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MathML的数学公式在线编辑与传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量公式和符号的编辑与传输处理是在线数学学术交流与教育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MathML(Mathematical Markup Language)的出现为数学公式的在线编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对比分析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基于MathML设计一个在线公式编辑器并应用于数学论坛中,实现了公式的在线编辑、发布与显示等功能,具有很好的平台无关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2.
《网络与信息》2008,(7):47-47
在WORD操作中,遇到数学公式时,我们往往都要通过公式编辑器来录入.其实,除了公式编辑器以外,在Word中还有一个编辑公式的利器:域.有了这个工具,应付一般的数学公式编辑还是绰绰有余的.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SVG技术的专业领域公式编辑工具解决方案.使用自定义的公式输入规则、Java图形编程技术和Batik软件包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应用于交互式马尔可夫链(IMC)的并发系统性能评价系统的公式编辑器.该方案设计完善、操作简单、编辑方便、公式显示效果出色、通用性强,能方便地进行转化以适应于多种专业领域.  相似文献   

4.
文中以一个自行开发的基于大型机的远程学习系统为例,介绍了一种编辑器生成技术.其思路是将基于Java实现的编辑器分为两个部分,即通用编辑模块和领域知识模块.用户通过填写自己的领域知识,结合通用编辑模块,生成体现用户规则的编辑工具.  相似文献   

5.
在军队专业技术兵种的军事训练以及院校理工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中,由于专业特点,都需要对包含大量公式、图片的信息进行编辑和管理,而目前现有的编程工具均未提供对支持OLE的文档进行直接处理的方法,文章介绍了利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实现直接支持OLE的文本编辑器的设计方法以及文本编辑器和网络数据库的连接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处理科技类文档时,常常会遇到复杂的公式。Word的“公式编辑器”提供了直观的图形界面和灵活的自动格式编排功能。只要选取工具栏上的符号并键入相应的数字和字母,就可以建立复杂的公式。创建公式“公式编辑器”(EquationEditor)是DesignSci-ence公司为Microsoft产品定制的独立软件包。需要按下列步骤进入“公式编辑器”(以Word7.0为例):·选取菜单项[插入1对象…],打开“对象”对话框(图1)。·选取“Microsoft公式编辑器2.1”。·按“确字”按钮确定,即进入公式编辑状态(图2)。具体的公式是通过挑选工具栏上的样板和…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师在用WORD编辑试卷、教案或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公式编辑的要求。有时还要使用特别的符号、为公式更换其它的颜色等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轻轻松松完成公式编辑的任务.仅仅靠Word自带的公式编辑器就有点力不从心了。还是让mathtypo 5.2来帮忙吧。它是一个强大的数学公式编辑器,可以在Word中方便地调用.是我们编辑数学资料的得力工具,您可以到http://www.mathtype.com/en/dl/MathType52Setup.exe下载使用。相信大家对基本的公式编辑功能都比较熟悉.咱就不多说了。我们还是一起来看看如何解决这些公式编辑过程中的一些特别任务吧。  相似文献   

8.
基于动态作图的图形符号编辑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大勇  郭四稳 《计算机工程》2003,29(18):23-24,188
在对比和总结国内外开发的公式编辑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态作图的图形符号编辑系统的形式化模型。依据该模型,对动态作图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动态作图的面向对象设计,实现了一个通用的编辑器系统。最后对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展开讨论,并介绍了为到达系统的通用性而考虑采用的组件对象技术。  相似文献   

9.
文档直通车软件是目前唯一一款同时支持编辑普通文本、RTF格式文本、程序源码高亮、十六进制文件的多文档编辑器。文档直通车同样支持多文档编辑工作,提供了类似Maxthon浏览标签的形式。当用户新建或打开多个编辑对象时,就可以看到窗口上提供的标签进行切换。这样的操作方式与Word等知名文档编辑软件相比,不仅占用资源少,而且也便于用户在多个文档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更加符合用户操作习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一种比较实用的DOS文本编辑器和字段编辑器设计技术,本文编辑器具有字符(汉字)和文本块的全屏幕编辑功能,字段编辑器具有字段灵活编辑功能,用C语言设计。  相似文献   

