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粮食与油脂》2016,(9):75-80
使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和颗粒分析研究猕猴桃糖蛋白(Gp1)与芦丁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的两个温度下(300、310 K),由Gp1与芦丁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二者之间发生作用的荧光猝灭机理以及芦丁对Gp1构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芦丁使Gp1发生静态猝灭,二者的相互作用有一个结合位点,芦丁使Gp1主链结构的螺旋结构更为紧密,Gp1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β–折叠以及无规则卷曲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圆二色谱,从分子水平研究单宁酸与大豆分离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单宁酸对大豆分离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当单宁酸浓度小于6×10~(-6)mol/L(相对于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5. 1%)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当单宁酸浓度大于6×10~(-6)mol/L时,同时存在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单宁酸通过疏水作用与大豆分离蛋白结合,导致大豆分离蛋白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微环境亲水性增强,但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槲皮素对胰蛋白酶催化活性、催化反应动力学以及内源荧光光谱的影响,对槲皮素和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对胰蛋白酶催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槲皮素与胰蛋白酶的摩尔比为44∶1,在37℃反应10min,抑制率达到32.5%;反应时间对两者的作用影响并不明显;槲皮素对胰蛋白酶催化活性的抑制作用属于可逆的竞争性抑制;槲皮素可使胰蛋白酶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现象,猝灭常数Kq是4.7415×1012 (mol/L)1·S-1,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结合位点数N为0.9206.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25~60 ℃范围内温度对猕猴桃糖蛋白(CGP)及其去糖链蛋白(GPP)吸油性、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的影响,以及CGP、GPP的浓度及其溶液pH3~7.5和0~5 g/100 mL范围的NaCl离子强度对CGP和GPP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60 ℃温度范围内CGP吸油性、溶解度高于GPP,随温度升高,CGP、GPP溶解度下降,两者的起泡性先降低后升高,CGP乳化性先降低后升高,GPP乳化性先升高后降低;不同pH条件下,CGP的溶解度始终高于GPP,pH3~6范围内CGP、GPP溶解度均先下降后升高,pH3~7.5范围内CGP、GPP起泡性和乳化性先下降后升高;随离子强度的升高,CGP、GPP溶解度均下降,且CGP的溶解度始终高于GPP,CGP的起泡性和乳化性下降,GPP起泡性先下降后升高而乳化性则相反;CGP、GPP起泡性和乳化性均随其浓度的增高而增高,1.0 mg/mL时起泡性和乳化性最高,0.2 mg/mL时最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不同NaC1浓度下麦醇溶蛋白(gliadin,G)与槲皮素(quercetin,Q)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NaC1浓度下,Q导致G荧光猝灭现象的发生,且随NaCl浓度的增大,荧光强度伴随明显蓝移现象(10 nm左右);当Q浓度为50 μmol/L时,荧光...  相似文献   

6.
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食用合成色素胭脂红与胰蛋白酶的结合性质,明确胭脂红与胰蛋白酶之间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n)、作用力类型、结合距离(r)等信息。结果表明,胭脂红对胰蛋白酶内源荧光强度有较强的猝灭能力,荧光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由实验计算得出的热力学参数熵变和焓变均为负值,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是驱动胭脂红-胰蛋白酶复合物形成的主要作用力,胭脂红与胰蛋白酶的结合常数达到104mol/L数量级,存在中等强度的亲和力。光谱分析表明胭脂红与胰蛋白酶结合引起胰蛋白酶的氨基酸残基微环境发生改变,胰蛋白酶的二级结构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β-折叠和β-转角的含量降低,多肽链有所收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模拟小麦淀粉的体外消化实验研究了槲皮素和芦丁与小麦淀粉复合后的消化特性差异,并通过淀粉与碘的显色反应、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试验研究槲皮素和芦丁与小麦淀粉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槲皮素和芦丁与小麦淀粉的混合体系中,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快消化淀粉显著减少(P<0.05),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显著增加(P<0.0...  相似文献   

8.
荧光法研究姜黄素和水解胶原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姜黄素对胶原蛋白、含硝酸亚铈的胶原蛋白的猝灭作用,计算了其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姜黄素与胶原蛋白及含亚硝酸亚铈的胶原蛋白猝灭机理均为静态猝灭,均有一个结合位点;姜黄素与胶原蛋白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静电引力、姜黄素与舍硝酸亚铈的胶原蛋白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射频工艺参数对猕猴桃片灭酶及品质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工艺优化,为射频技术应用于猕猴桃片的灭酶处理提供理论依据。以鲜切猕猴桃片为研究对象,以射频极板间距、射频温度、保温时间为因素,选取猕猴桃片的理化指标及灭酶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试验,在筛选猕猴桃片理化指标的基础上,建立灭酶率及猕猴桃片理化指标模型并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猕猴桃片的理化特征指标为失重率、色差ΔE、硬度;最佳工艺参数为:射频极板间距70 mm,保温时间0 min,射频温度70 ℃,该工艺下鲜切猕猴桃片的过氧化物酶与多酚氧化酶活力分别为11.57%及21.03%,失重率为3.08%,色差ΔE为0.76,硬度为24.72 g。射频处理猕猴桃片具有加热速率快、灭酶效果显著的优点,处理后的猕猴桃片品质较好,射频处理可用于猕猴桃片的灭酶工艺。  相似文献   

