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为了尽可能的去除钢中大颗粒的夹杂物, 在实验条件下通过向GCr15轴承钢中添加适量镁、稀土对夹杂物进行改性, 并利用Aspex夹杂物自动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钢中改性后的夹杂物尺寸、类型、形貌等进行了观察、分析, 研究了稀土-镁复合处理对夹杂物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对轴承钢中加入微量镁处理, 可将未进行镁处理钢中的MnS-Al2O3、MnS、Al2O3夹杂改性为以含硫、镁复合夹杂物为主, 同时包含少量Al2O3、镁铝尖晶石夹杂.进一步采用稀土-镁复合处理后, 钢中的夹杂物转变为主要以含Re-S-O夹杂物为主, Al2O3、MnS、镁铝尖晶石夹杂逐步消失, 且夹杂物成球状分布, 绝大多数夹杂物在5 μm以下.稀土-镁复合处理轴承钢后, 10 μm以上的大颗粒夹杂物大大降低, 钢中的夹杂物明显得到细化.钢中镁含量不变时, 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 大颗粒夹杂物比例明显下降.而在稀土含量相近的情况下, 增加钢中的镁含量也有利于大颗粒夹杂物的去除.稀土-镁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夹杂物的细化.   相似文献   

2.
李荣  孟倩  李涛  谭敏  陈晨  张福成 《中国冶金》2023,(12):66-78
高锰钢辙叉是铁路运输系统的关键部件,对铁路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影响。钢中夹杂物严重影响钢的性能,稀土改性夹杂物是控制夹杂物的有效手段。基于热力学和第一性原理计算以及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铁路辙叉用高锰钢稀土处理前后夹杂物的演变及其对钢性能的影响。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未添加稀土Y时,高锰钢中主要的夹杂物为MnS和Al2O3;添加稀土Y后,高锰钢中的MnS和Al2O3转变为Y2S3、YS、YAlO3、Y2O3和Y2O2S;当Y质量分数为0.03%时,夹杂物全部转变为稀土夹杂物。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高锰钢中夹杂物形成并稳定存在的顺序为Y2O3>YAlO3>Y2O2S>Al2O3>Y...  相似文献   

3.
结合高温模拟实验和热力学分析,探讨了稀土对高强车轮钢中夹杂物类型及尺寸分布的影响,并与传统的钙处理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铝脱氧车轮钢经钙处理后夹杂物主要为Al2O3、MnS、(Mn, Ca)S和CaO-Al2O3以及Al2O3-(Mn, Ca)S和CaO-Al2O3-CaS包裹型复合夹杂物;与钙处理钢对比,车轮钢经稀土处理后,钢中Al2O3夹杂物数量减少,MnS和(Ca, Mn)S夹杂物消失,生成了近球形的Ce2O2S、Ce2O3夹杂,夹杂物尺寸显著减小;随稀土含量的增加[w(Ce)=0.0160%~0.0250%],不大于5μm的夹杂物数量占比由91.0%提升至99.8%,稀土细化夹杂物效果显著。热力学分析表明:在1600℃条件下,随着车轮钢中w(Ce)由0增加至0.0300...  相似文献   

4.
王奕  李长荣  曾泽芸  席作冰 《钢铁》2020,55(10):69-74
 为了深入研究与控制SWRS82B钢中氧化铝夹杂,针对添加稀土元素铈研究其对氧化铝的改性问题,通过热力学以及边-边匹配模型对稀土夹杂物的析出条件和Al2O3与稀土氧(硫)化物之间、γ-Fe和稀土氧(硫)化物之间的原子间错配度进行计算,探究稀土铈夹杂物作为Al2O3和γ-Fe异质形核的有效性,进而证明稀土铈元素对B类氧化铝夹杂物改性的有效性,提高钢材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在0~2 000 K的温度区间上,生成CeAlO3夹杂物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最低,且在同等条件下铈氧(硫)化物生成的可能性偏低,稀土铈氧(硫)化物可以作为Al2O3异质形核的核心,且稀土铈氧(硫)化物可以作为γ-Fe异质形核的核心;Al2O3可在稀土铈氧(硫)化物上有效形核,且Al2O3优先在Ce2O2S上发生异质形核;γ-Fe可在Al2O3和稀土铈氧(硫)化物上有效形核,且γ-Fe优先在Al2O3上发生异质形核,使得形状不规则的氧化铝夹杂物转变为近球形的铈铝酸盐夹杂,揭示SWRS82B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变性机理,为提高SWRS82B钢中脆性夹杂物转变为塑性夹杂物处理的实际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航空发动机用轴承钢M50NiL的真空冶炼过程中使用不同脱氧剂进行脱氧,重点研究了不同脱氧剂类型对钢中夹杂物形貌、类型、尺寸及数量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脱氧剂时,钢中夹杂物主要为Al2O3和铝镁尖晶石;使用Al-RE作为脱氧剂后,钢中夹杂物的主要类型为稀土夹杂物;而使用Al-RE-Si-Mn作为脱氧剂后,钢中夹杂物类型、尺寸及分布特征与Al-RE脱氧剂基本相当。稀土元素的加入能明显改善钢中夹杂物的类型及形貌,使主要夹杂物类型由带有棱角且形状不规则的富Al2O3型夹杂物转变为近球形的稀土夹杂物,同时降低了钢中夹杂物的最大尺寸,以及大尺寸的Al2O3夹杂物数量,但过量的稀土使得钢中出现了稀土夹杂物的团聚。  相似文献   

