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展览"昼夜平分"是由瑞士籍美国艺术家卡罗尔·波夫举办的一次七件雕塑作品的组合式展览。这一专门为现代艺术博物馆而打造的组合式展览,将诸如立方体、矩形和圆柱体等现代主义风格的元素和多种多样的材料,从巨大的工字钢、平滑的粉末镀层钢板到有机漂浮木、贝壳以及孔雀羽毛等成功嫁接起来,集中展现了卡罗尔·波夫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卡罗尔·波夫1971年生于日内瓦,毕业于柏克莱加州大学,目前居住于布鲁克林红钩社区。南布鲁克林的工业景观为她带来艺术创作的灵感。她的大量标志性选材如生锈的工字钢就是从附近废品站和建筑工地收集而来,还有其它偶然拾得且使用多次的天然艺术品,如孔雀羽毛和漂浮木等,都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流行的北加州美学风尚密切相关。虽然当时年轻的卡罗尔·波夫对这个时期不会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
<正>展览"昼夜平分"是由瑞士籍美国艺术家卡罗尔·波夫举办的一次七件雕塑作品的组合式展览。这一专门为现代艺术博物馆而打造的组合式展览,将诸如立方体、矩形和圆柱体等现代主义风格的元素和多种多样的材料,从巨大的工字钢、平滑的粉末镀层钢板到有机漂浮木、贝壳以及孔雀羽毛等成功嫁接起来,集中展现了卡罗尔·波夫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卡罗尔·波夫1971年生于日内瓦,毕业于柏克莱加州大学,目前居住于布鲁克林红钩社区。南布鲁克林的工业景观为她带来艺术创作的灵感。她的大量标志性选材如生锈的工字钢就是从附近废品站和建筑工地收集而来,还有其它偶然拾得且使用多次的天然艺术品,如孔雀羽毛和漂浮木等,都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流行的北加州美学风尚密切相关。虽然当时年轻的卡罗尔·波夫对这个时期不会  相似文献   

3.
本次展览的作品来自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展出的作品均是创作于1915年至1950年期间的美国现代艺术作品。展览以全新的眼光审视了该博物馆的这批美国现代艺术藏品,并将文化偏见视为20世纪上半页美国社会迅速转变的一部分。此次展览的作品包括油画、素描、版画、摄影和雕塑,汇聚了该博物馆中最著名的艺术品杰作,将其置于媒介与一些很少见诸公众却极具启发性的作品之中。在这些作品里,艺术家们表达出了那个时代的强烈情感和视觉倾向。  相似文献   

4.
正展览时间:2017.04.29-2017.07.30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身体·媒体Ⅱ"展览共展出来自12个国家的24位/组艺术家的29件/组作品。此次展览延续了2007年"身体·媒体"展览的主题,阔别十年后在技术发生了彻变的新时代语境下再次讨论新媒体与身体的密切联系,以装置、行为、摄影、影像以及更多难以界定的艺术表达方式,融入跨学科的协作模式,突破互动艺术展的边界。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6)
<正>展览时间:2017.04.29-2017.07.30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身体·媒体Ⅱ"展览共展出来自12个国家的24位/组艺术家的29件/组作品。此次展览延续了2007年"身体·媒体"展览的主题,阔别十年后在技术发生了彻变的新时代语境下再次讨论新媒体与身体的密切联系,以装置、行为、摄影、影像以及更多难以界定的艺术表达方式,融入跨学科的协作模式,突破互动艺术展的边界。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1)
<正>"美·遇"第八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于2019年12月13日在中央美术学院五号楼旋转展厅开幕。展览以"美·遇"为主题,意在展现在校研究生的艺术思考与创作实力,呈现新时代中国青年艺术创作的活力与潜能;意在激发艺术家思考美在新时代拥有的多种可能性;意在启示艺术家行动,为美的传播与推广作出贡献。展览从造型艺术、设计艺术、跨媒介艺术以及文字艺术四个方向征集了大量的作品,经过专家组的层层评审,最终选出了  相似文献   

7.
迷·影     
正展览时间:2017.06.21-2017.10.09展览地点:加拿大蒙特利尔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来自著名丹麦艺术家Olafur Eliasson,为观众提供了一场极具参与性的浸入式体验。展览以观众为主题,让观众除了观察作品也变成作品的一部分,成为主动的参与者,由此引导人们不仅将关注点放在所看到的事物上,还有自身看待事物的方式,即艺术家所说的"看见自己正在看见"。Olafur Eliasson的作品往往是难以捉摸的,光影错觉、天气现象、科学原理是其作品的关键要素。而本次展览的主题则是水和光:其中一件作品用闪光灯将喷水变成了一个转瞬即逝的雕塑,打破了时间的局  相似文献   

8.
迷·影     
《Planning》2017,(8)
<正>展览时间:2017.06.21-2017.10.09展览地点:加拿大蒙特利尔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来自著名丹麦艺术家Olafur Eliasson,为观众提供了一场极具参与性的浸入式体验。展览以观众为主题,让观众除了观察作品也变成作品的一部分,成为主动的参与者,由此引导人们不仅将关注点放在所看到的事物上,还有自身看待事物的方式,即艺术家所说的"看见自己正在看见"。Olafur Eliasson的作品往往是难以捉摸的,光影错觉、天气现象、科学原理是其作品的关键要素。而本次展览的主题则是水和光:其中一件作品用闪光灯将喷水变成了一个转瞬即逝的雕塑,打破了时间的局  相似文献   

