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磨刀门历史地貌学研究看口门整治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磨刀门水道历史时代变迁磨刀门是珠江八大口门中最大的一个,排洪量占西、北江总排洪量21.5%。1968年下泄量达13,380秒立米,占马口站流量32.9%,占西、北江总流量24.7%。它又是潮差最小的一个,平均潮差只有0.86米,最大落潮差为2.29米,最大落潮  相似文献   

2.
磨刀门是西江主要出海口门,其排洪量为八大口门之冠,在珠江三角洲水系中有极重要地位。因此磨刀门整治规划是珠江三角洲整治规划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畅通尾闾,提高泄洪排涝能力,综合开发海坦资源,满足各经济部门的发展要求,为四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一、伶仃洋淤浅成河所需的时间问题国内学者研究伶仃洋的淤浅完成时间,差距很大,如侯晖昌(1976年——发表此方面内容著作的年份,以下同)认为需要74年,而李平日(1984年)则认为需要834年,相差10倍以上。其他学者计算数据为:王文介(1982年)和欧兴进等(1984年)为156年;胡嘉敏(1979年)为176年;徐君亮等(1984年)为150~200年;董兆英等(1984年)为200年;黄镇国等(1982年)为大于834年等等。  相似文献   

4.
实施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后,原浅海区变成"一主一支"(磨刀门主干排洪通道和洪湾航运通道)的河道格局,通过采用实测水文、地形、遥感、调查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整治工程对排洪、防潮、航运、灌溉、排水、供水、滩涂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效果,并与规划预测作对比,评价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黎开志 《人民珠江》2005,(3):8-10,50
实施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后,原浅海区变成“一主一支”的河道格局(磨刀门主干排洪通道和洪湾航运通道),通过采用实测水文、地形、遥感、调查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分析迄今为止整治工程在泄洪、防潮、航运、灌溉、排水、供水、滩涂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效果,并与规划预测作对比,评价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 磨刀门是珠江入海八大口门之一,其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居八大口门之首。口门围垦整治工程经水利电力部批准,已于1983年12月上旬正式动工。经调查研究,工程将对水文、防洪排涝、灌溉、河  相似文献   

7.
磨刀门拦门沙区域的泥沙沉积与口门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口磨刀门作为西江的主要出海口门,也是珠江三角洲重要的泄洪通道.应用实测资料和数学模型综合分析了磨刀门拦门沙区域的动力特点和泥沙搬运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三、横洲外滩槽的变化近二十年来,横洲外交杯沙变化较大,往往槽滩换位,令人扑索迷离。1964年交杯河仅有一条沙脊出露水面,1977年则有两条,1984年第三条沙脊出露,而且第四条正发展中。该处外无屏障,直接受波浪冲击,影响是较大的,已露出水面的各条沙脊,形状一条比一条弯曲,显然不是  相似文献   