6.
GCr15钢的生产流程为120 t BOF-LF-RH-CC工艺。BOF出钢加200 kg铝块进行强脱氧,同时LF过程控制Al含量至0.030%~0.045%,LF结束夹杂物主要为MgO·Al2O3,RH真空后MgO·Al2O3夹杂物被去除,钢水中夹杂物以钙铝酸盐为主,但是连铸浇铸过程MgO·Al2O3夹杂物又会重新生成。因为LF精炼过程Al-MgO和C-MgO反应的存在,高碳铝脱氧GCr15轴承钢LF精炼结束更容易获得MgO·Al2O3夹杂物,并促进中间包钢水MgO·Al2O3夹杂物重新生成。当BOF出钢仅加40 kg铝块进行预脱氧,LF结束钢水MgO·Al2O3夹杂物数量显著降低,同时中间包钢水中MgO·Al2O3夹杂物不再重新生成。此外,将低钛低铝硅铁由出钢过程改为LF过程加入,也可以有效控制钢水中MgO·Al2O3夹杂物数量。   相似文献   

7.
焦魁明 《钢铁》2020,55(12):39-45
 为了探究镁处理对40Cr铝镇静钢中夹杂物的影响,在120 t钢包内进行了镁处理工业试验。采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计算了在试验炉钢水成分条件下夹杂物的稳定区域图,镁处理夹杂物的改质路径为Al2O3→Al2O3+MgO·Al2O3→MgO·Al2O3→MgO+ MgO·Al2O3→MgO+MgS;结合金相显微镜和ASPEX-explorer自动扫描电镜分析了镁对40Cr铝镇静钢中夹杂物的形态、尺寸及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处理后,铸坯中夹杂物尺寸及数量较未加镁的试样有明显减少,尺寸主要分布在0~3 μm,夹杂物密度和夹杂物的长宽比明显减小;钢中夹杂物等效直径为0~3 μm的比例大于未添加镁的,这说明镁处理对40Cr铝镇静钢中夹杂物有弥散化及形貌控制的效果。镁处理后的40Cr铝镇静钢中夹杂物主要为MnS包裹MgO·Al2O3为核心的复合夹杂物,而对比炉钢中夹杂物主要为MnS、Al2O3-MnS以及钙铝酸盐类夹杂物。  相似文献   

