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戴叶子  徐晔 《华中建筑》2013,(1):143-145
我国未来的高等教育将朝着产业化、多元化和开放化的方向发展,与此相对应,在大学校园的物质空间层面也必将以紧凑、集约和人性化为目标。该文以苏州独墅湖高教园区为例,通过剖析其在教学模式、功能特点、交通和边界等方面的特征,来探讨一种适合于未来高校发展模式的紧凑型校园空间形态模式。  相似文献   

2.
赵冰 《华中建筑》2011,29(12):1-4
该文是个案研究系列之长江流域苏州城市空间营造研究,对苏州城市族群的更叠及城市空间营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1项目概况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理念被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城市人的独特心理也投射到了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之中。作为越来越被城市人重视的公共空间,市民景观工程的塑造已不再局限于美观、功能、意义等传统概念,而是向着自然保护、生态、场所、精神等发展趋势演进。独墅湖公园位于苏州美丽而古老的独墅湖东南湖畔,占地约16万m2,是涵盖驳岸、景观、道路、地下车库、地面建筑、健身游乐设施等一系列工程的综合性休闲项目。  相似文献   

4.
编织城市肌理整合公共空间 --苏州河北翟路公共绿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保、园林景观和游憩休闲是城市公共绿地的基本功能。然而,全新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对公共绿地有了更多新的要求,强调在城市概念下重新审视和深入挖掘公共绿地的功能。公共绿地要充分运用其所独有的柔性、流动和渗透的特质,将其自身有机地融入城市结构,成为织补和整合被现代城市建设无序开发所肢解的城市肌理和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5.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上海市有史以来最大的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对周边地区旧城改造、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苏州河环境整治工程的综合效应。建议通过城市整合设计。开发苏州河沿岸地区历史文化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商业价值,创造多功能复合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6.
利用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引入住房属性变量研究苏州社会区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分析社会区研究与苏州城市规划的关系。空间统计结果表明,苏州社会区的主因子包括非劳动年龄人口、知识分子、外来人口、定居就业人口和居住条件,社会区类型包括本地就业人口集聚区、外来人口集聚区、居住较为宽敞的城市郊区、知识分子集聚区和非劳动年龄人口集聚区。其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和定居就业人口因子反映了老龄化社会和房地产市场发展对苏州城市社会空间的最新影响。论文总结了苏州社会区的形成机制,以期对苏州城市规划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单体建筑应嵌入城市的节点,为所在城市整体环境做出贡献。建筑空间形态设计更应从所在城市片断中寻找创作契机,在设计表达中需要经历理性分析与感性升华两个相互交织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城市边缘区空间环境现状分析与城市设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城市边缘区在发展中存在着布局分散。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分异等问题。要解决和改善这些问题必须在分析城市边缘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加强统一规划.应用合理有效的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并重视城市设计的过程控制与实施保障,以促进城市边缘区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开放空间人性化设计--看沈阳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空间是城市设计涉及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沈阳绿化谈开放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高层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并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然而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1.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协同创新成为湾区城市发展的重点,着力打造创新空间是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的重要措施。面向湾区中微观创新空间,总结其空间类型、特征与发展趋势,提出设计策略,包括完善创新服务基质,提供满足创新主体不同成长阶段的多元服务,构建以知识创新单元、技术创新单元和服务创新单元为核心的创新社区,塑造响应企业和创新人群空间需求的第三空间。文章依托佛山三龙湾创新基础和区域资源,在城市设计中提出空间布局优化建议和建筑组团指引,促进创新活动的聚集和创新发生的可能,为湾区中微观创新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陈旸  郭旭 《华中建筑》2010,28(1):82-86
城市文化观念和结构等各个方面对城市休闲空间产生巨大影响。同时,城市休闲空间作为城市文化的物化表现,承载和传递着城市文化中最具活力的信息,把文化精神传导到市民生活当中。该文探讨了城市文化在城市休闲空间塑造中所具有的丰富内容,以及提升场所吸引力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我国休闲空间建设中文化作用弱化的现象,提出了保护、借鉴、再生和主题等基于文化导向的休闲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该文指出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尚存在建筑与绿地割裂分别进行生态设计,主张城市生态建设应结合景观生态学整体格局及生态效应等理论进行。结合实际调查和相关案例,提出在城市中小尺度的场地设计、城市廊道、绿地斑块的设计中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宽度效应、面积效应、斑块的形状与功能效应等理论方法来优化城市景观结构、改善城市景观细部。具体阐述了利用景观生态学最优格局、安全格局等理论在较小尺度的城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山地与滨水旅游度假村的建筑空间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山地与滨水旅游度假村建筑空间组织中应注重和解决的问题,从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角度结合旅游学、景观建筑学进行研究,对山地及滨水地带旅游开发和旅游度假村建筑设计作了有益的探索。认为风景旅游地区的开发应注重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环境特征确定相应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从苏州园林与徽州园林看江南建筑文化之传承与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为才 《华中建筑》2006,24(9):4-6,8
园林遗产是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该文通过对苏州和徽州两地古典园林的横向考察,结合相关文献史料分析,从艺术源流、经济地位、城乡差异、人员流动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域文化中苏州和徽州两个亚文化圈之间建筑文化的传承途径与互动关系。它们遵循共同的艺术原则,适应各自的建筑环境,其文化传承的总趋势是从高势位的都市流向乡村,却不乏双向互动影响,各显所长,从而创造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岭南地区酒店空间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酒店设计中,岭南建筑风格与新功能、新材料的结合创造出的融人自然,空间通透、布局灵活、注重自然采光,中西结合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世博会地区会展及其商务区的开发建设渐渐拉开了序幕。A片区从简单的商务区转变成为"世博绿谷",从单一的商务功能区转变为充满魅力的24小时活力城区,更好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也将成为上海后世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城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功能符号代替日常生活实际内容,象征符号代替城市文化多层次内涵,量化数据代替生活真实发展,以及设计过程中关注法规条例多于真实的城市生活的"零度化"现象,呼吁对"设计与生活的脱节,城市空间建设与生活脱节"的问题进行反思。同时,借鉴哲学和社会学领域多位学者的"日常生活"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城市设计回归日常生活的必然性,并总结"回归日常生活、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日常生活的多样性差异、反对符号化设计、重视公众交往的必要性、重视日常生活的创造性"的基于日常生活视角的基本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夏良东 《住宅科技》2007,27(8):40-43
居住区交往空间是居民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户内、户外空间:文章从交往空间营造的必要性、层次性、功能性加以综述,旨在通过交往空间的营造,创造出积极、健康的交往氛围,促进居民交往,使居住区成为亲情和谐的家园。  相似文献   

20.
在轨道交通工程大规模兴建与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化的时代背景下,地铁域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城市紧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地铁域地下空间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筛选出73篇高质量的文献,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尺度总结出10个关注较多议题进行深入分析,分别为:城市总体规划层面涉及开发模式、开发规模和开发规划导则相关研究;详细规划层面涉及空间活力、空间布局、地上地下空间整合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研究;建筑设计层面则涉及空间结构形态、空间导向性和环境营造相关研究。进而,文章分别对各层面既有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案例分析、语义学解析、建筑使用后评价、回归分析和仿真模拟法等进行总结。最后,提出可能的研究内容和创新方法,对于未来地铁区域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