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对全预混燃烧热风发生器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到该热风发生器的CO、NOx排放浓度都很低,通过对实验数据及误差进行分析,得出了CO、NOx的排放浓度和热风温度与热负荷和风量的关系,即CO、NOx的排放浓度随着风机风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热负荷的增大而上升;一定风机风量下,热风温度随着热负荷的增大而增大,一定热负荷下,热风温度随着风机风量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周志强  董靓 《中国园林》2022,38(11):100-105
户外热舒适对城市景观空间的使用具有显著影响。目前对户外热舒适的研究较少考虑感知控制(Perceived Control)的影响作用。通过在选定实验区域内对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感知控制对庭园空间热舒适的影响。结果表明:1)感知控制对湿热地区庭园空间的夏季中性温度具有一定影响,但对秋、冬季中性温度影响微弱;2)感知控制受限会导致热感觉的敏感程度增强,热舒适范围变窄;3)在中性温度范围附近,感知控制对热舒适感的影响十分微弱,而在热感觉为“冷”“凉”“暖”“热”的热环境中,感知控制对不适感具有一定缓解作用;4)感知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们对庭园热环境的可接受范围,当感知控制受限时,人们对热环境的接受度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保水路面、热阻路面和储热路面的调热特性,对三种调热路面的调热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成型三种调热路面试件和普通沥青路面试件,并在试件底部设置温度传感器,采用温度采集仪对四种路面的温度变化数据进行了采集,研究结果表明,储热路面的温度变化相对于普通沥青路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三种调热路面均能降低路面温度,但降低幅度保水路面最大,热阻路面居中,储热路面最小。  相似文献   

4.
冬季室内热环境与被褥微气候的匹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冬季睡眠状态下,室内热环境与被褥微气候分别对人体头部和被覆躯体的热感觉造成直接影响。为了分析两个热环境的匹配关系以满足睡眠人体的热舒适水平,实验在不同的室内温度下,调节被褥微气候温度,测试了受试者的皮肤温度,并记录了热感觉和热可接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睡眠状态下,相比于室内热环境,人体热感觉对被褥微气候更敏感;此外,通过分析室内热环境和被褥微气候分别与整体热感觉和整体不满意率的关系,得到了睡眠热环境舒适区间。  相似文献   

5.
针对工位送风空调形式营造的非均匀热环境,利用等效温度指标对人体的局部和整体热感觉进行了评价。在准办公室环境对受试者进行了人体热反应实验,得到了不同刺激工况下人体各部位的热感觉和等效温度值,对比分析后发现:刺激部位等效温度值与非刺激部位等效温度值出现明显的分离现象;刺激温度和风速是影响刺激部位等效温度值的重要因素。由热感觉投票值与等效温度值的散点图发现,二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通过拟合得到了适用于工位送风非均匀环境的等效温度舒适区范围。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宿舍夏季热舒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博  刘加平  宋德萱 《暖通空调》2006,36(5):105-108
以西安某高校学生宿舍为研究对象,现场测试了宿舍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等参数。通过问卷调查了学生对室内热环境的主观热感觉。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宿舍内的热环境处于ASHRAE给定的舒适区之外,80%以上的学生对室内热环境表示不满;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室内热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通过夏季降温性能实验对车内的热环境进行测试,对汽车空调的降温性能以及乘客的热舒适进行评价。首先通过采集车内的环境参数分析车内热环境特点,然后通过环境参数计算三种热舒适评价指标,对车内乘客的热舒适进行评价并与乘客的主观评价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等效温度在瞬态工况下与乘客主观评价的投票值最接近,可以作为降温性能实验中衡量热舒适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对广东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及其热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居住建筑普遍缺乏有效的遮阳隔热措施,仅22.1%的居民对热环境感到满意,居民普遍期待改善室内温度。通过对26~30℃条件下、29℃及30℃辅助机械通风条件下的环境进行热感觉投票实验,结果表明,当室内温度在28℃以下时,开启门窗进行自然通风可达到热舒适要求;室内温度在29~30℃时,利用电风扇可达到热舒适要求。农村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改善重点在于采用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及隔热措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相似文献   

