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针对现阶段采样传输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智能变电站分布式同步采样组网技术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5.
针对智能变电站点对点采样值传输模式下两种传输方案的技术要点作简要的对比分析,提出采用IEC 61850-9-2协议比IEC 60044-8/FT3协议具有自描述和互操作性方面的优点,因此将更有优势和生命力;采用基于FPGA技术实现过程层以太网通信,是提高系统集成度、可靠性的最佳选择之一,论证了今后工程中选用9-2点对点... 相似文献
6.
阐述智能变电站中组网传输采样值系统结构,分析了基于组网方式传输采样值的电子式互感器采样时序及站内采样同步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组网传输采样值的纵联光纤差动保护同步方案。该方案将纵联光纤差动采样同步下放至合并单元中完成,根据计算出的两侧采样时刻偏差和本侧重采样时刻对对侧采样数据进行重采样,最终在合并单元中完成两侧采样数据的同步,并将同步之后的对侧数据以IEC61850-9-2方式发送至过程层网络。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可知,该采样同步方案不依赖同步时钟源、同步精度高、运算量小、易于实现、并具备工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智能变电站中光纤差动保护相对传统采样保护的变化,介绍了采样值传输采用点对点连接方式的智能变电站中光纤差动保护的应用环境。阐述了智能变电站内部采样数据同步的过程,介绍了软件插值算法、重采样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利用虚拟同步采样中断技术实现的光纤差动保护同步新方案,详细给出了这种同步方案的实现方法,对这种同步方案的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本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当中。 相似文献
8.
针对重采样环节在智能变电站应用过程中所引入的误差,分析了其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得到采样同步和采样频率转换两种典型方法。以线性插值算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矢量模型分析并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得到线性插值幅频特性。结果表明,信号频率与插值位置是直接影响重采样精度的两个主要原因,线性插值误差对保护专业的影响可以忽略,但是对测量与计量专业的影响较大。通过提高采样率,改进同步或插值算法等办法,重采样误差可以减少甚至消除。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子式互感器母线保护的可靠性依赖于采样值同步,论述了目前智能变电站中母线保护采用的采样值同步方案。在同步标异常时,研究了合并单元自由采样的非精确同步方法及母线保护可以实现的最大同步误差,针对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提出了优化母线保护原理和调整采样值差动关键参数的思路,分析最大同步误差对采样值差动原理母线保护的影响。在同步标正常和异常之间自适应切换同步方法和调整采样值差动保护原理及关键参数,保证母线保护采样值差动的选择性和可靠性要求,通过仿真分析了非精确同步时的动作行为。采用浮动门槛的方法,避免最大同步误差引起的不平衡电流越限闭锁,最终达到在同步标异常时母线差动保护不退出运行,提高了母线保护在智能变电站中应用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变电站中采样值同步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认为采样值同步技术是实现数字化变电站过程总线通信的难点之一。阐述了基于外部源的硬接线同步和基于IEEE 1588的网络同步两种方案,指出方案实现的关键因素,从硬件设计、同步误差、冗余性和互操作性等方面对这两种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对数字化变电站中采样值同步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智能化变电站对时钟同步的依赖更甚于常规变电站,一旦智能化变电站的时钟同步信号丢失,就不能保证相关保护设备对同一时刻采样的准确度,继而影响智能化变电站设备的可靠运行,同时智能化变电站所有IED设备的时钟同步精度也对采样时刻的同一性影响较大.因此,针对智能化变电站普遍采用的时钟同步配置方式,提出了一种测试时钟同步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