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频率域二维滤波程序,对航磁原始数据(△T)进行处理,综合分析构造在航磁处理图上所表现出的一般特征,推断内蒙东部地区大地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2.
华夏地块浙西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大致可划分为两大构造层,主体为古元古代中条旋回的结晶基底(八都群)存在四个世代的变形,前两个世代以深构造层次共轴叠加的平卧褶皱为特征,后两个世代则发育浅构造层的斜歪褶皱和膝折带.局部存在裂谷环境下的中元古代变质岩石(龙泉群)发育三个世代的构造变形,自早而晚分别为:深构造层次平卧褶皱、浅构造层次的紧闭相似褶皱及膝折带构造.大量的单颗粒锆石和Sm-Nd同位素测年资料显示出华夏地块的古元古代岩石形成于2400~2000Ma,中元古代岩石形成于1400~1000Ma.  相似文献   

3.
鄂东深部地质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深部地质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岩石圈研究是国际上八十年代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我国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者为了解我国大陆和沿海地区的岩石圈构造和结构,也初步积累了一些资料,并取得了某些成果。本文将以1∶10万重力资料分析为主,并结合其他成果,对湖北省东部的地壳结构、莫霍面特征、地壳类型、基底性质、基底构造格局和岩浆岩深部形态等问题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带通滤波是物探数据处理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合理利用正则化带通滤波的频率域滤波特性,有可能反映地下的一些隐伏构造带,配合地质、化探工作为找矿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配合湖北某铜钼多金属矿的地质钻探工作,在充分分析前期地质、控矿条件和矿(化)体特征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剖面性激电测深工作,在该区的控矿构造附近发现了多处高极化异常,推断为中深部铜钼多金属矿(化)体引起;验证钻孔在高极化异常部位见到多层铜钼矿(化)体;激电测深成果为后续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6.
霍尔果斯背斜的构造分析与构造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的几何分析方法,对霍尔果斯的地震剖面及三维资料进行构造解析,认为霍尔果斯背斜由深、浅两组不同的构造组合叠加而成.深部构造是源于北天山的深部断层与反冲断层所构成的构造三角楔;中部为构造三角楔上盘褶皱诱导的褶皱调节断层;浅部地表所见的霍尔果斯断裂是深部基底滑脱面向上传递至安集海下部泥岩层内滑动,向上突破构造三角楔形成的褶皱南翼逆冲至地表的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湘中涟源地区煤系多期次、多层次区域性顺层滑动断层、构造控煤特征及其成因机制,采用现代地质学和构造解析的理论和方法,结合野外地质剖面、勘探线剖面及岩石力学参数等资料,提出了有利的含煤地段。结果表明:在各矿区表现为缺失性滑覆断裂,大部分地段沿测水组煤层顶段滑动,有时斜切地层,断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倾角在地表浅处较陡,向深部变缓;由于顺层滑动断层多发育在煤层的顶部,对煤层赋存有利,使煤层埋藏变浅,在老矿区外围有利于找煤;构造演化背景、多层次滑脱层的控制作用、煤系上覆和下伏岩性组合差异性及深部构造及基底属性对浅部构造的控制等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涟源地区构造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永靖县境南西部某勘查区为例,对隐伏-半隐伏萤石矿开展高精度磁法测量。因区内大部分被黄土覆盖,岩石出露很少,采用一般的地质、化探等技术手段难以查明萤石矿深部特征。通过高精度磁法测量,将化极后的磁测ΔT分离为区域场和剩余场,以区域正磁场为中心,密集梯度线为边界圈定了深部岩体范围,同时采用匹配滤波法计算了岩体的埋深。以剩余磁场及磁测异常ΔT水平一阶导数相互约束印证,划定了区内主要控矿、储矿断裂构造,为后期进一步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煤炭工程》2021,53(10)
韩城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构造对煤层气的控制作用明显。为了揭示构造对韩城矿区煤层气富集与开发的影响,通过挖掘整理韩城矿区基底沉降史,厘定煤层气成因、划分煤级平面分布,分析含气量与构造样式、煤层埋深的关系。研究发现,韩城矿区浅部受基地抬升与构造应力共同作用,煤层气为次生生物成因气叠合热成因气;深部经历深成变质作用为典型的高煤阶热成因气。受控于不同构造样式与现今埋深,北部层滑构造导致的构造煤发育,含气量较南部高、中深部含气量较浅部高。基于构造控制的煤层气赋存特征、煤体结构和应力环境的复杂性分析,提出东北区的桑树坪井田、下峪口井田,东南区的象山井田构造煤发育,建议采用"压力-应力协同释放为主的矿井卸压抽采模式";西部的王峰和薛峰井田含气量高、煤体结构相对完好,建议采用"排水降压为主的地面井降压开采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李振林  徐成军 《中州煤炭》2009,(11):9-11,58
渭河断陷盆地形成于中生代末期,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盆地基底隆起及物质结构演化,有利于深部地热向地热储层传热.盆地区域地质构造控制了地热流向和高地温场的分布.咸阳地热田位于渭河断陷盆地中心部位,隐伏深大断裂发育,基底隆起使莫霍面和居里面埋藏浅.盆地深部的热能容易通过基底隆起区和一系列断裂带向上传导,地温梯度升高,新生界巨厚的沉积物形成了多层储集层和盖层,盆地内大气降水长期汇集渗入,成为区域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源泉.咸阳地热水温度高,储量丰富,品质优越,科学开发咸阳地热资源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宜昌—随州—大路庄剖面地区岩石的磁参数为基础,根据航磁异常特征及该区地质特征,设计了该区浅中部磁模型,据拟合计算结果建立了地质模型,并提出扬子准地台的结晶基底向北延伸,论述了扬子准地台、秦岭褶皱系、华北准地台三者的磁性特征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横过桐柏—大别造山带的转换压缩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出露于桐柏山区的太山口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结合对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中晚元古代地层变形及运动图象研究,指出大山口剪切带及其相关构造是一个转换压缩变形带,反映了晚元古代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对接碰撞时,运动矢量局部与造山带边界斜交。陆-陆斜向碰撞的结果,既造成垂直造山带走向的缩短和增厚,又出现平行造山带延长方向的物质迁移及右行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分析湖北省重磁场基本特征,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及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建立地壳结构重力剖面,由此就全省地壳结构、地质构造、结晶基底等基础地质问题提出一些粗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与美国弗朗西斯科群对比,认为大别山罗田“走滑剪切带”是一个典型的混杂岩带,依此提出大别造山带系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直接碰撞对接,其主缝合线应在岳西、英山、罗田、吕王一线,并以此为界,分出具有不同地质特征的南北大别块体。根据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北大别地块应为华北板块基底,而南大别地块应属扬子板块基底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是我国东北部陆相油气型盆地,作为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的新板块,基底地质条件复杂,古中央隆起内幕结构、构造特征认识不清,导致人们对基底岩石的构成存在分歧。利用最新二维地震剖面、测井和重磁数据,对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基底进行重磁、地震联合研究,从而确定中央隆起带基底岩石岩性。通过测井数据与地震属性等方法预测并假设侵入岩体为花岗岩。在地质系统的基础上,构建正演模型来进行地震正演模拟,模拟了地震子波激发得到的炮点记录及偏移剖面。根据收集的重力磁力资料,分析研究了中央隆起带的重力场特征及重力场的地质意义,推断了中央隆起带的断裂构造体系,以地震为约束条件通过建立基底侵入体平均密度值与布格重力异常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以2条地震成果来约束重力异常剖面继而进行拟合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正演模拟的时间剖面与实际地震剖面较一致且花岗岩的同相轴与地震剖面侵入岩体同相轴强弱相吻合。中央隆起带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断裂发育在南北、北北东向,控制着中央隆起带内地层的发育,次要断裂发育在东西、北西向,规模相对较小,控制了中央隆起带内局部凸起的范围。拟合试算得到的重力与磁力异常曲线和实测重力与磁力异常曲线相吻合,确定侵入体的密度为2.58 g/cm3左右。综合表明,基底侵入岩岩性为花岗岩。  相似文献   

