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粒径SBR制备的ABS改性剂对PVC增韧的影响,发现随着SBR粒径的增大合金的光学性能降低,而缺口冲击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SBR粒径为225nm时达到最大值。考察了NaCl与NaOH体系对SBR附聚的影响,发现相同浓度NaOH的条件下,随着5wt%NaCl用量提高,SBR附聚后粒径显著增加。比较了扩径前后SBR制得的ABS/PVC性能发现:扩径后的SBR制得的ABS/PVC冲击强度上升显著,同时与扩径前小粒径SBR制备的ABS/PVC相比较,其光学性能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丁二烯接枝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PB g SAN),将PB g SAN共聚物与SAN树脂熔融共混获得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研究了PB g SAN共聚物的接枝层厚度对AB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层厚度超过临界值117 nm,接枝层过厚会导致核壳改性剂粒子变硬,模量过高,从而失去了作为增韧改性剂的作用。接枝层厚度低于临界值32 nm,橡胶粒子不能被SAN接枝链完全覆盖,在SAN基体中发生聚集,导致其增韧效果降低。因此,只有改性剂的接枝层厚度介于32 nm和117 nm这两个临界值之间,才能对基体树脂起到有效的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粒径(分别为270nm和80nm)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核壳改性剂,与聚氯乙烯(PVC)进行熔融共混,得到了PVC/MBS共混物。对PVC/MBS共混物力学、光学等方面的性能及其形变机理分别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PVC/MBS共混物的脆-韧转变温度(BDT)和拉伸性能均随着MBS粉料粒径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光学测试则表明MBS粒子对改善PVC基体的光学性能的效果却随MBS粉料粒径的增加而降低;透射电镜(TEM)的分析表明大粒径的MBS粉料能促使橡胶粒子产生空洞化,而由小粒径的MBS粉料制备的PVC/MBS共混物没有观察到橡胶粒子空洞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陈斌  张占梅  王旭东 《广州化工》2011,39(21):64-66,87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一系列不同PB橡胶粒径的ABS核壳改性剂,将其与CPVC、PVC共混,考察了CPVC/PVC/ABS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动态力学分析表明:CPVC与PVC比例为90/10时,CPVC/PVC共混物部分相容,CPVC/PVC/ABS共混物也是部分相容;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形态结构表明:共混物中ABS分散受PB橡胶粒径影响,PB橡胶粒径为113 nm的ABS在CPVC中分散最均匀。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随着PB橡胶粒径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拉伸强度并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聚氯乙烯增韧改性剂的合成及共混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传统的乳液接枝聚合方法合成了以交联聚丙烯酸酯弹性体为核,聚氯乙烯(PVC)直接为壳层的新型聚氯乙烯复合改性剂,用于通用聚氯乙烯的增韧改性。通过粒径分析仪、透射电镜、动态力学分析等手段对复合粒子及其共混改性PVC材料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粒子具有核壳结构,粒径分布较窄;动态力学分析显示;改性剂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改性剂与PVC基体问的相容性;当改性剂加入量为6%(核壳质量比为50/50)时,改性PVC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为纯PVC的5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乳液技术在聚丁二烯(PB)和丁苯橡胶(SBR)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和丙烯腈合成了PB质量分数为60%的ABS接枝粉料,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获得了一系列不同组成和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研究了橡胶粒子粒径对ABS树脂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和SBR橡胶粒子的粒径分别为0.3μm和0.05 μm左右时,橡胶粒子的粒径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十分显著.单独采用小拉径SBR橡胶粒子不能有效地增韧SAN树脂,而大粒径PB橡胶粒子对SAN树脂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异戊二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聚合单体,通过多步乳液种子聚合,制备了具有典型核壳结构的三元接枝聚合物MIS.胶乳粒子的核心是轻度交联且县低剪切模量的橡胶核,外壳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硬壳层.研究了橡胶相的组成对聚合反应时间、胶乳粒径和玻璃化温度的影响,引发剂的种类对接枝聚合的影响.所得的新型抗冲改性剂可显著提高PVC塑料的力学性能,是1种理想的PVC增韧剂.  相似文献   

