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酸化是水平井储层改造的重要工艺技术之一。针对红庄油田水平井储层伤害严重的现状,从储层、钻井等方面对污染堵塞原因进行了分析。由于常规酸化达不到解除全井段污染堵塞的目的,故提出泡沫酸化解堵方案,并对泡沫特性、渗流规律、泡沫酸液体系构成以及配方用量等进行分析和研究,现场应用后取得明显效果,较好地解决了水平井污染堵塞问题,为类似油田水平井增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了扩大单井控制面积,提高储层动用程度,增加单井产量,在哈萨克斯坦K油田进行了一口双分支水平井两分支分别酸化措施后合采的先导性试验。根据该油田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确定了与储层配伍性较好且具有自转向功能、储层污染小的清洁自转向酸体系作为主体酸。为了达到提高水平段均匀改造程度和后期快速返排的目的,使用了氮气暂堵技术和液氮暂堵技术,并对施工压力、排量、连续油管拖动速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酸化后分析表明,两个分支都起到了酸化解堵、恢复产能的目的,且单支产量与其邻井产量相当,说明双分支水平井酸化工艺在该油田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渤海油田暂堵酸化所使用的水溶性暂堵剂SZD-01进行了暂堵颗粒稳定性试验、暂堵颗粒水溶性试验、调整暂堵颗粒粒径试验和暂堵效果模拟试验,提出了暂堵酸化技术的选井原则及实施暂堵酸化技术的工艺程序。暂堵酸化技术在SZ36-1油田C4井的先导试验成功应用为其在渤海油田大面积使用提供了保证。截止2009年12月底,已推广应用了55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文昌13-1/2油田珠江组储层主要属高孔、中高渗储层,储层胶结疏松,容易出砂。通过对文昌13-1/2油田珠江组储层的损害机理进行分析,优选了适用于文昌13-1/2油田珠江组储层的酸化体系——MH缓速酸体系。室内综合性能评价表明,MH缓速酸体系能够延缓酸岩反应速度,络合能力强,并能防止二次沉淀、抑制黏土水化膨胀、有效解除储层污染和堵塞。在WC13-1-A10、WC13-1-A7井酸化中效果显著。现场实践证明,MH缓速酸体系对文昌13-1/2油田珠江组储层具有较强针对性,对今后同类储层酸化增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海陆丰油田古近系储层低渗、近水、储层跨度大等特征极大限制了常规储层改造技术的实施,开展适合陆丰油田的爆燃压裂联合酸化技术应用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陆丰油田古近系储层的2口试验井L1、L2为例,通过优化火药燃烧速度和火药力,在有效控制峰值压力、裂缝长度、避免沟通邻近水层的同时,确保了试验井较高的增产倍比;采用夹层枪和多趟施工管柱相结合的作业方式,提高了大跨度储层爆燃压裂联合酸化技术的作业效率;采用低成本、强溶蚀酸液体系,增强了爆燃压裂后酸化的溶蚀扩缝效果。针对爆燃压裂联合酸化技术在试验井L1应用中出现的起爆器断裂、部分层位产液不足问题,提出了采用高强度起爆器、确保较高的火药单位质量等改进措施并应用于试验井L2井,最终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本文研究有效拓展了现有储层改造技术的应用范畴,为国内外类似储层规模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海上高温低渗油田酸化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渤中34油田油藏孔隙度渗透率比较低、温度比较高(大于120℃)的特点,结合储层伤害原因分析,根据室内试验结果,采用多氢酸体系对渤中34油田的油井进行酸化增产作业。通过对渤中34油田5口井(均为新井,完井后基本不出液)的酸化施工,酸化成功率达到100%,酸化后各井均达到甚至超过配产要求,这表明多氢酸体系对于高温低渗砂岩地层,能够有效地解除钻完井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与常规酸液体系相比,多氢酸体系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效果明显,对于类似海上油田酸化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双河油田厚油层储层结构特点和特高含水期注水产液结构现状,研制开发了机械定位技术、高压分层注水技术、斜井分层注水技术、注水井细分酸化技术、注水井暂堵酸化技术、缓生酸深部酸化技术,形成了改善注水结构的工艺技术系列。研制开发了闭式机械找堵水技术、机械细分卡堵水技术、油井酸化技术,形成了改善产液结构的工艺技术系列;封隔器最小坐封距达0.69m,最小卡封距达1.8m;斜井分层注水技术可实现3~5层分注,卡封井段最大井斜达到34°;细分酸化工艺技术具有定位、验封、不动管柱对3个层段分别进行酸化的特点。各项技术现场推广应用的工艺成功率94%~100%,有效成功率88%~97%。开展了配套技术的现场试验,试验区采收率提高了2.95%,可采储量增加14.48×104t。全面推广应用后,极大地改善了注水产液结构,使双河油田注水合格率提高了15.6%。  相似文献   

8.
