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吉林辣椒     
吉林辣椒咸菜的特点是:鲜、辣、脆、嫩、绿。 说其鲜就是不但具有咸鲜的味道,而且还有酱鲜和肉类的鲜味,后味绵长。 说其辣则是这种大尖椒是辣椒中辣味最强烈的一种,由于在生产中精心操作,配料合理,从而保持了其固有辣味素不受破坏,所以食用后辣味浓郁突出。 说其脆是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注意保持辣椒的形状及其成分不受破坏,因此吃起来鲜脆可口。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辣,是带着脆感和翠意的辣.是和风细雨般的辣,是清鲜爽口的辣——这便是时下引领川菜馆潮流的鲜辣。近几年,伴随着鲜辣菜肴的流行。辣鲜风味也演变成了一个饮食风向标。不断地在向人们昭示这种辣中带鲜、辣里生昧的新潮时尚口昧。  相似文献   

3.
重庆火锅食品保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火锅食品保鲜的实验研究王伯初,肖俊,刘烺新,杨一平重庆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630044重庆火锅是重庆的传统名小吃,它最容易调整口味,以迎合人们各种饮食习惯,其美名弘扬海内外。重庆火锅的特色是集“麻、辣、烫”为一体,所烫食品具有鲜、嫩、脆等特点,吃...  相似文献   

4.
四川人吃辣是出了名的,那刻骨铭心的辣,酣畅淋漓的辣,往往让不吃辣的外省人一见就发怵。我刚当兵来四川时,就被吓得几乎不敢吃菜。尽管我们的炊事班长发誓说菜中没放辣椒,连里的老兵也出来作证,说菜里吃不出一点辣味,可是我们几个从北京来的新兵还是被辣得呲牙咧嘴。二十多年以后,我早已从一个北京人演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四川人,而与当年同样的事却被我的外甥遇到了。外甥从北京来,事先在电话里说千万别给他吃辣椒,为此我特意叮嘱保姆周姐:“外甥在成都期间尽量别做带辣椒的菜。”周姐满口答应道:“莫得问题。”临到我带着儿子到…  相似文献   

5.
白忠懋 《美食》2003,(3):58-59
我到过北京,看到心仪己久的“心里美”,知道它是萝卜中的美人坯予,是一种可生食的人水萝卜。往日,北京秋后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吆喝:“萝卜赛过梨,不糠不辣……”汪曾祺曾在张家口沙岭子劳动,和农业工人一同收过“心里美”。他们拣个好的,往地上摔成几瓣,吃上一块,甜脆多汁,难可名状。我到北京是秋天,买一只尝尝,  相似文献   

6.
小吃的追忆     
不经意间,我在成都已经居住10个年头了,而我与成都美食的接触,应该说是从小吃开始的。记得第一次跟同学去总府路吃夫妻肺片时,我才来成都不久。那是因为我刚看了李劫人的小说《大波》,里面对夫妻肺片有一段细致的描写:“用香卤水煮好,又用熟油辣汁和调料拌得红彤彤的。牛脑壳皮每片有半个巴掌大,薄得像明角灯片,半透明的胶质体也很像;吃在口里,又辣、又麻、又香、又有味,不用说了,而且咬得脆砰砰的,  相似文献   

7.
特色:鲜辣香咸,受吃辣的和受吃虾的人是不会放过这道菜的。  相似文献   

8.
一、吃辣椒 辛辣之食有好几种,这儿只说辣椒。上海人对辣椒的称呼十分特别——“辣火”。辣椒酱便成了“辣火酱”。“辣火”之意很清楚:那热辣辣犹如灼人之火。上海人对它是怕的,这才有“侬识相点,侬不识相,我请依吃辣火酱!”意思是,你要识时务,你不识时务,我请你吃辣椒酱。要是上海人对四川人这么说,四川人感谢还来不及哩!但上海人怕辣。 到过上海的外省人,若跟上海  相似文献   

9.
香辣酥72变     
香辣酥是近年来亮相的一种小食品,它香辣酥脆,既可以直接当零食吃。也可以佐酒下饭。不过有趣的是.香辣酥现在还成了厨师烹制香辣类菜式的新宠,不仅干煸菜在用,拌凉菜也在用。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香辣酥有重辣、中辣、微辣三种.厨师们完全可以根据客人的口味需要去选择。我这里就向大家介绍几道本餐厅旺销的香辣酥菜。  相似文献   

10.
“五香大头菜”俗称“五香辣疙瘩”,是江苏宿迁的一款传统名菜。它的制法是:把辣疙瘩(大头菜)削光洗净,放入盐水中腌制数月,再取出切为四瓣,但使四瓣相连,然后放在太阳下晾晒十几天,直至晒而不干、凉而不湿、绵中有脆、脆中有绵时,再在辣疙瘩上撒满五香粉,并反复揉搓几遍,直到将辣疙瘩搓“熟”为止。揉搓好的辣疙瘩,还得放入缸内密封好,“捂”上几个月,拿出来才色鲜味香,令人百食不厌。关于这“五香大头菜”,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相传,明朝的正德皇帝因晚年无子,便经常出京微服私访。有一天路过宿迁,因路上风大,直到…  相似文献   

