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微波雷达是一种被广泛应用到民用领域的重要距离测量技术,具体分为干涉雷达、脉冲超宽带雷达、调频连续波雷达等.文章结合不同类型的微波雷达特点,具体分析微波雷达的位移和距离测量原理,并对不同微波雷达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针对雷达情报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应用分层加密思想实现端到端安全加密传输的机制.设计基于芯片IP2022的硬件加解密设备实现加密层功能,采用级联序列加密和分组加密的技术对雷达情报报文加密,测试表明设备加密性能和处理速度达到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微波光子雷达样机,并通过外场非合作目标成像测试,获得了国内首幅微波光子雷达成像图样。据介绍,传统雷达以电子为载体实现信号的产生和处理,而微波光子雷达以光子为信息载体,利用丰富的光谱资源和灵活的光子技术,能够更好、更快地产生和处理雷达宽带信号,具有快速成像、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特定环境下雷达数据的远程传输问题,设计一种利用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采用光纤实现的新方法,给出了系统实现的结构框图;讨论了通信协议的制定,并比较了该协议与以太网MAC层协议的异同;给出了系统中关键模块的快速可编程门阵列设计实现和仿真及试验结果。其结果是系统具有实现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在雷达数据远程传输中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5.
低温共烧陶瓷(LTCC)多层基板技术是一种可实现微波电路小型化、高可靠性的新型技术.利用LTCC技术将功分器、耦合器、带通滤波器、电阻电容等接收前端主要无源元件埋置到基板内部,采用微组装技术实现芯片互连,实现了多芯片组装(MCM)级的S波段接收前端组件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接收前端达到设计指标,其体积仅相当于传统组...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微波对制备高岭石插层的作用,采用乙酰胺对高岭石的微波熔融插层和油浴熔融插层进行了对比实验.借助于XRD、FTIR等分析测试手段,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2种插层环境下的插层率,分析了微波对插层反应的影响,进而探讨了微波对插层反应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反应初期微波对插层反应起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促进作用减弱,并呈现出一定的阻碍作用,认为是微波对乙酰胺的热作用和极化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高功率微波短脉冲雷达接收机保护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现代技术条件下军用雷达接收机保护技术发展的新需求、高功率微波短脉冲雷达接收机保护装置的组成原则和在实验的基础上空间隔离设计与接收机前端限幅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以及高功率微波短脉冲雷达接收机保护装置的系统结构;对接收机前端限幅控制电路的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采用常断PIN开关限幅控制电路是解决雷达接收机响应速度指示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微波集成电路在民用和军用电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波集成电路领域,高功率的功率放大器为发射机提供足够的信号功率输送到自由空间中,是其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件.基于学术研究和商用产品线情况,综述了微波功率放大器芯片的发展情况.首先讨论了各种微波毫米波功率放大器的制造技术,按照半导体器件可以归类为砷化镓、氮化镓、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锗化硅等;接着讨论了微波芯片功放的设计技术用以满足高功率、宽带和高效率的指标要求;最后总结了各类微波固态功率放大器的工艺和设计技术,为芯片设计人员提供了全面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高功率微波炸弹对雷达等电子设备的作用规律和效果,构建了高功率微波炸弹的作战模型,对其作用规律进行了仿真分析,量化分析了一定作用效果时的临界爆炸高度;对处在辐射区特殊位置不同状态下的雷达天线阵面的耦合能量的变化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分析得出了高功率微波炸弹的作用规律和临界爆炸高度,分析并总结了特殊位置的雷达天线阵面能量变化规律,为雷达等电子设备的电磁防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已频繁试飞的国产大型预警机——“空警-2000”,采用了相控阵雷达技术.比目前美国和俄罗斯的产品还要先进。“空警-2000”的问世,填补了我军没有装备预警机的空白.其先进的雷达技术,令全世界震惊。该预警机采用俄制伊尔-76为载机,但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显控台、软件、砷化镓微波单片集成电路、高速数据处理电脑、  相似文献   

11.
