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RH-MFB二次精炼过程钢包钢水传热行为和钢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建立钢水温度预报模型,编制了计算机软件对实际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9炉300 t钢水RH-MFB精炼时钢水温度的预测结果表 明,钢水温度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的误差小于±10℃。按目标温度要求,进行补偿措施,有效地控制钢水温度  相似文献   

2.
《特殊钢》1987,(1)
微处理机钢水测温仪,是炼钢和连铸生产上关键设备之一。在测量钢水温度的过程中,由微处理机控制程序对测量出来的钢水温度动态特性曲线,进行快速处理,求出钢水真实温度,以数字形式显示和打印出来。用微处理机钢水测温仪测量出来的钢水温度精度高,可靠性强。研制出来的微处理机钢水测温仪各方面  相似文献   

3.
钢水快速结晶定碳测试时,要使定碳准确,必须考虑工艺条件变化对结晶温度的影响。在我厂,引起结晶温度变化的,主要是进入模子的钢水温度和钢水含磷量的变化。钢水入模温度的不同会使过冷度变化;含磷量的不同也会使结晶温度变化。钢水温度的影响比较复杂,为了讨论含磷量不同对结晶温度的影响,必须使钢水温度基本上一致,为此,我们选择了入模钢水温度比结晶温度高40℃~50℃的测试点。同时为了避开0.51% C 附近 C—T 曲线的  相似文献   

4.
田建国 《炼钢》2006,22(6):31-33
采用多元回归建立了转炉出钢终点钢水温度的预测模型,实现了对转炉出钢过程钢水温度的预测,并探讨了影响该过程钢水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生产合格钢水及钢水温度的动态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模型能较好的预测该过程的钢水温度变化,预测误差在±10℃以内的正确率达到90%以上,对现场生产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LF精炼工序在炼钢过程起着调节温度的关键作用,准确预报LF精炼终点钢水温度对实际生产有重要意义.传统的LF精炼预报模型包括机理模型与黑箱模型.机理预报模型能够体现各工艺因素对终点钢水温度的影响,但由于LF精炼传热机理研究尚不完善,依靠机理模型预报终点钢水温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黑箱预报模型能够准确预报终点钢水温度,但不能反映精炼过程各工艺因素对钢水温度的影响,尤其当生产工艺条件发生改变时,黑箱模型在应用上会受到限制.本文以方大特钢LF精炼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机理预报模型与黑箱预报模型(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相结合的LF精炼终点钢水温度灰箱预报模型.该模型既能反映各工艺因素对终点钢水温度的影响,又能准确预测终点钢水温度,其终点钢水温度预测误差在±5℃以内的命中率可以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6.
RH炉钢水温度监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因钢水滚动、钢渣、钢水液面镜面效应等造成的测量误差。通过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例如关键参数的设计、采样区域的选择、灰度值的修正以及温度模型的建立等,从而准确获取钢水的实际温度,并给出温度变化曲线,提高钢水温度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便于精密炼钢和科学炼钢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抚钢炼钢厂钢水温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明林  刘浏  何平 《钢铁》2002,37(3):14-16
通过对电弧炉从出钢到浇注各阶段影响钢水温度因素的研究,建立了钢水传热数学模型,分析了钢水温度和包衬温度的变化规律,模型计算结果与抚钢四炼钢现场实测值吻合较好,为生产中钢水温度的合理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钢铁界为了既能减轻炼钢炉炉体的热负荷,又能适应连铸机对钢水温度的要求,研究成功了多种有效的炉外钢水加热技术,以弥补在炉外精炼过程中及在钢水传送过程中的温度损失,将钢水加热到连铸机浇铸所要求的温度。本文概述了炉外钢水加热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转炉炼钢过程中钢水温降及其影响因素:出钢温度、钢包运行时间、合金、辅料加入量及吹氩喂线操作等是影响钢水过程温降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钢水温降规律的研究,掌握了钢水全流程温度变化规律,并通过对影响钢水过程温降的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了降低出钢温度、加强钢包管理等减少钢水过程温降的措施,缩短了炼钢全流程物流时间,降低了钢水过程温降,中包温度合格率大幅度提高,中包温度合格率提高后浇注更加稳定,铸坯质量合格率也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天凤 《钢铁》2001,(12)
多流连铸机的中间包将钢水分配到多个不同的结晶器中去 ,要求分配到各结晶器的钢水温度和速度基本一致 ,但是中间包内各个水口处的钢水温度及停留时间随位置不同而变化。中间包内钢水停留时间不一致和钢水温度不均匀将会影响钢水质量和可铸性。中间包对钢水清洁度、热均匀性及浇铸稳定操作起重要作用 ,这与中间包内钢液流动密切相关。中间包内合理的钢水流动是稳定顺利浇铸的先决条件 ,并有利于提高钢水清洁度及热均匀性。中间包钢水流动性一致时 ,不同出水口处钢水温度及停留时间仍可能出现不一致。钢水停留时间过短时 ,由于钢水温度过高 ,…  相似文献   

