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介绍了大港油田开发后期,针对地面系统存在的工艺不适应;设施老化腐蚀严重;运行能耗高;系统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开展地面系统优化简化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具有大港特色的系统优化简化配套技术系列.论述了地面系统优化简化配套技术:布站模式、油水井生产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集油工艺优化、集输和注水工艺优化技术、一体化集成装置等技术.通过地面系统优化简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提高老油田的开发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大港南部油田经过20多年的开发,随着综合含水率的大幅度上升,一直沿用的双管掺水集油流程的适应性越来越差。针对原油集输系统运行能耗高、设施腐蚀严重、存在安全环保隐患等问题,大港油田自2004年开始进行了原油流变性分析与试验、集输管材的选择试验、油井远程自动计量技术试验等集油工艺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阐述了大港南部油田集油工艺优化过程应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参数范围,为今后开展集输工艺优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河南油田江河油区集输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江河油田老油区管网腐蚀、加密井调整复杂等问题,通过油井在线计量技术的应用,将原计量站星形放射状管网集输结构优化为枝状管网结构,原大循环掺水改为小环就地掺水,实现集输系统优化简化,达到了节能降耗、提高老油田开发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华北部分油田所产原油多具有高凝固点、高黏度、高含蜡性质,存在集输能耗高、工艺复杂等问题。为了节能降耗,简化流程,对站外集输系统实施优化改造。利用现场试验和软件模拟等手段,针对不同区块开展不加热集油边界条件和环状掺水影响因素的研究,采用油井串接、井口电加热、隔热保温油管、油气混输降压等辅助技术,优化了站外油气集输工艺,降低了生产能耗,可为相似的油田地面站外集油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英台油田在研究应用低温集油技术前全部为传统的三管伴随和掺输流程,能耗大,管线腐蚀结垢严重。在集输系统能耗构成中,单井集油能耗占73%,是集输系统能耗的主体,所以应用低温集油技术是降低集输系统能耗的主要途径。由于英台油田开发区块多,原油物性多样化,单井产液差别大,应用一种手段不能适应所有油井,通过产液分级、原油凝固点分析、不同区块粘壁温度分析,结合地温数据,界定出适合不同低温集油技术的油井条件,形成了常温输送、季节性常温输送、原油改性技术和定量低温掺输等多种技术,实现了优化简化、节能降耗的目标,减缓了管线的腐蚀结垢速率,为油田低温集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油田采出液逐步显现出液量大、含水高、油品差等特点,造成油田地面集输系统区域处理能力不匹配、集输管网布局不合理、集输站处理工艺冗余等问题.以胜利油田某采油厂两个油田的集输系统为例,分析了区域集输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集油工艺的区域化调整、处理工艺的整体优化、自控技术的优化应用等...  相似文献   

7.
应用低温集油技术是降低集输系统能耗的主要途径。通过产液分级、原油凝固点分析、不同区块黏壁温度分析,结合地温数据,界定出适合不同低温集油技术的油井条件,形成了常温输送、季节性常温输送、原油改性技术和定量低温掺输等多种技术,实现了优化简化、节能降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大港油田集输系统能源消耗情况,详细分析了集输系统中集油、输油、油气处理、热力和污水处理各个环节的生产工艺、存在问题和节能潜力点等,并针对问题提出今后节能工作的建议.应用油井单管常温输送技术简化集油系统工艺流程;采用越站输送方式减少原油进站升温、升压次数;应用高效的油气和污水处理装置,缩短脱水和污水处理工艺;试验新型节能燃料;通过供注水系统优化实现油田产出污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9.
王世清 《石油规划设计》2009,20(6):29-30,33
对油田集输布局的串连管网计量方式与放射状管网计量方式进行了比较,介绍了与串连管网计量配套的两种单井量油技术:软件量油和单井新型容积型量油装置,并对其工作原理、发展状况、适用范围进行了论述.通过实例分析表明,串联集输管网及计量方式具有管道长度短、占地少、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华北油田部分联合站以及部分中转站和计量站的生产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分别对集油工艺、计量站工艺及单井计量工艺、转油站工艺、气液分离及原油脱水技术、进行了优化研究;论述了各种不同的集输与处理工艺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单管环状集输工艺流程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管环状集输工艺流程,改变了双管集输的模式,不建计量间,以阀组间对集油代替计量间,由阀组间对集油环进行掺水、集油。不但节省了大量的基建投资,而且便于管理,适用于低渗透油田。  相似文献   

12.
