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首先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性分类框架,分析了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位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构成不同,但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在城市内部出现一定程度的空间分化。其次,结合这些规律和趋势,研究提出了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的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科学发展有助于形成新的产业示范区和推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基本特征、动力机制和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央商务区、文化创意产业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物流集聚区和服务外包集聚区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国际经验,进而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能有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选取中小城市芜湖市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将芜湖市与国内外大都市发展进行了比较,得出芜湖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且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势头较猛,然后运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产业地理集中度指数(EG)、赫芬达尔指数(H)3个指标对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得出芜湖市现代物流业地理集聚度较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较低;芜湖市现代物流业、金融业行业内企业集聚度明显高于其它生产性服务业;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集聚现象显著以及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区域集聚度与行业企业集聚度存在不一致性等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3)
文章利用Open Geoda分析工具,对京津冀经济圈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空间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存在负的空间相关关系,北京产值最高,发展最快,处于是京津冀发展的核心位置,但是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仍未产生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联系及其复杂网络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网络分析方法开展城市群地区功能联系的时空实证探索正成为学术热点。以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网络为研究对象,采用2001、2009年的总部——分支机构企业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服务业、制造业等三个产业部类度量城市间的功能联系变化,并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网络的连接效率、出入点度、规模匹配性。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内部不同价值区段的功能联系呈现出集聚与扩散同时并存的演化趋势:北京、天津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部集聚主导了区域发展,但是其他城市的一般服务业、制造业也开始在高等级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实现区位空间组合利润的最大化,基于此,研究提出了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空间数据挖掘技术中的空间聚类分析法,以商务办公楼宇为空间对象,以其地理位置为空间数据、建筑面积为属性数据进行空间聚类计算,对杭州市中心城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进行划分和判定.以这些集聚区为基本空间分析单元,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空间发展表现出向心集聚的特征,并且向集聚区集中的态势不断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规模构成、功能特征与空间分布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所在的或邻近的地域所承担的城市功能等级越高,集聚区的规模越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功能不同,空间区位分布也会不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方劳动力市场空间分布的影响.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过程中,产业自身发展与城市空间开发之间产生的矛盾,导致了生产性服务业总体上仍处于相对分散的布局,建议在空间开发模式、区位选址以及开发容量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引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3):67-68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特征的测度为基础,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别是这种影响在不同发展区域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单向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区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只有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相邻区域有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商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并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根据实地调研所得的杭州主城区商务楼宇及其内部使用企业情况,借助GIS分析手段,通过对杭州主城区的商务经济的总体空间格局、功能特征、开发强度和空间结构演化历程的分析,总结了城市商务经济的空间区位影响因素和演变机制,旨在寻找其中的发展规律与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国内城市提供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和信息化加速产业空间组织的演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商业的集聚与扩散,形成多个Sub-CBD,促进了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的多中心化。本研究选取东京都新宿为案例,探讨交通规划对Sub-CBD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商业空间组织的集聚与关联。本研究认为政府高起点规划,依托交通枢纽,促进产业空间集聚,强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商业一体化,发展有助于Sub-CBD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和新国际劳动分工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分工细化和空间分离促使生产要素在地方空间上流动和聚集,进而成为推动都市圈产业空间组织演进的重要动力。研究通过构建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联系的城市网络,从整体网络结构到联系的"行业细分""空间类型"着手,试图解析上海都市圈的产业空间组织演进。结果表明:从2001年到2018年,上海都市圈服务能级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更加集聚;都市圈产业空间组织整体趋于多中心化、均衡化发展;金融、商务、科技、信息、交通5类细分行业联系在都市圈空间上趋于极化;都市圈产业空间组织网络特征与圈层特征并存,中心城集聚了大量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总部,上海远郊区形成一些新的服务集聚点,周边的部分城市成为了专业化服务节点。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对上海都市圈的发展规划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1.
边缘城市的北京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  孟婧 《城市规划》2012,(4):32-36
边缘城市是美国大都市多中心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城市现象,在欧洲和澳洲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本文以丰台科技园作为典型案例,探讨北京的边缘城市现象及其形成背景与机制。丰台科技园各项条件已经满足美国边缘城市的衡量标准,可以认为是一个已经形成的边缘城市。它是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在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重构过程中依托位于城市郊区的科技园而发展起来的。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联合形成的"增长联盟"是推动丰台边缘城市形成的主导力量。未来一段时间,类似的边缘城市还将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陆续出现。  相似文献   