10.
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液中,槲皮素(QCT)和钨(Ⅵ)形成二元荧光络合物.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30nm和500nm时,发射荧光强度和槲皮素的浓度在3.2×107~5.76×10-6mol/L的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3.35425 8.46895C(10-6mol/L),相关系数r=0.9992.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并且成功的运用于测定菜芙蓉茎中槲皮素的含量,回收率为98.8~102.6%.  相似文献   

11.
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与柠檬黄和日落黄之间的相互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310 K时的动态猝灭速率常数(KQ)分别为2.51×105 L/mol和1.42×105 L/mol;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函数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310 K时静态猝灭常数(KLB)依次为5.79×105 L/mol和5.56×105 L/mol;用lg((F0-F)/F)=lgK0+nlgρ处理实验数据,得到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556 95、0.640 56。并且两种色素在质量浓度为0~3 μg/mL范围内其含量与荧光猝灭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槲皮素是最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之一,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之中,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的体内外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槲皮素对脂质代谢有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降低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与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防止脂质过氧化和脂质蓄积。  相似文献   

13.
采用蛋白质内源荧光猝灭分析槲皮素(QUE)、白藜芦醇(RES)和咖啡酸β-苯乙醇酯(CAPE)同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的可能性;通过位点Marker和分子对接技术确定结合位点;通过光稳定性试验研究BSA-多酚复合物对多酚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BSA可以同时结合2个或3个配体形成蛋白-多酚复合物,且多酚添加顺序影...  相似文献   

14.
运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红曲菌两种荧光代谢产物与BSA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其结合类型、结合常数及结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红曲菌两种荧光代谢产物(monasfluore A,MFA和monasfluore B,MFB)结合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是由于红曲菌荧光代谢产物与BSA之间形成复合物,符合动态猝灭机理。298、308、318K下,MFA与BSA和MFB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47×1012、6.35×1012、7.94×1012L·mol-1和6.90×1012、1.19×1013、1.75×1013L·mol-1。热力学数据表明红曲菌两种荧光代谢产物与BSA之间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且MFB与BSA作用明显强于MFA与BSA之间作用,可能由于MFB含有辛基侧链,疏水性明显强于含己基侧链的MFA,故MFB通过疏水作用与BSA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响应面优化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的提取工艺。在超声功率、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的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固定提取温度50℃、料液比0.1∶15 g/m L,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340 W、提取时间60 min、乙醇浓度为60%。经工艺验证,金丝桃苷得率为4.97 mg/g,异槲皮苷得率为4.84 mg/g、槲皮素得率为2.02 mg/g,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5%、4.5%、6.9%。采用响应面设计分析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为工业化提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6个品种的猕猴桃为原料,筛选出最适合加工成脆片的品种。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猕猴桃脆片,测定猕猴桃脆片的得率、脆片中水溶性果胶含量、酸溶性果胶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酸含量、糖酸比、抗坏血酸含量及脆片的硬度和脆度等9个指标,并对猕猴桃脆片进行感官评价。结果:不同品种猕猴桃脆片的得率、营养物质含量和感官指标不同。其中金艳猕猴桃脆片的得率、水溶性果胶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硬度较高,总酸含量和脆度较低;金梅猕猴桃脆片的得率、水溶性果胶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较高,总酸含量、硬度和脆度较低;金圆猕猴桃脆片的水溶性果胶、酸溶性果胶、结合果胶、可溶性糖、总酸和抗坏血酸含量较高,脆片的硬度和脆度较低;金桃猕猴桃脆片的得率、糖酸比、抗坏血酸等含量及脆片的硬度和脆度较高,脆片的水溶性果胶和总酸含量较低;翠玉猕猴桃脆片的得率、糖酸比和脆度较高,脆片的酸溶性果胶含量、结合态果胶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酸含量和脆片的硬度较低;东红猕猴桃脆片的得率、酸溶性果胶含量、结合态果胶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脆片的硬度较高,脆片中水溶性果胶含量、总酸含量和脆片的脆度较低。结论:品种对猕猴桃脆片的得...  相似文献   

17.
保鲜剂对猕猴桃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周至县产的秦美猕猴桃为试材,探讨了两种常用市售猕猴桃保鲜剂对猕猴桃贮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保鲜剂处理在保持猕猴桃的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含量和硬度方面未有更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不同灭菌方式在达到商业杀菌要求的基础上对猕猴桃汁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选取贵州修文地区所产的\  相似文献   

19.
以猕猴桃果实为试材,采用0(CK)、0.1、0.2、0.3、0.4、0.5 g/L的Nisin溶液浸泡果实1 min,在3℃~4℃下贮藏,研究Nisin对猕猴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2 d的贮藏,与对照相比,0.3 g/L Nisin溶液处理效果最好,腐烂率为零,而且显著降低果实失重率,有效抑制果实贮藏后期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量下降,保持果实较好的硬度,从而延缓了果实的衰老。  相似文献   

20.
通过荧光光度法,用硫酸铬、甲酸钠及甲酸与水解胶原作用,为认识铬鞣及铬鞣机理提供更多的证据。结果表明:水解胶原蛋白中加入硫酸铬溶液,其荧光强度在315 nm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加入硫酸铬溶液的同时,引入相同量的甲酸钠,此时荧光猝灭更明显;在一定条件下,水解胶原的pH对水解胶原荧光猝灭最明显,这可能是pH的变化引起水解胶原疏水性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