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建议在黄河大堤临水和背水面的低洼处.分别布设沉沙淤临和沉沙条渠工程.较高水位时.启用越堤闸前临河沉沙淤临工程.通过逐年沉沙抬高堤根地面:引水灌溉期间.启用布设在越堤闸后的沉沙条渠工程.集中处理引黄泥沙。沉积的泥沙既可固堤.又可作为专用土场.还能把较长的河渠清淤战线缩小在几公里之内.使运行管理便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能确保引黄输水工程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
王普庆 《人民黄河》1997,19(3):21-23
由于黄河下游河道特性及引黄供水差异较大,因而淤筑相对地下河淤筑机械的选择应根据河道的特点及供水沉沙的方式采用相应的淤筑工程机械。黄河的淤临淤背固堤技术为淤筑相对地下河积累了大量的实验经验。本文结合黄河下游一些典型淤筑工程的技术资料,提出了适宜于不同供水沉沙方式下的淤筑机械,诸如FJ系列绞吸船、小型挖泥机组等。此外,还从理论方面探讨了提高淤筑机械淤筑效率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石春先 《人民黄河》1996,18(4):37-41
结合引黄供水淤筑相对地下河工程,将对沿河淤筑区和引水受益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料利用等方面产生各种有利及不利影响,为了反映该项目在社会、经济、环境及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综合效果,本文采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社会评价。结果表明,结合引黄供水沉沙淤筑相对地下河方案与现状引黄供水的泥沙处理方案的社会评价指标分别为0.607和0.521。这说明结合引黄供水沉沙淤筑相对地下河将对周围的社会环境产生有利  相似文献   

4.
温善章 《人民黄河》1996,18(4):16-20
本文在分析了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引水引沙量沿堤分布和闸后总干渠布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和论述了结合引黄供水沉沙淤筑相对地下河的目标、基本方法、总体布局以及总体布局中的社会关系,并对总体布局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了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引水引沙量沿堤分布和闸后总干渠布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和论述了结合引黄供水沉沙淤筑相对地下河的目标、基本方法、总体布局以及总体布局中的社会关系,并对总体布局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6.
冯自环 《人民黄河》1996,18(4):46-47
黄河的水资源十分紧缺,沿黄各省(区)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量远大于黄河的可供水量。本文依据国务院的分水方案,在小浪底水库运用条件下,对山东、河南两省引黄规划的水量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预估了2000年水平两省的引黄水量,并分配到了各引黄闸门,以满足结合引黄供水沉沙淤筑相对地下河研究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引沙量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继祥 《人民黄河》1996,18(4):48-52
通过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大量实测资料的分析,给出了引沙比的计算方法;根据河南、山东河段典型灌区引水引沙的分析计算成果,对黄河下游在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25年内各闸门的引沙量进行了预估,为进行黄河下游结合引黄供水沉沙淤筑相对地下河总体布局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介了“结合引黄供水沉沙淤筑相对地下河的研究”中有关引水、沉沙、挖淤、输沙、淤筑和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成套可行技术,包括输、沉沙渠(池)设计计算方法,沉挖方式和方法,淤筑施工机械的选型配套,泥沙输送技术以及淤筑技术等。各项技术紧缩密配合,针对性强,便于实施,基本可以满足在不打乱原有引黄灌排体系条件下,进行淤筑相对地下河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结合引黄供水沉沙淤筑相对地下河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尚池 《人民黄河》1996,18(4):12-15
“结合引黄供水沉沙淤筑相对地下河的研究”是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个专题。本文介绍了专题研究的必要性及主要的技术难题,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考核目标及主要成果。通过研究,提出了几点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泥沙在灌区中优化配置是引黄灌溉事业持续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使河床高出两侧地面,利用河床居高临下的特点,发展引黄灌溉事业,将背河洼地做沉沙池沉沙,清水通过渠道灌溉农田。随着引黄灌溉事业的不断发展,可用作沉沙池的低洼盐碱荒地越来越少,有些灌区采用“以挖代沉”方式,把输沙渠中淤沙清淤到渠道两,民了人为沙化,恶化了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王建中 《人民黄河》1996,18(2):1-5,26
