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光度是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时偏振光振动面旋转的角度。它是量度旋光物质对平面偏振光旋转能力的单位。对溶液旋光物质(如蔗糖溶液),旋光度α=[α]_D~(20)·(l·C)/(100),式中[α]_D~(20)表示在20℃时对于钠光的比旋光率(比旋光度)为+66.5,l 表示偏振光在溶液中通过距离,C 为100毫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可见旋光度是与偏振光在溶液中通过的距离和浓度成正比。测知溶液旋光度就  相似文献   

2.
橘皮水溶性黄色素的提取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橘皮为原料,水为溶剂浸提得橘皮水溶性黄色素,并对色素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λmax=282nm折光率nD^20=1.3373,比旋光度[α]D^20=0。橘皮水溶性黄色素对光稳定,对热的稳定性较差。弱酸及中性环境条件、多种金属离子、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氧化剂、还原剂对其稳定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橘皮为原料,水为溶剂浸提得橘皮水溶性黄色素,并对色素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max=282nm,折光率nD20=1.3373,比旋光度[a]D20=0。橘皮水溶性黄色素对光稳定,对热的稳定性较差。弱酸及中性环境条件、多种金属离子、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氧化剂、还原剂对其稳定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甘薯多糖SPPS-I-Fr-Ⅱ组分的纯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薯经水浸提,Sevag法脱蛋白,透析,乙醇沉淀,DEAE-纤维素及Sephadex G-100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一种白色粉末状多糖SPPS-I-Fr-Ⅱ。经Sepharose CL-6B凝胶色谱分析证明SPPS-I-Fr-Ⅱ为纯品。经定性化学反应鉴定表明SPPS-I-Fr-Ⅱ不含蛋白质、核酸、酚类物质和糖醛酸,为非淀粉类中性纯粹多糖。其比旋光度[α]D22(H2O)为+115.0(c=0.8),特性粘度[η]为17.23×10-3(mL·g-1),重均分子量为53200。SPPS-I-Fr-Ⅱ完全酸水解后纸层析及气相色谱分析确定糖基组成为葡萄糖。  相似文献   

5.
甘薯多糖SPPS-Ⅰ-Fr-Ⅱ组分的纯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经水浸提,Sevag法脱蛋白,透析,乙醇沉淀,DEAE-纤维素及Sephadex G-100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一种白色粉末状多糖SPPS-Ⅰ-Fr-Ⅱ.经SepharoseCL-6B凝胶色谱分析证明SPPS-Ⅰ-Fr-Ⅱ为纯品.经定性化学反应鉴定表明SPPS-Ⅰ-Fr-Ⅱ不含蛋白质、核酸、酚类物质和糖醛酸,为非淀粉类中性纯粹多糖.其比旋光度[α]22D(H2O)为+115.0(c=0.8),特性粘度[η]为17.23×10-3(mL@g-1),重均分子量为53200.SPPS-Ⅰ-Fr-Ⅱ完全酸水解后纸层析及气相色谱分析确定糖基组成为葡萄糖.  相似文献   

6.
山药多糖RDPS-Ⅰ组分的纯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山药经水浸提分离,浸提液脱蛋白,透析,乙醇沉淀物经DEAE-52纤维素及Sephdex G-100色谱纯化得白色粉末状多糖RDPS-I.Sepharose CL-6B凝胶色谱分析表明RDPS-I为多糖纯品.定性化学反应表明RDPS-I不含核酸、蛋白质、酚类物质和糖醛酸,是一种非淀粉类中性纯粹多糖,比旋光度[α]22 D(H2O)为+188.4(c=0.8),特性粘度[η]为16.48×103(mL/g),相对分子质量为42 200,完全酸水解后纸层析及气相色谱分析确定RDPS-I的糖基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摩尔比为10.370.11.  相似文献   

7.
百合多糖的化学结构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水提取百合块茎粗多糖 ,经Sevag脱蛋白质 ,透析后经DEAE cellulose及SephadexG 10 0柱色谱纯化 ,得到百合纯多糖组分LBPS I .经完全酸水解 ,PC ,GC ,IR ,高碘酸氧化 ,Smith降解 ,甲基化分析 ,1H及13C NMR等研究百合多糖的化学结构 ,表明LBPS I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2 0 0 ,比旋光度 [α]2 0D =+192 .3(c 0 .75 ,H2 O) ,特性粘度 [η]=14.0 6× 10 3 mL/ g .LBPS I是由α D (1,4 ) Glcp和α D (1,3) Glcp以 2∶1的比例交替形成主链 ,并有α D (1,6) Glcp侧链的葡聚糖 .小鼠移植性实体瘤研究表明 ,LBPS I对移植性黑色素B16和Lewis肺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者研究发现全局调控因子Lrp的表达能促进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L-缬氨酸,但对菌体生长有一定影响。RT-PCR分析发现:Lrp的表达能提高L-缬氨酸合成相关基因ilv A、ilv BN、ilv C、ilv D及转运相关基因brn FE的转录水平,这也许是L-缬氨酸产量提高的原因。实验还发现:表达含有点突变(Arg39Trp)的Lrp可以进一步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L-缬氨酸的产量,而且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也减小;这种效果在lrp-brn F间隔区域存在突变的L-缬氨酸生产菌VWB-1中更加明显。在VWB-1中共表达lrp1和brn FE基因,5 L罐发酵L-缬氨酸产量达到42.1 g/L,比对照提高了48.9%。  相似文献   

