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牛少军  陈猛  蒲俊红 《电池工业》2007,12(6):403-407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Mn2O4及其掺杂改性的LiCo0.025M0.025Mn1.95O4(M=Mg,Cr,Ni)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测试技术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LiMn2O4和LiCo0.025M0.025Mn1.95O4(M=Mg,Cr,Ni)均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其中材料LiCo0.025Ni0.025Mn1.95O4的电化学性能最佳。以0.2C倍率循环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19.94mAh/g,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17.78mAh/g以上,容量保持率为98.20%。  相似文献   

2.
以燃烧法按不同Li/Mn比制备了一系列尖晶石LiMn2O4正极材料,并对其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根据样品的化学成分、晶胞参数、理论密度及真密度计算了它们的晶体化学式;发现随着Li/Mn比增加,锰酸锂材料晶体结构中的金属离子缺陷及氧缺陷增加。充放电循环测试结果表明:晶体结构中离子缺陷少的材料在低倍率放电时表现出相对高的比容量和差的循环性能;适量Li掺杂导致晶体结构中含一定离子缺陷的材料在高倍率放电时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3.
武洪彬  陈猛  康亮  周锴  王文刚  张晶 《电池工业》2010,15(5):304-307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尖晶石型Li4Ti5O12,研究了Sn元素掺杂对Li4Ti5O12的影响。采用XRD、SEM、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图谱、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均具有良好的尖晶石型结构,Sn元素的掺杂有效地改善Li4Ti5O12电子导电性和循环性能,其中以ST2(nSn:nTi=1:9)为最佳,以0.5 C的倍率循环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38.69mAh/g,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24.30mAh/g,容量保持率为89.62%。  相似文献   

4.
陈一维  张颖  汪大云  韩恩山 《电池》2011,41(4):213-215
用凝胶—溶胶法,按n( LiV3O8)∶n[LiNiO2(或LiMn2O4)]=12∶1制备了掺杂Ni、Mn的LiV3O8,用XRD、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掺杂未对样品的晶体结构产生影响;掺杂Mn的样品在1.8~3.8V以0.1C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87.9 mAh/g,比未掺杂样品的299.9...  相似文献   

5.
韩恩山  王硕  朱令之  徐慧 《电源技术》2012,36(7):953-956
在溶胶凝胶法中,螯合剂的含量对材料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尖晶石掺钴锰酸锂LiCo0.05Mn1.95O4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恒流充放电、电化学阻抗(EIS)、循环伏安(CV)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柠檬酸含量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充放电结果表明,当柠檬酸和总金属离子摩尔比为1∶1时制备出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3.0~4.3 V之间进行充放电,0.1 C下,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20.7 mAh/g,循环10次后保持在118.2 mAh/g,1 C下循环20次后放电比容量保持在80 mAh/g左右。SEM表明材料是纳米级别。  相似文献   

6.
肖志平  唐仁衡  王英  肖方明 《电源技术》2012,36(8):1089-1092
以醋酸镁为Mg2+的掺杂源,在空气气氛下采用分段固相法合成了掺杂Mg2+的尖晶石Li4Ti5O12。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电化学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未有改变材料的尖晶石结构,掺杂后样品的0.2 C首次放电比容量比未掺杂样品略有降低,但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以10 C充放电时,放电比容量是未掺杂的2.2倍,且10次循环之后容量没有明显衰减。电化学交流阻抗研究表明,掺杂Mg之后材料的电荷转移阻抗Rct从130Ω降到20Ω,显著地提高了材料的电子导电性。  相似文献   

7.
陈猛  武洪彬  刘瑶  康亮 《电池工业》2010,15(1):11-14
采用高温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尖晶石型Li4Ti5O12。用XRD、SEM、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图谱、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Li4Ti5O12均具有良好的尖晶石型结构,其中草酸与钛酸四丁酯物质的量比为1.0时Li4Ti5O12电化学性能最佳,以0.5C的倍率循环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40.82mAh/g,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20.06mAh/g,保持率为85.26%。  相似文献   

8.
张景会  王俊芳  张海朗 《电源技术》2011,35(9):1072-1074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Mn2O4和多元复合掺杂的LiCoxAl0.05Mn1.95-xO3.95F0.05(x=0,0.01)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均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其中LiCo0...  相似文献   

9.
李玲  韩恩山  朱令之  冯欣 《电池》2012,42(2):96-99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0.98M0.02Fe0.95V0.05PO4/C(M=Mg、Ti、Al、Ni、Zr、Mo和Mn),用XRD、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研究了产物的性能.金属掺杂后的材料,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均高于未掺杂的纯相材料.在室温下,掺杂Mg的材料在4.2~2.4 V充放电,0.1C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54.1 mAh/g,且高倍率充放电比容量高于纯相材料,循环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Li、Al复合掺杂的尖晶石LiMn_2O_4的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相法制备了Li、Al复合掺杂的尖晶石LiMn2O4,并研究了铝盐种类和掺Al量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和SEM等实验结果表明:掺杂Li、Al的材料Li1.05Mn1.90Al0.05O4具有尖晶石相,粒径为7~8μm.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i1.05Mn1.90Al0.05O4以0.2 C充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6.68 mAh/g,以1.0 C充放电1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9.4%,以2.0 C充放电10次后,容量保持率约为100%.  相似文献   

