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荣俸萍  方勇  左政  刘亮 《计算机科学》2018,45(5):131-138
基于动态分析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由于能有效对抗恶意代码的多态和代码混淆技术,而且可以检测新的未知恶意代码等,因此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在这种情况下,恶意代码的编写者通过在恶意代码中嵌入大量反检测功能来逃避现有恶意代码动态检测方法的检测。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恶意API调用序列模式挖掘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MACSPMD。首先,使用真机模拟恶意代码的实际运行环境来获取文件的动态API调用序列;其次,引入面向目标关联挖掘的概念,以挖掘出能够代表潜在恶意行为模式的恶意API调用序列模式;最后,将挖掘到的恶意API调用序列模式作为异常行为特征进行恶意代码的检测。基于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MACSPMD对未知和逃避型恶意代码进行检测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4.55%和97.73%,比其他基于API调用数据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2.47%和2.66%,且挖掘过程消耗的时间更少。因此,MACSPMD能有效检测包括逃避型在内的已知和未知恶意代码。  相似文献   

2.
基于动态二进制平台DynamoRIO,研究了面向二进制代码的缓冲区溢出攻击样本的自动化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动态二进制平台的插桩技术,针对不同的溢出覆盖类型,通过异常捕获、控制流分析和内存状态检查实现了对缓冲区溢出的自动化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自动化地、准确地检测出样本中存在的缓冲区溢出攻击,在缓冲区溢出攻击的自动化检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恶意代码出现频繁且抗识别性加强,现有基于签名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无法识别未知与隐藏的恶意代码.提出一种结合动态行为和机器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搭建自动化分析Cuckoo沙箱记录恶意代码的行为信息和网络流量,结合Cuckoo沙箱与改进DynamoRIO系统作为虚拟环境,提取并融合恶意代码样本API调用序列及网络行为特...  相似文献   

4.
5.
分析对比了恶意代码的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结合虚拟机技术和Windows操作系统自身所具有的调试功能来获取恶意代码行为的模块,该模块能够自动控制虚拟机运行监控程序来获取恶意代码的行为,并通过引入基于信息增益的特征权重算法来获得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存在着无法自动和高效地提取恶意代码的问题,有些还需要人工对特征进行提取,但是提取的特征没有深层地描述恶意代码行为,存在检测的准确率较低、效率低等缺点。通过对静态恶意代码进行分析,从纹理特征和操作码特征入手,在提取纹理特征过程中,提出一种Simhash处理编译文件转换成灰度图像的方法,生成灰度图像后通过GIST算法和SIFT算法提取全局和局部图像纹理特征,并将全局和局部图像特征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7.
基于动态二进制分析的网络协议逆向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未知网络协议逆向解析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介绍网络协议逆向解析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基于网络轨迹和基于数据流的2种主要解析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二进制分析技术的逆向解析方法,并选取DynamoRIO平台作为支撑,实现对数据流信息的记录和分析,从而解析出单条协议消息中主要的协议域。  相似文献   