8.
PVC/SBR热塑性弹性体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以ABS、氯丁橡胶(CR)、马来酸酐接枝SBR作增容剂对PVC/SBR的共混比、增容剂、增塑剂用量做了优化选择。同时对动态硫化PVC/SBR的硫化体系、硫化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并比较了动态硫化对共混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SBR为80/20,增容剂ABS/SBR-MA为5/5时,选用半有效硫化体系,165℃下动态硫化6min,共混物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MBS树脂合成技术的中试研究(Ⅰ)SBR胶乳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单体配比和SBR胶乳粒径对PVC/MBS合金抗冲性能和透光率的影响方面详细阐述了MBS接枝用SBR胶乳“粒子设计”的依据;在小试配方的基础上进行了SBR胶乳的中试试验,着重研究了SBR胶乳聚合过程和乳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搅拌速度等对SBR胶乳粒径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将SBR胶乳中试结果与小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确定了中试配方和工艺条件,为5000t/aMBS生产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丁酯(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酯)[P(MMA-VAc)]核壳乳胶粒子,然后经醇解得到表层含羟基的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醇)[P(MMAVA)]核壳乳胶粒子。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了核壳乳胶粒子的结构和形态。结果表明:PBA-P(MMA-VAc)为核壳结构,核壳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为340 nm,其中PBA核的平均粒径为270 nm;功能单体乙酸乙烯酯(VAc)参与了壳层共聚合,并且部分P(MMA-VAc)成功接枝到PBA核上;VAc用量增加导致壳层交联度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上升,当VAc用量为壳层单体质量的20%时,壳层中以化学键连接在PBA核上的乙烯醇质量分数达5.44%。  相似文献   

11.
PVC/ABS/弹性体三元共混合金组成与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PVC/ANS/弹性体三元共混合金的组成与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弹性体与PVC/ABS合金共混,能显著改变PVC/ABS合金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国产聚氯乙烯、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为主要原料,配以合适助剂,在研究了PVC AB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流变特性的基础上,研制了PVC ABS共混塑料,并对共混塑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合适配比制成的PVC ABS共混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3.
PVC/ABS合金的协同效应及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当SAN/PVC比率固定时,PB含量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合金在受冲击后的断面情况,分析了其增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PVC/ABS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巍巍  王国英  黄燕 《塑料》2004,33(6):71-73
用冲击试验机、材料试验机和另外一些相关的仪器对PVC/ABS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发现,PVC/ABS共混体系的性能是组分的函数。ABS的加入改善了PVC/ABS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随着ABS的增加,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地提高,而体系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几乎是随ABS含量的增加而单调地下降。  相似文献   

15.
刘媛  王卫卫  邱桂学 《弹性体》2008,18(2):57-61
利用DSC和SEM等方法研究了弹性体在汽车仪表板表皮材料用PVC/ABS软质合金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PVC/ABS共混体系中加入弹性体CPE、NBR后,有助于提高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从而使得PVC/ABS共混体系的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能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ABS树脂的共混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通过共混改性ABS树脂的方法以及改性ABS树脂的性能与应用。ABS树脂可与PVC、热塑性聚酯、PC及亲水性聚合物进行共混 ,讨论了影响ABS树脂与PVC、PC共混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非弹性体增韧的概念,探讨了三种有机刚性粒子(PS、SAN和AAS)对PVC/ABS二元体系的增韧改性作用,分析了有机刚性粒子增韧作用的影响因素和实现途径。结果表明,有机刚性粒子对PVC/ABS二元共混体系确有一定增韧作用,不同的刚性粒子对不同韧性的二元基体,增韧改性效果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肖娜  张国锋 《广州化工》2012,40(11):48-49
PVC/ABS合金是两种树脂通过共混技术制成的一类共混物。PVC/ABS合金一方面具有PVC独特的难燃自熄性、耐化学药品性,另一方面又具有ABS的耐热、耐冲击和容易加工的性能。介绍了PVC/ABS合金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PVC/ABS合金的加工应用情况,并分析了PVC/ABS合金共混的生产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