11.
陈猛  史鹏飞  李胜军 《电源技术》2004,28(10):618-620
为了提高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的循环性能,采用掺杂金属的高温固相合成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0.9Mg0.05Mn1.95O4材料,并以该材料作正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MCMB)为负极材料,组装成562247型方型锂离子蓄电池。测试结果表明,750 ℃下烧结的尖晶石型Li0.9Mg0.05Mn1.95O4循环性能最好。在室温下,1 C充放电时电池比能量为83 Wh/kg和195 Wh/L,实际电池中所制材料比容量可达85 mAh/g,循环300次后电池的可逆容量变化很小。另外,还对电池的储存性能、倍率充放电性能及高低温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xAlxTi5O12(x=0、0.05、0.10、0.15或0.20)。用XRD、SEM、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产物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制备的Li4-xAlxTi5O12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其中Li3.90Al0.10Ti5O12的电化学性能较好,以0.5C循环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2.21mAh/g,第5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151.91mAh/g,容量保持率为93.65%。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LiMn2O4进行Al,Mg,F的复合掺杂,并考察了Li/Mn比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进行表征,而其电化学性能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恒流充放电进行表征.制备样品的CV图具有尖晶石典型的两对氧化-还原峰;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iAl0.03Mg0.03Mn1.91O4F0.05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这是由于在多元素复合掺杂的基础上,由于F的引入,使得Li/Mn比最小时,可以有效地抑制Jahn-Teller效应.  相似文献   

14.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正极材料LiNi0.5Mn0.5O2,为了提高材料LiNi0.5Mn0.5O2的高倍率放电性能,采用Mg进行掺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电流充放电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少量Mg的掺杂未影响到LiNi0.5Mn0.5O2的晶体结构,但改善了其电化学性能,其中,当Mg的掺杂量为5%(摩尔分数)时,材料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4 C放电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18 m Ah/g,且循环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徐宇虹  巩桂英  马萍  张宝宏 《电源技术》2007,31(2):140-142,146
用固相法制备了尖晶石Li4Ti5O12,用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交流阻抗频谱(EIS)技术对Li4Ti5O12体系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63.1 mAh/g,库仑效率达97.5%.经过6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容量衰减仅为4.4%.结果表明,Li4Ti5O12是一种循环性能优良的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可改善锂离子蓄电池的安全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6.
冯欣  韩恩山  朱令之  李玲 《电源技术》2012,36(3):317-320,344
以CH3COOLi·2 H2O和Ti(OC4H9)4为原料,C6H15NO3为络合剂,CH3CH2OH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4Ti5O12材料,并且复合掺杂Mg、Mn、Ni、Co四种金属。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电化学阻抗(EIS)分析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掺杂Mn、Mg两种金属的Li4-x MgxTi5-yMnyO12材料,其中x=0.02,y=0.02时所制备的Li3.98Mg0.02Ti4.98Mn0.02O12样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2.5V进行充放电,0.1C时,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54.7 mAh/g。在0.2C、0.5C、1.0C下循环20次后,稳定在107.2、99.3、73.9 mAh/g。再次进行0.1C充放电时,放电比容量为110.8 mAh/g,容量保持率为75%。掺杂金属改善了Li4Ti5O12材料的导电性,提高了该材料的倍率性能以及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7.
铬元素掺杂对Li4Ti5O(1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瑶  陈猛  武洪彬  皮庆力 《电池工业》2009,14(5):322-324
介绍了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掺铬Li4Ti5O1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SEM、电化学阻抗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铬的掺杂并未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但降低了材料的规整度。实验结果表明:铬的掺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锂钛氧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降低了电极极化,在电极表面未形成钝化膜。其中以掺杂比为Cr∶Ti=1∶10(原子比)的材料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75mAh/g,经过5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保持在166.5mAh/g。  相似文献   

18.
通过液相无焰燃烧法制备了尖晶石型LiNi_(0.08)Mn_(1.92)O_4正极材料,采用XRD、SEM、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分析了温度对产物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掺Ni后的LiMn_2O_4仍为单一的尖晶石结构物相。SEM结果表明Ni掺杂改善了材料的形貌,稳定了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测试表明:700℃制备的LiNi_(0.08)Mn_(1.92)O_4电化学性能较优,在1C下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05.0mAh·g~(-1),Rct值最小为135.6Ω,表明在电化学反应期间锂的嵌入和脱出引起的动力学阻抗最小;在0.5C~10C倍率循环中,700℃的样品比容量恢复率明显要高于其他温度的样品,表现出较好的循环可逆性和倍率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温固相法对Li4Ti5O12材料进行二元金属掺杂改性。经过改性后的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83.7 mAh/g,1 C下,Al、Zn掺杂比例均为0.05的样品放电比容量为157.9 mAh/g,循环20次后比容量为153.6 mAh/g,容量保持率达97.3%。采用室温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循环伏安等方法分析产物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并通过掺杂溴离子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用XRD、SEM和充放电测试研究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掺杂溴离子的产物LiFe(PO4)2.99/3Br0.01/C,晶体结构和形貌都没有很大的改变,具有3.45 V的放电电压平台,在2.2~4.3V循环,0.2C放电比容量最高为142.0 mA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