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正处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城中村"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地方都开展了"城中村"的改造工作,不断探索改造方式和改造策略。但是现有的"城中村"改造措施往往只针对城市的物质空间,忽略了其中原住民的发展诉求。本文以重庆市改造后的"城中村"为例,对"城中村"原住民融入城市的困境进行研究,剖析其原因,再结合实际情况对原住民市民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东建材》2015,(1):14-19
定义"都市里的村庄"从狭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相似文献   

3.
《居业》2015,(1)
<正>定义"都市里的村庄"从狭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4)
随着河北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中村"拆除以及重建过程中,青年人这一有生群体的生存现状,成为"城中村"村民能否顺利实现市民化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城中村"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当前"城中村"青年人的生存状况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是中国特大城市现代化发展最后的堡垒,对城中村进行空间、经济与社会功能的结构性乃至系统性再造是特大城市"十三五"期间面对的历史性挑战。目前中国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多种模式存在着共性的问题:"排斥性"、高成本、低效率、逆垄断、不可持续等,中国特大城市迫切需要建立包容性城中村改造模式。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及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调查研究为基础,试图构建中国特大城市包容性城中村改造的理论架构和实施机制,特别提出特大城市需要并可能将非户籍常住人口可支付健康住房纳入城中村改造规划,极大降低特大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市民化成本,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0):54-61
随着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中村在其改在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城中村村民的公共道德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本文在分析城中村村民公德现状及其成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相应的对策,为缩小城镇化给城中村村民带来的思想文化差距,使其逐步实现市民化从而推进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问题是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大难题。目前,针对"城中村"问题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宏观层面。从苏州"城中村"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入手,采取实地查看、调查问卷等方式,重点分析了"城中村"基础设施现存问题,并给出合理化建议,为今后解决"城中村"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传统"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面临重大挑战,在国家严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政策的刚性约束下,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成为新常态,这使得城中村存量土地的集约利用成为热点问题。本文以湖北省宜昌市城中村为例,通过"存量土地挖潜容量效率系数"和"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计算方法设计,从水平和垂直两个向度,对城中村存量土地的可挖潜容量进行了定量测算、对挖潜前后城中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为城市挖潜提供一定的实践支撑。结果表明,城中村的土地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可以有效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的一件大事,而实施"城中村"改造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极具挑战性的一部分。这场势在必行的现代化"城市运动",既要把基础设施建设等物的因素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更要从精神层面把城中村的农民们名副其实地带进现代城市生活中来。这是一道对现代城市建设管理者的考题。近日,记者实地走访湖北省仙桃市,得到了一个江汉平原区域中小城市关于城中村改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今年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中提出"培育滇中、黔中、西江上游、宁夏沿黄、西藏‘一江三河’等经济区,形成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新高地"。这一发展定位的提出将会有力推动云南加快对外经济的步伐,提高利用外资力量、水平。然而作为云南省经济、文化中心的昆明在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城中村问题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据统计,在昆明249平方公里的主城建成区内,目前有336个城中村,涉及城中村土地达9万多亩,村民约30万人,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本文以昆明市西山区西坝新村为例,分析了"城中村"的形成原因、改造困难。根据珠海市和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及其特点,探讨了昆明市西坝新村的"城中村"改造设想。  相似文献   

11.
浅谈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地产权、拆迁补偿、外来人口居住、改造后余房买卖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城中村"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集体资产的量化及处置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妥善处理好"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化整合是城中村改造的核心——以广州城中村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带有普遍性的一种独特现象,尤其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表现更为明显。本文根据对广州市典型"城中村"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其文化冲突及表现,从文化整合的角度探索了"城中村"的改造及其城乡关系协调发展问题,以深化其研究,推动"城中村"走内涵式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指出,新时期的城市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城中村,作为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特殊国情下,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产物,是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渡空间。城中村的发展,体现了对市井文化、空间多样化、底层阶级的包容性。现行的城中村改造,由于缺乏包容性,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土地财政驱使政府逐利,大拆大建;粗暴拆迁破坏市井文化;片面追求城市形象,损害空间多样性;补偿策略单一短视,给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性带来巨大隐患。建议城中村改造优化现有制度环境,引入配额制管理,创新多元化的改造方式,增加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7,(9)
文章首先重新界定和诠释了"城中村"的本质,认为其是城乡运动所包含的人口、土地、文化等各个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相互冲突、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相互依赖的产物,其的产生有着偶然性和必然性,发展存在着矛盾和统一规律;其次,认为"城中村"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和文化性的哲学属性,其存续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最后,从"城中村"的居民谋生手段发生转变、城镇化水平不再提高、城市不再扩张并转向内部挖潜,但物质空间价值和文化价值得以保留,判断出"城中村"从"消亡"走向"重生"的最终归宿,并为当前"城中村"的规划治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贺雅楠  陈志宏 《福建建筑》2010,(5):69-71,78
全国各地近年来纷纷出台城中村改造的政策,以加快城市化进程。考虑到农民生活和居住模式与一般城市居民有着较大差异,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以其为出发点,聚焦村落内聚性,将地域性"单元式土楼"的意象注入闽西地区城中村的住宅改造,并加之叠拼住宅的手法,以期探索出对城市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宜居的当代住宅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土地经济问题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中村"土地权利制度及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暴露出的问题 就"城中村"而言,村民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拥有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的全部初始产权,农民或其它经营者可依法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从土地所有者那里获得一定时期内的土地产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和部分收益权、部分处分权.  相似文献   

17.
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城市社会学视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马航 《城市规划》2007,31(1):26-32
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深圳城中村是非农化农民群体“小传统”依附的“新社会空间”,是保护和实现他们的多重利益和权益,以及与城市顺利接轨的媒介,这是目前的城中村改造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同时结合国外城市大规模改造的教训和经验,提出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田江霞 《山西建筑》2007,33(36):46-47
结合太原市城中村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太原市对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思想、改造思路和改造模式,以加快城中村的改造步伐,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要求,保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分析“城中村”的概念,提出“城中村”是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农民聚居点与农民工为主的城市外来人口租赁聚居点复合的片区,概括了广州市、深圳市、温州市和昆明市的“城中村”改造的经验,“城中村”改造不仅需要解决村中农民的问题,也需要解决“城中村”内以出租形态居住的外来人口的城市功能性安王的问题。提出在城市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中增加居住用地中租赁业居住用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杨思明 《城市建筑》2013,(10):8-8,11
"城中村"改造作为广州市"三旧"改造的主要内容之一,旨在为解决城市环境日益局踀,城市土地价值与承载的功能不相匹配等问题。本文简单阐述了"城中村"改造建设管理模式的原则并介绍了目前比较成功的"以市、区政府主导,以村为主体,项目咨询单位协作"的建设管理模式,为成功推广"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