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创新是建筑设计领域中一直探讨的话题.本文以地坑院文化为核心,探索继承传统文化的建筑与城市、市民之间的关系,以三门峡市地坑院博物馆概念性项目为例,以传统地域民居——地坑院为地景博物馆肌理,提取地坑院民居的功能进行符号转译,回溯三门峡地区地坑院移民的村落记忆.并从市民生活的需求性出发,探索地下游客与地上市民的和谐共生以及博物馆与森林公园的有机融合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浚县古城墙历史片区的保护更新探究为例,提出“有机历史,活态共生”的构想.着重阐述通过对古城墙历史片区第一印象的重塑,古城墙和护城河景观带的改造以及文化步行街的设立等方法,变静态的历史片区为活态的生活载体,从而为当地居民、建筑遗存与传统文化的和谐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6)
我们生活在符号的世界里。符号是大脑对生活中图形的简化理解与记忆,在某种程度上替代文字传达使用者的情感,从而减少沟通中产生的误解。然而,符号总归是一种代号,对符号背后文化的理解和认可才是关键。文章结合符号学、语言学和艺术设计学的相关理论,深入探讨表情符号的影响力、符号所带来的价值以及人们对符号的审美认可度,以期推动视觉符号的进一步研究与拓展。  相似文献   

4.
上海南京东路世纪广场设计项目旨在营建具有吸引力和生机的城市市民文化空间,为市民及游客提供高品质的具有亲和力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为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提供富有活力的场所。通过对该建成项目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以及特色塑造等创新点的回顾,对城市公共空间市民性作一次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成都铁像水街为例,探讨了项目设计中延续传统街巷空间特色、风貌以及文化的手法,并从街巷布局、生活习性、文化符号、植物景观等方面阐述了街巷的设计思路,分析了具体的景观营造手法,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城市记忆的复苏。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整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传承历史文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发生的“舞台”,支持着城市市民的公共生活与各种行为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公众素质、塑造公众良好行为风尚。  相似文献   

7.
邓雅琴  牟江 《山西建筑》2014,(32):21-23
通过对广汉古城墙区位状况、历史进程以及现状的分析,为合理开发广汉古城墙功能,在分析了广汉古城墙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从文化挖掘、材料融合、环境整治等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广汉古城墙的保护对策,该对策不仅有利于广汉古城墙与城市的和谐发展,还可为其他古城墙保护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大同古城墙的历史背景及景观价值,分析了大同地域文化在古城墙建设中的作用,并从传统文化与思想情感层面入手,阐述了复建的古城墙成为城市景观新元素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创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文化.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文献收藏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以及建筑物的文化符号功能等,构成了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文化要素,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0.
历史街巷与旧宅反映了城市一定历史时期的市民生活的印痕,对其进行保护与整治能生动体现城市的历史与文化。通过对长沙市历史街巷与旧宅的选择,保护的原则、内容与方法进行探讨,以探求延续城市历史风貌与特色的方法,存留城市生活的记忆。  相似文献   

11.
王单单 《世界建筑》2014,(11):127-129
在相对缺少文化设施的情况下,首尔东北部需要一个新的文化空间,来为市民提供享受文化生活的平等机会.为了再现芦原区遍地芦苇的情景,韩国三友综合建筑师事务所的设计团队形象化地设计了一座文化山坡,与博物馆公园完美相融.博物馆犹如一片白净并入山坡,为该区单调的高楼公寓增添了不少活力,并提供了自然友好的文化空间.绿色公园与艺术博物馆的融合逐渐成为一种独立景观.  相似文献   

12.
广州南粤先贤馆位于越秀区惠福西路北侧,紧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该馆是广州市重点文化项目工程,用于展示孙中山、梁启超等56位在广东经济、政治、文化与军事等各个领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名人及其事迹。方案本着“断代清晰,气韵契合”的设计理念,从建筑布局、形式、空间以及细部等方面着手,力图将新建筑更好地融入到历史环境之中,是对历史环境更新保护的一次设计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3.
汤叶苹 《中外建筑》2010,(5):146-148
现存于城市的古代建筑是城市的文化瑰宝,必须加以保护;此外,古建筑蕴涵丰富的建筑美学特色和地域人文特点。本文结合项目实例,详细阐述了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并对其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特点、作用和修葺保护措施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李凯 《山西建筑》2010,36(8):47-48
对平遥古城进行了介绍,从保存最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研究了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指出平遥以传统民居为基础,加上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和古街、古巷、古建筑及其他文物古迹,使古城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达到了很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宁小卓 《中外建筑》2014,(10):44-48
古施州城楼城墙遗址是我国现存不多的宋至清时期山城防御工事之物质见证与优秀代表,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然而,800年的悠久历史与时代变迁,不可避免地使这一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了岁月沧桑和衰败残破的面貌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如何能协调好文物保护与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多方利益关系,既能有效保护这一遗址,又能充分展示其魅力,发挥其社会价值,构成本文的研究重点。文章基于现有资料与实地勘察,首先对该遗址的特色与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价,其次对其本体、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估,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与整治建议,希望能为古施州城楼城墙遗址的有效保护提供一些思路,为保证其永续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周华旭 《城市建筑》2014,(6):251-251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必须不断优化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制定详细、合理的优化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广东惠州西湖风景名胜理法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仕然 《风景园林》2012,(3):153-157
惠州西湖位于古惠州城西,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颍州西湖齐名。借助古籍文献如史籍、地方志、诗文、考古成果和图像资料,辅以实地考察、测绘等研究方法;以古代风景园林理法之“相地”、“明旨”、“治山理水”等程序对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进行分析。湖具有:供水惠城、蓄纳洪水、军事设防、兴农旺渔、维持生态和风景游览等功能。古人在修筑拦水堤、城墙和路堤的过程中兼顾了水域形态整治和局部景观的塑造,从而奠定了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山水间架。归纳总结景点的造景手法,核心是“因借”,即凭借自然、人文因子造景:主要有借山、水的“三远”造景,借烟雾、方位朝向和借植被花果之色彩造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古民居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态,凝聚了各族人民的风俗文化和精神创造,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也有一定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对我国居住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分析我国古民居建筑特征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现存古民居的火灾状况和消防现状作了分析;结合其布置格局及结构特点对古民居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的影响,对我国现存古民居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作了重点讨论,并就解决的方法和思路提出了设想.古民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结合其特有的建筑结构类型,利用当前已有的技术手段和新型的消防设施保护好这份遗产,是当前古建筑消防保护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全面论述了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意义,对提高和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促进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有很重要的作用。古建筑是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物保护中重要的一项。原因在于建筑物的功能不仅是作为生产、生活的物质资料,而且它还有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政治表现、艺术欣赏、历史见证等方面的作用。要保护古建筑的理由有(1)古建筑是启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2)古代建筑是研究各门历史科学的实物例证;(3)古建筑是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4)古建筑是人民文化、游息的良好场所,是开展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把古代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实物作为研究历史科学的实物例证,把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下来的经验为今天的建设作为参考,总之一句话,就是:“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