8.
刘南  成功  任英  张立峰 《工程科学学报》2022,44(12):2069-2080
大尺寸CaO?Al2O3类夹杂物容易引起轴承钢疲劳失效,大尺寸CaO?Al2O3类夹杂物的控制是生产高端GCr15轴承钢的关键因素之一。精炼过程中合金引入杂质元素、渣精炼和精炼过程中卷渣是铝脱氧轴承钢中大尺寸CaO?Al2O3类夹杂物的主要潜在来源。硅铁合金通常用来提高轴承钢的淬火和抗回火软化性。本文通过实验室实验、样品分析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硅铁合金中金属钙元素对铝脱氧钢中夹杂物的影响。硅铁合金主要由深色的硅相和浅色的硅铁相组成,钙元素在硅相和硅铁相的界面处以金属化合物形式存在。研究发现,加入硅铁合金后,钢中总钙(T.Ca)含量增加,钢中的Al2O3和MgO·Al2O3夹杂物被改性为CaO?Al2O3类夹杂物,夹杂物尺寸随着夹杂物中CaO含量增加而减小,钢中并未生成大尺寸CaO?Al2O3类夹杂物。随着钢中T.Ca含量增加,夹杂物平均尺寸降低,钢中T.O含量增加,表明硅铁合金中金属钙元素不会直接引起钢中大尺寸CaO?Al2O3类夹杂物的生成。但是生成的小尺寸固相CaO?Al2O3类夹杂物在水口处粘附结瘤,结瘤物脱落后会成为钢中大尺寸CaO?Al2O3类夹杂物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宋程  项利  石超  李建军 《电工钢》2024,(1):39-45
通过工业试验研究了不同稀土含量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稀土质量分数为0.002 1%时,稀土元素主要形成(La, Ce)AlO3夹杂物,从而进行脱氧、变质钢中Al2O3夹杂物;随着钢中稀土含量的增加,稀土主要形成以(La, Ce)AlO3-(La, Ce)2O2S类和(La, Ce)2O2S类稀土夹杂物,主要降低了钢中硫化物的析出量,但是此时生成的稀土夹杂物对钢中大量温降过程析出和二次氧化产生的Al2O3类夹杂物的改性作用较弱,这导致稀土含量高时钢中Al2O3夹杂物的数密度明显增加。此外,夹杂物长宽比的统计结果表明,稀土处理使铸坯中夹杂物发生明显球化,但在随后的热轧工序中,常规处理与稀土处理的热轧板中夹杂物的平均长宽比差异较小。即在工业生产实际中,稀土处理对成品组织中的夹杂物的长宽比影响很小,影响夹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140 t LD-LF-RH-CC流程冶炼超低氧钢时精炼过程铝脱氧钢中夹杂物的变化。试验钢出钢过程加足够的铝脱氧,以尽快降低钢液中溶解氧。为使Al2O3转变为钙铝酸盐夹杂,选用CaO-Al2O3精炼渣系,渣中含3.00%~8.42%SiO2。结果表明,精炼时钢液中夹杂物的变化趋势为:纯Al2O3→尖晶石夹杂→CaO-Al2O3-MgO复合夹杂物,炉渣中8.42%SiO2炉次夹杂物转变慢于3.00%SiO2炉次;当炉渣CaO/Al2O3为1.60时,钢中夹杂物大多转变为低熔点CaO-Al2O3-MgO复合夹杂。精炼渣的成分控制应为(%):55~60CaO,35~40Al2O3, 5~10MgO。  相似文献   

11.
利用渣钢平衡实验研究了精炼渣钙铝比(w(CaO)/w(Al2O3))对铈处理低合金高强钢中夹杂物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等检测手段,利用AZtecSteel夹杂物自动分析系统,探讨了钢中夹杂物类型、数量和尺寸的变化规律,利用FactSage 8.0计算并分析了稀土夹杂物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加入初期,夹杂物平均尺寸大幅度减小而数密度增加,然而随着实验的进行,夹杂物平均尺寸增大而数密度减小。精炼渣钙铝比为2.0时,钢中O含量可降低至7.8×10-6,并在反应初期获得平均尺寸最小(1.21μm)的稀土夹杂物。钢中加入铈后,夹杂物的转变路径为Al2O3→CeAlO3→Ce2O3或Ce2O2S。不同精炼渣处理钢中氧化物夹杂转变过程相同,但随着精炼时间延长,生成了部分CeAlO3夹杂物,使钢中Ce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通过钢渣平衡实验研究,分析了精炼渣成分对82B钢液T.O和点状不变形夹杂物成分的影响;通过Fact-Sage热力学计算,得出硅锰脱氧82B钢中MgO·Al2O3尖晶石夹杂的生成条件.结果表明:降低精炼渣碱度、提高Al2O3含量均利于钢水全氧含量的降低;随着Al2O3含量的提高,复合氧化物夹杂的熔点升高.当熔渣碱度为0.93、Al2O3含量为5.1%时,夹杂物熔点最低;熔渣碱度为1.14、Al2O3含量为25.6%时,高Al2O3活度的熔渣导致MgO·Al2O3尖晶石夹杂生成;熔渣碱度为1.97、Al2O3含量为25.9%时,由于碱度升高,钢中无MgO·Al2O3尖晶石类夹杂物生成;熔渣碱度为0.93、Al2O3含量为5.1%时,由于Al2O3含量降低,钢中无MgO·Al2O3尖晶石类夹杂物生成,且夹杂物熔点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GCr15轴承钢浇铸过程MgO·Al2O3夹杂物形成原因,以改善钢的可浇性,对LF结束、RH结束、中间包冲击区、中间包浇铸区进行夹杂物全流程分析。LF结束夹杂物主要为镁铝尖晶石,并含有少量钙铝酸盐夹杂物。RH真空处理后镁铝尖晶石夹杂物被高效化去除,钢液中仅剩少量低熔点和高熔点钙铝酸盐夹杂物,中间包浇铸时可以在钢液中检测到许多MgO·Al2O3夹杂物。采用不含氧化镁的中间包覆盖剂和铝质中间包内衬,在不改变连铸其他工艺参数条件下,中间包MgO·Al2O3夹杂物数量并没有得到显著降低,中间包钢液中仍然可以检测到许多MgO·Al2O3夹杂物,这说明中间包钢-渣-耐火材料间的反应并不是MgO·Al2O3夹杂物的生成原因。向铁质提桶取样器中加入成分以SiO2、Cr2O3、Fe2O  相似文献   

