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IPv4地址在全球即将耗尽,IPv6作为下一代因特网的核心协议,能提供高效、安全、可靠和更好的服务质量,从IPv4到IPv6的过渡成为必然.以湖南城市学院校园网为背景,介绍了IPv6的基本概念、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设计了IPv6技术在我校校园网的过渡方案.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6to4和ISATAP技术地址格式、工作原理、特点、隧道的建立过程和IPv6数据分组通过IPv4网络隧道的封装解封过程,综合运用6to4与ISATAP技术,设计出校园网IPv4/IPv6网络共存时期,双协议栈主机自动配置IPv6地址,IPv6主机跨IPv4网络通信的方案,为校园网由IPv4网络向IPv6网络的平滑过渡提供了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3.
IPv6与IPv4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IPv6和Ipv4的对比介绍 ,讨论了IPv6协议的地址方案 ,数据报格式及其在安全性上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解析IPv4到IPv6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v6是为适应Internet的发展而在IPv4的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IP协议.本文首先从地址数量、IP包路由转发效率等方面分析了IPv4协议的局限性,然后在对IPv6协议的结构、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IPv6与IPv4协议之间在IP包头结构、地址格式及地址分类等方面的主要差异,并对IPv6协议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该文对IPv6协议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IPv4转向IPv6的原因众所周知.在基于TCP/IP的网络中,地址解析(以及逆向地址解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IPv4中使用了ARP和RARP两个协议来解决.IPv6对于这个问题使用一种新的协议,即邻居发现协议,这些功能包括在ICMPv6中,其中邻居宣告和邻居请求合在一起代替了IPv4中的ARP协议.对于ARP和RARP已有了成熟的技术,而IPv6的邻居发现协议的开发与实现正在实验阶段,本文的目的是对IPv6的有关地址解析问题作一个探讨,并对它与IPv4的ARP和RARP在功能上技术上进行比较,以此可以通过ARP/RARP的技术特点,来指导将来从IPv4转向IPv4的有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高速IPv6网络流量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包首部内容分析的流量抽样测量算法.算法将IPv6数据包首部内容进行关键字段的掩码匹配,通过Hash映射,利用判断Hash值是否属于抽样域来决定数据包的采集与否.其特点是利用信息熵理论,分析IPv6数据包首部,选择出熵值较大的字段,将其作为抽样算法掩码匹配的关键字段,这样就避免了对数据包首部内容的全抽样,在保证抽样样本随机性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了运算量.实验结果表明,总体流量和抽样样本的数据包大小分布函数曲线十分吻合,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IPv6-IPv4隧道技术的研究及互连方案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包括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和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NAT-PT)技术,并对隧道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当前的网络环境,在不增加双栈网络设备的前提下,采用双网卡主机模拟双栈网络设备的功能,设计2种有代表性的利用隧道技术完成IPv4/IPv6网络互联的方案,分别实现了IPv4网络主机通过隧道访问IPv6网络以及2个纯IPv6网络通过隧道跨IPv4网络实现互联.最后给出了隧道配置步骤及详细的配置命令.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企业构建可信、可管、可控、安全的IPv6网络,加强IPv6网络的安全性。尤其是避免IPv6网络中的嗅探威胁.方法通过建立IPv6网络的实验环境,分析传统IPv4网络中的网络嗅探技术,结合IPv6网络协议的特点,重点介绍了来源于IPv6网络中的嗅探威胁,以及这些威胁给实施IPV6网络带来的新挑战.结果提出了在设计基于IPv6协议的互联网络过程中,为避免嗅探威胁应使用伪随机地址和互联网进行通信的预防机制及实施策略.结论给出实施IPv6网络的技术建议.实验证明理想的方法是使用MAC地址扩展的静态地址用于内部通信技术等对IPv6网络的安全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v3)协议的洪泛特点及其链路状态通告(LSAs)洪泛多度量的不足,研究了规则的3,4,6邻点网络,并推导出 邻点网络洪泛多度量的平均洪泛效率和平均洪泛分组数性能。任意节点分布的IPv6网络洪泛多度量的仿真结果表明,网络规模、节点邻接关系和度量数的增多都可能引起洪泛效率的下降和网络负载的加重,这对于选择路由度量,构建未来支持服务质量(QoS)路由的IPv6网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现行的Internet协议IPv4又难以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介绍了IPv4协议的局限性和新一代网络协议IPv6的主要特点,论述了IPv6取代IPv4的必然性,以及通过IPv6/IPv4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地址和协议翻译器技术实现IPv4向IPv6无缝过渡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QoS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自组网(MobileAdHocNetworks)是建立军事和民用快速通信系统的理想技术.如何在其中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QoS)是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基于QoS的路由技术则是其中的核心技术和热点问题.文章对不同研究者提出的几种QoS路由算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从单向链路的支持、多播功能以及QoS参数选择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移动自组网的QoS路由技术.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云任务调度算法只注重执行效率忽略分配公平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满足多重公平性约束的任务调度QoS算法CTS_QFC.该算法利用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性理论模型,从用户任务与云资源提供方两个角度,将云任务调度问题建模为一种多重公平性QoS约束模型.第一层QoS按用户QoS偏好对任务分类,并按照任务分类建立一般期望效用函数.第二层QoS定义资源公平性评估函数,评估资源分配的公平性.结果表明,CTS_QFC算法不仅可以确保用户任务的高效执行,还可以提高资源分配与任务调度方案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业务自适应组播路由和组播路由树重构的方法分析了IPv6报文的QoS组播路由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IPv6的QoS控制组播路由机制。仿真试验表明该种路由算法是可行的,能够满足IPv6网络对相应QoS的要求并具有很强的接收性能,在传送时间上也有较强的符合性。  相似文献   

14.
