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鹏  刘丽丛 《中州煤炭》2021,(6):126-132
内蒙古西部断裂发育,地热资源丰富,由于工区内未开展过系统性的地热资源勘查工作,缺少地热钻孔地质资料积累,为查明工区地层结构、断裂特征、热储类型及埋藏条件,为地热井部署提供依据,研究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热条件等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内蒙西部某地的地热资源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可行性勘查,基本查明了工区地层结构、埋深及厚度、导热通道断裂构造的产状、空间展布、热储层埋深等,根据圈定的地热异常远景区,建议部署2处地热勘探井有利位置。通过在工区内首次开展系统性的地热资源勘查,勘查成果为地热资源钻井的井位、设计井深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焦作—商丘断裂是长期活动壳断裂,垂直落差1 000~2 000 m,具有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及热储层。焦作—商丘断裂永城段区域为了使用地热这种优质的可再生资源,对该区域的地质背景、地热地质条件、热储赋存条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析了该区具有经济价值的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岩溶裂隙热储层的赋存特征。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对发育良好、水量丰富、埋深适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寒武—奥陶系热储层的地热资源量进行了计算,并对区域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节能减排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武汉城市圈地热资源,系统总结区内已有的地热勘查资料,并对武汉城市圈地热地质背景进行较全面的论述。在分析该区深部地热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热源、热储、盖层、通道等方面对该区地热地质条件进行总结,居里面的分布与地表的地热异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区内热源主要为地壳岩石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热,襄广断裂以北为岩浆岩、变质岩构造裂隙带状热储,襄广断裂以南主要为岩溶热储。其中,咸宁、天门及潜江北部、汉川地区深部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具备形成大型岩溶热储的条件。研究成果可为区内各地区地热资源的勘查方向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龙门县地热资源丰富,查明其形成机理对区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以永汉地热田为例,通过地热地质调查、地热钻探、测温、综合研究等工作手段,基本查明了地热田热异常空间分布、热储特征、地温场特征,分析了地热田的成因,为此类地热田的研究提供参考。永汉地热田分2个勘查区,均为灰岩热储,异常形态均呈北东向带状展布,热源主要来自于沟通深部热源断裂带的热对流,北东向断裂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连通性较好的断裂破碎带和裂隙溶洞发育带是地热流体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地质测绘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调查方法,调查乌兰哈达地区地热地质条件,推断深部地层结构、热储构造及断裂位置,结合地热钻孔验证,总结地热资源勘查方法在乌兰哈达地区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地热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绿色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以敦煌市城区的地热资源勘查为例,讨论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敦煌城区地热资源的贮集构造和热储空间勘查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对地层电性结构进行划分,推断深部断裂位置,圈定有利热储空间,同时结合磁异常对断裂位置和侵入岩范围做进一步推断,并辅以土壤氡浓度测量确定断裂水平位置。最后利用综合地球物理资料推断解释了与地热有关的两条断裂,并确定了第四系地层底板埋深和第三系地层底板埋深,结合钻井资料,划分了研究区地热形成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7.
九集地热为湖北襄阳地区发现的首个中深层地热。从地热水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分析入手,结合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探讨地热流体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过程,初步分析地热成因。结果表明,该区地热流体类型为HCO3-Ca·Mg型水,热储环境较为开放,热储温度为59.5℃,地热流体循环深度为2 167.65 m;地热流体由大气降水经深部循环,受大地热流和深大断裂沟通的热对流作用形成;该地热属低温地热,兼具断裂构造型和地温增温型地热。研究结果对襄阳地区同类型中深层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地热资源丰富。根据地热勘查成果,对龙沐湾地热田的地质背景、热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龙沐湾地热田属于孔隙裂隙复合型、对流兼传导型地热田,热储层为新近纪佛罗组中粗砂、粘土质砂和三叠纪花岗岩,地热增温主要受断裂控制作用,热源来源于地下水的深循环和岩浆岩余热。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地热钻探工程实践认为:在传统地热系统“热、通、储、盖”理论指导下,采用水文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行地热资源靶区和井位选址,存在着钻井风险大、勘查成果远不及预期等问题,特别是随着地热勘查深度的增加,其问题愈发严重。针对以上问题和地球气体相关文献,结合地热钻探工程实践,阐明了地球内部存在着巨大高温高压气体,地热、油气及煤系气等能源资源的形成与地球气体的运移密切相关,地热资源的形成主要是深部气体起到携带和驱动(介质和动力)作用,并在一定地质环境和空间富集。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了水热型地热资源成藏模式,有对流型、传导型和对流-传导复合型3种。并提出在传统地热系统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地热理论创新、建立地球气体动力学学科,使地热系统理论更加科学和完善,从而为地热资源的持续稳定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倪昆  卢磊 《中州煤炭》2021,(12):154-159
河南省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经估算,全省埋深4 000 m以浅新生界热储层地热可开采热水总量为26 844.90×104 m3/a、可利用热能总量为32 413.61×1012 J/a,折合标准煤1 107 737.50 t/a。地热类型可分为沉降盆地传导型、隆起山地对流型和对流—传导混合型,热源主要来自现代活动性大断裂沟通深部幔源岩浆热及沿断裂破碎带产生的机械摩擦热,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成因模式为深循环。基于河南省地热资源赋存条件,选取地热勘查区划、开采潜力模数、黄河高质量发展区、冬季清洁供暖城市、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地热规模化利用7个因子,运用AHP法进行地热开发利用区划,按优先开发区、鼓励开发区、限量开发区、暂缓开发区四级进行区划,指导全省地热合理利用,以响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望谟县平洞地区开展的地质测量、物探、地热钻探、测井、降压试验等资料阐述了区内地热资源形成条件中的热储层、盖层、导热构造特征及热源、水源,建立了"褶皱隆起断裂对流型"地热成矿模式,并在此基础建立了地热找矿预测模型,为贵州同类区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于雪鸥  柴浩  杜峥  王宏 《中州煤炭》2023,(4):199-205,218
为了给地热对井采灌提供示范,为地热资源开发、保护和有效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研究了延津县下新近系热储层对井采灌试验。研究得出,研究区地温梯度为3.0~3.5℃/hm,延津县城一带由于新乡—商丘断裂的导热作用,地温梯度高于3.5℃/hm,热储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热储层中存在裂隙或破碎带(高渗通道),热储层的连通构造曲折复杂,但热储层中裂隙不发育;通过分析地热流体的单井回灌试验和生产性对井采灌试验监测数据,总结地热回灌工艺流程及回灌量衰减规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研究可为河南省地热实现对井回灌—开采提供示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环境条件,赋存了丰富的地热资源。研究了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地热资源地质特征,研究区属于中牟凹陷地热区,主要热储层为新近系明化镇组半固结碎屑岩孔隙裂隙热储层、新近系馆陶组半固结碎屑岩孔隙裂隙热储层、古近系半固结碎屑岩孔隙裂隙热储层,地热类型为层状分布的盆地型地热,地温场类型为地层热传导型,区内断裂无显著导热、导水特征,地温场以地层传导型为主,地温梯度在2.33~3.02℃/hm。并分析了开发利用情况,根据研究区开发利用潜力,为平原示范区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提供地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毕节市纳雍县董地乡及附近地热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区内董地背斜具有良好的储热蓄水性能,地热流体资源主要赋存于第一储集单元热储含水层中,且区内东西向发育的董地断层及其次级断层为左行走滑断层并伴随上扬趋势,在上扬过程中与浅层的断层带及裂隙连接在一起构成网状破碎带,构成了该区地下流体资源运移与储存的有利通道和赋存空间,地热流体资源形成及赋存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区内在断裂和褶皱构造复合区域,是地热流体富集的最佳部位,具有循环径流深、水温较高、流量丰富的特点;对后期区内地热资源继续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梵净山穹窿区地热水呈带状分布,属中低温热矿水,其形成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通过对梵净山穹窿区区域水文地质、地热地质条件研究,以及地热水成因分析,总结出梵净山穹窿区地热资源具有以下赋存特征:区域性断裂构造有带状热储形成条件;区域性断裂与背斜复合构造区具有地热田形成条件。梵净山属于世界自然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地热资源赋存条件较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地质装备》2011,(5):8
不久前,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在滨海新区选取三处地热利用系统进行孔隙型热储地热回灌井建设,回灌量和回灌持续性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标志着孔隙型热储回灌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攻克。近年来,在地热资源开发工程中,天津市注重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在地热资源回灌管理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至2010年地热资源年回灌总量达到753万立方米,其中新审批地热利用  相似文献   