12.
Most existing research examines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via separate investigations and from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perspectives. This paper, however, analyzes the co-loca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an intra-urban perspective. This empirical study is based in Nanjing and uses a 2001 basic unit census dataset and a 2008 economic census dataset at the firm lev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urbanization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was much faster than that of producer services and indic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the urban core and manufacturing in the periphery. The employ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was highly concentrated in urban centers in the two interval years, but gradually expanded to surrounding new towns such as Jiangning, Pukou, and Luhe. In contrast, the employment in manufacturing was dispersed with substan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old city and in suburban development zones.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were largely co-located in the new towns of Jiangning and Pukou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zones. The spatial autoregression model indicates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was subject to the joint effects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cs and urban land price, which led the two sectors to retain a degree of spatial separability, even though their co-location was preferable. The distribution of manufacturing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land prices and constantly re-concentrated from urban centers to development zones and township industrial parks in suburban areas. Comparatively, the distribu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land price and gradually occupied city centers with high land prices because the sector had a stronger capacity for bid rent.  相似文献   

13.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对建国以来沈阳市创新型产业空间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揭示沈阳市创新型产业空间演化重构过程、空间现状格局及空间演化机制.研究发现,沈阳市创新型产业空间格局演进趋势从向城郊扩散转为向主城集聚,且不同类型的创新型产业空间分布各异;创新型产业空间演化的机制包含四大方面:时代变革促进产业结构重组,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北京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数据和都市区228个“街区单元”为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运用空间分布实态模拟、空间自相关、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完成了北京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总结提炼出北京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和结构模式,并将结论与西方研究的主流观点进行了比较,进而发现了转型期我国都市区快速发展的生产者服务业在整体空间结构、功能地域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借鉴国际著名CBD所在城市的经验,并与上海、北京进行对比,从生产服务业的规模、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以及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等方面,分析广州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对CBD形成发展的影响。认为CBD不只是一种物质空间,更是一种产业集群,其实质是生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广州珠江新城CBD在前10年开发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生产服务业规模与空间集中度的不足,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空间集聚促进广州CBD建设明显加速;亚运因素极大地推进了广州CBD的土地开发与物质空间建设,但亚运后CBD的活力与可持续性需更加注重生产服务业的规模发展、层次提升与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16.
金瑛  魏冶 《室内设计》2018,(3):47-54
利用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研究 中心城区尺度多中心性可以探析城市内部的 功能空间结构。本文选取长春市中心城区范 围内的保险、广告、会计、科技、律师、物流、 银行7种生产性服务业的POI数据进行核密 度分析,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对生产性服 务业空间布局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城市网络 分析工具U NA测度长春市中心城区交通网 络中心性,检验其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关 系。研究结果发现长春市中心城区范围生产 性服务业多中心呈分级圈层分布;生产性服 务业部分中心与城市商业中心吻合;传统商 务中心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较大,老城区 的老商业中心易出现生产性服务业中心;生产 性服务业多中心与交通网络中心性存在明显 正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沿城市主要道路的集 聚明显。  相似文献   

17.
The symbolic landscape of high‐rise Hong Kong is examine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four major buildings in order to assess real and symbol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state and private property developers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combines understanding of symbolic landscape as the production of geographically constituted social rel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evolution of Hong Kong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ies, with the concept of the ‘exhibitionary complex’, in which the state and élites deploy ‘object lessons in power’ to engender popular identification with state interests. By the 1990s local land development consortia increasingly capitalized high‐rise construction, and projects for harbourfront land reclamations enlarged in scale and scope.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 Hong Kong's future tallest building, is designed to instantiate Hong Kong's place in the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but had also challenged public acceptance. New landscape conservation legislation seeks to limit further harbour reclamation and protect viewscapes.  相似文献   

18.
郑洪武 《规划师》2012,(6):53-57
商务公园的空间特征是商务建筑与景观园林两种要素的组合,因此其规划设计需在结合这两种要素的基础上,对其空间的演变过程与行业类型进行研究、划分。重庆市长寿区桃花新城总部经济区以"园区型"商务公园为发展方向,分别对商务公园的区域空间形态与园区空间形态、建筑园林与景观园林进行规划设计,对商务公园在我国的具体运用做了重要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张兵  仲敏 《工程管理学报》2022,36(2):80-085
由于宏观经济及市场认受程度不同,绿色建筑在地理分布上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以全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能源环境、产业结构、行业结构 4 个维度选取指标,综合运用熵权法对绿色建筑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并通过自然间断点、变异系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绿色建筑总体处于低水平,具有地域差异性,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差异程度较小,并且这种空间差异在整体上有缩小的趋势;另外,我国绿色建筑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随着时间的演变,空间聚集性逐渐加强,而省域之间的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些分析结果有助于为绿色建筑区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