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刻画黔东南苗族聚落在城镇化、旅游化作用下公共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别以乌冬苗寨、郎德上寨为例,以村民日常活动行为为基础,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以"空间"为"节点",以"村民日常活动行为轨迹"为"联结"构建公共空间复杂网络模型,分析对比其节点聚集度、模块化分析、联系强度等指标所反映的功能、层级、关联、布局结构特征.研究结...  相似文献   

2.
聚落构成与公共空间营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蕾  李红 《规划师》2004,20(9):81-82
公共空间的意义在于能够承载起公共领域、私有领域及社团生活的各种情境,满足当代人对空间的精神需求,并以情境化的空间反映出城市这一更大的复杂综合体的各种内在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所特有的外部空间环境,是多层次、多功能的空间,它集休闲、集会、娱乐等为一体,是人们社会生活发生的舞台,也是人们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属的地方。城市公共空间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反映着城市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进步。通过传统哲学与现代文化的对比,来揭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几千年来的变迁和当前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朗德上寨属于苗寨中典型的向心性布局形态,通过测绘并分析其聚落空间构成要素,从中心空间、骨架空间、节点空间、建筑空间四个方面分析各要素空间特色,寻找聚落空间结构规律,获得对朗德上寨找总体空间形态的认知。最后根据聚落形态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思考对现在城镇规划以及苗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铁站空间界面文化性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建筑》2013,(11):37-40
通过比较北京、上海、天津三市地铁站空间界面提出地铁站空间界面文化性设计概念。分析总结三个城市地铁站空间界面文化性设计特点,并从"墙界面"、"顶界面"、"底界面"三个主要构成部分和站点案例分析出发,探讨地铁站空间界面文化性设计手法,提出在我国地铁站空间界面设计中应当明确主题、凸显文化性;提升内涵、增强互动性;丰富形式、增添层次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传统聚落的更新活化近年来备受关注,聚落内重点公共空间的改造质量对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小寨作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拥有丰富水资源的村落,温泉远近驰名,但因没有系统的规划,村落逐渐衰败。近年来,小寨试图利用自身优势规划文化旅游发展,重新激发村庄活力,带动区域经济。2018年,总投资约为3.1亿的小寨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小镇建筑项目正式启动,规划后首先改建了多年来村民喜爱的集洗浴、公共活动为一体的温泉广场公共活动空间,改造后的效果与村民的使用感受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温泉广场改造前后的空间形态、使用功能以及居民对场地的使用时间等做分析研究,以期对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改造和更新以及小寨村后续规划项目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莉 《建筑知识》2013,(11):32-32,37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关中村落以前伴随着自然状态演变而生成的丰富的村落层次和交往空间日益丧失,本文通过对关中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试图寻求出这一传统空间的特征并探讨其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之道。  相似文献   

8.
康峰  曹如姬 《山西建筑》2005,31(11):18-19
以山西传统民居公共空间为例,从家庭生活和集体生活两大生活形态入手,分析了公共空间的类型、布局形态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等,以发掘出对现代人有借鉴价值的思想和理念。  相似文献   

9.
探讨时代语境下,黔东南苗族、侗族民居空间形态变化的具体表现和发展趋势,记录黔东南传统建筑的科学肌理。对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典型侗寨和苗寨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并对代表性的民居进行了实际的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对比、总结归纳,发现随着时代发展、自然环境改变、民族融合、技术进步、生活方式现代化等因素的改变激发了苗族、侗族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的动态演化,这是苗族、侗族同胞对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是传统与多元文化、现代技术的碰撞,也是传统民居空间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王靖  张伶伶  戴晓旭 《新建筑》2010,(5):123-125
通过对城市空间相关理论的研究,总结构成城市空间的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内在关系。指出文化性是统一城市主客体、关联空间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逻辑纽带。论述基于文化差异性、开放性和主题性的城市空间构成、秩序和特色的建构方式,探讨城市区域空间文化性建构对我国城市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通过对湘桂边境地区苗族与侗族民居入口空间的系统性调查,分析其入口空间的异同点,从空间和文化两个维度论证其入口空间差异性,对比出两个民族在融合过程中各自建筑入口空间的特点。湘桂边境地区的苗族与侗族经过多次民族融合形成"苗侗一家"的现象。地形环境上处于丘陵地带,气候温润潮湿,虫兽肆虐,故形成干栏式民居建筑。在不利的地形条件和用地面积的限制下形成了灵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繁荣城市文化的角度提出应重视平民文化的保护,并对保护平民文化环境的重要手段——开放空间在保护平民阶层的文化环境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郭先玲  闫杰 《华中建筑》2008,26(2):127-128
该文从繁荣城市文化的角度提出应重视平民文化的保护,并对保护平民文化环境的重要手段——开放量间在保护平民阶层的文化环境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1):144-145
基于贵州省从江县月亮山区加勉乡的田野调查,再现"登麦"支系龙氏宗族间隔30年举办持续三年的鼓藏节仪式。该节日以祛病除厄为目的,由蛋卜和造鼓仪式、宗族祭祖和归魂仪式及立耶规、椎猪和送鼓仪式等巫术性质浓厚的重要仪式和若干次要仪式组成。通过鼓藏节的举办,"登麦"苗人建立了临时性、宗族性的仪式领导组织,表达了对祖先的群体性哀思,实现了宗族内部的礼物流动,宣泄了生活中被压抑的情绪。同时,这一鼓藏节也展示了苗族保存完好、形式各异的祭祀文化。  相似文献   

15.
优秀的设计文化的形成,是社会经济文化现代化的必然产物,需要从其生长的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因此,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之探讨就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2):9-12
文章对设计的LED可见光音频信号传输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得出系统工作频带宽度为2 KHz。结果分析表明,设置恰当的光调制及电路参数,可实现室内范围内的高质量宽带音频可见光无线信号传输。  相似文献   

17.
村落环境特色缺失、公共空间利用率低和乡土风貌遭到破坏是特色村落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现状问题。从文化景观基因的视角出发,将黔东南侗族特色村落的文化景观基因分为物质系统和非物质系统,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村落发展的主、次要基因以及各基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指标因子,明确特色村落的保护设计要点,提出基于文化景观基因的特色村落保护设计策略,并选取高增村为例,从环境、风俗和建筑景观基因三方面将保护策略进行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8.
贵州高原岭苗山区清水江畔,苗村侗寨星罗棋布。其寨无论建于何处,也不管住户多少,村头寨尾大都建有寨门。苗侗寨门,似门非门,既有有形的又有无形的,是一种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民俗建筑物。若是有形寨门,可能是架在溪上的板凳桥、风雨桥,也可能是长在路边的保寨树、萨坛树或建于村口的岩菩萨、保爷凳。此类“寨门”,村民心中有数,外人不易察觉。即便是名符其实的山寨门,也只不过是村寨内外的一种标志,无需关门。有的寨门,彩塑彩绘,琳琅满目;有的寨门,不雕不绘,朴实无华。不少寨门安有“美人靠”。身着明清款式服装、梳着唐宋发型头饰的苗侗妇女坐在“美人靠”上小憩,宛如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9.
裘佳鶄 《江苏建筑》2001,(Z1):51-52
文章论述了建筑不同文化领域间的联系,同时也反映了整个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