11.
LF炉钢水温度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水加热调温是炼钢与连铸之间的重要工序,利用LF炉电加热完成调温功能是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式。在加热过程中,钢水温度的控制是生产出合格钢水的关键,因此温度的检测就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连续测温。由于钢水温度一般都在1520~1650℃之间,目前的测温元件要在这么高的温度下连续工作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行的。为此,人们在努力寻求钢水连续测温的材料的同时,也在研究不同的测量方式。下面介绍武钢第一炼钢厂LF炉钢水加热过程中,利用烟气温度来预报钢水温度。1 温度预报环境目前LF炉钢水温度的测量采取阶段性快速测温来判定钢水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钢水温度合格率和铸坯质量,稳定生产组织,对异型坯连铸机钢水浇注温度波动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钢水温度波动的主要因素,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分析研究了RH-MFB精炼时脱碳过程、脱氧、合金化、吹氧加铝、非操作因素对钢水温度的影响,并建立了精炼钢水温度预报模型。通过对连续精炼的10炉270 t超低碳钢水(0.001%~0.0025%C)温度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温度和实测温度的误差不大于±5℃。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降低电炉钢水出站温度及中间包钢水过热度,减少精炼电耗和其他消耗,提高铸坯质量,根据一炼钢厂三项攻关协调会议要求,成立降低电炉钢水温度测试及攻关小组,探索钢水从出站到连铸整个浇铸过程中钢水温度变化规律,确定中间包允许浇铸最低钢水温度,分阶段降低精炼钢水出站温度和中间包钢水过热度,45钢和20MnSi出站温度达到1580℃和1590℃,中间包过热度低于35℃。  相似文献   

15.
湘潭钢铁公司经过两年的试验研究,摸索出钢水快速定碳杯的最佳几何尺寸、合理制作工艺以及测量时钢水的碳值与结晶温度的关系曲线,并研制成功TB-1型钢水快速定碳杯。 TB-1型定碳杯与WCY系列智能钢水测温定碳仪相配合,可用于电炉及平炉炉前快速测定钢水的结晶温度及其中的含碳量。TB-1型定碳杯的下部安有一根热电偶,热电偶与钢水测温定碳仪相连,当倒入钢水后,就可测出钢水的结晶温度,并根据结晶温度与碳值间的关系即可得出钢水含碳量。  相似文献   

16.
徐安军  崔健 《炼钢》1997,13(6):34-37,33
对宝钢目前生产条件下的钢水温度状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结合钢水温度“收敛性”概念进行了讨论,总结了宝钢炼钢厂改善钢水温度控制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钢水炉外处理时,包内钢水最佳温度的选择,在颇大程度上取决于钢包内最后一部分钢水的可浇铸性。西西伯利亚钢铁公司所采用的炉外处理工艺,能使钢水在初始过热温度高于液相线25~35℃的情况下进行低温浇铸。对浇铸过程中钢流温度变化动力学的研究表明,浇铸最后一部分钢水时(即占一炉钢重量的6~8%),温度下降最急剧。这通常与钢水镜面的热损失有关系。为了减少此种热损失,建议使用炉渣保温。但是实际上,在许多情况  相似文献   

18.
涟钢20t转炉出钢过程钢流温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分析了涟钢20t氧气顶吹转炉的出钢温度,出钢过程钢水温降、出钢过程钢水温降速率等的分布状况,研究了影响出钢过程钢水温降的因素,建立了出钢过程钢水温度变化数学教学,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出钢温度,缩短出钢时间、提高钢包内衬温度可显著减少出钢过程钢水温降。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罐内钢水热容量的减少,即反映出钢水温度的降低。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受热损失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钢水罐衬的热损失。确定通过罐衬的热损失必须确定钢水对罐衬的热交换。罐衬的热损失取决于出钢前罐衬的温度和钢水对罐衬的传热。出钢时罐衬的热状态由下列因素决定:罐的干燥和预热、浇铸过程和浇铸结束后的冷却等。所有这些过程都是造成罐衬温度场不均匀的原因,因此,钢水对罐衬传热也不均衡。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有效办法,是很好地掌握从出钢到浇铸完毕(其中包括炉外精炼)的钢水热制度。浇铸时钢水温度取决于罐内钢水的温度场。  相似文献   

20.
田建国 《冶金能源》2005,24(6):23-24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60t中间包内钢水温度的预测模型.对中间包内预测温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钢水温度预测值与实测值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