9.
正本展览是传奇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艺术人生在中国最为全面的呈现,展览从匹兹堡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馆藏中精选近400件作品,其中包括首次于安迪·沃霍尔美术馆之外展出的摄影作品和文献物品,特别聚焦于安迪·沃霍尔身为摄影师和实验电影制作人的艺术实践。"成为安迪·沃霍尔"重新审视了与沃霍尔相关的大量文献资料与艺术遗产。基于对沃霍尔人生和多元艺术实践最新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Kapoor)于今秋在北京举办大型个人展览。作为安尼施·卡普尔在中国的首次美术馆级个展,将呈现艺术家横跨35年的重要艺术创作。展览于10月25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展,10月26日面向公众开放,呈现气势恢宏、自成一体的装置作品;此外,展览从11月11日起在北京太庙美术馆展出其情绪饱满、源自心智与灵魂的雕塑作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2)
<正>展览时间:2016.12.17-2017.05.21展览地点: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这次展览展出的浸入式装置作品来自阿根廷建筑师和视觉艺术家Tomas Saraceno。Saraceno的艺术实践源自对于物理现象、生物学、宇宙论、工程学的科学研究,其作品以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实用主义的和诗意的方式,把艺术、建筑与科学融合到了一起。该展览视觉上填满了空间,重新定义了观者与建筑世界之间的关系,为观者描述了未来城市的乌托邦。通过该展览艺术家  相似文献   

12.
2021年11月19日,如恩个展《之·间》于罗马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MAXXI)正式开幕.本次展览为"工作室参观"计划第四届,由MAXXI设计策展人多米蒂拉·达迪策划,将持续至2022年2月6日. 如恩从MAXXI的建筑设计档案馆馆藏中选择了意大利建筑大师卡罗·斯卡帕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汲取灵感,诠释斯卡帕的建筑理...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2)
<正>英国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Kapoor)于今秋在北京举办大型个人展览。作为安尼施·卡普尔在中国的首次美术馆级个展,将呈现艺术家横跨35年的重要艺术创作。展览于10月25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展,10月26日面向公众开放,呈现气势恢宏、自成一体的装置作品;此外,展览从11月11日起在北京太庙美术馆展出其情绪饱满、源自心智与灵魂的雕塑作  相似文献   

14.
<正>古根海姆博物馆近日举办了巴西杰出艺术家埃内斯托·内图的个人回顾展。展览共展出了他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创作的50余件作品,其中部分作品为了将能更好地安置于馆内不同的建筑空间而重新被组装,其它则是为了本次展览而专门创作。埃内斯托·内图  相似文献   

15.
正阿根廷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是一位能够重新审视艺术根本,反映人与自然、人与城市文明关系的艺术家,其作品总是吸引着众多观众参与、体验和分享,持续引发有关视觉、参与、空间、边界的思考和讨论。此次展览以中国文化元素和深圳高速创新发展的城市特点为灵感,通过装置、影像、雕塑、现成品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林娜 《建筑创作》2011,(5):10-11
2011年4月14日,中国首都博物馆迎来"约翰·波特曼艺术与建筑"展览。此次展览将从4月15日~6月12日,展出美国建筑师和艺术家约翰·波特曼先生50年建筑设计生涯中著名的建筑项目,以及由他创作的包括家俱、画作和雕塑在内的独家收藏。该展览分别于2009年在波特曼先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23)
<正>"大江·观澜——第二届昙华林国际版画邀请展"于2015年12月1日上午在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校区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共有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的57位艺术家共214幅版画作品参展。作品涵盖凸版、平版、凹版、孔版、综合版及传统水印木刻等多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艺术家们对激变的社会现实的真诚思考和激情表达。穿越时空的文化想象和跨越地域的文化重构,进一步凸显了版画艺术语言的国际性,投射出视觉艺术工作者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引起我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22)
<正>"2017中国写实画派十三周年展"于11月5日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写实画派与嘉德艺术中心联合主办,近30位艺术家的100多件作品成为中国写实画派13年的总结和回顾。此次展览的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神注入西方传统油画的写实技巧,着重表现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致力于追求作品的史诗性,引导观众展开哲理性思考。如,在《鸿门宴》创作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2)
<正>"胡同·家园"王良武油画作品展2014年11月14日至19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展览由北京美协、北京画院、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共同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此次展览共展出王良武近年来创作的油画作品60余幅,重点呈现了他20年来在油画创作特别是围绕胡同这一主题进行艺术探索所取得的成就。本次展览对王良武的艺术成就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围绕"胡同·家园"这一主题,将他多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进行集中展示。王良武的作品始终寻求在呈现具  相似文献   

20.
无限镜面     
《Planning》2017,(5)
<正>展览时间:2017.02.23-2017.05.14展览地点:美国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展览来自日本著名艺术家草间弥生(Yayoi Kusama),这是首次将艺术家创作的浸入式镜面装置和其他重要作品集中展示的展览。在这次展览观众将有机会看到Kusama6件奇妙的无限镜面装置和艺术家65年职业生涯中一些珍贵的档案材料,还有超过60件绘画、雕塑和纸上作品等等。展览追溯了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从最初的超现实纸上作品、"无限"绘画等到近期的画作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