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当今普通混凝土已无法完全满足超限建筑业的需求,因此高性能纳米SiO_(2)改性混凝土应运而生。为更好地了解纳米SiO_(2)改性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对其和易性、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相关研究表明: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纳米SiO_(2),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且对早期抗压强度的影响大于后期的影响,但纳米SiO_(2)含量过高会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适量的纳米SiO_(2),还可以有效填充混凝土中的孔隙,改善其微观结构,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然而,混凝土中掺入纳米SiO_(2),会缩短其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同时也会大幅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使之不利于长距离输送,增加施工难度。  相似文献   

2.
以LiCl-KCl熔盐为电解质,采用熔盐电脱氧法直接还原La_(2)O_(3)-NiO制备LaNi_(5)合金,研究电解时间对电脱氧还原制备LaNi_(5)合金的影响,探讨了在熔盐中金属氧化物电脱氧的机理。结果表明,在650℃、3.5 V槽电压下,经过10 h电解可制备LaNi_(5)合金;金属氧化物电解还原历程为:NiO优先还原为金属Ni,其次是LaNiO_(x)中La部分得到还原,并与先还原的金属Ni合金化形成LaNi_(5)合金,而金属氧化物生成较稳定的LaNiO_(x)中间产物,最后金属氧化物LaNiO_(x)进一步还原并与先还原的金属镍合金化生成LaNi_(5)合金。  相似文献   

3.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_(0.8)Sr_(0.2)FeO_3(LSF)粉体,用于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分别利用热分析(TG-DTG-DTA)、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镜(TEM)和交流阻抗谱仪(ACEIS)对粉体和阴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经过粉体失水、硝酸盐分解等过程,在600 ℃已基本形成钙钛矿相,1000 ℃时为单一的钙钛矿相,煅烧4 h后的粒径约为80 nm.在800 ℃的阴极界面阻抗为0.12 Ω·cm~2.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如植物工厂的快速发展对植物照明的需求不断扩大,发光强度高、热稳定性良好的深红色荧光粉是LED人工植物照明光源的关键材料。为研究Eu3+在CaLu2−xAl4SiO12基质中的发光性能,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新型CaLu2−xAl4SiO12:xEu3+(x=0.1、0.3、0.5、0.7、0.9、1.1)荧光粉,通过多种表征测试技术,系统地研究了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荧光性质及热稳定性能,并初步探究了CaLu2−xAl4SiO12:xEu3+在植物照明领域应用的可能性。通过XRD、Rietveld结构精修、EDS能谱和元素分布分析发现,Eu3+成功进入了CaLu2Al4SiO12基质中。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在711 nm光的监测下,样品在280—500 nm范围出现了Eu3+的特征f-f跃迁吸收峰;在394 nm光的激发下,样品在550—750 nm范围出现了Eu3+的5D0-7FJ(J=0、1、2、3、4)跃迁发射,其最强发射峰位于711 nm(5D0-7F4)处,Eu3+的最佳掺杂量x=0.5;Eu3+的荧光寿命衰减曲线和荧光发射光谱,证明了Eu3+在CaLu2Al4SiO12基质中只占据一个晶体学格位;CaLu1.5Al4SiO12:0.5Eu3+荧光粉在423 K下的发射峰积分强度为室温下的91.75%,表明了该荧光粉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CaLu2−xAl4SiO12:xEu3+的深红色强发射峰位于711 nm处,与植物的光敏色素(PFR)吸收波段相吻合,表明CaLu2−xAl4SiO12:xEu3+是一种潜在的可用于LED植物照明的荧光粉。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新型Y_(3)Al_(2)Ga_(3)O_(12):Ce^(3+),Ge^(4+)绿色长余辉材料,并对其光致发光性能、余辉性能和光色热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_(3)Al_(2)Ga_(3)O_(12):Ce^(3+),Ge^(4+)绿色长余辉材料在320—490 nm范围的宽带吸收与蓝光LED芯片相匹配,其发射光谱为位于450—650 nm范围的宽发射带,对应于Ce^(3+)的5d-4f跃迁;Y_(3)Al_(2)Ga_(3)O_(12):Ce^(3+),Ge^(4+)的内量子效率可以达到83.28%,τ80值约为12 s,远大于交流LED对于内量子效率>60%和τ80>0.4 ms的要求;在423 K前,Y_(3)Al_(2)Ga_(3)O_(12):Ce^(3+),Ge^(4+)具有良好的光色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Y_(3)Al_(2)Ga_(3)O_(12):Ce^(3+),Ge^(4+)是一种潜在的能被蓝光激发的交流LED用绿色长余辉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锂离子电池Li_(1.2)Mn_(0.56)Ni_(0.16)Co_(0.08)O_2正极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V)及充放电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该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SEM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Li1.2Mn0.56Ni0.16Co0.08O2粒径约为2μm,呈长片层状结构。CV测试表明,经过首次循环后,Li2Mn O3组分得到活化,并转变为具有电化学活性的Li Mn O2,造成了锂离子的不可逆损失。充放电测试表明,在0.2 C倍率循环时,Li_(1.2)Mn_(0.56)Ni_(0.16)Co_(0.08)O_2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9.7 m A·h/g。倍率性能测试表明,在经过36次充放电循环后,材料仍有很高的容量保持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合成S.O.Grim提出的、以乙二胺为主体骨架的有机磷多合配位休——乙二胺四亚甲基四苯次瞵酸(Ethylenediaminetetra(methylenephenylphosPhinic)Acid),简称EDTPPI。实验方法利用pH滴定,并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步长加速法,测定了EDTPPI的加质子常数,及与Cu~(2 )、Zn~(2 )、Ni~(2 )、Cd~(2 )、Co~(2 )的络合常数。  相似文献   

