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生态翻译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结合的产物,具有跨学科性。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石——"适应/选择"为口译研究的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从微观角度来看,在会议口译过程中,为了保持原语生态和译语生态的协调与平衡,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为译者提供有效翻译策略,并进一步提高会议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2.
信息流失是口译中的常见现象和困难。生态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生态环境与译员的中心地位,突出译员在翻译活动中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能力。将生态翻译理论应用于商务口译中信息流失的分类与成因研究,通过实例来具体分析商务口译中信息流失的成因,帮助译员将纷繁复杂的信息流失现象,进行归类分析,并从翻译全局的角度探索商务口译中不同类型的信息流失的生态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3.
口译中口译员处于中心地位,受到各种在场和不在场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涉及交际语境和交际参与者,分别处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上,构成了口译的生态环境,口译员应该主动适应这些因素并做出选择,最终获得最佳的译文.  相似文献   

4.
生态翻译学是依据达尔文进化论中适应选择的原理,试图从生态学的视角对翻译进行的研究,对翻译活动作出了新的描述和解释。在该理论观照下来研究旅游资料的翻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旅游翻译的译例进行分析,以探讨旅游翻译新视角,从而为旅游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释了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论证了公示语翻译应遵循"译者为中心","适应选择"为导向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提出在公示语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将原文放在整体的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翻译,译者要置身于和谐的翻译生态系统中不断地在原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之间进行灵活地选择与适应,才能提高公示语的翻译水平,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同一切言语交际活动一样,翻译也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译者要适应具体的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为实现交际目的,直译、音译加直译、意译、直译加注释等都是翻译中餐菜名的可行方法。耶夫·维索尔伦的语言适应论为中餐菜名的翻译及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以译者的适应选择为理论指导,以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词为文本,结合演讲的场景、听者的需要、信息的渠道,在细化翻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阐述了译者在翻译中发挥中心作用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3个方面迎合听者的倾听方式,最终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增强演讲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做好公示语汉英翻译对于促进中国和西方世界的交流,更好地促进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有着重要意义。拟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原则指导公示语汉英翻译,译者在转换过程中考虑具体的翻译生态环境,采取有效的翻译手段和策略,提高译文"整合适应选择度",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以期促进我国国际语言环境、人文环境建设的健康发展,提升各大城市的文明形象。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口译的理论研究和特点出发,结合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探讨如何在口译过程中寻找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0.
翻译研究进入"文化转向"以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得到彰显。翻译适应选择论在翻译研究中引入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无论是译者的"适应"还是"选择",都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休戚相关。分析《飘》在两个不同时期的汉译本,可以看到在翻译过程中,虽然不同译者的"适应""选择"行为的方式、特点、目的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即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口译研究作为翻译研究的一部分,已经在学术领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基本立足点就在于口译研究中概念与模式的多样性以及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全球化背景下口译研究呈现国际化合作的趋势,通过对荷兰著名的约翰·本雅明出版公司出版的《口译研究进展探究》一书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当代国际口译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为口译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例证,敦促我国的口译研究者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和接受国际口译研究最新成果,加强与国际口译界的对话与合作,以促进我国的口译研究更加科学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伴随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界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的方向开始从静止的翻译标准转为翻译实践中主体性的问题。但是,无论是在笔译和口译中,关于翻译主体问题,至今翻译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最佳关联、明示与推理这两个方面出发,并结合相关的个人教学实例和口译实例进行分析说明,从而对翻译主体问题进行阐述和解答。  相似文献   

13.
口译教学仍在摸索阶段,教学模式滞后;口译课变为口语化的笔译训练,缺乏理论指导;字词翻译现象突出。因此口译教学要纠正错误认知,以理论指导实践。在此结合口译教学现状,针对"记不住"、"译不出",分析学生的翻译思维误区,用释意理论回答口译中的问题,并以数据分析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翻译研究历经了包括语言学、文艺学、社会符号学、交际学等多种途径之后,由胡庚中教授提出,以达尔文“适应和选择”学说为理论支撑的生态翻译学作为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话语力量引起了我国翻译学界的关注,其翻译适应选择论及生态学翻译研究途径得到了诸多学者的认可和支持。阐述了生态翻译学这一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翻译研究途径产生的理论背景,理论主张及其倡导的生态研究范式,以期能促进这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结合口译的特点及笔的翻译实践讨论了如何作好工程技术口译工作,具体包括克服心理障碍;积累知识,充分准备;勤于实践;灵活的应变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面对口笔译人才紧缺的局面,2006年我国教育部开始批准开办本科翻译专业,至今全国已有152所高校获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教学都仍处于起始阶段,尤其是口译教学。只有在口译教学过程中持续、多途径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口译人才,而目前的口译教学在评估方面尚无统一标准。基于对本科翻译专业口译教学评估的现状调查,笔者认为应该以正确的评估思想为指导,坚持评估指标体系与目标一致,结合规范的评估内容、科学的评估标准、多元的评估主体以及多种评估方式四个评估指标来构建口译教学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7.
口译漫笔     
<正> 翻译工作的实质就是把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翻译的过程是要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再现原文.翻译的方式一般为口译和笔译.但口译与笔译二者不同,口译要求有较强的听与讲的能力,没有充分考虑的时间,需要当场译出.方便之处是当某一句话没听懂时,可以要求讲话人加以解释,或将同一思想改用其他方式表达.笔译则有充分时间推敲,可以查字典,看参考书,但笔译的要求严格.本文只涉及口译.法国翻译大师赛莱斯科维奇说得好:“口译工作是以语言对等的创造方法,非主观臆造地对某些事件或概念进行口头表达的一项工作.”这一论点深刻地揭示了口译的实质.下面我们谈谈口译的翻译原则,翻译过程和怎样才能做好口译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结合口译的特点及作的翻译实践讨论了如何作好工程技术口译工作,具体有克服心理障碍;积累知识,充分准备、勤于实践、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极强的职业道德等。  相似文献   

19.
口译在社会中的需求越来越大,口译员的工作也日益受到社会及民众的重视。基于法国巴黎释意学派的翻译理论,从交际的角度介绍了口译的概念,结合口译的交际含义、口译员及口译活动的特殊性,认为口译员在口译活动中的角色应该是:先锋者、创新者和沟通者。  相似文献   

20.
口译在社会中的需求越来越大,口译员的工作也日益受到社会及民众的重视。基于法国巴黎释意学派的翻译理论,从交际的角度介绍了口译的概念,结合口译的交际含义、口译员及口译活动的特殊性,认为口译员在口译活动中的角色应该是:先锋者、创新者和沟通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