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学术活动     
国际水力学研究协会第24届年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 国际水力学研究协会(IAHR)第24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9月9日至13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34个国家的500余名代表。收选论文300多篇,共刊印论文集五册,我国大陆学者提交论文八篇,九人参加会议,七次发言和电视演播,我国的台湾和国外留学生十余人也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为五个专业组和六个专题讨论会,即①极不规则水流及其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专业委员会与IEEE北京学组1989年学术年会于11月14日至18日在西安召开。参加年会的有IEEE北京学组的主要成员、城市供电专委会委员和各分专委会部分成员以及论文作者一百余人。这届年会采取了CIRED的会议形式,分为电网规划及设计、系统干扰及保护、系统运行及控制、供电设备四个分组。会上,由上海供电局屠三益同志作了参加今年召开的第十届国际供电会议的综述报告。四个分组计有43篇学术论文在  相似文献   

3.
第七届国际稀土钴永磁及其应用会议于1983年9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有70篇论文在会上发表,同时有一些产品样品与图片展出。共228人出席了会议,其中有来自日、美、西德、奥地利、法国、瑞士、加拿大、意大利等外国来宾65人。按专业分成机电、医、其它应用、磁性、矫顽力、材料及测量七个分会。国际稀土钴永磁及其应用会议是美国俄亥俄州头顿大学电机工程与磁学系K·J·Strnat教授于七十年代初发起的。我国从第四届会议开始参加了历次会议。1981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五届会议上,确定本届会议在北京举行。我国稀土学会即于81年10月开始筹备,于82年12月举行了国内论文预讲会,选出46篇参加本届会议,并于83年5月英语预讲会  相似文献   

4.
第8届开关电弧现象国际学术会议(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witching Arc Phenomena)(SAP'97)于1997年9月3日至6日在波兰罗兹(Lodz)市召开,来自19个国家的126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宣读了论文84篇。开关电弧现象国际学术会议开始于1970年,每四年召开一次,我国自第五届开始派人参加,笔者自第六届开始连续三届担任该会议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5.
<正> 1988年11月6日~1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航天部第四届低温技术研讨会。到会的有部内外24个单位共44名代表。参加交流的学术论文共有36篇,大会宣读32篇。上海发电设备研究所代表在该研讨会上作了《液氦连续流恒温器》论文报告。  相似文献   

6.
应日本有关方面的邀请,我国第一机械工业部派出四人小组,参加了第十届金属表面技术国际会议。 现将上述国际会议上发表的部分论文情况综述如下。 Ⅰ、会议概况 第十届金属表面处理国际会议于1980年10月12日至16日在京都国际会馆举行,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的719名代表参加。会上共宣读了106篇论文,其中:电镀16篇、合金电镀7篇、化学镀7篇、功能性镀层7篇、复合镀层10篇、铝阳极氧化11篇、化学转化膜4篇、涂漆工艺9篇、高温处理8篇、刻蚀和抛光4篇、腐蚀和钝化11篇、表面理处方法8篇。  相似文献   

7.
第九届国际磁体技术会议(MT-9)于1985年9月9日—13日在瑞士苏黎世召开,这是在磁体技术方面国际上有代表性的一个会议,每两年一届,每届都有西欧、美国、日本等二、三十个技术发达的国家参加。本届会议的人数约为三百八十多人,报告二百四十余篇。中国从国内前往参加的五人,另有留学生从国外前往的五人,共十人。  相似文献   

8.
国际供电会议是欧洲研究中压电网的一个学术组织,到目前为止,一共开了九次会议.第七届和第八届我国派观察员列席了会议,第九届国际供电会议,于1987年5月4~8日在比利时的列日城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42个国家,会议人数达1142人。除欧洲成员国外,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和巴西等国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我国参加这次会议的是。华东电管局的马延绪、上海电力工业局的屠三益和吉林电业局的王之礼三位同志。会议共发表论文99篇,其中包括我国三位与会者的论文三篇。会议期间,英、法等十几个国家还展出了供电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第六届国际气体电介质会议于1990年9月23日至27日在美国田纳西州的诺克斯维尔举行。来自17个国家的12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在14个分组会上宣读和张贴的论文共74篇,内容从基础物理过程和放电机理到不同电压下击穿特性和工业应用的经验,并对气体电介质今后研究方向和工业应用前景进行了专题讨论。国际气体电介质会议是由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主办的,第一届会议于1978年举行,以后每二年开一次直至第四届会议,从第五届开始改为每三年开一次,会议地点都在诺克斯维  相似文献   

