拉克组油气藏温度大于160℃,地层水中丰富的SO2-4、Mg2+为油气藏中的原油发生强烈TSR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系统地比较了在各种不同制备条件下制得的Cu/ZSM-5、Cu/丝光沸石、Cu/镁碱沸石和Cu/毛沸石的ESR谱,至少六种水合Cu物种被发现,而且发现分子筛的腔结构对Cu物种的存在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铜离子交换的丝光沸石(Cu-[Al]MOR和Cu-[Fe]MOR)分子筛对NOx分子的吸附,获得吸附复合物的平衡几何结构参数和吸附能。还对Cu-[Al]MOR和Cu-[Fe]MOR分子筛的抗硫、抗水及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NOx分子以η1-N模式吸附在Cu-[Al]MOR和Cu-[Fe]MOR分子筛中的结构比η1-O模式更稳定。NOx以η1-N吸附模式在Cu-[Al]MOR中吸附强度的次序为NO>NO2>N2O;在η1-O吸附模式中为NO2>NO>N2O;NOx分子在Cu-[Fe]MOR分子筛中吸附强度的次序均为:NO2>NO>N2O。相比Cu-[Al]MOR,Cu-[Fe]MOR对NOx分子的吸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在 [Rh(CH3COO) 2 ]2 Ph3PO催化体系中 ,对混合C8烯烃氢甲酰化反应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本实验条件下 ,较适宜的反应温度为 1 2 0 -1 40℃ ,iso C9醛的收率随着反应压力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混合辛烯 30ml、催化剂浓度为 1 2 9× 1 0 -6 、n(P) /n(Rh) =46、反应温度为 1 2 0℃、反应压力为 1 0 0MPa、反应 1 5 0min的条件下 ,iso C9醛的收率达到 85 %。此外 ,对催化体系中添加水量的影响进行了考察 ,添加适量的水有利于醛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biosurfactants on the populations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in suspension and on spinach leaves. Eight surfactants including four soybean oil-based biosurfactants,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polyoxyethylene sorbitan monooleate (Tween 80), sophorolipid (SO) and thiamine dilauryl sulfate (TDS) at concentrations of 0.1%, 0.5% and 1.0% were tested in bacterial suspension, and the most effective biosurfactants were applied on spinach leav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ybean oil-based biosurfactants, SDS or Tween 80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E. coli O157:H7 populations. SO and TDS at concentrations of 1.0% we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E. coli O157:H7 populations in bacterial suspension. E. coli O157:H7 with an initial population of 7.1 log CFU/mL was not detectable (detection limit: 1 log CFU/mL) after 1 min in 1.0% TDS or after 2 h in 1.0% SO. On spinach leaves, SO at 1%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E. coli when compared to a water wash during 7 days post-treatment storage at 4 °C. However, TDS (1.0%) wash was as effective as 200 ppm chlorine in reducing population of spot inoculated E. coli O157:H7, achieving 3.1 and 2.7 log CFU/per leaf at day 0, and 1.4 and 1.9 log CFU/leaf at day 7 when compared with a water wash. No apparent change in spinach visual quality was observed. None of treatments caused changes in visual quality of spinach. Electron micrographs suggested ultrastructural damage of bacterial cells such as separation of the outer membrane from the cytoplasmic membrane. Overall,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SO and TDS may be potential sanitizers in inactivating human pathogens such as E. coli O157:H7 in wash water and on fresh produce.  相似文献   

19.
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聚合速度(R_p)和平均聚合度((?)_n)可分别表示为: R_p=k_pe~(E/RT)[Mn~(+7)]~(0.5)[S]~(0.5)[H_2SO_4]~(1.0)[AM]~(1.0) (?)_n=K·[AM]~(1.0)/[Mn~(+7)]~(0.5)[S]~(0.5)[H_2SO+4]~(1.0)计算出表观活化能E=23.8kJ/mol,聚合度对数(ln~(?)_n)和1/T呈线性关系。试验证实反应符合游离基历程;淀粉是参加链引发的主要组份之一;链终止以双基结合为主。  相似文献   

20.
MCM-48分子筛负载硅钨酸催化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CM-48分子筛负载硅钨酸催化剂(H4SiW12O40/MCM-48);采用该催化剂,以环己酮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等方法对试样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环己烷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比较了H4SiW12O40/MCM-48、铌酸、硫酸铁、维生素C催化剂催化该合成反应的活性。表征结果表明,H4SiW12O40在MCM-48分子筛上具有较高的分散度,负载后H4SiW12O40仍保持着Keggin结构。实验结果表明,H4SiW12O40/MCM-48催化剂是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环己酮):n(1,2-丙二醇)=1:1.6、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0.6%、带水剂环己烷用量10mL、反应时间45min的优化条件下,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8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