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丁烯催化水合制叔丁醇反应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单釜中,以混合碳四为原料,具有Keggin结构的杂多酸水溶液为催化剂,了异丁烯直接水合制叔丁醇的反应规律,考察了反应温度、搅拌转速、水油相体积比,不同叔丁醇初始含量,原料 中不同异丁烯含量等对水合过程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对抽余C4中异丁烯杂多酸催化水合制备叔丁醇的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搅拌转速、水油相比、叔丁醇初始含量以及催化剂循环使用次数等因素对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在60℃~70℃、水油相体积比在1.5均有利于异丁烯的转化;搅拌转速大于500r/min时,可消除异丁烯扩散因素的影响;水相中添加叔丁醇对反应不利;催化剂循环使用20次,对异丁烯的平衡浓度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外动态     
混合丁烯中异丁烯的直接利用用高浓度的杂多酸水溶液为催化剂,使混合丁烯中的异丁烯选择性水合为叔丁醇,然后以此作为制取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料.这一新的工业过程已开发成功,其工业装置的设计与建设完全基于实验室装置所得的数据,省略了中型放大这一阶段.日本旭化成公司以这种独特的工艺过程已经实现每年生产5×10~4t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  相似文献   

4.
<正> 一、前言碳四(C_4)抽余液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由抽提异丁烯方式与合成MMA两个部分组成。在抽提异丁烯的工业方法中,三菱人丝和旭化成分别开发成功C_4抽余液选择水合反应制叔丁醇技术,住友化学开发成功C_4抽余液与甲醇选择醚化反应制甲基叔丁基醚技术。在合成MMA的三种工业路线中,三菱人丝建立了叔丁醇二步氧化法工艺,日本触媒-住友化学建立了异丁烯二步氧化法工艺,旭化成则建立了叔丁醇经氨氧化、酰胺化及酯化反应制  相似文献   

5.
抽余C_4烃中异丁烯催化逆流水合制叔丁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大颗粒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φ100mm×10m的反应器中进行了异丁烯催化逆流水合制叔丁醇的中间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水油体积比和抽余C4烃的流速等对异丁烯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异丁烯催化逆流水合制叔丁醇的适宜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80~90℃,水油体积比为4~5,抽余C4烃的流速为0.45~0.55mm/s。在此条件下,异丁烯的转化率可达88.8%。工业装置运转结果表明,异丁烯转化率大于75%。  相似文献   

6.
诸如异丙醇、叔丁醇这样一些工业生产中重要的二级和三级醇,还有乙醇,最常用的合适的制备技术是烯烃的催化水合。杂多酸的固态形式和液态形式都属于最强的酸,在醇类脱水反应中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在其逆向反应(水合反应)中也是很活泼的。最近,以杂多酸为催化剂的一些气相烯烃水合体系已申请了专利。与专利中表达的实际工业探索不大相同,致力于烯烃杂多酸上进行气相水合的基础研究的文章显得惊人地少。据作者了解,只有Baba和Ono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确认,硅钨杂多酸和磷钨杂多酸在2-甲基丙烯(异丁烯)气相水合反应中,…  相似文献   

7.
<正>混合丁烯水合生产混合醇该专利提供了一种由混合丁烯水合生产混合醇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来自裂化过程的混合丁烯,或甲基叔丁基醚或叔丁醇的抽余液,在一种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连续水合反应,生产以仲丁醇和叔丁醇为主要产物的混合丁醇。该混合丁醇产物可代替甲基叔丁基醚作为燃料添加剂(即增氧剂和辛烷值增强剂),以生产清洁燃料。(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US 20140039226 A1,2014-02-06由含碳原料生产醇的过程该专利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由含碳原料生产醇的过程。其中含碳原料首先被转化为合成气,然后合成气再转化为乙酸,乙酸再经过酯化反应和加氢反应生产乙醇。  相似文献   

8.
<正> 1.目前异丁烯水合生成叔丁醇的转化率低的原因(45~50%)异丁烯水合生成叔丁醇的反应需要二个条件,其一,水分子、异丁烯分子、催化剂(离子交换树脂)-SO_3H 基团上的氢离子,这三者缺一不可;其二,异丁烯的水合反应主要在-SO_3H 基团附近的水层中进行,所以在这一水层中各组分应该在动力学上处于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Keggin型杂多酸催化剂的特性,结合异丁烯的开发利用工艺,着重介绍了近年来Keggin型杂多酸在异丁烯催化反应的应用,如异丁烯的水合反应、MTBE合成、异丁烯催化氧化,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用大孔阳离子树脂为催化剂,以C_4抽余液为原料,乙二醇单乙醚为溶剂,于七升固定床反应器中,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含40%异丁烯的C_4馏份,经两次水合反应,异丁烯总转化率达99.3%,剩余C_4中异丁烯含量小于0.5%。  相似文献   

