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现场总线的应用,提出了以控制器MCP2515作为CAN总线硬件扩展接口的以太网/CAN总线嵌入式网关解决方案.这种方案可实现以太网和CAN总线的数据交互,同时给出了嵌入式Linux下CAN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由软件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多串口通信转换器的电能质量监控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设置了8串口通信转换器.实现以太网透明传输异步串行数据: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以及各个层次的软硬件设计结构。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lwIP的CAN/Ethernet嵌入式网关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控制中心的以太网和生产现场CAN总线的互联,完成对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控,设计了CAN/Ethernet嵌入式网关。通过移植轻量级的TCP/IP协议栈(lwIP)实现了以太网通信所需的TCP/IP协议栈,通过对CAN2.0B数据扩展帧报文标志符的重定义提出并实现了CAN应用层协议,提出了一种转换协议来完成两种协议的转换和对通信的控制,实现了CAN节点和以太网服务器及不同网关下CAN节点之间的通信。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煤矿数字安全监控系统中CAN总线网络无法与以太网直接进行数据交互的问题,结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要求,设计了一种以STM32F107VC为控制核心,基于RT-Thread实时操作系统的嵌入式CAN转以太网网关.详细介绍了网关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且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使用了大容量的外部数据存储器.经实际测试,网关实现了CAN总线网络与以太网的互连互通,提高了安全监控系统通信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以太网数据与RS422串行通信接口之间的转换,设计了采用TMS320F2812DSP和以太网控制器芯片AX88180实现的嵌入式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总体方案、硬件结构、数据交互方法以及软件实现方法。在网络通信速度为1 Gb/s、串行通信速度为230.4 kb/s的实验环境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设计简单,运行稳定可靠,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以太网与CAN总线的通信功能,构建一个基于嵌入式平台的CAN总线与以太网互连系统。系统硬件平台以STM32F407IG为核心,包括由DM9000A构成的以太网接口模块、CAN接口模块、以及串口模块;使用了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作为系统软件平台,并且在KeilMDK软件上实现正常的数据收发功能。实验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实时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将分散于工业现场的串口设备接入以太网,本文设计一种基于STM32F107VC微处理器的嵌入式RS485串口/以太网的数据转换器。移植嵌入式TCP/IP协议栈LwIP到ARM平台,构造双缓冲队列,保证串行通信的效率,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串行通信协议和以太网的TCP/IP协议的相互映射,使得串口数据和以太网数据相互转换。实验表明,串口/以太网数据转换器能够正常工作,数据转换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为使现有的基于RS232、RS485或CAN总线的串口设备以以太网的方式组网运行,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S3C44B0的串口服务器系统的设计,详细阐述了系统硬件、软件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实现了以太网与串口的数据交互,使现有的串口设备能快速接入以太网。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嵌入式PLC和手持编程器的通信问题,分析了嵌入式PLC和手持编程器的通信工作过程,提出了采用LPC2478以及其自带的CAN控制器进行通信节点硬件设计.针对系统通信特点,设计了CAN扩展协议,并重点介绍了CAN扩展协议的格式含义及采用uC/OS-Ⅱ实时操作系统和CAN扩展协议进行系统软件应用程序的设计及编写方法.通过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以实现手持编程器和嵌入式PLC远程下载、读取、监控等通信功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大多数串口服务器仅支持主副机而不支持多主机、不支持Modbus TCP转Modbus RTU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嵌入式串口共享服务器。该串口共享服务器采用Cortex-M3内核的LM3S9B92芯片设计,实现了单芯片以太网到3个串口的转换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串口共享服务器收发数据准确,通信速率高,且具有Modbus TCP转Modbus RTU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