14.
王昆鹏  王郢  徐建飞  陈廷军  谢伟  姜敏 《钢铁》2022,57(6):42-49
 研究了轴承钢LF精炼和RH真空处理过程各类夹杂物的成分、种类和数量变化,并结合热力学模拟计算了夹杂物与钢液的界面参数,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夹杂物分析结果表明,精炼25 min后,脱氧产物Al2O3消失,钢中夹杂物以纯尖晶石、含少量CaO的尖晶石、CaO·2Al2O3和CaO·Al2O3为主。继续精炼65 min至LF精炼结束,钢中夹杂物仍以纯尖晶石、含少量CaO的尖晶石、CaO·2Al2O3和CaO·Al2O3为主。RH真空处理25 min后,钢中夹杂物总数量较LF精炼结束降低75%,其中,纯尖晶石和含少量CaO的尖晶石去除率分别为99.5%和93.2%,CaO·2Al2O3去除率为67%。RH破空后钢中夹杂物以液态钙铝酸盐CaO·Al2O3和12CaO·7Al2O3为主。精炼过程尖晶石类夹杂物尺寸集中在10 μm以下,尺寸大于20 μm夹杂物主要为处于液相区的钙铝酸盐,这些钙铝酸盐在LF精炼前期就已经存在。与钢水接触角大于90°的固态夹杂物纯尖晶石、含少量CaO的尖晶石和CaO·2Al2O3在RH真空处理过程容易去除,与钢水接触角小于90°的液态夹杂物CaO·Al2O3和12CaO·7Al2O3不易去除。因此,将LF精炼结束的夹杂物控制为固态夹杂物有利于RH真空处理过程夹杂物的高效去除。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当钢中w(T[O])为0.001 0%、w([Mg])大于0.000 18%时,脱氧产物Al2O3热力学上就不能稳定存在。铝脱氧、高碱度渣精炼条件下很难稳定地获得固态Al2O3夹杂物。为获得完全固态尖晶石或高熔点钙铝酸盐夹杂物,钢中w([Ca])需控制在0.000 1%以内。钢中w([Ca])大于0.000 2%,就具备生成液态夹杂物的热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15.
超低碳钢是一种重要的汽车用钢材料, 钢中通常添加钛元素, 使其形成析出物, 提高钢材的深冲性.然而钛元素作为一种脱氧能力较强的元素, 进入钢液中通常首先形成氧化物.为了减少含钛氧化物夹杂的生成, 基于"转炉-RH-连铸"的超低碳钢生产流程, 对RH精炼过程进行系统取样, 分析了铝脱氧剂加入后及合金化元素钛加入后的氧、氮气体含量变化及夹杂物特征变化, 并使用FactSage热力学计算软件对Fe-Al-Ti-O夹杂物稳定相图进行计算.研究结果显示, 含钛类氧化物夹杂通常以Al2O3类夹杂物作为形核质点, 对其形成包裹状夹杂物.若避免含Ti夹杂物的生成, 当钢中Ti质量分数为0.1%时, 钢中溶解Al质量分数应在0.01%以上.对含钛氧化物的生成及长大流程进行研究, 通过对Al2O3夹杂物及Ti2O3夹杂物粗化率的计算及附着功的比较可知, Ti2O3夹杂物在1600℃时的熟化生长速率较Al2O3较大且Ti2O3夹杂物与Al2O3夹杂物相比不容易相互碰撞融合并从钢液中去除.若提高精炼过程中的氧化物夹杂物去除率, 应严格控制含钛氧化物类夹杂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对超低碳IF钢钛合金化后的非金属夹杂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钛合金化后的夹杂物主要为Al2O3和Al?Ti?O夹杂物,没有发现纯TiOx夹杂物。钢中生成的Al?Ti?O复合夹杂物从形貌上均可分为七种类型,四种具有Al2O3外层,另外三种无Al2O3外层。钛合金化后,钢中瞬态生成了大量无Al2O3外层的Al?Ti?O夹杂物,随后夹杂物表面生成Al2O3外层,导致有Al2O3外层的Al?Ti?O夹杂物数量比例逐渐增加至78.0%。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钢中钛含量的增加,夹杂物的转变顺序为固态Al2O3→液态Al?Ti?O→固态Ti2O3。确定了Al?Ti?O夹杂物的生成机理过程分为两步:精炼过程钛合金化后,当钢液局部区域的钛的质量分数高于0.42%时,[Ti]与钢液反应瞬态生成Al2O3?TiOx或TiOx;随着精炼过程中钛元素的混匀,含TiOx夹杂物被钢中[Al]还原,Al2O3?TiOx和TiOx夹杂物逐渐转变,在夹杂物表面生成Al2O3。   相似文献   