8.
通过溶液p H值、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试验,考察了DB18C6/SiO2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Zr(Ⅳ)和Hf(Ⅳ)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25℃下,溶液p H值为1.5时该吸附材料对Zr(Ⅳ)和Hf(Ⅳ)的吸附量最大,且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DB18C6/SiO2对Zr(Ⅳ)的吸附行为属于放热自发过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而对Hf(Ⅳ)的吸附行为属于吸热自发过程,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此外,文中还通过元素分析和N2吸附分析确定了该复合材料的冠醚键合量和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9.
<正>极材料Li_(1.2)Mn_(0.54)Co_(0.13)Ni_(0.13)O_2具有高放电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和环保等优点,能很好的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和小型电子产品的使用要求,因此受到高度关注和广泛研究。本文简述了Li_(1.2)Mn_(0.54)Co_(0.13)Ni_(0.13)O_2材料的结构组分、电化学性能以及社会商业价值,总结了该材料制备和改性的方法及特点,并讨论了改性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基于Li_(1.2)Mn_(0.54)Co_(0.13)Ni_(0.13)O_2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指出了纳米电极制备、多元结构制备、复合处理改性、复合材料制备、复合方法制备是该材料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以纳米SnO_2粉体和Ag NO3为原料,滤纸为模板,通过浸渍、煅烧制备了Ag-SnO_2复合粉体,然后利用Ag-SnO_2粉体为原料,采用压制、烧结工艺制备了Ag-SnO_2电接触合金。进一步通过XRD和SEM等分析手段对所制备的复合粉体和合金样品进行表征,并借助TG-DSC对滤纸前躯体的分解过程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不同纳米SnO_2含量对Ag-SnO_2电接触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g-SnO_2复合粉体由四方相金红石型结构的SnO_2和立方相的银组成,模板去除干净,无杂质引入。由于滤纸模板的引入使得SnO_2颗粒弥散分布于银基体中。随着SnO_2含量的增加,Ag-SnO_2电接触合金的硬度有上升趋势,但高氧化物含量也导致模板的分散效果变差,使得合金的电导率和致密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碳化法制备纳米白炭黑, Na2SiO3浓度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的纳米白炭黑粉体结构、形态、表面活性等性能研究,寻找该因素对纳米白炭黑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从20g/l到80g/l调整Na2SiO3浓度,得到二氧化硅粉体的一次颗粒粒径和平均孔隙介于5-25nm和4.345-98.55nm,粉体的粒径、孔径和孔体积都随Na2SiO3浓度的增加变大;而比表面积与Na2SiO3浓度呈反比趋势,从376.744 m2/g降到250.7m2/g。通过对粉体进行的TG热重分析观察并结合红外光谱(IR)对白炭黑的表面有机结构的观察分析,发现粉体表面羟基密度与Na2SiO3的浓度也呈递减关系,而且加热失重率和主要的失重温度区间也有所不同也显示了粉体表面不同羟基群的密度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波加热法在碳粉还原的条件下制备出发光亮度高、余辉性能较为优良的Sr2MgSi2O7∶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并研究了H3BO3添加量对其相组成结构、光谱性能和余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H3BO3可以改善Sr2MgSi2O7∶Eu2+,Dy3+的发光强度和余辉性质.当添加H3BO3的摩尔分数(相对于基质)为20%时,发光粉体具有最佳的发光亮度和余辉性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化学法降解硫氰离子。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40 A·m?2、硫氰离子初始浓度为3.45 mmol·L?1、pH值为3、反应时间为2 h时,硫氰离子的去除率为80.2%。反应的主要产物为SO42?和CN?。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限速步骤和反应级数不同。pH值对硫氰离子的降解影响并不显著。Fe2+和Cl?对硫氰离子的电化学降解过程均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非洲某铜钴合金(红合金)为原料,采用电化学—高压氧浸联合处理工艺,研究了电解温度、电解液Cu浓度、电流密度、电解液杂质Fe含量、高压氧浸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工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温度55~60℃、Cu浓度30~35g/L、电流密度200~250A/m~2是较合适的电解处理铜钴合金工艺参数条件。采用高压氧浸出电解所产生的阳极泥,控制反应温度210℃较为合适。电化学—高压氧浸联合处理铜钴合金可实现Cu、Co有价金属回收率均达到99.9%以上。  相似文献   