16.
对大别山几个有争议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涉及近期大别山几个争论的焦点。根据大量最新资料提出了南北大别地块是客观存在 ;其间的界线即是大别造山带印支期陆—陆碰撞带的主缝合线 ,作者认为北大别以北的缝合线可能是秦岭加里东期造山带的东延部分 ;西大别的基底为扬子板块 ,北大别基底为华北板块 ;大别山榴闪岩有两大类 ,即 :榴辉岩退变的榴闪岩和基性岩经角闪岩相变质形成的榴闪岩 ;根据上述认识 ,作者提出大别山无根  相似文献   

17.
研究湖北省自然重砂数据及异常与区域金矿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湖北省1:20万自然重砂测量数据的处理和研究,论述金矿物自然重砂及其异常的分布特征,探讨自然重砂异常点和地质构造的关系。依据金矿物自然重砂异常,结合地质成矿背景,推测湖北省内最值得重视的找金矿远景区有竹溪-兵营异常区南东段、鸦鹊岭-松滋异常带、宣化店-河口金异常带、大崎山异常带、上巴河-梅川异常带南东段、通城-方山异常区中段等。开展自然重砂成果资料应用研究,能为地质找矿及地质构造等研究提供自然重砂信息。  相似文献   

18.
在充分研究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试验通过综合运用高精度磁法和激发极化(IP)等物探手段对隐伏矿体进行预测.发现了与成矿有关的5处异常地段,新矿体2处.经研究,磁异常揭露了北东向赋矿构造的特征及范围,提供了有关构造格架和控矿因素等方面的信息,为研究该区的矿床成因、寻找新的矿体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钻孔验证在异常部位发现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19.
宜昌莲沱地区上震旦统发育在扬子准地台中部鄂中碳酸岩台地两侧的浅陆棚区。陡山沱中期是风暴事件的多发区和活动中心。风暴作用强烈,风暴流沉积物发育并保存较好。属含磷钙质风暴岩。磷质聚集在风暴层系下部的块状粒序段A中。特别是粒序段底部滞留砾屑层含多量的磷块岩砾屑及胶磷矿砂屑,含量丰富可形成泥云基砂砾屑磷块岩。它是因风暴浪冲击台地边缘聚磷浅滩产生的携带大量沉积物的风暴流向海搬运至邻近的浅陆棚区,在重力分选作用下堆积而成。  相似文献   

20.
河北迁安市王孟庄铁矿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马兰峪复背斜-遵化穹褶束的东南部,其东南侧紧邻山海关台拱。处于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燕山构造体系的复合地带,基底构造为复式紧密褶皱。矿体赋存于太古界迁西群三屯营组一段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质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该矿床矿石矿物较简单,原岩建造应属基性熔岩和中酸性火山喷发为主夹沉积碎屑及硅铁质岩建造。矿床成因是由于海底火山喷发,携带大量硅铁质,以沉积方式成矿,后经区域变质作用使硅铁富集而成,因此王孟庄铁矿为受变质沉积铁矿床—受变质硅铁建造铁矿床通称为鞍山式铁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