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江济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最重要的补水工程之一,主要任务是改善汉江兴隆梯级以下河道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航运和生态环境用水条件,使供水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得到合理的修复,以期实现“南北互利”。引江济汉工程的渠道规模,是影响工程量、投资费用和工程效益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确定引江济汉工程渠道规模,对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和水源区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应用系统工程、渠道设计、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以供水量最大、生态环境需水量缺水量最小和工程规模利用率最大为目标、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的渠道规模多目标优选模型,首次提出了不同频率组合控制流量的多目标边际优选法,对引江济汉工程渠道规模进行了实例研究,取得了满意成果。  相似文献   

2.
引江济汉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长江上荆江河段附近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含东荆河)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恢复和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用水条件。本文简要介绍了引江济汉的工程规模、线路选择及其它规划设计难点问题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引江济汉工程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江济汉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江上荆江河段附近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含东荆河)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恢复和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用水条件。简要介绍了引江济汉的工程规模、线路选择及其它规划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引汉济渭工程是解决关中地区缺水问题的战略性调水工程,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部分重叠,开展生态调度研究保障河流生态环境用水,对维护工程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保证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分析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洪水资源利用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工程兼顾供水保证率目标的生态调度方案。研究认为,将三河口水库前期汛限水位抬高至643 m,且在保证三河口水库下游生态流量2.71 m~3/s时,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区多年平均实际供水量为10.04亿m~3,供水保证率80.8%,可以显著提高下游河道生态基流满足程度,在典型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均可以使三河口下游河道生态基流满足程度达到97.5%,显著提升了工程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引汉济渭工程是解决陕西关中地区缺水问题的战略性骨干调水工程。引汉济渭的水源区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部分重合,为优先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水源,留给引汉济渭的可调水过程极不均匀,供水和用水需求过程匹配性差。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配水系统的调蓄能力成为工程供水效益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本文从调蓄节点选址及工程设计参数、配水管网的流量设计参数、调蓄方案及其运行管理机制和地下水参与调蓄的边界条件及运用原则四个方面探讨了引汉济渭配水工程调蓄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汪易森 《中国水利》2022,(18):27-29
<正>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后续水源工程,可研阶段将工程补水范围划分为供水区、补水区和受益区三类。供水区即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补水区是汉江中下游,受益区是陕西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区和引江补汉输水线路沿线的地区。受水区城镇节水工作和节水潜力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全区水资源需求预测和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布局,所以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节水评价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1工程概况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工程之一,工程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补充其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同时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用水条件。引水干渠的引水口位于荆州市龙洲垸、出水口为潜江市高石碑,线路地跨荆州、荆门两地级市所辖的荆州区和沙洋县,以及省直管市潜江市,干渠全长67.23 km。干渠设计引水流量350 m3/s,最大引水流量500 m3/s。  相似文献   

8.
引江补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重要后续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充分利用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输水能力增加北调水量,提高中线工程供水稳定性和水源保障能力,同时增加汉江流域水资源量,提升汉江水资源调配能力,并为引汉济渭工程实现最终调水规模创造条件,支撑汉江流域和中线受水区绿色发展,实现南北两利。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时期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高质量发展,首批建设工程引江补汉工程正式开工,为支撑未来南水北调 中线水源工程与引江补汉工程的联合协调运行,根据引江补汉工程设计参数,提出多组丹江口水库与引江补汉工 程联合调度方式,并模拟分析得到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可调水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 果表明:设置引江补汉工程补水水位控制线、同步优化陶岔渠首引水调度线,充分利用引江补汉工程补水来满足 汉江中下游用水需求,从而置换更多坝前水量引至陶岔渠首、清泉沟等用水需求方,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丹江口 水库供水与引江补汉工程补水决策的有效衔接;相比于中线一期工程现状供水调度情景,采用合适的引江补汉工 程与中线水源工程联合调度方式,可在保障汉江中下游用水量需求的同时,满足下游断面最小用水量达标率至 98.9%~99.2%,并提高中线受水区可供水量 17.7 亿~25.8 亿 m3,继而有效协调中线水源工程的中线受水区、清泉沟 渠首及汉江中下游等多方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引汉济渭工程、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为背景和边界条件,以引江济汉工程设计功能为目标,研究了引江济汉工程水量调度方案。根据引江济汉工程、汉江中下游河道内外用水实际情况,建立了引江济汉工程水量调度模拟模型。以不同规划对汉江中下游河道外需水预测、不同丹江口工程下泄流量为方案变量,初步提出了引江济汉工程水量调度的规则。  相似文献   