17.
Q235钢中夹杂物演变规律和生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控制Q23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钢的冲击韧性,采用自动扫描电镜分析了Q23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在LF精炼、中间包和连铸坯中成分和形貌的演变规律。采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对钢中各类夹杂物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演变规律为均相的SiO2-MnO夹杂物→均相的SiO2-Al2O3-MnO-TiOx夹杂物→双相的Al2O3-SiO2-CaO包裹着MgO·Al2O3类夹杂物→多相的TiOx-SiO2-Al2O3-CaO-MnO-MnS夹杂物。样品冷却过程中均相的SiO2-MnO夹杂物发生相变析出纯SiO2导致在LF精炼初期钢中出现双相SiO2-MnO类夹杂物。加入的硅钙钡合金中铝含量较高,导致液态夹杂物在钢液中析出MgO·Al2O3,以及在LF出站钢样品中出现双相的Al2O3-SiO2-CaO包裹着MgO·Al2O3类夹杂物。含钛的夹杂物在连铸坯凝固冷却过程会析出纯的Ti3O5,并且钢中还会析出MnS析出相,因此连铸坯中存在多相的TiOx-SiO2-Al2O3-CaO-MnO-MnS夹杂物。  相似文献   

18.
将Al2O3以及固态的钙铝酸盐均视为未反应核,确定铝离子在液态钙铝酸盐层的扩散是铝镇静钢钙处理后Al2O3夹杂物变性的限制性环节,由未反应核模型建立了Al2O3夹杂物变性的动力学模型,并且通过热力学分析计算了模型参数.模型结果显示:随着Al2O3夹杂物直径的增大,其完全变性为液态钙铝酸盐的时间大幅延长.钢液中Ca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不仅在热力学上有利于Al2O3变性,也使其变性速率迅速增大,但Ca超过一定值时对变性速率促进减弱.温度升高不利于Al2O3夹杂物变性反应,从而使变性的驱动力减小,对夹杂物变性促进作用不很明显.模型结果与工业试验和夹杂观察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321不锈钢熔炼过程中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稀土元素钇(Y)和铈(Ce),研究321不锈钢中钛类夹杂物的热力学特征,考察了稀土元素种类及含量对钢中钛类夹杂物成分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稀土元素时,321钢液中典型夹杂物为Ti N和以Al2O3为核心的Al2O3-Ti N复合夹杂物。向钢液中添加稀土元素,当Y添加量为5.0×10-6(质量分数,下同)时,钢液中的典型夹杂物为Al2O3-Y2O3和部分未被改性的Al-O复合夹杂物,随着Y元素含量增加,Al2O3夹杂物被逐渐改性为含钇氧化物,当Y添加量为4.7×10-5时,钢液中的典型夹杂物为Y2O3-Ti N复合夹杂物;当Ce添加量为5.0×10-6时,钢液中的夹杂物主要有Ce-O、Ce-Al-O类夹杂物,A...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中等碱度精炼渣中Al2O3含量对钢洁净度和夹杂物的影响,在1 873 K温度下用MgO坩埚开展了初始碱度为4、不同Al2O3含量的CaO-SiO2-Al2O3-MgO顶渣与铝脱氧钢的平衡试验。结果表明,渣-钢反应后,夹杂物类型由反应前的MgO-Al2O3-MnS复合类转变为中心为MgO-Al2O3,边部为MgO-Al2O3-SiO2-CaO(-MnO)系的包裹体复合类;形貌由边界多棱角的块状和簇群状转变为边界圆滑的类球状。随着渣中Al2O3含量的增加,夹杂物中Al2O3含量显著增加,MgO含量减少,其他组分含量变化不大;夹杂物尺寸呈现增大的趋势;夹杂物数量密度增大,钢的洁净度降低。该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