人民治黄50年来,黄河流域(包括下游引黄灌区)灌溉事业得了迅速发展,截止1994年年底,全流域灌溉面积已发展到731万hm^3因灌溉年净增产粮食120亿kg。全河灌溉技术发展迅速,在井渠结合治理盐碱地、灌区泥沙处理、节水灌溉、高气程灌溉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随着灌区的开发与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用水、水费征收、计量供水等管理措施的应用,保证了灌效益的充分发挥和灌区自身经济实力的壮大。分析认为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土地沙漠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振民  刘月 《人民黄河》2005,27(10):55-57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有13条大型骨干排水河道。自20世纪60年代复灌以来,由于引黄灌溉面积不断增加,大量引黄泥沙流入农田,加上降雨地表侵蚀,致使泥沙不断积累,土地沙化现象严重,直接影响着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从灌区水沙平衡人手,建立引黄退沙、降雨地表侵蚀计算数学模型;以近期引黄水沙资料为基础,定量计算泥沙的区域分配规律,预测土地沙化发展演变趋势,为黄河下游工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黄河流域水沙资源区域分布的基础上,本文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水文量累计曲线法分析黄河水沙资源量的变化特征,进而探讨了黄河泥沙的资源化及水沙资源量变化对泥沙资源化的影响。黄河龙羊峡水库以上河段年径流量和输沙量没有明显变化,其他干流河段和中游大部分典型支流的径流量和输沙量随时间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黄河水沙资源量大幅减少对泥沙资源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水沙资源量大幅减少会降低引洪淤滩、淤临和淤背的效率,限制灌区黄河泥沙烧制建筑材料、淤改与稻改等途径的实施,减小黄河口泥沙造陆的速率,影响黄河与河口湿地质量与数量的塑造;而对灌区浑水灌溉、清淤泥沙利用等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引黄供水灌溉模式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黄供水灌溉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作者就各种供水灌溉模式的工程灌溉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从引黄形式、灌溉方式、泥沙处理和水沙综合利用等对供水灌溉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综合比较。指出供水灌溉模式并存、水沙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防洪和节水灌溉兼顾是黄河下游供水灌溉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小浪底水利枢纽灌溉塔是黄河北岸灌区引水的关键。根据枢纽泄水建筑物布置及调度方式和不库设计采用的运用方式,分析了灌溉塔前的水位变化,泥沙淤积、等引水条件,认为不同的泄水建筑物正常开启条件下灌溉塔不会被泥沙淤堵,塔前含沙量一般可满足引水要求,但运用中要注意排污清污。  相似文献   

16.
关于缓解黄河下游断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愈演愈烈。除已分析的流域干旱,降雨偏少,工农业用水剧增以及管理工作跟不上等原因外,笔者认为地上河的自然因素,也是一个带有决定性的成因。目前,在平水年份,黄河的水量除工农业用水及输沙入海用水外,每年尚有约100亿^3弃水,在工农业用水中,有100多亿立方米的水量是动摇流域以外的,评估其为水资源贫乏,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根据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实际情况,从工业与生活供水、农业灌溉供水及生态环境供水等方面分析了1999~2004年水量统一调度的经济效果。结果表明,工业与生活增加供水量23.79亿m3,效益为183.73亿元;农业灌溉减少供水总量58.20亿m3,减少灌溉效益82.01亿元;生态环境供水增加量35.03亿m3,效益为70.19亿元。产生的总经济效益为171.91亿元,对黄河流域及供水区GDP的贡献累计增加1 470亿元。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沙调控模式及其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沿岸地区进行引水灌溉不能忽略引入泥沙的处理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黄河下游发展引黄灌溉事业以来,目前不同灌区已基本形成适宜自身地理特点和灌溉需求的引水输水类型和入渠泥沙处理方式。本文根据引黄灌区所处河道位置和地域条件,结合灌区灌溉类型和泥沙处理方式,归纳提出了4种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沙调控模式,即,沉沙输水模式、输水沉沙模式、分水滞沙模式和输水输沙模式;根据不同水沙调控模式的形成条件、调控效果和存在的水沙问题,分析了适合不同水沙调控模式的输水输沙关键技术和重点调控目标,分别为沉粗排细调控、远距离输沙调控、分沙入支渠调控和泥沙入田调控;泥沙远距离分散输送技术是实现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简要总结我国在黄河泥沙输移方面的研究成果,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可以利用高含沙洪水输沙入海,适宜输送的不是低含沙量的水流,而是含沙量大于200 kg/m3的高含沙水流。黄河下游洪水期窄深河道多来多排的输沙特性是造成河道多来多排的机理,在低含沙水流时水流的流速达到1.8~2 m/s,床面进入高输沙动平整状态。不仅全沙如此,造床质泥沙(d>0.025 mm的粗泥沙)也存在着同样的输沙规律。小浪底水库的泥沙多年调节,充分利用下游河道的洪水输沙潜力输沙入海,是解决黄河下游泥沙问题和节省输沙用水的有效技术途径。平水年、枯水年小浪底水库不排沙,全部水量用于兴利和环境用水,利用洪水排沙不必刻意拦粗排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