11.
杂多化合物薄膜催化异丁烯水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多孔钛片为支撑体,制备了磷钨杂多化合物薄膜化催化剂,并在膜催化器上进行异丁烯水合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薄膜化催化剂催化活性高,在原料气流量20.9mL/h、异丁烯与水摩尔比1:5、反应温度110℃条件下,叔丁醇收率可达78%,且薄膜催化剂的处理极为方便,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2.
用强酸型多孔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使碳四馏份中的异丁烯与水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叔丁醇,从而与其它碳四分离,再经共沸精馏提浓至87%(重)叔丁醇的含水共沸物,用同一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脱水制成高纯度异丁烯成品。上海合成橡胶厂采用兰化研究院的这一成果建成了一套年产叔丁醇2000吨及精异丁烯1000吨的装置,经4—5年运转,证明这一工艺路线较好,可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3.
混合碳四烯烃叠合利用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混合碳四烯烃叠合利用的预反和催化蒸馏组合技术,该技术以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可以将混合碳四烯烃中的95%以上的异丁烯叠合反应生成二异丁烯和异辛烯,且部分正丁烯也参与二聚或共聚。叠合产物(主要是二异丁烯)可以加氢饱和作为汽油的优良调合组分,也可以分离出二异丁烯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  相似文献   

14.
利用马来酸酐与混合碳四组分中的活泼烯烃进行共聚实现α-烯烃与碳四烃的分离,采用FTIR,~(13)C NMR,~1H NMR,~1H-~(13)C HSQC 2D NMR,SEM等方法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共聚反应类型以及反应条件对共聚反应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马来酸酐与混合碳四共聚为交替共聚反应;适宜的聚合工艺为自由基聚合,反应溶剂为乙酸异戊酯。形成最终聚合物粒子的过程中伴随有二次成核过程,所得聚合物粒子表面粗糙不平,但粒子尺寸较均一,粒径在1μm左右。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碳四过量,引发剂用量达到马来酸酐用量的1%(x)以上时,共聚物收率可以达到90%以上。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所得共聚物的粒子形貌更加规则。混合碳四中的正丁烯和异丁烯参与了与马来酸酐的聚合反应,异丁烯的竞聚率高于正丁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以叔丁醇或异丁烯为原料制造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该研究包括:叔丁醇或异丁烯气相催化氧化制甲基丙烯醛;甲基丙烯醛气相催化氧化制甲基丙烯酸以及采用阳离子交换树酯敞催化剂的甲基丙烯酸的酯化三步反应。  相似文献   

16.
乙腈法抽提丁二烯装置扩建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配合兰化乙烯改扩建工程,同时将萃余碳四中的异丁烯、1-丁烯加以回收,用以生产甲基叔丁基醚(MTBE)、高纯度1-丁烯,进行了碳四抽提丁二烯的扩能改造。介绍了装置改造状况,其中对如何确保萃余碳四中丁二烯含量小于40×10-4%(m)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改造后装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杂多酸(主要是硅钨酸)及其可溶性盐类的水溶液为催化剂进行烯烃直接水合制异丙醇的研究。采用硅钨酸系溶液的催化剂,可以获得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在水溶液中催化剂浓度为1×10~(-3)克分子/升,反应温度230℃。压力200公斤/厘米~2,异丙醇收率可达200克醇/升催化剂·时,异丙醇选择性98%。  相似文献   

18.
异丁烯氧化法生产甲基丙烯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用异丁烯(或叔丁醇)为原料生产甲基丙烯酸的生产工艺及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催化剂,重点论述了异丁烯一步氧化法及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指出异丁烯法工艺设备投资小、便于操作,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前言异丁烯是生产丁基橡胶和聚异丁烯的重要原料,也可以用它制造许多其它化工产品。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异丁烯的需要量是逐年上升的。由炼厂和石油化工厂生产的碳四馏份与甲醇合成得到甲基叔丁基醚(MTBE)产品,同时达到了从混合碳四中分离异丁烯的目的。这种工艺的开发和工业化又为化学工业提供了生产高纯度异丁烯的新方法,即MTBE催化裂解。在适宜的催化剂存在和温和的条件下,MTBE裂解可以高收率的得到异丁烯和甲醇,而甲醇返回MTBE合成单元  相似文献   

20.
王华  黄韬  陈刚  张今令  刘中民 《石油化工》2005,34(Z1):156-158
考察了几种分子筛催化的FCC混合C4馏分水合反应的性能,筛选出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HZSM-5催化剂.反应体系中存在溶剂效应加入合适的溶剂,可提高叔丁醇的收率.确定了HZSM-5分子筛催化C4馏分水合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