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Mossbauer、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实验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非晶态FeCuCrVSiB合金及期经过不同温度退火后的晶化特性和微观组织的变化,介绍了实验方法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非晶Fe78Cr4Si5B13及非晶、纳米晶Fe735Cu1Nb3Si135B9的室温穆斯堡尔谱及高温电阻率和结构驰豫。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合金的电性有大的差别,且结构驰豫对非晶、纳米晶Fe735Cu1Nb3Si135B9的性质有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穆斯堡尔谱仪分析了 Fe Cr C混合粉末经不同球磨时间机械合金化的相变趋势,以及不同含 C、Cr量对相变趋势的影响。研究表明,球磨时间及 C、Cr含量对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相变趋势有重要影响。对Fe 13%Cr 8%C粉,球磨10 h,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球磨 20 h,有以(Fe,Cr)3C型碳化物为主的新相生成。当Cr=13%、C<5.7%时,球磨20 h,无新相析出,粉末原子一直处于扩散固溶状态;当C=5.7%、Cr>30%时,亦无新相析出,粉末逐步向非晶态转变。  相似文献   

4.
用热分析法测定了Fe-P-C-Cr系几种非晶合金的DTA曲线,通过这些曲线的变化可看出不同铬含量对晶化温度及晶化过程的影响。此外,还做了晶化前后各样品的穆斯堡尔谱分析,从而获得晶化过程及晶化相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5.
以穆斯保尔谱分析为主要手段研究了纳米晶(FeaSi)0.95Nb0.05和Fe69.5(CuCrV)9.5Si13B8、Fe73.5Cu1Nb8Si13.5B9合金的非晶相的微结构,介绍了实验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非晶材料的纳米晶化可在非晶基体中弥散分布纳米晶粒制成纳米晶/非晶复合材料,从而提高力学/物理性能。为此韩国人介绍了非晶Zr47Ni30Ti23合金的纳米晶形成过程。 首先用高纯Ti,Zr,Ni原料用氩弧熔炼成合金锭。用熔融旋转法以30m/s的筒表面速度摔成非晶带,用差式扫描量热计(DSC)以 20℃/min~40℃/min的加热/冷却速度,在氩气下研究非晶带的晶化行为,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和标定结晶相 的结构和形态。由Zr-Ni-Ti三元相图可知,Zr47Ni30Ti23合金中的平衡相包含大量的Laves相和Zr2Ni相及少量α-Zr(Ti)固溶体。…  相似文献   

7.
FeCuNbSiB 非晶合金的纳米晶化及其软磁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了宽2 mm,厚20 μm的Fe75.5Cu1 Nb3 Si13.5B7非晶薄带,通过等温退火得到了非晶纳米晶双相结构的软磁性材料,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为8~11 nm.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分析(DTA)研究了非晶晶化后的组织与性能,发现非晶基体上析出了单一bcc结构的a-Fe(Si)固溶体.研究了Fe基合金在不同退火条件下纳米晶化后的软磁性能,结果表明:在783~865 K退火1 h后,可获得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 和较低的矫顽力Hc,并且在823 K退火1 h后,表现出最佳的软磁性能,饱和磁化强度Bs 为135.266 Am2·kg-1,矫顽力Hc最低为1.8 A·m-1.  相似文献   

8.
以穆斯堡尔谱分析为主要手段研究了纳米晶(Fe3Si)0.95Nb0.05和Fe69.5(CuCrV)9.5Si18B8、Fe78.5Cu1Nb3Si13.5B9合金的非晶相的微结构,介绍了实验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穆斯堡尔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快凝Al-Fe-V-Si-Nd纳米晶薄带在疲劳过程中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固溶元素自α-Al晶内析出产生偏聚体,同时,X射线衍射谱出现一个额外的衍射峰。穆斯堡尔谱分析表明:X射线衍射谱中额外的衍射峰是由于疲劳过程中析出相(Al8Fe4Nd1相)出现了取向择尤现象。  相似文献   

10.
卢柯  王景唐 《金属学报》1990,26(5):92-96
本文研究了预退火热处理对非晶态Ni-P合金晶化过程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570K随着预退火热处理时间的增长,晶化温度T_x和T_p值、晶化过程表观激活能E_c值及等温晶化过程平均Avrami指数值都显著减小,而ΔT_(px)=T_p—T_x值增大。  相似文献   

11.
退火工艺对FeCuNbSiB非晶薄带的磁感应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频率、磁场及退火工艺对Fe73.5Cu1Nb3Si3.5B9非晶薄带的磁感应效应及磁感应效应变化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薄带的磁感应效应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强,随磁场的增强而减弱;非晶薄带的磁感应效应变化幅度随磁场的增强而增大,随频率的升高而减小;与淬火态非晶薄带相比,退火可以提高非晶薄带的磁感应效应变化幅度。且经300℃&#215;1h退火后非晶薄带的磁感应效应变化幅度最大,当测试频率为0.8MHz时,磁场为1412A/m时。淬火态非晶薄带的磁感应效应变化幅度为1.50V,经300℃&#215;1h退火后非晶薄带的磁感应效应变化幅度为1.77V。  相似文献   