镇北油田存在常规酸化注水井注入压力高,二次沉淀严重问题。针对长庆镇北油田复杂岩性地层的特征和以往注水井酸化效果,进行解堵方案分析,拓展复合酸化技术在注水井中的应用,研究适应长3、长8储层的酸化液配方,并通过模拟程序"顶替液→油田回注水→前置酸→主体酸→后置酸→顶替液"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注入水和前置液都会对岩心渗透性造成伤害,主体酸可以对岩心中的部分可溶矿物进行溶蚀,与注入水中的微粒等发生反应,使得岩心的渗透性得到较好的恢复和提高,后置酸液通过维持体系p H值防止二次沉淀发生。矿场应用表明,酸化解除了储层伤害,3口试验井酸化过程中施工压力明显降低,降压幅度明显高于以往酸化井,取得较好的酸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一种低渗欠注井酸化增注的系统实验研究方法,通过酸化前储层评估、储层敏感性研究、长短岩心流动模拟试验,结合19FNMR残酸离子测试分析、酸化工艺参数优选、现场实施后评估技术等,有针对性地对低渗欠注井进行酸化解堵,该系统方法应用于油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玉门油田白垩系特殊岩性储层的深度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玉门油田青西试采区白垩系下沟组油藏岩性特殊,属于陆源碎屑岩占35.15%、碳酸盐岩类占33.84%、粘土矿物占31.01%的特殊储层。储层低渗、低孔,天然裂缝发育,油层中部平均深度4200m,平均温度120℃。针对这种特殊岩性储层,通过薄片鉴定、X衍射、环境扫描电镜等分析,结合酸蚀导流能力模拟试验,油藏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等研究成果,建立了既不同于纯碳酸盐岩储层的深度酸压,又不同于砂岩储层酸化解堵的组合技术,即"降阻酸深度酸压+多组分酸闭合酸化"的特殊增产技术方法,优选了适合储层改造的液体体系。通过柳102井的现场实践,取得了增产102t/d、增产倍数达10倍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陈堡油田陈3断块K2t13、K2c主力生产砂层组,因地层微粒物运移引起的近井地带堵塞问题,常规酸化解堵措施难以适应目前油藏开发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分析对K2t13与K2c主力砂层组油藏开发特点,研究应用了泡沫暂堵酸化、泡沫分流酸化和氮气泡沫助排工艺,并在陈3-59井等六口井上进行了现场实施,解决了常规酸化工艺造成的油井含水上升、有效期短等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水平井裸眼砾石充填防砂工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埕海一区采用水平井开发,水平段长且油层易出砂。通过储层、流体性质分析,在理论分析和地层砂粒分析试验的基础上,提出水平井裸眼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对砾石尺寸和筛管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施工用砾石直径0.45~1.05 mm,筛管缝隙0.23~0.3 mm,优选了施工参数,在整体施工过程中注意油层保护,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效果。该工艺的成功实施对环渤海类似储层的滩海油田开发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侏罗系油藏部分油井酸化时洗井返排率低,对措施剥落的机杂颗粒和二次沉淀物无法彻底排除的问题。通过分析,揭示了常规酸化对地层能量较高的油井解堵效果好,而对地层能量低的油井解堵效果不理想,反而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根据这一情况,提出了负压返排酸化技术,通过现场试验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该技术的成功实施进一步丰富了酸化解堵技术系列,为侏罗系油藏的稳定高效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储层酸化改造是低渗碳酸盐岩油气藏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由于储层性质不同,改造方案的实施效果差异较大。对麻柳场嘉二^3储层酸化工艺室内实验研究和现场实践发现,胶束酸多级注入酸化-闭合酸化工艺对川南麻柳场嘉陵江组的储层改造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5.