9.
山药多糖RDPS-I组分的纯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药经水浸提分离 ,浸提液脱蛋白 ,透析 ,乙醇沉淀物经DEAE -5 2纤维素及SephadexG -10 0色谱纯化得白色粉末状多糖RDPS -I。SepharoseCL -6B凝胶色谱分析表明RDPS -I为多糖纯品。定性化学反应表明RDPS -I不含核酸、蛋白质、酚类物质和糖醛酸 ,是一种非淀粉类中性纯粹多糖 ,比旋光度 [α] 2 2D(H2 O)为 +188 4(c =0 8) ,特性粘度 [η]为 16 48× 10 -3 (mL/g) ,相对分子质量为 42 2 0 0 ,完全酸水解后纸层析及气相色谱分析确定RDPS -I的糖基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 ,摩尔比为 1∶0 37∶0 11。  相似文献   

10.
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α-KG)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以α-KG生产菌谷氨酸棒状杆菌GKGD为出发菌株,敲除其异柠檬酸裂解酶编码基因ace A以增加异柠檬酸供应,获得GKGD-1,摇瓶发酵条件下其α-KG产量和转化率分别提高14.72%和9.76%;敲除谷氨酸合酶编码基因gogat以降低L-谷氨酸生成量,获得GKGD-2,其α-KG产量和转化率分别提高7.39%和5.43%,L-谷氨酸生成量降低52.87%;过表达柠檬酸合酶编码基因glt A以进一步增加前体物供应,获得GKGD-3,其α-KG产量提高35.9%;于7.5 L发酵罐经30 h发酵,GKGD-3α-KG产量达49.5 g/L,较出发菌株提高36.4%,L-谷氨酸生成量降低50%。敲除ace A和gogat并过表达glt A可显著提高α-KG产量并降低L-谷氨酸生成量。  相似文献   

11.
以一株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S6为出发菌株,利用氯化锂、紫外线进行诱变,通过实验证明氯化锂诱变剂量在1.2%时致死率达到82.4%,紫外线在照射30 s时致死率达到81.8%.利用氯化锂诱变谷氨酸棒杆菌S6,所得菌株D3的L-组氨酸产量为243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10.5%;以紫外线做诱变S6,所得高产菌株U1产量256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8.5%;以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S6,所得菌株N1产量为251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13.6%,结果显示,经紫外线与氯化锂复合诱变后的菌株N1产L-组氨酸的产量最高,比氯化锂诱变后的菌株产L-组氨酸量提高3.1%,比紫外线诱变后的菌株产L-组氨酸量提高5.1%.  相似文献   

12.
以溴化1-乙基-3-甲基咪唑(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C2mim]Br)为原料,采用中和法合成氨基酸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2-氨基-1,3-戊二酸盐(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1-aminopropane-1,3-dicarboxylic acid salt,[C2mim][Glu])。分别采用亲和毛细管电泳法和荧光猝灭法考察α-乳白蛋白与[C2mim][Glu]、α-乳白蛋白与[C2mim]Br的相互作用。结果得到二者结合常数均在10~6 L/mol量级,且α-乳白蛋白-[C2mim][Glu]的结合常数大于α-乳白蛋白-[C2mim]Br,结合比约为1∶1。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α-乳白蛋白与离子液体相互作用机理、开发高效环境友好的α-乳白蛋白萃取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皂化-冷析法精制天然维生素E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提高天然VE 产品比旋光度为目的 ,用皂化与结晶相结合的方法对天然VE 浓缩物进行提纯。实验中选用了丙酮 ,95 %丙酮 ,乙醇 ,95 %乙醇四种溶剂进行了结晶实验 ,并对比了皂化与不皂化对产品比旋光度的影响 ,发现经过皂化后的产品比未经过皂化的产品比旋光度提高 + 5°左右。此外通过二次皂化后 ,产品的比旋光度基本可以达到FCC标准 (比旋光度 [α]2 5D ≥ + 2 0°)。  相似文献   

14.
余甘多糖分离纯化及其分子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纯化余甘多糖(Pe Ps),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余甘粗多糖,经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分离得到两种不同多糖组分。综合运用硫酸-苯酚、硫酸-咔唑、碘-碘化钾等化学分析方法对多糖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组分的均一性及其分子量(Mw),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组分的单糖组成;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旋光度研究多糖组分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余甘粗多糖经纯化分级后得到两种均一的多糖组分:Pe PsⅠ和Pe PsⅡ。经鉴定,Pe PsⅠ为含有吡喃的中性还原糖,而Pe PsⅡ为含有糖醛酸的吡喃酸性还原糖;两者对热稳定,不溶于有机溶剂,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比旋光度[α]D20分别为+68°、+108°;分子量分别为1.49×105、1.51×105u。Pe PsⅠ主要是由L-鼠李糖、L-阿拉伯糖、D-木糖等5种单糖构成;而Pe PsⅡ主要是由L-鼠李糖、L-阿拉伯糖、D-半乳糖3种单糖构成。   相似文献   

