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件体系结构开发过程和软件体系结构产品是软件体系结构时空的外在表现,软件体系结构的开发过程直接影响着软件体系结构的质量;在基于SSM的SA开发过程循环图的指导下,文中系统分析了体系结构相关的设计、测试、评估等活动之间的联系,并设计出一种新的体系结构开发过程模型——多三角体系结构开发过程模型,充分体现出尽早测评、全面测评、全过程测评、独立的迭代测评的特点,从而以合理的过程指导优质体系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3.
建立了面向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企业架构,给出了包含业务主线、业务构件、标准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的业务架构框架;介绍了以业务流程为源头的数据架构建立步骤、数据驱动的应用架构定义模式和反映煤矿信息化特点的技术架构;最后简要介绍了应用集成化企业建模软件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企业架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Yaohan Chu 《Computer》1981,14(7):7-8
Associated with each programming language is a computer architecture that executes programs in that language. If the language is a low-level instruction set, the associated computer architecture is a low-level von Neumann architecture; if the language is high-level, the associated architecture is high-level.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a high-level architecture reflects the constructs of the high-level language. The articles in this special issue deal with high-level computer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5.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ideal energy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ideal PEGASIS architecture. Since the distance between nodes is the same, this ideal energy mathematical model can obtain a longer network lifetime than that of the PEGASIS architecture in a WSN.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the intra-grid PEGASIS architecture, which is architecture that is based on the PEGASIS architecture, is proposed. In the proposed architecture, the sensor area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network grids, and the nodes of each network grid are deployed at random locations, and the nodes in the network grid are connected. Finally, all of the network grids are connected. The results of a simulation reveal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each round in the ideal PEGASIS architecture almost equals that in the intra-grid PEGASIS architecture, but the PEGASIS architecture consumes the most energy in each round. Additionally, only a tiny difference is found between the network lifetime of the ideal PEGASIS and that of the intra-grid PEGASIS architecture, and the PEGASIS architecture has the shortest network lifetime.  相似文献   

6.
软件构架作为系统开发的蓝图,已成为软件工程领域的热点。在软件开发实践中,许多项目更为关注的是软件构架的设计,而忽略了软件构架的描述。事实上软件构架的详细精确描述是成功开发软件的根本保证。文中以UML为构架描述语言,引用IEEE 1471标准中Viewpoint的概念,提出了基于3大Viewpoint的软件构架描述方法。基于Viewpoint的软件构架描述方法有助于开发人员在大型项目开发中从更高层次把握系统构架,从而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产品线体系结构需要支持多种变化性以满足其内部成员特性,因而是重要又复杂的软件产品线子系统。本文通过分析产品线体系结构的vADL规约,充分考虑产品线体系结构变化性对其复杂性度量的影响,生成产品线体系结构信息流图PLA—IFG,基于PLA—IFG,实现自动化度量产品线体系结构复杂性,提出了支持变化性的产品线体系结构复杂性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构建松耦合、易扩展的分布式社区管理系统,提出了基于SOA的社区管理系统分层架构.为实现该分层架构,将轻量级Java EE框架S2SH应用于SOA技术架构中,构建了基于S2SH的SOA架构,给出了该架构的工作流程,并将该架构应用到社区管理系统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9.
10.
微通信元系统架构是新型网络体系结构——服务元网络体系结构的第一个网络架构。针对现有TCP/IP网络体系结构对QoS的支持不足,提出基于微通信元系统构架的QoS服务模型,阐述了服务模型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软件体系结构在软件重用中有着特殊的意义。缺乏显式的描述并使用支持体系结构重用过程的信息和缺乏有效的重用方法是软件体系结构难以重用最根本的原因。在软件设计阶段,将元信息、元建模、反射和软件体系结构结合起来,构造了一种支持软件体系结构重用的反射式软件体系结构。给出了基于反射式软件体系结构的软件体系结构重用过程。给出了反射式软件体系结构的具体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化操作的Object-Z形式化描述,即创建元组件、创建元连接器、创建元组合件操作的形式化描述。给出了基于反射式软件体系结构的软件体系结构重用的支撑工具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2.
软件体系结构的一般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杂的系统开发需要基于软件设计概念的同级的协调和集成,本文论述了围绕构成概念和规则的诸方面组织和开发体系结构规范参考模型。通过在概念和规则中加入原理和指南,给出了体系结构更完整的视图,体系结构元件的引入使体系结构的表示朝着更结构化的类型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3.
Spring架构与Hibernate架构有助于快速构建基于Web的信息系统,但是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利用DAO模式将这两者有机集成起来,使得它们优势互补,形成一个统一的架构。  相似文献   

14.
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横切关注点增加了软件体系结构的复杂性,从而加剧了体系结构演化与维护的困难.这种设计问题可以通过体系结构层面的重构来进行改善.在已有的横切特征分析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横切特征分析的体系结构自动重构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特征与构件之间的追踪关系分析横切特征,然后将与横切特征有直接追踪关系的构件从初始体系结构中提取出来,实现方面构件,完成体系结构重构.在面向方面体系结构描述语言AO-ADL基础上开发了相应的体系结构重构工具,并针对一个业务系统进行了体系结构重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实现体系结构横切特征的自动化重构.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通过分析Web Services体系结构,阐述了其中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一个Web Services平台的抽象体系结构,然后介绍了采用分层设计和插件式服务的方法所设计的WSP的软件体系结构,并讨论了与”层体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Net架构的交通旅游售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N层架构和Net架构的体系结构特点,实现了一个基于Net架构的交通旅游售票系统,设计了在.Net框架下的售票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并详细分析了订购模块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传统的IPsec体系结构性能上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CompactPCI的多机多卡(加密卡)的IPSec并行体系结构。在分析了CompactPCI的并行体系结构、多卡并行加密算法和多机并行负载均衡算法的基础上,给出了IPSec并行体系结构在CompactPCI上的一个实现方案。最后讨论并分析了使用IPSec并行体系结构传输数据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To maintain and understand large applic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ir architecture. The first problem is that unlike classes and packages, architecture is not explicitly represented in the code. The second problem is that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evolve over time, so their architecture inevitably drifts. Reconstructing the architecture and checking whether it is still valid is therefore an important aid. While there is a plethora of approaches and techniques supporting architecture reconstruction, there is no comprehensive software architecture reconstruction state of the art and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compare the approach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ate of the art in software architecture reconstruction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会议系统分层通信结构及共算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多媒体会议系统的通信结构主要分为两种:集中式通信结构和全分布式通信结构。在远程多媒体会议系统中,这两种通信结构都很难满足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实时性要求。针对这两种通信结构的缺点与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通信结构:分层通信结构。这种通信结构可有效减少远程多媒体会议系统的时间延迟。对于不同的媒体混合技术,我们分别给出了构造其最佳分层通信结构的方法及相应算法。实验数据表明,:相对于集中式通信结构和全分布式通信结构而言,分层通信结构可以有效减少远程多媒体会议系统的时间延尺,从而更好的满足远程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