15.
王芳  李红红  姜新峰  归柯庭 《煤炭学报》2011,36(8):1381-1384
以铁矿石为催化剂对烟气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研究不同铁矿石对烟气中低浓度氮氧化物NOx的催化还原特性,对铁矿石进行XRD和Mssbauer分析,确定对NOx脱除起关键作用的物质。研究结果表明:对NOx脱除起催化作用的主要成分是α-Fe 2O3;经不同温度煅烧后的A铁矿石在较低的温度180~230 ℃对NOx有较高的催化性能,在200 ℃左右脱硝效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6.
矿石开采后遗留下的采空区,对矿山而言始终是一种安全隐患,采空区的稳定与否关系到矿山的生产安全.本文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选取了5个最能充分反映采空区特征的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并基于变异系数法的客观性以及功效系数法的简单高效性,提出一种功效系数法采空区稳定性判别模型,并结合数值分析方法对某矿山7个采空区稳定性进行了判别与对比...  相似文献   

17.
以ZrOCl2·8H2为锆源,Y2O3为稳定剂,NH3·H2O为沉淀剂,PEG1000为分散剂,通过反向共沉淀法在800℃保温1h,制备出四方相含量为88%、粒径为50~70nm、分散性好的3Y-ZrO2粉体.利用DTA-TG、XRD、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沉淀的热处理温度对3Y-ZrO2合成效果及颗粒大小的影响和PEG1000的加入量对粉体分散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氧气是自燃发生的必要条件、吸氧法测定煤的自燃倾向性是目前较成熟和理论认同的方法,从吸附时间及吸附温度对不同煤种进行了吸氧量的测定,并分析研究了吸氧法测定煤自燃倾向性中氧气的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铁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两种典型氨基和4种典型碱金属沉淀剂对其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NH3-SCR)的影响规律;借助N2吸附、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IR),探讨不同沉淀剂影响铁铈催化剂SCR脱硝性能的原因。结果表明:与碱金属沉淀剂(NaOH,KOH,Na2CO3和K2CO3)相比,氨基沉淀剂(NH4OH和(NH4)2CO3)制备的铁铈催化剂具有良好SCR脱硝性能;氨基沉淀剂促使铁铈催化剂中形成铁铈固溶体,优化铁铈催化剂的孔隙结构,增大其表面积和孔容,细化其孔径,使铁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SCR脱硝性能;FeCe-NH4OH和FeCe-(NH4)2CO3的比表面积依次为107.05,108.80 m 2/g,分别为FeCe-NaOH和FeCe-Na2CO3比表面积的1.36和1.83倍。  相似文献   

20.
刘建国  马丹  岩轰罕 《矿产综合利用》2023,275(3):51-56, 62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为了提高水解产物的性能和产量,本文研究了水解产物的平均粒径与水解速率之间的耦合效应。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水解温度、钛液初始浓度、钛液F值、水解时间、平均粒径和水解速率的耦合数学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和失真分析,验证了数学模型的适用性。水解温度对平均粒径有明显影响,而且平均粒径与水解温度成反比。而水解温度对水解速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初始钛浓度、钛液F值和水解时间。随着水解温度的升高,水解速率会继续降低。以2 µm平均粒径和较高水解率为优化目标,实验结果表明,2 µm平均粒径和水解率预测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分别为2.86%和2.01%,再次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为工业生产中钛液水解过程的预测、控制和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