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层气赋存的两大地质控制因素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怀勐  朱炎铭  李伍  张建胜  罗跃 《煤炭学报》2011,36(7):1129-1134
探讨了构造演化和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机理,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河北赵各庄井田的煤层气赋存特征。研究表明:构造控制着煤层气生成、聚集、产出过程的每一环节;煤层水溶解了部分煤层气,同时控制着煤储层的压力,水的流动将直接影响煤层气的吸附解吸程度。赵各庄井田现今煤层气的赋存特征主要是构造与水动力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井田构造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区性:Ⅰ区和Ⅱ区构造较发育,逆冲、压扭性断层对煤层气有很好的封堵作用;Ⅲ区受开平向斜控制,煤层气含量在向斜核部明显较大。同时,井田水文地质边界条件为封闭或半封闭的,而且由于井田所在的开平向斜北西翼受水力封堵作用影响,煤层气封存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翟镇煤矿2#煤层开采过程中获得的断层资料为依据,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了井田内小断层的成因特征及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井田经历不同时期的构造应力场后形成了4组方向的断层构造,后期形成的NE向断层切割较早发育的NW向断层,井田内断层密度分布不均,其中,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井田东部。通过断层特征分析总结出井田内小断层具有方向性、分区性、分级控制性和成带性等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3.
东坡煤矿构造研究对矿井防治水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矿井构造统计,研究了褶皱和断层的发育规律、构造之间的关系及应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井田内主要发育近东西向褶皱、断层和NE-NNE向断层。其中,井田南部边界担水沟断层为第一序次构造,井田内断层和褶皱为第二序次构造,担水沟断层对井田内构造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北平 《煤炭技术》2007,26(1):111-114
杉木树井田位于北西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和北东向构造带之交接复合部位,主要受北东向构造带的控制。井田内地质构造复杂,小断层发育,对煤矿生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煤》2015,(4):26-29
结合野外露头、钻孔岩性、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了东周窑井田地质构造位置、地层结构样式、构造演化和控煤作用特征。研究认为:晚古生代以来,井田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3期构造运动,发育石炭-二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三大构造层系,燕山期NW—SE向幕式、挤压—伸展作用,使井田位于煤田西北部隆起构造带,上古生界遭受不同程度剥蚀,且控制着井田西北—北部边界。井田内多发育NW和NE—NEE向正断层,前者形成于燕山早期,后者形成于喜山期,燕山中晚期挤压作用形成NEE向宽缓褶皱与两期断裂叠加组合,形成断背斜、断向斜、垒堑和断阶等构造样式,控制着该井田煤层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该井田的基本构造是被两组断层切割的次级褶曲不甚发育的单斜构造,乃临淄向斜西翼的一部分。两组断层互相切割,形成一双向地垒构造。以F2、F24为代表的两个弧形断层系列分居井田南北两侧,以F38与F5为代表的北北东向断层组不均匀分布于井田东西两边,构成井田东西边界。  相似文献   

7.
该文整理了良庄井田4煤揭露的299条小断层构造资料,对井田进行分区,计算了小断层的密度,总结出井田内小断层发育具有分区性、方向性、成带性、多为高角度正断层的特点,并推测出研究区内小断层是由于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南北向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郭立霞 《中州煤炭》2023,(9):134-139+148
坪上煤矿位于沁水煤田的北中部,受区域构造影响,井田内发育一系列近南北向和北西向的宽缓背向斜,其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井田内可采煤层主要为3号、15号煤层。井田分布于延河泉域,含水层主要有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基岩风化裂隙带含水层、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其中,奥灰水位标高为+490~+545 m。井田水害主要为煤层开采而产生的导水裂隙,使顶板含水层或构造水向矿井充水,可通过疏放钻孔和疏水巷防治;全井田均为带压开采,采用注浆堵水技术可对煤层底板奥灰水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有的勘探资料,应用构造地质学、区域地质学等理论方法,研究了萧县煤田F4断层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F4断层为纵贯煤田南北的区域性断层,煤田内发育的主要断层基本与之平行.燕山早~中期,在区域NW-SE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F4断层发生强力逆冲.燕山晚期以来,区域应力场处于近EW向的拉张状态,F4断层发生构造反转,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区域构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樊庄井田地质填图、钻探、测井、化验等勘探手段,对区内出露地层构造和钻孔岩芯构造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了井田构造发育特征、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形成机制。认为樊庄井田构造主要受燕山运动构造活动控制,其构造格局表现为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高河井田煤层气在相同地质条件下排采情况差异性明显,以井田内部分煤层气井产气量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高河井田不同井组产气特征,并分析了影响煤层气产量的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结果表明:井田内3#煤层厚度大,埋深适中,煤级以瘦贫为主,是良好的气源岩,但其渗透率低,区内张性构造发育,局部含气量低,是不利储层,因此,在不同构造位置应考虑不同的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了查明新田煤矿煤系地层顶板灰岩含水层岩溶发育规律及地下水赋存特征,矿井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及实施水文地质补勘探查了岩溶发育规律;通过放水试验及连通试验查明了井田内断层导水性;取水样分析了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新田煤矿煤系地层顶板岩溶发育深度可达到埋深412.82m,岩溶在平面上受地形、构造控制明显;井田边界F1断层为一不导水断层,是矿井水文地质边界,井田内断层具有导水性,是灰岩含水层向矿井采场充水的通道;大气降水对含水层具有补给作用,从而间接向采场补给。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测高松矿田内F7断层构造面几何特征、运动学性质及其两侧节理测量与统计,表明F7断层为一右行扭性逆断层,并总结出研究区域内F7断层附近区域节理构造的发育特征,优势节理倾向为南东130°±5°和北西310°±5°,南北向节理不发育。通过共轭节理实测,获得16组节理数据,进行赤平投影分析,得到受北西—南东向与北东—南西向应力作用明显,而东西向应力作用不明显。在前人矿田构造研究基础上,将研究区构造活动分为四期,即:南北向挤压应力形成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北西—南东方向应力形成于燕山中晚期,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形成于喜山早期,而东西向挤压力形成于喜山晚期,其中燕山中晚期为成矿时期。通过对矿田断裂特征分析研究,为反演矿区构造演化史及找矿勘查工作提供理论和实际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该文主要研究肥城煤田国家庄井田构造展布特征,包括断裂和褶皱的发育规律,得出该区构造演化为五期构造应力场的叠加,致井田内断裂发育四组,分别为NE向、NNE向、NW向和NEE向,区内褶皱总体为一宽缓向斜构造,轴向N50°E左右。  相似文献   

