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方针指引下,经济落后地区小城镇纷纷提出要建设生态城镇,然而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偏重于城镇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对如何打造生态城镇涉及较少,新型生态城镇规划面临无法具体落实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内江市镇西镇总体规划为例,初步探讨在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如何打造生态城镇,实现经济与生态共荣。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要求。因此加快小城镇生态规划编制工作,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研究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提出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透视城镇建设中的不足,从而为城镇建设提供一些对规划编制工作的认识,以期能促进城镇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草原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与城镇特色丧失的矛盾,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背景下,本文以生态导向下的草原特色小城镇规划作为草原城镇生态保护与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探讨生态导向下草原特色小城镇的规划思路,并以内蒙古锡林部勒盟明安图镇为例,结合《正镶白旗明安图镇总体规划(2017-2030)》,以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小城镇建设为目标,以空间规划为手段,探讨生态导向下的草原特色小城镇规划实践,以期为其他草原城镇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支撑,以小城镇为对象,讨论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和内容。通过对国内外城镇化的研究与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 绿色城镇化与生态城镇规划 生态型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绿色城镇化的重要群体,是改变城乡二元对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与生态城市相比,生态城镇建设规模适中,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好,发展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结合云南宁洱县勐先镇、贵州安龙县万峰湖镇的规划设计,探讨了小城镇建设的地域特色规划思路,希望通过对小城镇山水格局的研究塑造,能使城镇特色得到传承和演进。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7,(3)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许多地区以旅游业开发为契机将小城镇建设纳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而现行的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是针对综合型城镇规划建设而制定的,该指标体系并没有考虑到旅游小城镇的用地布置及指标体系的特点。文章以绥中县塔山屯镇天龙寺地区沿海地段为例,提出指标体系的创新点,如在环境容量层面提出计算容积率的新方法、在城市设计层面引入界面率(K值)概念、在生态环境层面设置微风通道并增加生态指标,以此确定并完善滨海旅游型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近年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互动发展,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经济增长快、人居环境优、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城镇。但"大城市太大,小城镇太小"的格局尚未彻底扭转,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先行,深入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大力强化小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加快推进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拓宽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相似文献   

9.
张小翠 《城市建筑》2014,(17):14-14
小城镇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应注意环境和发展间的协调。基于生态的理念,本文对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际的城镇规划案例,对小城镇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是我国特色城镇体系中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对区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更是对小城镇提出了绿色生态的规划发展要求。本文从小城镇生态规划概念入手,提出了规划中应遵循整体性、可持续性、特色化和可量化原则,并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分别探讨了小城镇生态规划中多层次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城乡建设》2015,(1):26-27
主持人:新型城镇化需要以规划为统领,山东省的新型城镇化是如何定位的? 耿庆海:2014年山东省确定了新型城镇化总体思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转变发展方式,强化产业支撑,增强承载能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到2020年,分别达到62%、52%.到2020年,努力实现7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1000万城中村居民市民化,争创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城镇可持续发展引领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是稳步推进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规划师》2016,(1)
传统城镇体系规划过于关注物质空间布局,忽略了人的发展诉求,并且指导范围往往局限于城镇自身,忽视了对乡村地区发展的指导,使其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生态问题。研究采用社会生态学视角,通过探索劳动力产需平衡等规律,构建以城镇化区域分类引导为核心、以小城镇发展和非农就业指引为重点、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创新配置为保障的城镇体系规划的社会生态学理论框架,并以日照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进行实践,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体系规划理论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以及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转型提升期,城乡规划编制的理念、重点与技术方法等也面临着相应的转变。本文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依据新型城镇化理念中对于今后小城镇规划工作的改革意见,并结合贵州省提出的100个示范小城镇的建设要求,以卫城镇规划建设作为实例,对小城镇发展给出看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的协调整合发展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长三角地区地理空间相邻的小城镇具有合作发展的良好基础,但由于行政归属不同,其建设过程多以各自分散发展为主,缺乏各镇间的协同整合发展,导致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公共资源浪费严重,城镇功能不全,亟需联合建设规划对策。本文以江苏省扬中市南部片区油坊镇和八桥镇合作发展新城为例,提出产业集聚、用地整合、交通衔接、公共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共建及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规划对策,以期为长三角及类似地区城镇联合建设新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兹曾经做过这样的判断":中国的城镇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世界21世纪生活的两件大事。"新型城镇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以小城镇新区规划为典型,从规划角度出发,在总结当下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要求,提出小城镇空间、文化、功能和需求的相应规划策略。进而以常熟市梅李镇新区规划为例,探索小城镇的特殊空间和人群特点,实现新型城镇化所描绘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6.
以开发区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为背景,基于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和城镇发展基础,从产业经济布局与城镇规划融合、信息科技产业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绿色低碳发展与生态新区建设融合等三方面,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人集聚发展,将开发区向综合型城市功能区转型。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宜居小城镇规划发展趋势,指出宜居小城镇规划的重点从单中心规划向多中心规划转变、从以大中城市为目标向建设宜居型个性城镇转变、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同时,结合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南阳新区规划设计的实践,提出宜居小城镇规划策略,即"以点带面、动态开发,因地制宜、生态集约,产业转型、旅游引导"。  相似文献   

18.
朱霞  焦金玲 《华中建筑》2013,(12):69-73
面对当前新型城镇化的大课题与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城镇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地域特征与发展困境的基础上,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城乡统筹、解决民生的目标出发,探讨休闲规划引领城镇化的发展新模式:并提出先策划后规划策略、场域诠释策略、生态建设策略、产业融合策略、落地指导策略五大发展新策略;同时结合新疆木华黎镇休闲区发展规划案例加以阐释,为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的建设存在缺乏完整的规划理论体系及规划思路、过渡追求经济效益、对社会、生态的考虑不够、城市建设追求"高大上"和丧失文化个性等困境,致使小城市"千城一面"、缺乏发展动力和空间单调乏味。研究针对小城镇的建设困境,提炼了"四态合一"的规划理念,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划体系,充分挖掘和研究本地文化、生态特色,编制相应的规划,以规划指导城市产业、形态的建设,实现生态、文态、业态和形态的融合,突出特色,提升品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有竞争力,并以成都崇州市道明镇总体规划为例进行实践分析,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理念下西北地区小城镇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同时,西北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在分析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西北地区发展建设特征,通过对近年来西北小城镇规划的反思,探析西北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