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BA/PMMA型核壳弹性粒子增韧环氧树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合成了一系列的PBA/PMMA核壳型复合弹性粒子,并用于增韧双酚A环氧树脂DEGMA/DDM体系。研究表明,适宜的PBA/PMMA核壳比是核壳型复合弹性粒子增韧环氧树脂的先决条件,添加合适核壳比的复合粒子能提高改性体系的冲击强度、剪切强度、降低固体化系的内应力。随着核壳粒子橡胶相尺寸的减小,改性体系的冲击强度逐渐增加,内应力降低,但对体系的剪切强度影响并不显著。在外作用下观察到核壳粒子空穴化引起剪切屈服增韧。核壳粒子的形态由透射电镜观测(TEM)。,改性试样的断裂表面扫描电镜观测(SEM)。改性体系中分散相的尺寸由预测结构的核的核壳复合粒子控制。  相似文献   

2.
用核壳型聚合物粒子增韧改性环氧树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新方法,即用橡胶弹性体、热塑性树脂、刚性粒子和核壳型结构聚合物来增韧环氧树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了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BA/PMMA)核壳型聚合物粒子,并对其表观形貌及结构进行了SEM和FTIR分析。将所制备的核壳型聚合物粒子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当用量仅为环氧树脂用量2%时,冲击强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核-壳聚合物粒子增韧改性工程塑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核 -壳结构聚合物粒子的组成、制备方法及用途 ,概述了其作为抗冲改性剂和增韧剂对工程塑料的改性 ,探讨了核 -壳粒子的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4.
PMMA、SAN改性PVC/CPE共混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刚性聚合物(PMMA、SAN)对PVC/CPE共混体力学性能、冲击断面形貌及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对PVC/CPE=100/10、100/15体系,SAN对PVC/CPE=100/10体系都具有显著的增韧作用和一定的增强作用;初步的测定显示,刚性聚合物能改善共混熔体的流变性,促进PVC/CPE共混体系中CPE网络结构的形成和分散性。  相似文献   

5.
朱刚建  李文晓 《材料导报》2024,(10):273-281
环氧树脂(EP)具有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在涂料、胶黏剂、复合材料等领域,但是其交联密度大,抗裂纹萌生和扩展能力差,因此,EP的增韧改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核壳颗粒(CSP)作为第二相加入EP中能达到良好的增韧效果,同时不会引起热力学性能的大幅损失,相较于传统增韧剂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在阐述EP的不同增韧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CSP增韧剂的增韧机理、主要类型及制备方法,评述了CSP材料、颗粒粒径、核壳比等因素对EP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并分析了使用CSP增韧方法对作为复合材料基体的EP流变行为和固化动力学等工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结构聚合物核壳粒子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方法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核壳粒子与环氧树脂混合,能减小内应力,获得显著的增韧效果,且不改变热变形温度。文中采用微皂核壳乳液的聚合方法合成了不同的核壳粒子,并对这些核壳粒子增韧环氧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用力学强度、动态力学分析等表征手段对核壳粒子的结构和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增韧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改善核、壳之间或者核壳粒子壳层同环氧树脂之间的相容性和界面粘合力,核层能更好地将能量充分耗散,改性体系的冲击强度得以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MBS核-壳改性剂增韧聚氯乙烯的形态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交联的丁苯(SBR) 乳胶粒子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和苯乙烯(St),制得 MBS核-壳接枝共聚物,并将其作为增韧剂与聚氯乙烯( PVC) 共混制备MBS/PVC共混物。分析了MBS的结构特征,考察了不同核壳比的MBS在PVC中的分散状态以及对MBS/ PVC共混物力学性能和透光性能的影响, 以制备高透光高韧性的MBS/PVC共混物。实验结果表明: 当MBS壳层中 PMMA量少时,MBS粒子在PVC基体中不能实现良好分散,MBS粒子呈聚集状态; 随着MBS壳层中PMMA含量增加,MBS粒子由团聚状态转变成网络状,当MBS壳层量增加到一定量时,MBS粒子以单一粒子状态实现均匀分散。随着 MBS壳层量增加,使PVC/MBS共混物实现脆韧转变所需的SBR 橡胶的质量分数降低,共混物的透光率降低;小粒径MBS增韧PVC的主要机制是基体的剪切屈服。   相似文献   

