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钢球磨削微观机理的研究,分析磨粒在钢球表面的运动规律,并通过等软件模拟钢球表面余料的去除过程和磨削效果.最后,建立钢球表面余料去除的通用数学模型,找到各因素间的影响关系,为以后对各种磨球工艺的具体研究和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面向光学元件的加工需求背景下,对其磨削加工做了基础设计,并根据课题组研究基础设定了不同的磨粒尺寸。研究动态特性对光学材料磨削亚表面损伤的影响,以断裂力学中的裂纹扩展模型为基础,建立运动副动态特性指标以及磨削参数与亚表面损伤深度和分布的量值传递模型,通过对不同支承形式运动副磨削系统的建模仿真对量值传递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并采用磨削工艺试验、动态特性参数监测和亚表面损伤检测方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形成以光学材料磨削亚表面损伤确定性控制为目标的运动副动态特性指标设计和磨削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砂轮,新型磨床在数量上、种类上的增加及质量上的提高,磨削已不仅仅作为终加工手段应用于半成品加工,而且直接参予毛坯加工。在金属切削机床中磨床正逐步增大比例,磨加工已势不可挡地成为现今最重要的机械加工手段之一。砂轮开槽间断磨削已实际应用了数十年,是国内外专业人员十分关心的先进技术。它在  相似文献   

4.
使用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CBN)磨料,以7.62mm子弹为载体,利用81式步枪作为加速装置,对天然大理石进行了720m/s的超高速冲击磨削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检测。通过对冲击区形貌的观察,发现了超高速冲击成屑现象;通过对金刚石和CBN在大理石表面所留下的细微划痕的分析,得出了脆性材料在超高速磨削条件下可以获得延性域磨削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瓷质玻化砖磨削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单颗粒金刚石磨削和砂轮磨削抛光实验,观察玻化砖磨削表面的微观形貌,分相磨削加工表面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瓷质玻化砖磨削表面是由莫来石、玻璃相和残留石英的塑性变形和脆性断裂形成的;玻化砖的晶相组成和加工工艺加工表面光泽度和粗糙度;玻化砖烧成、冷却和磨削温度产生的石英晶型转变,以及粗加工产生的残余裂纹,是导致磨削工件破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光学玻璃磨削机理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利用有限元增量理论建立了玻璃材料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对单颗金刚石磨粒的磨削过程进行了仿真,最后从最大拉应力、磨削力、磨削力比3个方面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为玻璃磨削加工的工艺参数优化和工艺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强度陶瓷材料磨削加工的高成本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对磨削机理的基本了解是经济高效地加工陶瓷的技术基础。本文概述了磨谢中磨粒切削陶瓷工件材料的状况。以前,关于陶瓷磨削机理的研究绝大部分都采用“压痕断裂力学”模型近似或“切削加工”模型近似。压痕断裂力学模型是把磨粒与工件的相互作用看作理想化的小规模压痕;典型的切削加工近似则把切削力的测量和磨屑及加工表面的显微观察结合起来。这两种模型近似都为陶瓷材料的磨削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磨削过程的物理模型 在金属磨削过程中,摩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分析摩擦时,不仅要考虑到摩擦系数的常规物理特征,而且要注意到摩擦系数受下列因素影响:相互接触表面的性质,接触表面的冶金、化学等方面的性能,接触温度,载荷类型,应变速度,冷却润滑液等。 普兰德曾对圆冲头压入金属体的情况作了分析,并绘制了滑移线场。随后又由汤姆莱诺夫进一步作了数学分析。这一滑移线场示于图1的上部。在冲头与工件的接触表面处由于有较大的摩擦(用摩擦角α表示),故在黑色阴影部分没有塑性流动。这部分面积有时称为死区,将同冲头一道压入工件。死区…  相似文献   

