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重钢1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上涨明显,呈现比较快速的典型象脚状侵蚀。炉缸侵蚀的原因主要是风口频繁烧坏后带水作业时间长,原燃料碱金属、Zn负荷重,焦炭质量波动大。通过采取钛矿护炉、堵风口控制冶炼强度、加长风口长度和缩小风口直径、加强炉缸冷却、改善原燃料质量等综合护炉措施,使炉缸侵蚀得到了有效控制,保持了护炉状态下的长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邯钢8号高炉炉役末期炉缸侧壁温度升高原因,结合生产实际,通过改善原燃料、优化操作制度、加Ti护炉、强化冷却、提高炉前作业标准等一系列炉役末期操作和护炉措施,减缓了炉缸环流强度,炉缸侵蚀明显减缓,达到了冶强与炉缸侵蚀的基本平衡,保证了炉役末期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6.
宣钢1号高炉已运行10年多,炉缸炭砖温度多处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T559温度最高达563℃,威胁高炉安全生产。按照整体护炉与局部护炉相结合的方式,采取了提高钛负荷、调整操作参数、加强铁口维护及堵风口等综合措施,T559温度逐步下降至低于290℃,解除了安全隐患。在护炉过程中,由于护炉时机选择合理,技术措施的力度掌握较好,高炉技术经济指标未受到显著影响,利用系数维持在2.3以上。 相似文献
7.
安钢2号高炉在1993年6月25日10月1日实施护炉,取得了如下效果:铁口合格率由6月中下旬的30%提高到100%;炉缸水温差平均由4.8℃降到1.5℃;炉况稳定,治强提高,指标改善。所采取的护炉措施包括强化炉前管理、改善炉内操作、强化炉缸冷却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析高炉加钛护炉时的钛含量控制,结合钛硅比(w([Ti])/w([Si])),对实际钛分配比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利用炉渣活度、铁水元素活度,分别计算铁水碳和硅还原渣中(TiO2)平衡时的成分,并讨论平衡时钛硅比随铁水温度、炉渣二元碱度、铁水硅含量和铁水硫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硅还原钛硅比<实际钛硅比<碳还原钛硅比。硅还原理论钛硅比受各项参数的影响较小,碳还原钛硅比受铁水温度和铁水硅含量的影响较大,导致铁水钛含量在高温时有发散现象。因此,护炉时期,需着重关注铁水温度和钛硅比。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在护炉阶段,炉缸活性受到一定的影响,活跃炉缸是高炉生产操作的核心工作。分析了影响炉缸活性的主要因素,并通过稳定焦炭质量、上下部调剂获得合适的两道气流,保持充沛的炉温和合适的渣碱度,优化出铁组织,保持合适的钛负荷等技术措施活跃炉缸,使得炉缸工作状况好转,炉缸炭砖温度高点逐步下降至可控范围,经济技术指标得以适当恢复,实现了炉役后期高炉的安全生产和技术指标的回升。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