11.
范杰 《人民长江》2014,45(7):23-26
为了将南水北调中、西线工程调水对水源区水资源产生的不利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首先介绍了中线工程水源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并从下泄流量、下游水位、河势、防洪、供水、环境、发电、航运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调水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引江补汉、洪水资源化利用、节水和治污以及实行水资源统一调度等。阐明了西线工程对水源区水情、生态环境和用水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工程于2005年年底正式开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中汉江中下游的四项治理工程之一,引江济汉工程主要是将长江水引至汉江兴隆以下河段,补充东荆河灌区水源,改善汉江下游灌溉、供水、航运条件。同时,使河道内生态用水条件得到改善,保证汉江下游的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本次勘察是引江济汉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地质勘察,通过本阶段勘察,判定渠线中段(7+400-55+800)的上更新统黏性土为膨胀性土。基于膨胀性土的特殊性质,对渠线膨胀土的分布特征、化学成分以及物理力学特性等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同时,对膨胀土渠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动态     
《中华建设》2014,(7):57-57
正湖北: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充水引江济汉渠道于2010年开工,全长67.23公里,联通长江与汉江,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行生态补偿和修复。日前,引江济汉工程进入第一阶段充水,这标志着进口段主体工程全部完工,今年9月可实现全面充水。目前,工程通航渠道已经与长江连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引江济汉进口渠道是引江济汉工程建设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工程建设任务重,渠道衬砌工程量大,工期紧,紧靠长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根据引江济汉进口渠道衬砌施工的实际情况,采用人工衬砌和机械衬砌相结合的施工方法,通过加强对薄板素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工序控制,达到了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确保了渠道衬砌顺利完成,对今后大型渠道衬砌混凝土施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依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荆州段渠道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控制实例,对渠道混凝土衬砌工程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等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可为我国类似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1工程背景1.1工程概况引汉济渭工程是联通汉江、渭河两大水系,统筹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保障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意义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城镇供水工程和水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工程。根据国家相关批复,引汉济渭工程2025年调水规模为10亿m~3,2030年在南水北调中线后续水源工程建成的前提下增加调水规模至15亿m~3。鉴于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后续水源工程建设的时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避免引汉济渭工程2030年15亿m~3调水规模落空,影响工程正常发挥效益,陕西有关部门正着手规划,积极寻求保障引汉济渭调水水  相似文献   

17.
引江济汉工程系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配套的汉江中下游4大工程之一,工程拟主要采用人工渠道自长江枝江-荆州河段引水,跨越荆州、潜江境内众多的公路、河流、湖汉后,在潜江市高石碑-东荆河口一带入汉江,初拟年均调水量93亿m3;工程兴建将近距离沟通长江、汉江两大河流,补偿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汉江丹江口以下河段工农业及生态用水,改善汉江中下游生态和水文环境.在阐述引江济汉工程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拟建渠道工程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对其线路方案提出地质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家明  孙鹏飞 《人民长江》2010,41(11):10-12
引江济汉干渠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工程之一,穿越江汉平原腹地,截断了大大小小河流和沟渠50多条,拾桥河是最大的一条。通过对输水条件、投资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采用建节制闸的方案。拾桥河输水枢纽是我国最大的平立交相结合的输水工程。通过对拾桥河枢纽工程3种布置方案的比较与研究,最后确定了包括上下游泄洪闸、倒虹吸、左岸道路、码头(驳岸)的方案。所确定的方案具有枢纽建筑少、运行管理方便、投资省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水源区和受水区的降雨分析,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与引滦入津水源有较好的互补性.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分配给天津的分水过程、引滦天津市分水过程,通过引滦与引江进行联合调节计算,分析确定合理的引江调蓄水库规模.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优化配置多目标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分析水资源配置风险内涵及其可能存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识别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风险因子,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多目标风险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随机模拟技术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多目标风险评估方法,通过该方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凋水后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配置风险值的分析,得出引江济汉补偿工程可显著提升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地区枯水年、平水年水资源配置方案的综合效益,降低中线调水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缺水等不利影响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