双重介质油藏是存在天然裂缝的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见效差,易产生水窜现象,不注水则地层能量不足,油井低能低产。针对双重介质油藏的特点,以大港南部油田官三沙一断块为研究对象,逐步探索形成了“转注+周期注水+调堵+酸化”的综合治理模式,改变注水方向,提高水驱波及体积。该技术实施后,累计增油12034.5 t,累计节能创效2048.32万元。现场试验研究取得成功,对同类油藏具有一定的参考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营凹陷缓坡带滩坝砂储层描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营凹陷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体储层发育和展布规律复杂,一直是勘探的难点。通过对东营凹陷缓坡带的研究,建立了古地貌分析储层展布区带、地震属性分析描述追踪滩坝砂储层、油气成藏分析确定部署方案的滩坝砂油气藏勘探技术流程,形成了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相似背景”的分离、地层切片分析、超道数据分析、波形分析等一系列适用于滩坝砂体油藏描述的配套勘探技术,并在梁108等多个井区取得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滩坝相砂岩是致密油重要产层。生产数据表明,该储层非均质性强,亟需明确有利储层类型及其分布的主控因素。针对凉高山组湖相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利用岩心、露头、录/测井、岩石薄片、地球化学和古地貌等资料,应用湖侵—湖退体系域划分方法及沉积微相精细划分技术,识别不同级次的层序,精细剖析层序演化过程及其控制下的储层的成因类型和有利储层分布。提出凉高山组沉积时期湖平面的升降控制了滩坝的形成与发育,滩坝主要分布于湖侵体系域。并将滨浅湖滩坝进一步划分为坝(坝主体、坝侧缘)、滩(近岸滩和远岸滩)2个微相,认为凉高山组有利储层受沉积微相控制,浅湖砂坝主体砂岩为有利储层。最后初步优选2个致密油勘探有利区,明确了滩坝相有利储层分布规律,对下步勘探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PI决策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原油田是一个复杂断块砂岩油气田 ,储集层埋藏深 ,渗透率低 ,非均质严重。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以来 ,高渗透层段 (或条带 )水淹严重 ,而中、低渗透层吸水很差或根本不吸水 ,剩余油比较富集。这部分油单靠强注强采、加密井网以及其它常规工艺措施很难采出来 ,而三次采油成本很高 ,且注入水波及系数也难以有大的提高。对PI决策技术在油藏整体调剖堵水方面的进一步研究证明 ,通过PI决策整体调剖 ,能有效地封堵高渗透层或条带 ,使油藏在平面和纵向上压力指数值基本接近 ,力求达到储集层在平面和纵向上均质化 ,改善中、低渗透层 (或条带 )的吸水状况 ,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和注入水利用率 ,遏制油田含水上升速度 ,提高水驱采收率 ,延长油田稳产期。对中原油田 1 3个区块的PI决策整体调剖分析和评价 ,证明无论是在油藏吸水状况、产能及含水变化态势、水驱采收率变化 ,还是在经济效益等方面 ,都有较大的改善 ,油田开发水平明显提高。图 2表 3参 3 (王元胜摘 )  相似文献   

19.
油层在钻井、完井、修井以及生产过程中皆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恢复和提高油层渗流能力就尤为重要,酸化是恢复和提高油层渗透能力的主要手段。酸化恢复油层渗透能力关键环节之一是选择适合储层的经济的酸化配方。文章对新疆某油田储层酸化配方进行了筛选和性能评价。评价的性能主要有:酸液的溶蚀性、酸液的缓速性、界表面张力、酸液的缓蚀性、酸液与地层水和原油的配伍性、酸液的悬浮性。最后用动态实验模拟现场酸化对所筛选配方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普光气田为长兴组一飞仙关组礁滩相白云岩储层为主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特大型气田,储层综合预测技术为气田勘探关键之一.基于叠前时间偏移资料进行AVO属性处理,较好地解决了AVO异常的归位问题,使AVO响应更清晰,提高了AVO资料的分析质量.在测井和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正演模拟,建立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鲕滩储气层AVO异常的识别模式,开展AVO属性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在四川盆地川东北区油气勘探寻找到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