华北油田根据老区产量递减,新区产能又以零散小区块为主的特点,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开展了小断块油田简化油气集输工艺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华北油田在优化集输管网;简化井口、拉油站工艺;采用单井集油管线串联、取消计量站、多普勒流量计活动计量单井产量等方面的一些新措施。为小断块油田简化工艺设计提出了一套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锦607块地面集输工艺运用自动化平台计量、自控掺液、油气混榆、集中加热等新技术,形成了新的稠油区块地面油气集输模式,克服了传统平台井集输工艺存在的集油半径大、工艺复杂、工作量大、能源浪费严重问题,实现了减少地面建设投资、缩短集油半径、节能降耗的目的.其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在油田集输工艺"优化、简化"工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煤层气开采具有“低产、低压、低渗、井多”等特点,国内煤层气田的开发主要参考苏里格气田等低压气田的地面集输工程设计,其地面集输工程主要存在集输管网布局及工艺参数不合理、投资较大、能耗较高等问题。因此针对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特点,对煤层气集输管网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和特点以及不同集输管网形式的适应性,发现应用分级优化方法能很好解决集输管网优化问题,提出基于集输管网等效水力模拟图的集输管网管径优化方法,在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设计中得到了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基础科学、信息技术、材料研发、设备制造与安装等多学科的科技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油气集输技术的发展,在原油集输、天然气集输与处理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原油集输技术串联管网集输工艺串联管网集输工艺核心是采用油井远程临测计量技术,实现管网的串联布局,简化流程,改变传统的计量站模式,节能、节地,并可降低投资.应用该工艺,大量节约单井投资和集输系统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6.
大庆油田经过40多年的开发,油气集输系统已进入一个优化调整的阶段.本文以简化油气集输系统的单井集油流程为基础,提出了计量间和转油站优化调整、新建产能与油田已建设施如何衔接的思路,通过集输系统简化流程、优化调整,达到布局合理、负荷适中、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减少工程投资、降低系统能耗是地面集输系统设计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是地面集输系统的优化简化:进一步推广电工图量油以及串联管网,简化集输管网;加快研制多相混输设备,优化接转站设置,进行多相流基础理论研究及软件研发;积极采用预分水技术,减少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应用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简化集输流程;进行油气集输系统"三化"建设,优化简化油气集输站场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及基建规模的扩大,能耗控制难度不断加大。基于此,开发了油气集输系统能量优化软件,为油田基层管理技术人员调控集油系统运行参数、实现过程化管理及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及实用工具。介绍了油气集输系统能量优化软件功能,以及如何构建集油工艺模型、提高模拟计算精度、优化生产运行参数的方法。以掺水集油工艺为例,分析了该软件在油田的应用流程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静  曲虎  卜明哲  赵向苗  李宏伟  张小玲  任秉鹏 《焊管》2023,46(1):31-36,41
为了解决部分油井无法单管输送的问题,采用PIPESIM模拟软件对不同含水率、不同集输半径和不同产液量油井的集输管线进行计算分析,同时结合各油田单管集输设计经验,得出中质原油站外系统单管集油工艺改造的技术界限,而对于达不到技术界限的油井,可以通过辅助措施实现单管集油,通过对比电磁加热器、空气源热泵、管道内置电伴热、井口气电加热器、油井保温隔热油管、地热、太阳能光热技术及井口加药等单管辅助措施的原理及工艺特点,最终确定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辅助单管集输措施,为油田站外单管集输工艺选择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油气集输系统是一个涵盖石油天然气收集、储存、粗加工等工艺的复杂综合系统。油气集输需根据设备原始参数和经验进行,确定最终的流程。信号采集系统通过在油田井场、集输管线等位置安装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全天候监控目的井、计量设备、中转联合集输管网等,并及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处理、编辑,上载至数据库。数据采集系统具有综合分析实际生产状态、及时调控、危险行为报警等诸多功能。为进一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需要在研究现有油气集输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开发更先进的自动化工艺,主要包括研究原油初步处理工艺,提高处理速率和纯度;研究混相分离技术,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研究混相运输技术,减少分离次数和管线铺设;优化管道参数,提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