11.
夏红亮 《四川烹饪》2007,(8):102-102
如今,用鲜椒烹菜已经渐成时尚。这些菜以鲜红小米椒、鲜青尖椒为主。再加上鲜仔姜和鲜青花椒的辅佐,使成菜在鲜辣中又伴有一丝幽幽的麻香,就如同在锅里奏响了一首激昂的乐章,让你越吃越辣、越辣越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徐松 《四川烹饪》2009,(3):54-55
著名的“龙灯之乡”—铜梁县是我的故乡。父亲在我们当地极有人缘,有了他的带领,年幼的我便有很多机会穿梭于乡场上的餐馆和远乡近邻的农家宴,享食四面八方。比如,龙乡“鲜海椒炒肉片”的滋味妙不可言。先别说吃,远在百步之外都能闻到店里随风飘来的香气,使人垂涎欲滴。这菜吃到了嘴里,海椒微辣脆爽,肉片滑嫩化渣。  相似文献   

13.
《美食》2011,(5):23-23
水煮鱼、麻辣香锅、辣火锅……辣无疑是当今最流行的味道。怎样吃辣才能享了口福又不伤身呢?第一,烹调要注意。首先,最好选鲜辣椒做的菜。因为鲜辣椒的营养更丰富,“火力”也小一些,而干辣椒、辣椒面等就要少吃了。如果菜中已经放了辣椒,就别再放花椒、大料、桂皮等热性调料,否则“热上加热”,更容易上火。  相似文献   

14.
蒋国经  张珍 《烹调知识》2004,(11):40-41
俗话说:“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湖北人不辣怕”。这说明湖南人是吃辣椒的大巫,四川人、贵州人、湖北人只能算是小巫,然而侗族人便是吃辣椒大巫中的大巫,侗族人就更加不怕辣。  相似文献   

15.
“美味”南北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吃脆的,却买来个糯的?想吃辣的,却买个不辣的?苦瓜哪种“不苦”?白薯哪种面又甜?相似的外表,内藏玄机,美味“南北极”,稍不留神,就违背了挑选的初衷。不能掰开看,不能切开瞧?想学会“由表及里”巧妙挑法,还得请行家来帮帮忙。  相似文献   

16.
林火 《四川烹饪》2005,(10):5-7
广东人好像吃什么都在行,除了吃辣。奇怪的是,周边省份无辣不欢。湖南、江西自是吃辣的少林武当,连同沾个“广”字,共享白话的广西也辣得可以,以酸辣粉、螺蛳鸡自成辣门一派。只有广东人,黑瘦强悍之余偏忌辣,大小汉子均不以谈辣色变为耻。省港两地写食经专栏的美食家们,更是孜孜不倦地教导大家:百粤之地气候湿热,进食要小心调配寒温燥润,五脏庙才不会闹意见。辣椒落胃,恐怕真的像公牛闯进了瓷器店。谁知忽如一夜春风来,干店万店红花开。四川菜近些年在广州落地开了花。深圳是移民城市,四面蜀歌自不消说。以广州人昔年对麻辣的惶恐,到如今纷纷竞折腰,这也算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7.
转转脆——“香辣翅中”,是冠生园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前不久投产上市的新产品。该产品经过近半年的宣传推广,逐渐被商家和广大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所喜爱。春节前后商家要货电话不断。车间加班加点供货不及。创造了新品单月单品销售额超过公司主打产品——炒饭销售额的好成绩,成为冷冻公司春节销售的亮点。 “香辣翅中”之所以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引起消费者的注视,说到底,是因为该产品味觉香、辣、鲜,组织外脆里嫩恰到好处的适口性,是一般企业和家庭制作无法达到的。凡吃过“香辣翅中”的人,都盛赞“味道好极了”。  相似文献   

18.
许凡 《四川烹饪》2007,(8):73-73
2007年,成都数间名店,包括大蓉和、香颂丽景等强强联手,拿出了一份川菜创新的开门红成绩单。这成绩单上最耀眼的新星莫过于“辣鲜”喷香新风味菜。我们餐馆也不例外.“辣鲜”菜的人气带动了我们店的人气,有趣的是近期陆续来了一批特殊食客,后来才知道这些人是各大餐厅派出来“刺探情报”的“大厨007”。他们不仅在我们店观察食客点菜的情况和进餐的反应,还默默记住了菜单要领,当然还少不了每次品尝神秘的“辣鲜”菜。  相似文献   

19.
宋宪章 《美食》2006,(1):28-28
中国人吃菜讲究味道.其实这“味道”不光是鲜、咸、淡、甜、辣、麻等等,还有另外一些感觉也属于“味道”的.比如吃的食物与牙齿摩擦的感觉:现代学大师林语堂在《饮食》一中说:“我们吃东西是吃它的组织肌理.它给我们牙齿松脆或富有弹性的感觉……”。又说“竹笋之所以深受人们青睬,是因为嫩竹(即笋一笔注)能给我们牙齿以一种细微的抵抗。”另外,  相似文献   

20.
蒋佃水 《中国食品》2001,(22):44-45
有近10亿人口的印度是个食辣大国,印度人民称辣椒为“红色牛排”。印度厨师善用辣椒烹调各种美味菜肴,烧菜时,可把干辣椒、辣椒粉、辣椒泥、鲜辣椒片或辣椒丝,和谐组成一体,可口又悦目。印度的贡布尔市素有“辣椒之都”的称誉,那里人均日食辣椒100至200克。有趣的是,贡布尔拥人把吃辣椒作为勇气、力量的象征,吃辣程度,是男子汉气概的体现,如果男人吃辣椒不如女人,甚至会危及婚姻关系。可见辣椒食品在印度饮食和文化中的地位。经济发达的日本,吃辣椒的胃口也发达。每年进口的辣椒数量在全球第一。日本人用辣椒制菜调味,还喜欢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