17.
鄂西地区氯化钠型岩溶热储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其形成与区域构造、地层岩性关系密切。为进一步研究其成因模式,在区域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水化学微量元素、氢氧硫同位素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鄂西地区氯化钠型岩溶热储地热资源成因模式。研究表明,鄂西地区岩溶地热系统的热储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碳酸盐岩裂隙岩溶系统是区内地下热水的主要储存与运移场所;热源主要为自然梯度增温;盖层主要为志留系的(含)泥质岩类;碳酸盐岩深大断裂及裂隙岩溶为区内地下热水的导水通道,岩溶发育程度主要受NE、NW向断裂的控制;高含量的氯化钠地热流体来源于覃家庙组的泥质白云岩,含有石盐和石膏假晶。地下水在径流中穿过了该地层,因而形成了高含量的氯化钠水。  相似文献   

18.
欧洲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洲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迅速,在全球地热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在国家大力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背景下,欧洲地热利用的发展趋势和经验对我国地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跟踪欧洲地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欧洲地热市场和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以及欧盟为支持地热发展所采取的行动和财政支持政策进行了梳理总结。针对当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国地热资源开发的建议:开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普查与监测;加强重点地区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地热利用方式;加大对地热资源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引进和创新地热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建立全国性地热发展联盟和平台。  相似文献   

19.
针对潍坊浮烟山地区勘查过程中,断裂构造与地热显示、地热异常的关系,控热构造、热储层,地热异常区的地质结构、热储岩性及埋深、地温梯度、水温和水量等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遥感地质解译、物探、化探、水文地质调查、民(机)井水温调查发现了大柳树和符山两个水温异常区,确定了地温梯度,推断沂水-汤头断裂和鄌郚-葛沟断裂为主要的导热、控热构造,并与白垩系青山群厚度较大的粉砂岩、砂岩、凝灰岩、玄武岩及白垩系王氏群、古近系五图群、新近系临朐群形成了良好热储层;通过综合的地质分析建立了浮烟山地区的地热模型,对地热资源进行了估算。浮烟山地区地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物质中所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了热量,由两条深大断裂传导到地热载体岩溶裂隙水中,最终形成了浮烟山地热异常。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地热资源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地热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地热资源产地63处,可分隆起断裂型地热资源和沉降盆地型地热资源两大类型。但全省地热资源的家底还不十分清楚,勘查研究程度和有效开发程度较低。为此,从地热资源调查、勘查、开发和管理等诸方面,提出对策措施建议,以促进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地热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