15.
某煤矿井田所处的山西地块介于秦岭构造带和阴山构造带两个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属于中朝准地台。峰峰组的厚度约为100 m,岩石组成主要为厚层状泥灰岩、石灰岩、角砾状石灰岩与白云质灰岩。峰峰组灰岩含水层单位涌水量数量级都在10-4,结合井田以往水文勘探孔所取得的资料分析,峰峰组富水性同样处于弱富水状态。峰峰组顶部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差,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在考虑峰峰组顶部35 m相对隔水层段情况下,15#煤开采奥灰水突水系数在0.045~0.062 MPa/m之间,带压开采分区为相对安全区和过渡区,带压开采程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煤炭技术》2017,(7):190-192
基于林西矿矿井生产资料和地质勘探结果,以解析构造发育特征为基础,深入探讨了井田断层、褶皱和岩浆岩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林西矿以褶皱构造为主,受褶皱和F1断层影响发育较多小型高角度正断层,且多为开放性断层。断层的开放性为瓦斯的逸散提供良好的通道;而断层与煤层接触对盘岩性的透气性越好,越有利于瓦斯逸散。  相似文献   

17.
雷振  许光泉  詹润 《中州煤炭》2021,(7):140-147
顾桂矿区位于淮南煤田中部S形转折端位置,区内主要发育NW向、NE向和EW向3组断裂系统,其中NW向与NE向断层系统共同组成X形共轭状,并呈现出明显的走滑构造特征,自西向东该构造带发育程度具有减弱的趋势。根据矿井资料揭示,NE向断层多被限制在NW向断层之间或被其错断,显示其为NW向断层的派生断层。通过对平、剖面断层几何学特征分析,NE向断层多表现为右行张扭性,NW向断层多表现为左行张扭性,局部为左行压扭性活动特征,在2组走滑断裂交汇部位常形成古隆起或古洼陷。结合区域构造应力演化背景,顾桂矿区内走滑断裂系统分别经历了印支期NW向横断层形成阶段、燕山运动早期压扭性活动阶段、燕山晚期至喜山期伸展改造阶段3个演化过程。通过对顾桂矿区走滑构造的详细研究,对认识该地区地下水流场、地温场、地应力场的变化特征及构造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查明彬长矿区小庄煤矿构造发育的特征,依据小庄煤矿以往地质勘查、建井及生产过程中的地质构造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矿区内褶皱和断层的发育特征及空间展布规律,结果显示:该矿区地质构造以NEE向宽缓褶皱构造为主,其间发育有NWW-EW向中小型褶曲,并伴有小型断裂构造,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性;NEE向褶皱和NWW-EW向褶曲在平面上具有近似平行排列的特点,并与井田南部NE向高角度正断层交错分布,个别褶曲被断层切割破坏,并分析了构造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塔木查格盆地为一中、新生代裂陷盆地,受后期强烈构造作用影响,盆地结构及演化过程十分复杂。在系统解释南贝尔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从形成机制上将断层划分为张性正断层、张扭性或扭张性正断层和逆断层。主要断裂在发育期次上分为早期发育、晚期发育、长期发育,与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下部断层走向以NNE向、NE向为主,上部为近SN向、NNW向为主,断裂系统自下而上,以T22地震反射层为界,可划分为下部伸展断裂系统和上部走滑断裂系统。南贝尔凹陷构造样式可归纳为伸展型、张扭型、扭压反转型3类,不同的断裂系统对油气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指导南贝尔凹陷油气勘探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绍兴-江山断裂两侧的断裂构造主要由北东向压性或压扭性构造、北西向张-张扭性构造、东西向排列的弧形构造和南北向挤压破碎带组成,是绍兴-江山断裂带长期活动的结果,具复杂性、多期多次多形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