8.
核/壳结构聚合物改性硬质聚氯乙烯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丙烯酸酯核/壳结构聚合物,总转化率超过95%,乳胶粒理论粒径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聚合体系没有明显的二次成核过程.将其用于硬质聚氯乙烯改性,当加入量为3 phr时,就能产生显著的增韧效果,常温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6.51 kJ/cm2,而拉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扫描电镜分析冲击断口表明,核/壳聚合物已经很好分散到聚氯乙烯基体中,呈网状结构,为明显的韧性断裂过程.该研究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核壳粒子的制备及对环氧树脂的增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核壳粒子,讨论了引发剂量对种子乳液粒径的影响,MMA单体滴加速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测试了核壳粒子的粒径和形态。红外光谱(FT-IR)图谱证明了产物具有核壳结构。用合成的核壳粒子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冲击实验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缺口冲击强度较增韧前有了显著的提高,核壳粒子含量为3%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达到峰值80.2 kJ/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成功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酯(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粒子,研究了其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PBA/PMMA粒子与环氧树脂间的相互反应,粒径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核壳粒子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将其用于环氧树脂增韧,探究了粒子核壳比以及粒子添加量对环氧树脂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BA/PMMA粒子以后,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明显增加,核壳比在1∶1.5以下时,PBA/PMMA核壳比例的变化对环氧树脂冲击强度影响不大。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随着粒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核壳比为1∶1.5的PBA/PMMA核壳粒子添加量在15%时,其冲击强度可达到为23.2 kJ/m2,是纯环氧树脂的2.7倍且拉伸强度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刚性有机填料(ROF)增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回顾了传统的橡胶增韧韧性聚合物材料的机理后,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出现的刚性有机填料(ROF)增韧塑料的基本概念、增韧冷拉伸机理、分析方法以及两种增韧机理的差异及内在联系,最后阐述刚性有机填料增韧在聚合物合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硅灰石增韧聚合物的界面粘接判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不同的偶联剂处理硅灰石表面,研究界面粘接状况对HDPE/硅灰石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超韧的HDPE/硅灰石复合物,缺口冲击强度可达480J/m。引入界面相互作用参数B对复合体系界面粘接状况进行定量化表征。结果表明,B值愈大,复合体系的界面粘接愈强,增强效果愈好。并且,与通常认为的增加界面粘接对增韧有利的观点不同,过强的界面粘接对增韧有破坏性的影响,适当的界面粘接才能增韧。这是因为适当的  相似文献   

13.
含核-壳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形态与协同增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力学性能和 DSC测试以及 SEM观测 ,分析了丙烯腈 -b-苯乙烯共聚物 (SAN)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核 -壳聚合物 (MBS)、SAN/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ABS)、SAN/ MBS/ ABS及 SAN/ MBS/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SBS)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MBS对 SAN基体具有明显的增韧效果 :当添加 ABS或 SBS弹性体时呈现出明显的协同增韧效应。SAN/ MBS/ ABS共混体系冲击断面的 SEM照片显示 ,当材料受冲击时产生了大量的空洞 ,从而吸收了大量的冲击能量。  相似文献   

14.
刚性粒子增强增韧聚合物复合合材料的制备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从增强增韧填充母粒出发制备刚性粒子-硬核/弹性体-软壳结构粒子的新方法,以及制备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理论依据、实施方法及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增强增韧填充母粒制备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方法,对聚合物材料同时增强增韧的效果好,加工过程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VC-MMA共聚物的力化学合成及其共混体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力化学的方法在开炼机上直接合成了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oly(VC-co-MMA)],考察了MMA/PVC比率,薄通次数,引发剂等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发现其共聚率最大可达到5.8%。共聚效率可达到89%,将有力化学法制得的Poly(VC-co-MMA)共聚物用于PVC/CPE共混物中,可以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仲长率,其改性效果明显优于纯PMMA,Poly(VC-co-MMA)更有助于刚性粒子增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白色填料填充的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天然橡胶(HVPB/NR)并用胶料的加工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和微观结构形态。结果表明,该并用体系是微观多相体系,相畴为100~500nm。随HVPB用量增加,胶料的抗湿滑性、耐磨耗性、格林强度和脆性温度上升,混炼胶收缩率下降,拉伸强度、交联密度下降,混炼包辊性和硫化离模性变差。当用白色填料填充时,并用胶特中HVPB的配比低于50%时才便于加工使用。  相似文献   

17.
PBA/PMMA型核壳结构增韧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及其扩径聚合的方法,得到了粒径从0.078um至1.38um的窄分布的BA(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的PBA橡胶核,然后,进行PMMA的壳层种子接枝乳液聚合,得到PBA/PMMA核壳结构胶乳,乳液经破乳过滤干燥后得到核壳结构增韧剂,发现随着橡胶相交联剂用量的增加,PBA胶粒表现双键含量增加;核壳复合粒子表观羧基的含量可以用电位滴定法获得。实验表明,进行壳层混合单体(MMA、MAA)接枝时羧基主要分布在胶粒的浅层;核壳比对复合粒子的形态有较大影响。利用LS激光粒径仪测得胶粒的大小及其分布;同时,TEM照片显示了核壳粒子的形态和尺寸。  相似文献   

18.
烷基化纳米SiO2/MMA核壳无皂乳液聚合、产物表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烷基化纳米SiO2为核,以MMA为壳层单体,系统研究了纳米SiO2用量,MMA单体用量及加入方式,引发剂用量,聚合反应温度,分散相用量等因素对无皂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和TGA表征了产的,通过TEM证实了核壳结构粒子的存在,初步探讨了聚合机理。并将核壳粒子产物用于改性聚碳酸酯(PC),其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用以PMMA为壳,聚丙烯酸丁酯为核心的“壳-核”型聚合物作为冲击性剂,并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为增容剂,通过反应挤出法制备了尼龙6/“壳-核”型聚合物共混合金。对合金力学性能与亚微形态的研究表明,在合金中添加DGEBA可以显著改善尼龙6与“壳-核”型聚合物的界面粘接性和相容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同时合金的断理解伸长率与显著提高。Brabender动态扭矩显示,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