8.
孙晓妍  祝跃飞  黄茜  郭宁 《计算机应用》2010,30(6):1489-1492
恶意代码的智能化检测对恶意代码的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针对恶意代码动态交互序列的自动分类问题上,基于滑动窗口的序列特征进行的自动分类面临着序列混淆、噪声注入和模拟序列等问题。针对上述3个问题,分别使用分支序列、马尔可夫链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和交互对象来进一步地完善基于交互序列的恶意代码自动分类,并给出了分类总体流程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同种族恶意软件行为具有相似性的特点进行研究,提出通过静态分析和动态运行程序相结合的方式度量软件行为的相似性。通过反编译和soot代码转换框架获取程序控制流图,利用行为子图匹配算法从静态方面对程序行为相似性进行度量;通过自动化测试框架运行程序,利用文本无关压缩算法将捕获到的trace文件压缩后进行相似性度量。该检测方法综合静态检测执行效率高和动态检测准确率高的优点,实验分析表明,该检测技术能够准确度量程序之间行为的相似性,在准确率上相较于Androidguard有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基于Android平台恶意代码逆向分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菲  刘威 《信息网络安全》2012,(4):61-63,84
文章针对当前基于安卓平台恶意代码分析技术的滞后性,介绍了安卓平台的基本结构,结合目前基于安卓平台恶意代码的主要破坏方式,采用静态分析机制,研究了基于安卓平台恶意代码逆向分析技术,为公安机关打击移动网络环境下的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反虚拟化是当前影响恶意代码动态分析系统全面获取样本行为数据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从恶意代码动态分析环境的主机环境,网络环境和用户交互环境进行系统的反虚拟化对抗方法,并将反虚拟化对抗实现在已有的动态分析系统上,实验结果表明反虚拟化对抗有效的增强了动态分析系统获取样本行为数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恶意代码动态分析中存在的提取特征方式单一、检测率低、误报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线程融合特征分析检测方法。基于传统沙箱分析报告,该方法利用线程号分别建立样本API调用序列,将API线程内的调用顺序及返回值作为API参数构建特征,在特征处理阶段分别用统计、计算两种方法构建两类特征,并将LR(Logistic Regression)算法改进的Vec-LR算法用于二分类判断,并与其他算法及软件进行比较。经实验证明,该方法准确率优于当前主流检测方法,可达94.37%。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及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恶意代码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大多数反病毒措施都是基于传统的基于特征码的扫描技术,使用“扫描引擎+病毒库”的结构方式虽然对已知病毒的检测相对准确,但对新出现的恶意代码无法准确、及时地做出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亲缘性恶意代码分析方法,使用系统函数集合、行为特征、相似代码特征这三个方面来表征一类恶意代码的特征,以达到缩小特征库规模,快速检测未知恶意代码的目的,特别是变种恶意代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左黎明 《微机发展》2008,(9):145-147
Windows内核恶意代码是指能够通过改变Windows执行流程或者改变内核审计和簿记系统所依赖的数据结构等手段以达到隐藏自身,实现恶意功能的程序或程序集,对操作系统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对近年来基于NT内核的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下恶意代码主要的隐藏实现技术(包括对进程函数、注册表函数、SSDT等的HOOK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方案。实践表明文中提出的恶意代码分析检测技术在实际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基于行为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模型及其实现方式,并分析实现中的关键技术。使用自定义行为特征编码模板进行恶意代码匹配,将短周期内2次匹配成功作为判定恶意代码的标准,利用最大熵原理分析2次恶意代码行为的信息论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低的病毒检测误报率和漏报率,并且能有效防范未知恶意代码。  相似文献   

16.
现有代码安全审计主要是关注语言自身的缺陷,即语言所包含的API函数的风险,无法理解软件源代码中逻辑和核心资产与外界的关系,更无法判断源代码中所存在的恶意后门代码,因此,外包开发团队或者恶意开发人员设置的后门代码将无法查找和定位。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方案的缺点和盲点,在现有的代码安全审计的基础之上,结合最小攻击面和保护资产列表,分析所有受保护的信息资产与攻击面的关系,查找保护资产在系统内对所有代码元素的影响,并审查其相关路径,找出不期望的代码执行路径,从而达到定位恶意代码功能。识别恶意程序,降低源代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恶意代码的攻击原理,介绍了对恶意代码的检测。通过因果关联的分析原理检测恶意代码,提高对恶意代码等网络攻击的安全防范意识,更新操作系统发布的最新安全漏洞补丁,修补操作系统安全漏洞;加强网络共享管理;强化密码设置,增强安全策略,加强密码强度。  相似文献   

18.
主要应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以近16年在恶意代码检测领域的CNKI中文期刊数据和WOS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方法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在恶意代码检测领域的关注点、研究脉络的发展规律、存在的共性与差异性和研究现状。通过对比国内外恶意代码检测的研究进展,可以发现目前恶意代码检测的研究处于增长阶段,并且研究主要关注领域为手机客户端和WEB应用安全等。同时,恶意代码检测研究目前存在的典型问题也暴露出来。展望了恶意代码检测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国内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获取并分析采用加壳、控制流混淆技术所产生的隐藏代码,提出一种新的隐藏代码动态捕获方法。利用静态控制流分析算法提取动态捕获点,采用动态二进制插桩技术插入监控代码,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实现隐藏代码的执行前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减少程序插桩点,有效获取并分析可执行程序中的隐藏代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