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一书从社区宜居性的视角,分析了宜居性内涵的升华与城市科学发展的内在联系,系统地探讨了社区绿地、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宜居性规律,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许多城市旧区面临土地资源稀缺、基础设施滞后、公共绿地偏少等问题。这些问题使旧区改建变得非常困难。而"口袋公园",其自身具备微小、便捷、能见缝插针等特点,可以充分利用旧区的闲置土地,建成供人休息、游憩的"口袋公园"。基于此,本文以桂林市七星区建干路为例,研究将"海绵城市"理论与"口袋公园"建设相结合。在旧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过程中引入"口袋公园",在"口袋公园"选址与建设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以解决旧区绿地空间缺乏和排水设施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在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导致社会阶层分化现象日益加剧,社会群体无法公平享有公共绿地资源,尤其是老年人群体。以北京市主城区133个街道的340个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改进公园绿地供给模型,基于供需关系等评价城市公园绿地供给公平性,提出公园绿地优化布局方案。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公园绿地供给模型充分考虑了不同公园类型及公园质量。(2)研究区域内46.6%的公园绿地总供给无法满足老年群体需求,区域主要聚集在北京市二环至五环;相比游园、区域公园和市域公园,老年群体享有社区公园绿地供给的机会更多。(3)老年人享有的公园绿地供给未能达到社会正义的底线要求。在海淀街道、上地街道、大屯街道等区域新增公园绿地,提升望京公园、地坛公园等的公园质量是促进绿地公平性的有效手段。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的决策提供支持,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冷红  许晟凡  袁青 《风景园林》2023,(12):33-39
【目的】绿地空间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效应已获得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集中于发达国家,且多涉及区域绿化平均水平方面,因此探索中国社区层面下绿地空间各要素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从绿地规模、质量、布局3个方面,探索社区绿地与城市居民心血管健康的统计学关联性,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结果】住区绿地率、绿地感知质量、街道绿地邻近性、公园绿地邻近性与居民心血管健康显著相关,且各要素在不同经济水平下的社区相关程度不同。【结论】明确了绿地空间在社区层面对居民心血管健康的作用,可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韩正梅  叶丰明 《山西建筑》2011,37(22):10-12
对城市公共空间与旧区公共空间更新作了初步叙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城市旧区用地布局现状,分析了城市旧区公共空间更新和用地布局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旧区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完善,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地,激发旧城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艳霞  蔡祖亮 《风景园林》2023,30(1):110-118
【目的】为探索老年人对公园绿地需求的独特性和存在问题,分析老年人口布局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响应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外环内城区2010和2020年的老年人口数据以及相关城市公园绿地数据,运用综合老龄化指数(CAI)和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Ga2SFCA)法对不同出行方式下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区域内街道人口老龄化加深现象明显,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扩散趋势;2)区域内社区公园绿地的供给总量有所增长,但老年人人均供给量依旧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3)公园绿地综合可达性与人口老龄化在空间变化上并不匹配,区域东南侧街道的公园绿地供给缺乏较为严重。【结论】进一步提出增加社区公园绿地、优化存量绿地、完善交通网络等具体措施,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社区生活圈规划的 最小单位,也是城市建设、城市运营与城市居民 生活的最基本单元;社区绿地作为社区生活圈 公共服务的重要环节,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 增进福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5分钟 社区生活圈与社区绿地建设的双重背景下,本文 以天津市新兴街道11个社区生活圈绿地为例, 通过因子分析与熵权计算确定主要因子与评价 指标,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建立主—客观绿地 质量研究模型,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提升生活 圈绿地质量的优化策略。结果显示,因子类型可 划分为活动保障、景观要素与空间特征三大类; 多数5分钟社区生活圈绿地质量普遍较高,而永丰里生活圈和土山花园社区生活圈受社区公园绿地和游园绿地的影响,总体绿地质量较差;主— 客观分析模型显示,5分钟社区生活圈绿地中,活动保障与空间特征因子对5分钟社区生活圈绿 地质量具有较大影响,景观要素因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传统空间的社会功能,结合现代城市活动空间社会化与专业化之间的矛盾以及旧区改造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研究传统社区中的邻里交往空间和居民行为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城区空间的不断扩大,导致城市下垫面不断硬化,城市水文被人为改变,城市内部洪涝灾害频发。社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与居民最息息相关的绿地系统,其对于雨水的渗透、滞留、过滤及储存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严寒地区的社区绿地雨洪管理方法更应该关注。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对于BMPs(最佳雨洪管理措施)、LID(低影响开发)和WSUD(水敏性城市设计)等城市雨洪管理体系进行概述,并且结合社区绿地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希望为国内特别是严寒地区的城市社区绿地雨洪管理体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三年来,天津市政府把整修街道列为改善城市人民生活的实事之一,对旧区一条街一条街地进行综合性整修,取得了改变城市面貌的明显效果,摸索出加强城市管理和改造旧区的新路子。从已整修过的一百四十余条街道观看,呈现着环境优美,街景绚丽,城市面貌迅速变化,受到各方面的称赞,引起国内外的反响。正如李瑞环市长所指出的  相似文献   

11.