12.
表面纳米化TC4合金微观组织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喷丸(USSP)技术对TC4钛合金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仪、金相显微镜(OM)和透射电镜(TEM)对处理试样的晶粒尺寸、微观应变、微观组织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USSP处理时间的延长,表层晶粒尺寸由15 min的55 nm降低到60 min的26 nm左右,而微观应变则由0.173%增加至0.263%。随塑性变形量的增加,表层位错密度增加,进而形成位错墙、位错胞,并逐步形成亚晶;变形量进一步增加,晶粒继续细化、取向差逐渐增大得到随机分布的纳米晶,从而获得了具有梯度结构的表面纳米化TC4合金。  相似文献   

13.
高强脉冲电流工艺参数对Fe基非晶合金纳米晶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脉冲电流能使Fe基非晶合金在低于非晶转变温度70~100K的条件下实现快速晶化。脉冲频率和处理时间对Fe基非晶合金晶化过程有显著影响。在高强脉冲电流的作用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Fe基非晶合金先发生结构弛豫,然后在某一临界处理时间之后发生快速晶化,析出大量的α-Fe(Si)纳米相,最后晶化过程趋于稳定。提高脉冲频率f,可以有效缩短临界处理时间,但不改变Fe基非晶合金纳米晶化过程中显微硬度的变化趋势。与等温退火工艺相比,高强脉冲电流处理是一种高效的非晶合金快速晶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非晶FeCuNbSiB带材压磁性能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压方式研究非晶FeCuNbSiB带材的压磁性能,利用X-Ray测试带材结构,用DSC确定相转变,用4294A阻抗分析仪测试阻抗.结果表明:非晶FeCuNbSiB带材具有优越的压磁性能和压磁稳定性,压磁敏感性可以通过调整退火工艺来实现.当退火温度为300℃,保温时间为1 h时非晶FeCuNbSiB带材的压磁性能最佳,在压力为1.42 MPa,频率为100MHz时,|△Z|可达2.88Ω.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Cu-2Ti(质量分数,%,下同)合金固溶态和时效态的表面纳米化过程,并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初步分析表征。结果表明:Cu-2Ti合金固溶+表面纳米化、固溶+时效+表面纳米化的表面都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最表层组织均匀、晶粒细小,厚度依纳米化时间不同而异,是剧烈塑性变形导致的细晶层;该层与基体粗晶层之间界面明显,呈现高密度的形变孪晶,没有从细晶到粗晶的过渡区。这可能是由于晶粒的细化,使得变形机制由孪生到位错滑移转化而引起的。固溶+表面纳米化+时效态试样在分层界面处硬度急剧升高,分析认为可能是析出强化、孪生强化以及细晶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显著提高了表层的硬化深度。  相似文献   

16.
机械研磨处理Zr-4合金表面纳米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表面机械研磨技术(SMAT)处理密排六方结构Zr-4合金的表面,实现Zr-4表面纳米化,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比分析不同时间SMAT处理Zr-4合金表面平均晶粒尺寸。SMAT处理15min时Zr-4合金表面平均晶粒尺寸最小,约为20nm。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其纳米化表层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表面纳米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和分析了熔融快淬法制备的FeCuNbSiB铁基非晶纤维,对影响制备的工艺因素进行了研究,测量了纤维制备态和退火态的电阻率和比饱和磁化强度。结果表明,用快淬法制备的纤维处于非晶态,制备态纤维的电阻率比经300、450、500℃加热1h退火处理后的高;随退火温度升高,纤维的电阻率和比饱和磁化强度减小,体积分数增大,非晶相减少。纳米晶相的形成明显影响纤维饱和磁化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频率为40kHz时,线圈匝数、薄带长度和励磁电压幅值对经300℃×1h退火处理Fe_(73.5)Cu_1Nb_3Si_(13.5)B_9非晶薄带的磁感应效应及磁感应效应变化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感应效应随着线圈匝数的增多、薄带的加长以及励磁电压幅值的增大而增强.磁感应效应变化幅度随着励磁电压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线圈匝数的增多和薄带的加长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光镜、扫描电镜、硬度仪和透射电镜对TC4钛合金表面高能喷丸纳米化后的金相组织、晶粒尺寸、显微硬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处理后材料表面平均晶粒尺寸达到了纳米量级;在横截面上沿深度方向的晶粒细化程度逐渐减小;随距被处理表面距离增加,硬度增加程度越来越小;随处理时间延长,表面硬度有增加的趋势。并对其纳米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