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北京市终端能源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应用马尔可夫链最优化预测法对终端能源结构进行预测,提出基干最优化思想的转移概率矩阵的计算方法。由预测结果可知,在政策、经济等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北京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煤炭及其制品的比例逐渐下降,电力和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比例呈上升的趋势,最终将达到80%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优质能源比重、优化终端能源结构,文章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电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终端能源载体,电能消费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以下简称“电能比重”),既是衡量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电气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结构重型化特征使得能源需求强劲增长,给我国的能源供应和环境带来极大挑战,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成为应对能源供应压力的关键因素.通过量化分析不同发展阶段我国及国外发达国家电气化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费强度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了提高电气化水平可有效推动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结合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特点,提出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重点应是大力推动煤炭向电力的转化,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的消费比重,以此来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从而减少能源消费总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徐鋆  吴智慧  王珂 《供用电》2013,(4):88-93
本文解析了两个市场占有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对电力消费市场占有率的影响程度,说明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电力替代化石能源的潜力很大,供电公司应拓宽电力在终端能源市场的消费。  相似文献   

5.
我国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能源消费大国,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存在煤炭消费比例过大,工业能耗高,技术水平落后,能源效率国内地区差异较大等问题。从能源消费量、GDP单位能源消耗、能源消费结构、单位产出排放、主要高能源产业单位能耗等方面,对我国的能源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与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比较,认为技术因素、政策制度、能源消费结构和市场化水平是影响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应从上述影响因素着手不断提高能源效率,以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减轻节能减排压力。  相似文献   

6.
为调和全球范围内各国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与消费型社会增长之间的冲突,中国率先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电能替代作为该战略中能源消费发展方向,通过优化调整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低碳转型。为确定终端能源消费中电能替代的增长区间与中长期负荷特性,总结了电能替代负荷增长的驱动因素,建立了计及电能替代弹性特征的最优电能替代负荷模型,提出了低碳及经济约束下电能替代边界的量化评估方法,分析比较了区域互联系统的短期电力负荷特性。最后通过构建高、低边界场景对未来全球能源互联背景下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电能替代趋势进行预判。  相似文献   

7.
崔巍  江鹤  杨万清  杨海峰 《电力建设》2014,35(10):106-109
为了找到某种途径控制能源消费量,降低能源消费强度,达到降耗和减排的目的,以大连市能源消费为例分析了区域能源消费特征.选取大连市工业统计年鉴中比较突出的11个产业,以这11个产业的生产总值与电力、天然气、原煤、原油的消费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大连市不同产业对于不同品种能源的消费特征.面板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这11个产业的发展对电力的消费都起着促进作用,并且大连市支柱产业的电力消费水平都比较高;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对天然气消费影响大;电力和热力生产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化学加工业对原煤和原油消费影响大.通过分析发现,不同产业的发展对不同能源品种消费影响不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1我国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2005年我国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为15.8亿tce.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1%.2005年相较于1990年增加了8.2亿tce,年均增长5.6%。我国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各时期呈现不同的增长特点。“八五”时期呈稳步增长态势.1995年比1990年增加了1.96亿tce.年均增长5%:“九五”时期终端能源消费总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终端能源结构主要依赖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电能所占比例仅为11.97%,远远低于全国22%的平均水平.通过研究吉林省过去10年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终端用能结构动态变化的客观规律,确定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方程,对吉林省终端能源结构进行预测,得出适应于该省的理想能源结构,为电力公司开展电力营销和需求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能源发展的国际对比及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以及能源供应的逐渐紧缺,给我国能源发展带来了系列问题.从多个角度出发。将我国能源发展与国外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中发现我国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战略途径,从而为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能源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因素分解法探讨了电气化水平的提高与我国能源效率的关系,指出要重视结构因素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并建议在不断提高发电效率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我国发电用能比重和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提高我国综合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不仅是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的矛盾,还有清洁能源供给不足引发的结构性矛盾;石油短缺是中国国内能源结构性矛盾中的主要方面,这导致中国各省市难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以中国各省市1995~2003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把各省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划分成5类,分别讨论了各种类型消费结构的特点,并对决定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资源禀赋、科技与人力资本素质、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区位条件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单耗分析理论的改进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进一步发展单耗分析理论,将设备能耗划分为设备结构因素和系统拓扑因素附加单耗,探索揭示设备间附加单耗的耦合关系与依变特性,理论推导建立了2种类型附加单耗的定量模型。对燃气轮机系统进行改进单耗分析,结果表明,设备间存在复杂耦合作用关系;设备能耗的65%~75%源自设备自身结构的不完善,其余则由系统拓扑结构缺陷造成。理论从新角度诠释设备能耗的产生原因,为探索系统和单元双重节能优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A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效率模型,从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和经济的投入产出角度实证分析了1978~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规模效益情况和优化投入途径.对模型的结论进行分析,提出结论,认为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我国能源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持续推进,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用户侧电量数据迅速增长,为开展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用户用能特征检测提供了数据基础。针对传统的用户异常用电模式检测模型存在投入高、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包含数据清洗-特征筛选-模型训练的用户异常用电全周期检测模型。为了综合考虑用户异常用电模式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包含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和告警类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初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及缺失值处理以提高用户异常用电模式检测的精确度,然后使用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进行异常检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检测模型的有效性,并通过与决策树、随机森林及Adaboost的对比分析,得出了XGBoost在用户异常用电模式检测中以较短的训练时间获得了较高的检测精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吴安平  何琰  刘跃  陈磊 《中国电力》2012,45(3):81-84
根据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的二氧化碳减排承诺,创建了1个可反映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对能源需求影响的计算公式。通过量化研究相关因素对能源需求产生的影响,得到2020年不同情景下满足二氧化碳减排要求的能源消费总量,并根据供给侧能源消费总量与电力消费水平的内在联系,测算了相应的全社会用电量。我国2020年较理想的目标是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不超过51亿t标准煤,全社会用电量为7.5×1012 kW·h左右。研究成果可为有关部门合理确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政  冷媛  张翔  宋艺航  蒙文川 《中国电力》2017,50(8):129-134
长期以来,能效水平提升、降低能耗的重点在工业领域,对居民能源消费研究不够深入,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改善,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推进,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快速增长,成为全社会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其能源消费的能效水平及结构是否符合节能减排的诉求将显著影响全社会节能减排。以广东省城镇居民能源消费为研究对象,基于能源长期规划模型(LEAP),采用情景分析法研究节能减排背景下广东省城镇居民能源需求总量及结构。为构建居民可持续能源消费模式提供依据,为推进居民节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合近几年的风电节能评估实践发现,山西省风电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中存在有相同规模新建项目的耗电量有差异的问题。针对报告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完整的项目能耗系统构成图,结合实际工程经验重点研究分析风电场各项电耗指标,提出了较为全面准确的能耗参考范围值,对同类项目的能评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9.
数据中心在大数据时代扮演重要角色,随着数据中心的持续铺开建设,其高能耗问题日益凸显,能量管理由此成为了数据中心产业关注的焦点。在能源互联网环境下,数据中心将会拥有更多样化的供能选择,可以发掘更灵活高效的能量管理方式,其仅依靠电能的能量管理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能源互联网视角出发,对数据中心能量管理相关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综述。首先梳理了数据中心的结构层次与设备组成,总结了数据中心的能耗结构、能量效率和能耗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数据中心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能量管理方法,并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的数据中心项目实践;最后探讨了未来实现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数据中心能量管理的挑战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