10.
第五届国际直线驱动与工业应用会议(LDIA2005)于2005年9月25-28日在日本神户谈路岛举行。会议由工业应用协会日本电气工程师学会主办,日本神户大学承办,来自15个国家的代表197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发表论文133篇。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第三届国际熔断器学术会议于1987年5月11~13日在荷兰Eindhoven(恩荷温)召开,这次会议由恩荷温技术大学和荷兰微型熔断器厂联合举办。会议有19个国家,103名代表参加。会上宣读并讨论了30篇论文。我国是第二次参加熔断器国际性学术会议,这次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各派一名代表参加会议,并提交论文3篇在会上宣读和讨论。代表们对我们提交的论文很感兴趣,要求交换详绌资料。通过会议交流,使我们对世界各国当前熔断器的制造水平,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正>第三届“电接触、电弧、电器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议,英文名称为3rd“International Con- 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Arcs,Apparatus and their Applications”,简称IC-ECAAA'97会议,将于1997年5月19日至22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发起,西安交通大学主办。这一国际会议已召开了两届,第一届于1989年召开,论文集收集了89篇论文,第二届于1993年召开,会议论文集的论文数量增至106篇。两届会议的国内外代表均达到100余人,一大批国际上电器技术领域的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以及第二届会议国外代表人数较第一届有明显增加,说明这一定期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正日益受到国际学术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 1992年9月6日至10日,第15届国际真空放电及绝缘会议在德国Darmstar技术大学召开。 中国、日本、德国,美国等26个国家的近300名学者、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主席为德国的Knig教授。会上共发表了166篇论文,我国提供了7篇。论文内容分成:1)真空绝缘理  相似文献   

14.
第七届国际电磁场数值计算会议(COMPUMAG)于1989年9月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组团出席了这次会议。现将会议简况介绍如下。 1.会议概况会议于9月3日~7日在东京京王饭店举行,主席为本届COMPUMAG国际指导委员会主席、东京大学Miya教授。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22个国家,200多名代表,总共提交了219篇论文。中国代表团由8人组成,另有2名中国在国外的留学生亦参加了会议。这次中国代表团共带去26篇论文,其中1篇为宣读,其余为书面张贴。会议于9月3日  相似文献   

15.
中日绝缘诊断技术讨论会每二年一次,第三届于1994年在日本大皈举行,国内同行40人参加、发表论文50多篇.第四届会议拟与亚洲电介质和绝缘国际会议、我国工程电介质第四届讨论会、绝缘材料和绝缘技术第六届讨论会联合举行.该年正遇交通大学建校100周年,会议定于1996年10月8日至1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科学馆举行,估计国外同行也将有近百人将来参加.会议主要议题是有关绝缘理论、绝缘材料及工艺、绝缘系统及诊断技术、绝缘老化等内容。为便于国际交流,论文集及文章宣读等全用英文,欢迎国内外同行踊跃参加.论文摘要不超过300字,一式两份…  相似文献   

16.
火电专委会汽轮机分专委会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九日至十月二十四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了第三届汽轮机学术年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有关科研、设计、高等院校、制造和运行等66个单位109名代表。 本届学术年会共收到送审论文120篇,经初审和评审会议复审评定共录取论文113篇,最后实际在大会宣读的有7篇,分组会宣读68篇,散发交流的18篇。  相似文献   

17.
学会动态     
中南、西南八省区第四届电工技术交流会召开湖北、湖南、河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中南、西南八省(区)第四届电工技术交流会于1987年元月8日至13日在桂林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电工技术方面的专家与论文作者共68名,经审核推荐给会议的论文共73篇,其中电器类36篇,电力电容器、电缆、电工材料类12篇,计算机应用及自动控制类9篇,电能源类等16篇,与会代表通过大会交流与讨论,认为有些论文达到了国内先进的学术水平,有的论文对解决现有生产实际问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这是一次中南、西南八省(区)广泛沟通电工信息,推动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以及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会议。会议认为今后要进一步根据地区特点开拓电工技术。经过与会代表之间磋商,会议决定第五届和第六届中南  相似文献   

18.
四机部派出四人组成的小组于1980年9月27日到10月16日参加了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铁氧体会议,会后还参观访问了十三个有关单位。本届会议共有507人参加,其中大部分是日本人,外国人有143人,会上共发表了论文226篇。我国是第一次派代表参加这个学术会议,会上四机部1409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都发表了论文,台湾也有11人参加会议,但未发表论文。会议  相似文献   

19.
1.会议概况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交流会是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每3年召开一次。第四届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交流会于1990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常州市召开。参加会议代表139名,来自全国20个省市,74个高校、院所和企业单位。本届学术交流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56篇,会上宣读80篇,书面交流76篇。论文宣读分大会报告和小组报告。小组报告分三个会场,进行8个专题报告:《高压电机绝缘》《高压输变电绝缘》《浸渍漆与树脂》《漆  相似文献   

20.
《湖南电力》2011,(3):F0002-F0002
2011年5月8日至11日,输变电设备防冰减灾技术实验室一行12人,在实验室主任陆佳政博士带领下,在重庆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大气结构物覆冰会议(IWAlS2011)上初次集体亮相,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此次国际大气结构覆冰系列会议为首次在中国举行,来自79个国家的196名代表参加会议,收录相关论文187篇,其中防冰减灾实验室在本次会议上宣读论文11篇,海报登出论文5篇。防冰减灾实验室主任陆佳政博士作为大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