11.
改名技术在简化一些难例公式的消解证明和构造高效的可满足算法方面有重要意义。MAX^+公式是MU公式中的一个重要子类,该类公式可以通过递归的方式产生。为研究MAX^+公式改名问题的复杂性,对MAX^+(1)和MAX^+(2)公式的分裂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关于这两类公式的若干分裂特征,对进一步研究MAX+公式的改名问题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常用梯形图转语句表方法有拓扑排序、二叉树、广义表、串并联归并等,但在梯形图编辑软件中难于直接同图形编辑的描述对应起来,编程难度也较大。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等效网络合并方法,采用一个矩阵和相关的PLC梯形图符号来描述一个梯形图,并用一种类似于电阻网络的合并算法来实现梯形图的合并,变成一个最简化的合并图,然后再从该合并图生成语句表。该方法在编辑软件中梯形图的描述与转语句表运算采用完全相同的数据结构,并可从编辑软件中动态绘制梯形的合并过程,具有直观、易于理解、易于编程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牵引变电所视频图像的多目标识别,为牵引变电所的远程智能巡检提供技术支持。基于迁移学习的理论研究,利用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和YOLOv2(You Only Look Once v2)模型,实现牵引变电所视频图像中高压开关柜的仪表、分合指示灯状态以及隔离开关的分合状态的自动识别。利用TensorFlow平台实现的多目标识别方法识别速度快而且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14.
在基本人工鱼群算法的基础之上构建了用于解决连续变量空间分类规则提取的多群体人工鱼群算法,根据分类规则提取问题的特性设计了人工鱼的编码规则,并在此编码基础上定义了进行规则评价的适应值函数以及相关状态更新公式。为克服人工鱼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陷,引入了遗传算法中的交叉变异思想,设计了基于人工鱼的交叉及变异算子,提出了利用多种群交叉变异人工鱼群算法生成分类规则的算法思想。利用Iris和Wine数据集作为测试数据,结果表明:(1)该算法能够快速生成精度较高的分类规则;(2)在收敛效率及规则精度上全面优于基本多群体人工鱼群算法,并达到了多群体微粒群算法的性能水平。  相似文献   

15.
针对虚拟仿人机器人(VHR)处理工作空间多目标区域(WTAs)避碰操控问题,先基于齐次变换矩阵和链式相乘法则,建立了VHR双臂机理正向运动学模型,进而推导了两种求解VHR双臂逆运动学的公式(DLS-SVD法和基于链式解耦的解析法);其次,建立了WTAs的数学模型,并以WTAs位姿为操控目标,提出了融合正向和逆向运动学及其双向快速搜索随机树算法的VHR双臂避碰操控算法;最后,通过三维仿真建立VHR虚拟样机,验证了提出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有时间窗约束车辆路径问题的改进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遗传算法与禁忌搜索结合起来,设计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有时间窗约束车辆路径问题。采用启发式插入算法产生较优良的遗传操作初始种群,通过改进的逆转变异算子更多继承父代的优良性能,以提高遗传算法的计算效率。引入海明距评估遗传进化中种群的多样性。当种群多样性低到一定程度时转入禁忌搜索,以避免遗传算法早熟的缺陷,最终实现全局优化。通过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从Fuzzy值数据向Vague值数据的转化公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Fuzzy值数据向Vague值数据的转化准则和定义,提出了一些Fuzzy值数据向Vague值数据的转化公式(方法)。例题表明这些公式(方法)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东野长磊 《计算机工程》2011,37(11):242-244
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平台,设计嵌入式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中央处理器(CPU)。参考无内部互锁流水级微处理器(MIPS)指令集制定原则设计CPU指令集,通过分析指令处理过程构建嵌入式CPU的5级流水线,结合数据前推技术和软件编译方法解决流水线相关性问题,并实现CPU的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指令cache等关键模块设计。验证结果表明,该嵌入式RISC CPU的速度和稳定性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消除超宽带通信中数据辅助(DA)的平均发射参考(ATR)接收机的判决错误传播风险,提出加入FEC译码反馈机制,用译码判决输出来反馈更新相关模板的思路。比较选择出适合的Turbo乘积码(TPC),据此形成了一种TPC译码反馈的改进DA-ATR接收机。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和多径信道仿真,结果表明:该接收机能有效消除上述风险,检测性能优于单纯TPC纠错的一般ATR接收机,约有1 dB信噪比增益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移动IPv6(MIPv6)网络通信一般注册中节点的身份认证问题,提出一种高效认证机制。改进基于身份的签名方案,使一般注册仅需往返2次就能完成消息交互,实现移动节点和通信节点之间的双向认证,同时生成双方通信的共享密钥,以保护之后的消息交互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机制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