9.
超高速点磨削相关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超高速磨削技术和点磨削工艺,给出对点磨削及其相关技术的理解.建立砂轮磨损和承载等模型,研究发现,与传统外圆磨削相比,点磨削砂轮承载更均匀,寿命更长,磨削性能更佳.由点磨削参数条件下的单颗磨粒成屑试验发现,磨粒的实际切深要比理论切深小,并由单颗磨粒成屑机理给出合理解释.由砂轮连续成屑机理和砂轮相对工件运动轨迹的分析发现,工件轴向进给速度应低于保证良好磨削表面的最小旋切圈数的临界值.点磨削是一种优质的旋切工艺,能够实现较大切深的磨削加工,兼具高材料去除率和高表面质量的优点.由于主轴偏摆,砂轮和工件接触无闭合磨削区,经湿磨试验发现,点磨削接触区内有更大流量的磨削液通过.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整体叶轮叶片型面的精加工难题,进行了展成电解磨削的机理研究。在分析了展成电解磨削加工中的电极反应和展成电解加工的成型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展成电解磨削加工工艺试验,提出了临界展成速度的概念,得到了展成电解磨削加工去除余量的规律。解决了一系列工艺问题,最后加工出了符合设计要求的整体叶轮。加工效率比手工修磨、抛光提高1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王珉  Lau W S 《机械工程学报》1992,28(3):104-109,
本文提出了利用预张应力磨削来提高磨削加工的表面质量问题。建立了预应力磨削的理论分析模型,较透彻地阐述了预应力磨削对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还就各种磨削条件和装恶化条件对磨削加工中表面残余应力的存在与分布,以及对工件几何精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探讨了这种对金属表面改性有利的新磨削工艺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3磨削机理研究3.1磨削用量及参数磨削运动:外圆磨削(逆磨),砂轮速度V=30×103mm/s,工件速度v=5×102mm/s,纵向进给速度s=8mm/s,加工余量t=40×10-3mm;工件参数:工件半径r=50mm;砂轮参数:砂轮半径R=150m...  相似文献   

13.
在前人磨削理论基础上对砂轮结构做了更接实际的随机性假设,应用计算机数字模拟技术对磨削全过程进行了模拟,获得了磨削过程和磨削表面的许多重要数据和结果,给出了砂轮表层的磨料中中切削的磨粒数目和切屑的长度、厚度和体积。在研究砂轮结构的基础上得出砂轮磨粒分布的随机性是磨削加工能产生表面低粗糙度的重要因素。对砂轮磨料粒度及砂轮修整的定量研究表面,要获得超低粗糙度值磨削表面不仅需要选择较细磨粒,而且需要对砂轮  相似文献   

14.
工程陶瓷的磨削机理和磨削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构和功能特性均远优于普通陶瓷的工程陶瓷的出现最早也只是在20世纪初期,其发展和应用不过百年的历史。真正从理论上对工程陶瓷的加工原理和加工模型开展深入研究仅仅是最近二、三十年间由材料学和机加工工艺学领域的学者们共同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光球板板沟表面试样进行观察和分析的结果,证实了光球板的磨削机理是:1.沟道表面呈颗粒状,凹凸不平,相当于硬质磨料;2.起主要磨料作用的是马氏体而不是碳化物;3.钢球表面的金属脱落是属于磨料磨损;4.板沟表面的金属脱落有表面疲劳磨损和磨料磨损两种形式,而主要是属于表面疲劳磨损。  相似文献   

16.
精密和超精密磨削机理及磨削砂轮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兴军  赵恒华 《机械制造》2004,42(12):43-45
从磨削砂轮及其修整、磨削用量、磨床精度等主要方面总结达到精密和超精密磨削效果的必要措施。提出有关超精密磨削机理的技术发展前沿并着重介绍有关超硬材料砂轮超精密磨削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机械工程学报》1981,17(1):26-36
本文阐述了缓进给磨削的特点。这是一种新型的平面磨削加工工艺,缓进给磨削时,砂轮的切削深度大,金属切除率高,比普通磨削高100~1000倍。它可有效地用于型面或平面磨削,并能在一次或几次行程内磨完全深,无须进行诸如铣、刨等粗加工工序。本文还论述了缓进给磨削23000千瓦燃气轮机叶片根槽的机床、砂轮、金刚石滚轮、冷却液的应用以及工艺和磨削机理等。缓进给磨削中关键的问题之一是大面积烧伤和裂纹的产生。因而,本文还叙述了缓进给磨削的切屑形成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当出现烧伤时,工件上的温度由通常的100~130℃会突然上升到1000℃以上。正确选择砂轮、进给速度及冷却液的供应,可以控制工件表面光洁度、形状和公差。  相似文献   

18.
19.
20.
陈勇平  唐进元 《中国机械工程》2007,18(17):2033-2036
从比切削能和比摩擦能的大小变化与磨削参数的关系出发,研究了磨削加工中的尺寸效应问题,结果认为:比切削能的尺寸效应是金属剪切流动应力的尺寸效应和磨粒顶端钝圆影响的综合作用结果;当磨削深度或工件进给速度减小时,平均未变形切屑厚度减小,金属材料的剪应变效应和剪应变率效应增强,而热软化效应减弱,从而金属材料的剪切流动应力增大;当未变形切屑厚度减小时,磨粒顶端钝圆的影响增大;比摩擦能的尺寸效应是由于工件和砂轮的实际接触面积与磨削深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及工件和砂轮间的摩擦因数的速度效应造成的;当工件进给速度减小时,工件与砂轮磨损平面间的摩擦因数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