9.
置换通风系统室内温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置换通风系统送风参数和环境参数对室内温度场分布特性的影响.测量了不同送风量、送风温度和夹层空气温度下室内不同测点及人体不同部位上的竖直温度分布,并将实验值与CFD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较好.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送风量的增大,热分层高度相应提高,但送风量达到一定值后,其对竖直温度梯度的影响明显减小;送风温度的变化只对室内整体温度产生影响,而几乎不影响室内温度梯度;夹层空气温度的升高对室内下部温度影响不大,而上部区域温度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10.
胡昕  朱怡 《化学建材》2004,20(6):32-35
采用热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厂商生产的三元乙丙防水卷材热老化前后的变化。热重分析实验表明,老化后第一失重峰温度提高而第二失重峰温度并无明显变化;动态热机械分析实验表征了三元乙丙防水卷材α内耗峰和贮能模量的变化。这两种方法可相互补充,为老化的评价提供宝贵的信息。结果表明,第一失重起始温度高、老化前后有机物含量变化和α内耗峰温变化小的材料具有更好的耐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内进行了辉长岩的摩擦实验。由实验所得的摩擦强度.位移曲线可以看出,岩样变形过程可分为3个变形阶段:开始时为弹性变形,中间为弹塑性变形过渡阶段,最后为剪切塑性变形阶段或稳态应变强化阶段。断层带外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由实验控制;而在断层带内部,由于断层泥物质的库仑塑性变形导致其应力状态的变化,不同的变形阶段具有不同的应力状态特点。通过对变形过程中的应力状态及摩擦强度变化的研究,分析了断层带内应力主轴方向发生旋转,最终达到简单剪切变形状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叶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134-136
根据单片机在开放性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提出在单片机开放性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的设计上要提供精选的实验模块,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选做实验;教学手段上要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仿真的基础上搭建实验电路及硬件仿真;课程建设上要不断完善实验内容和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单片机开放性实验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地下结构承受水压及构件存在裂缝的情况,本文采用自制混凝土试块模具、自制可控开裂混凝土装置、自制可控压力水头装置和裂缝测宽仪组成的试验系统,按照不同水压、不同浓度和不同裂缝宽度工况下进行了压力水头下开裂混凝土渗透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Fick第二定律无法准确描述压力水头下氯离子的运移规律,不适用于评价压力水头下氯离子的运移;存在控制氯离子浸泡溶液运移的裂缝宽度阈值,且该阈值不受水头压力大小的影响。本文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可以作为同类研究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中使用的黏结材料──胶黏剂尤为重要,对保温系统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不同的试验标准对胶黏剂拉伸黏结强度的试验方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标准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对此,从拉伸黏结性能指标、试验环境条件、试验养护周期、成型方法和拉伸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反渗透膜组件检测实验平台为依托,研究适用于海水淡化系列实验平台的典型控制系统.实验平台的参数采集采用高精度智能仪表和就地仪表相结合,其控制系统集控制、检测、记录、报警为一体,具备开放性及可扩展性,满足不同实验的需要.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状况良好,系统的可靠性、先进性均能达到预期指标,一体化控制系统完全适用于海水淡化系列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试验区选用不同夯击能、布点方式、夯击次数、降排水条件及填土方式等施工参数进行低能量强夯试验,并对强夯试验前后采用多种监测和检测手段进行测试.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强夯施工参数的变化对粉土地基加固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强夯加固粉土地基过程中有关施工参数选取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恺 《山西建筑》2012,(32):14-16
通过对全玻璃幕墙和砖石墙的光环境的实验及研究,分析了不同材质下的光环境的特点及相应缺陷,并提供了改善措施,通过对改善后的光环境的验证性实验,得以证实我们的理论分析并确定未来的可延伸方向。  相似文献   

18.
赵俊梅 《山西建筑》2007,33(19):161-162
通过硅酸盐水泥以及掺UEA-H膨胀剂的水泥净浆和砂浆在不同养护制度下的体积变化规律的对比试验,找出了它们的体积线性变化规律,对UEA-H膨胀剂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单室墙角火火灾壁面烟熏痕迹特征,采用1/3尺寸火灾试验还原单室墙角火火灾,测定壁面不同点的温度及烟气蔓延速度,研究火源在不同位置时的壁面烟熏痕迹特征;利用PyroSim软件模拟烟气蔓延过程。结果表明:火源位于房间中间时,在屋顶呈现圆形痕迹;火源在墙角时,两边侧墙和墙角顶部形成明显烟熏痕迹;墙角火在墙角位置的温度和烟气蔓延速度高于房间中间起火;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试验结果可为调查墙角火火灾提供理论及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6根预应力斜箍筋加固混凝土简支梁和1根对比梁进行了受剪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法对混凝土梁的斜截面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梁斜裂缝宽度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基于桁架-拱模型理论,推导出预应力斜箍筋加固混凝土梁的理论计算公式。根据试验实测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预应力斜箍筋加固混凝土梁在不同加固工况下预应力箍筋贡献的抗剪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