为发挥雷达技术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总结国内外汽车防撞雷达技术领域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汽车防撞雷达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雷达技术在汽车防撞上的应用,以及汽车防撞雷达系统、调制方式及其基本原理,最后对汽车防撞雷达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针对驾驶安全性的迫切需要,汽车防撞雷达系统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文中针对采用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汽车防撞雷达系统,提出了利用小波分析技术对雷达中频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小波技术的应用可以方便地对雷达中频信号按照频率的不同进行分解,有助于多目标环境下的识别,能有效地将由于道路、路边栅栏、树木和楼宇的影响而导致的干扰虚警信号滤除.  相似文献   

13.
针对调频连续波SAR与脉冲式SAR工作体制的不同,从而带来不同的回波表现形式,对基于调频连续波的聚束式SAR回波信号进行建模,分析信号的特征,揭示平台的连续运动在距离向产生一个多普勒频移的特性,从而影响方位聚焦.对于方位频谱混叠的问题,采用方位预滤波处理,通过插值实现采样率的提高,由于预滤波可以实现方位的块压缩,实际中的方位向点数并没有明显增加,最后基于FS算法完成残余聚焦,仿真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另外,对于平台连续运动引入的多普勒频移,分析了其对成像造成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求解非齐次长线方程 ,利用 Fourier变换法推导出了在雷达脉冲干扰下微波传输线上电压的一般积分表达式 ,分析了两种典型脉冲干扰源对微波传输线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 ,微波传输线对雷达干扰脉冲具有积累放大作用 ,其典型积累数可达 50 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隧道掌子面探水问题,是交通隧道、采矿业、地下空间开发行业一直未解决的难题。由于不同地质环境各种蓄水构造的复杂性,使得以地球物理方法为主的地质预报技术面临着挑战。地震反射法对构造敏感,电法对水敏感,但常规电法由于装置问题很难在隧道掌子面施展。地质雷达由于高频微波段穿透能力的局限性,使得在隧道掌子面探测深度有限。瞬变电磁法利用不接地回线,以其自身的方法优势已广泛应用于隧道掌子面的地质预报中。首次利用浅层瞬变电磁法原理、定源回线装置、全期视电阻率计算、雷达波谱图像处理等技术,研制了相应瞬变电磁探水雷达,并在隧道掌子面、地面岩溶探查方面进行工程应用,验证了浅层瞬变电磁法在地下水探查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已经成为无源元件集成的主流技术,对低温共烧陶瓷(LTCC)包括LTCC的工艺、基板上电路互连和基板上电路的布局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基板电路互连中我们得出接地通孔用梅花形排列更佳,传输线连接利用同心圆过孔连接更佳。该技术将加速国内电子装备的国产化进程,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调频连续波雷达的低发射功率使其具有低截获、隐蔽性好、抗反辐射导弹能力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三角波调制调频连续波进行地面高速运动目标检测的新方法,根据三角波调制调频连续波正、负调频导致动目标成像结果在径向反向移动的特点,通过对正、负调频信号分别成像,在补偿了载机平台的连续运动以及正、负调频信号之间的时间差对图像的影响后,将两幅图像通过偏置相位中心天线(DPCA)处理,检测出高速动目标.当检测出动目标后,进一步提取出两幅图中的动目标图像,将动目标图像作相关处理,估算出动目标成像结果的径向移动量,解算出动目标的径向速度,完成对动目标的真实定位.仿真数据的处理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蒸发波导的超视距探测是扩大舰船雷达探测范围的最有效途径,也是目前雷达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准确判别蒸发波导的参数是大气折射率梯度,因此,精确测量大气折射率剖面成为蒸发波导探测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常用的气象仪器和自行研制的微波折射率仪进行大气折射率测量的精度分析,以及两种仪器同时进行蒸发波导的实际测量比较,结果表明:气象仪器测量误差较大,且各传感器有滞后效应,无法获得大气折射率实时精细结构; 采用直接感应大气介质的微波折射率仪不仅测量精度高,且测量速度快,能够较好地测量出大气折射率实时精细结构.因此微波折射率仪是目前实现蒸发波导准确测量的合适仪器.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梁钢绞线孔道注浆饱满程度直接关系到桥梁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对其施工工艺的控制和注浆效果的检测越来越受关注。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采用广义完全匹配层(GPML)作为吸收边界,对常见注浆孔道缺陷进行二维正演,结合工程开窗验证,总结缺陷的雷达图像特征和规律,为地质雷达法检测注浆饱满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