移动IPv6中的QoS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计算正变得越来越广泛,为Internet设备提供QoS保障和移动支持已成为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研究热点.介绍了移动IPv6及为改善其性能的增强协议,分析了在移动环境中提供QoS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在移动环境中RSVP的移动性支持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最近提出的支持RSVP移动性方法的优缺点,给出了研究移动IPv6和RSVP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下一代移动互联网服务质量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移动IPv6中的一种移动代理扁平架构 (MAFS),该架构基于MPLS和移动代理的概念,引入了服务质量对象选项QOO和扁平化管理的概念,优化了服务质量的管理机制。通过与分层移动代理架构HMAT的比较看出,MAFS减少了分层、移动代理的数量、开销和信令传递的时间,增强了切换发生时的效率和可用性,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服务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型LDoS驱动的高分散低速率QoS侵犯,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网络微观和宏观多维特征的识别方法.在网络微观方面,加权计算了反应TCP包头内部微观变化的nag控制位,以及计算了反应LDoS固有周期特性的I-I-P 3元组的功率谱密度PSD特征;在网络宏观方面,引入反应网络发送流和确认流比值变化的R特征,共同构成多维观测序列,采用多维隐马尔科夫混合模型multi-stream fused HMM (MF-HMM)自动识别QoS侵犯.同时,应用Kaufman算法动态调整阈值.大量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有效降低了识别的误报率和漏报率,特别针对新型LDoS驱动的高分散低速率QoS侵犯,在复杂网络背景流量下依然具有很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DiffServ体系中四种聚集流的服务质量保证,给出了DiffServ在IPv4广域骨干网上不能实现QoS保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进了接纳控制机制,即在DiffServ体系中引进了RSVP资源预留协议,探讨了基于Diffserv/RSVP体系的服务质量,得出节点路由表庞大的信息量对Diffserv/RSVP体系QoS保证有一定的影响,在制定了一种优化策略后,证明了基于Diffserv/RSVP体系的QoS是有保证的。从而得到一种具有QoS保证的隧道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的智能终端对低功耗、高性能的指标要求越来越高.从终端设备的动态电源管理入手,对基于随机模型的适应性动态电源管理(DPM)算法、CPU使用率和外围电源模块进行分析;依据用户服务质量(Qo S)指标,运用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经验公式对软硬件进行分析,并结合DPM技术从用户不同的Qo S指标需求对处理器进行调频调压.利用软件对其进行仿真测试,由仿真结果得出智能设备能耗降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发布/订阅中间件为分布式系统数据分发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提供了多种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供用户选择。然而在动态环境中,发布/订阅中间件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QoS机制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此,开展了发布/订阅中间件自适应QoS研究,包括集成发布/订阅中间件、可调整传输协议框架以及监督学习技术,以实现QoS自适应调整,最后对发布/订阅中间件自适应QoS进行了定性评估。  相似文献   

20.
A framework for end-to-end RSVP context transfer in Mobile IPv6(MIPv6) based on the architecture of F-HMIPv6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scheme provides an end-to-end RSVP context transfer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to overcome the weakness of Context Transfer Protocol which can not meet the need of end-to-end QoS mechanisms because contexts are only transferred between Access Routers(ARs), therefore they can promptly get the same forwarding process, minimize the handover service disruption, and avoid initiating the end-to-end RSVP signaling from scratch after an MN performs handovers. It may also reduce the signaling overhead and handover latencies by adopting the F-HMIPv6architect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pproach is compared with the re-initiating RSVP signaling to re-establish QoS states using network simulator, an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heme has the less latency and packet loss than that of the re-initiating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