龚兆先  邓毅 《建筑科学》2012,(1):104-107,73
城市空间的扩展深刻影响城市绿地空间系统在边缘扩展中的格局与功能。相关规划应充分利用可行的定量方法,准确把握城乡边缘带绿地相关动态的特征与要求,以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有效性,促进建成区绿地空间的持续优化与提升。本文剖析了城市绿地空间边缘扩展中的问题与需求,并提出规划导控的适宜程序及相应可行的定量辅助方法,以期为建成区绿地空间边缘扩展所涉相关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城市街旁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街旁绿地更直接地影响着城市景观。街旁绿地一般包括街道广场绿地、沿街绿化用地等,这些绿地一般面积小、数量多、分布广、可达性强,可为市民休闲、健身、交往、出行等多元行为模式提供场所。该文通过对街旁绿地中游人的构成、活动特征及街旁绿地设计的现状问题分析,提出了设计应"以人为本",并注重以"细节提升品质",从便利性、安全性、舒适性、参与性、愉悦性、私密性和整洁性七个方面论述设计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自行开发的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PPGIS)微信程序获取哈尔滨冬春交季时段居民绿地体力活动的空间定位信息,结合以百度开放地图、脉策数据网等渠道获取的哈尔滨绿地类型、规模、形态等规划特征,和住宅小区、交通路网、商娱设施等建成环境特征信息,利用叠图可视化分析法,在明晰绿地体力活动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识别影响体力活动的绿地建成环境特征。研究发现,哈尔滨冬春交季时段居民绿地体力活动的空间范围覆盖面广但分布集中;绿地的环线区位、类型、规模和形态等规划特征和其周边住宅小区、交通路网、公交站点、商娱设施及附带商业开发的风景名胜资源等这些所在地的建成环境特征对体力活动影响显著。以上结论从居民日益增长的体力活动需求视角出发,为城市绿地及建成环境更新提供理论依据,致力于通过提升绿地服务效率来提高体力活动到访率,从而提升全民健康体质,将"健康中国"理念落地为绿地空间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14.
曾欣怡  宋钰红 《中国园林》2023,39(9):126-13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区域的识别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昆明市中心城区为例,首先对绿色空间进行解译,再运用MaxEnt模型识别关键物种分布区域,同时使用InVEST模型对生境质量进行评估,最后将绿色空间、关键物种适生区、生境质量分布进行叠加,分析昆明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区占中心城区面积的38%,占中心城区绿色空间面积的89.5%。高生境质量绿色空间及核心绿色空间主要分布在城郊山地区域,整体性较强。关键物种分布绿色空间主要分布在建成区内城市绿地、河流或水面周围,分布较为零散。研究结果为城市绿色空间未来规划中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构建城市海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优化绿地景观格局以提升城市整体滞蓄能力的方式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沈阳市三环内建成区为研究范围,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城区、场地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进行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与内涝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在城区尺度上,各类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于绿地滞蓄能力影响大小依次为绿地规模特征指数>绿地形态特征指数>绿地分布特征指数;在场地尺度上,各类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于绿地滞蓄能力影响程度依次为绿地分布特征指数>绿地规模特征指数>绿地形态特征指数。通过量化研究得到了不同尺度绿地景观格局对于滞蓄能力的影响规律,可在未来的海绵城市规划中,为不同层次绿地系统布局的规划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是人工与自然耦合的城市景观之一,是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的利用是提高居民身心健康及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为验证城市绿地对居民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杭州市主城区内所有大于1hm2的绿地为研究对象,在对665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Arc GIS技术分析杭州主城区绿地空间布局,应用似不相关回归方程(SURE)对居民身体健康福祉、心理健康福祉、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游玩绿地频次(游玩次数、停留时间)、在绿地游玩项目、绿地空间布局,以及受访者个体属性和感知等,均会对居民身心健康福祉和满意度产生不同维度和程度的影响,其中,绿地利用程度和地理空间比个体属性和个人感知对居民的影响程度更大。最后,从增加街头绿地数量、合理扩大绿地面积、增加可达性3个方面对杭州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广思 《城市规划》2013,37(5):80-84
城市绿地统计存在多种方式。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国家园林城市遥感调查与测试、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中的城市绿地分类、城市地域和人口统计、城市绿地指标计算方式的比较分析,发现上述3种工作中的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绿地面积、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重要指标计算结果差异较大,其原因是在统计中各系统对于部分城市绿地基本属性的认识不一致,以及统计精度要求不一。  相似文献   

18.
气候是影响城市绿地的基础性自然因素,定量研究气候对建成区绿地率的影响,利于合理调控城市绿地建设。以中国县级市及以上城市为样本,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锡尔系数等方法,探究1996—2015年不同气候区划建成区绿地率区域差异状况。结果表明:1)从发展水平看,不同气候区划具显著差异,热带高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区高于半干旱、干旱区,其中,热带与湿润区、半湿润区城市重合度高,是气候优势区位;2)从差异度看,不同气候区划差异度具明显区别,温带差异度高于热带,干旱、半干旱区高于湿润、半湿润区;3)从差异分解看,温度带间建成区绿地率不平衡对全国总差异的影响度大于干湿区间,温度带间差异是我国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以期为揭示气候对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影响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外高桥东沟楔形绿地是整个上海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承担着新市镇重要的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功能。市政配套道路绿化规划是在绿地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对周边住宅、商业、休闲等功能区域的影响,把道路景观融入整个地域的环境氛围中,营造出人、车、环境相互和谐的宁静交通,打造出舒适、宜居的国际化社区。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构建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城市化发展迅速,生物多样性日益受到威胁,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稳定性差,将直接影响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对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的主要生态功能、稳定性及其关系进行阐释,论述了生物多样性影响群落稳定性的生物途径和非生物途径.在已有关于城市街区尺度生物多样性指标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构建的原则,并基于生物多样性对城市绿地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