15.
基于途径分析的L-谷氨酸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途径分析方法分析了黄色短杆菌GDK-9由葡萄糖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途径,确定了L-谷氨酸合成的理想途径和最大理论产率。通过比较途径分析所获得的反应模型,确定了α-酮戊二酸和柠檬酸是L-谷氨酸合成途径的关键节点。在此基础上改变外界环境因子,强化L-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节点柠檬酸的代谢流,减少副产物乳酸的生成,以提高L-谷氨酸产率。实验中采用脉冲流加补料方式,控制溶氧在10%左右,生物素亚适量法生产L-谷氨酸产量达到136g/L。  相似文献   

16.
以正辛醇为稀释剂、二(2-乙基己基)磷酸为萃取剂,研究了L-色氨酸和L-谷氨酸在有机相中的萃取分配行为.在pH=2.0时,L-色氨酸从水相转入有机相,实现L-谷氨酸与L-色氨酸的分离.使用等体积的1mol/L HCl溶液将负载有机相中的L-色氨酸反萃回水相,L-色氨酸的平均回收率为70.8%.2种氨基酸混合水溶液经有机溶剂2次萃取后,可得L-谷氨酸纯品,其平均回收率为97.6%.  相似文献   

17.
灰树花胞外多糖的性质与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发酵法生产的灰树花胞外多糖GLP A 2的理化特性与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 .经凝胶柱层析和HPLC检测纯度 ,证明水溶性多糖GLP A 2为单一均匀组分 ,不含蛋白质和核酸 ,比旋光度[α]12D =+ 177.5 0°(H2 O ,0 .1) ,HPLC法测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6 .2× 10 4 .GC、IR和13C NMR分析表明 ,GLP A 2是一类 β 葡聚糖 ,分子的主链以 β (1→ 3) 糖苷键连接 ,并含有 β (1→ 6 )、α (1→2 )、α (1→ 3)及 β (1→ 2 )糖苷键相连的侧链 .GLP A 2可与刚果红结合 ,形成的络合物在 0~ 0 .4mol/L的NaOH溶液中 ,表现出最大吸收波长 (λmax)的特征变化 ,同时在CD谱中出现明显的有序结构信息 .这提示GLP A 2在溶液中存在三股螺旋构象 ,维持其有序构象的力可能以氢键力为主  相似文献   

18.
四种生长因子对裂褶菌胞外多糖产量影响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VB1、L-谷氨酸、柠檬酸和油酸等四种生长因子对裂褶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发现,四种因子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裂褶菌菌丝生长和其胞外多糖的生成.通过单因子实验,初步确定了各种生长因子的适宜添加浓度.采用VB1、L-谷氨酸、柠檬酸和油酸为四个实验因素,进行了L16(45)正交实验,四种因子对裂褶多糖产量影响的显著顺序为:油酸>柠檬酸>VB1>L-谷氨酸;获得四种因子的优选水平组合:VB1 0.5mg/L、L-谷氨酸0.5mg/L、柠檬酸0.05g/L、油酸0.2mg/L;在该优化条件下进行裂褶菌培养,其胞外多糖产量达到5.73g/L,比空白对照样提高了63.71%(P<0.05).  相似文献   

19.
α-萘乙酸(NAA)、油酸、L-谷氨酸作为生长因子都能使灵芝真菌菌体及多糖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g/L的油酸添加时,菌体产量提高49.93%,多糖产量增加60%。正交试验分析表明,同时添加3种生长因子对菌体及多糖产量都有影响,油酸影响显著,3种因子添加的适宜组合为NAA 0.1mg/L、油酸1g/L,L-谷氨酸1.5g/L,菌体最大产量提高76.65%,多糖提高9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以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 13032为底盘细胞,构建1株L-高丝氨酸合成菌株并分析溶氧环境对其产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外源添加0~40 g/L的L-高丝氨酸分析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产物耐受性;随后,通过基因thrB敲除阻断L-高丝氨酸的降解途径,获得谷氨酸棒状杆菌重组菌H1;在此基础上利用挡板摇瓶进行细胞培养以增强发酵过程中氧气供给能力。结果:与大肠杆菌相比,谷氨酸棒状杆菌对L-高丝氨酸具有更强耐受性。研究中通过敲除基因thrB构建了L-苏氨酸缺陷型谷氨酸棒状杆菌重组菌H1,发现基础培养基中加入0.5 g/L的L-苏氨酸后,该重组菌生长恢复正常水平。挡板摇瓶条件下重组菌H1的L-高丝氨酸产量增加至836.7 mg/L,较普通摇瓶产量44.6 mg/L提高了17.76倍。结论:通过阻断L-苏氨酸的合成,成功构建L-高丝氨酸合成菌株谷氨酸棒状杆菌H1,并且发现利用挡板摇瓶增强发酵过程中供氧能力是促进谷氨酸棒状杆菌高效合成L-高丝氨酸的有效手段,为后续提高L-高丝氨酸发酵产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