9.
磨刀门是西江的主要出海口门,年泄洪量和输沙量为珠江八大出海口门之冠。由于河口的自然延伸和水道的冲淤变化,对防洪、排涝、灌溉等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通过分析整治前后口门附近水文要素的变化,研究整治工程对防洪防潮、排涝、灌溉、供水水质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珠江河口磨刀门整治后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磨刀门是珠江八大口门之一,为珠江三角洲主要泄洪通道和输沙出海通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磨刀门水道进行了整治规划和综合治理,磨刀门内海区整治后形成今日的规则河道(横洲水道),该文就磨刀门整治前后的演变及其历史演变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磨刀门河道演变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指出河床演变的结论是在特定的时空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3年3月29-31日河口拦门沙外固定船载和座底三脚架观测数据,分析了磨刀门河口细颗粒泥沙絮凝体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磨刀门河口水体中絮凝体约以62.5μm为临界粒径分成大、小絮凝体两种存在形式,且以小絮凝体组分为主;磨刀门河口水体盐度对絮凝体发育影响作用不明显,含沙量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絮凝体发育;波流动力是控制絮凝体发育的主要因素,其中流速大致以0.32 m/s为临界值,波浪以0.75 m为临界有效波高,均对絮凝体的发育存在双重影响作用。波流联合动力对絮凝体发育影响较为复杂,不同阶段对絮凝体发育主控因素有所差异,磨刀门河口细颗粒泥沙的絮凝临界剪切应力约为1.25N/m2,波、流同时达到絮凝临界值时为絮凝体发育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2.
钱挹清 《人民珠江》1997,(3):25-26,51
阐述了开辟磨刀门洪湾至澳门出海航道,对发挥西江水运优势,促进珠海,澳门经济繁荣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出海航道建设与河口综合整治相结合的必要性;研究了航道整治的规划措施,指出结合澳门附近水域的河口整治,开辟洪湾至澳门出海航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磨刀门是西江的主要出海口门之一,其分流最约占上游马口站的1/3,年输沙量则约占马口站年输沙量的30%,马口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38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7,660万吨。表1列出近二十年磨刀门上下游边界各测站水流动力条件的一些特征值的变化情况。磨刀门的年输水、输沙量与马口站的百分比一直是较稳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情况 1.特点磨刀门口门是一个强迳流弱潮河口,在珠江三角洲八大口门中,泄洪和输沙量比重最大,约占西江马口站的三分之一,是西江的主要排洪通道。口门的灯笼山站年平均潮差为0.86米,中水时期的山潮比值为2.1,1968年最大泄洪流量为13,880秒立米。  相似文献   

15.
珠江河口在近30年进行了大量的整治工程,不同工程对河口的影响散见于文献之中。为方便研究人员了解已有整治工程的情况并开展下一步研究,该文以东四口门中的横门和西四口门中的磨刀门为例,简要叙述了磨刀门、横门的整治工程对河口水动力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磨刀门和横门在整治工程后的河床演变。  相似文献   

16.
王世俊 《人民长江》2013,44(21):19-23
通过对磨刀门开发治理历史过程的回顾,结合磨刀门河口动力地貌、河口结构与功能及综合治理方面的相关研究及主要认识,对磨刀门河口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展望磨刀门河口未来的研究方向,认为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 河口界面理论研究;② 人为活动影响下的河口响应定量研究;③ 新形势下磨刀门口外滩槽演变规律及整治方略研究;④ 口外波浪观测及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磨刀门整治试验工程前后内海区冲淤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分八大口门注入南海,珠江的西江干流主要出口在珠江三角洲西侧的磨刀门,为强迳流弱潮流河口。西江马口站多年平均流量7490m~3/s,最大流量54400m~3/s。经磨刀门出海的洪水量约占马口流量的33%,占西北江洪水总量的25%。马口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7418万t,其中经天河下泄的泥沙为4313万t,占58.14%。汛期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94.6%。三灶站平均潮差,大潮为1.38m,中  相似文献   

18.
利用磨刀门水道百顷头以下至挂定角水闸之间8个水厂/水闸的表层盐度数据,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方法并结合Surfer工具,绘制磨刀门水道近三个月0.5‰、2‰、5‰、8‰咸界(即盐度等值线)的纵向逐时分布图,并对其运动规律进行探讨,特别对0.5‰咸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咸界变化具有明显的半月周期特点,相位上比潮差周期提前2~3天;在一个潮周期中,咸界在大潮向中潮转变过程中变化剧烈,并在中潮附近达到最小值;而在中潮向大潮转变过程中变化平缓,并在中潮附近达到最大值;当上游流量稳定在枯季平均流量附近时,最远咸界主要受潮汐涨落影响,走势与潮汐变化基本一致,当流量显著减少时,最远咸界变化表现为负斜率的走势,当流量显著增大时,则表现为正斜率的走势。  相似文献   

19.
从河道变迁看珠江三角洲的整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三角洲的分类①从地貌学观点,我国三角洲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多沙善变的黄河三角洲类型,它是北方多沙河口处形成的三角洲;二是强潮河口三角洲,如长江三角洲;三是放射状汊道系统的三角洲,如珠江三角洲。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实测资料分析及遥感技术应用等手段,对珠江口磨刀门口门治理的规划方案进行研究和论证,并据以优选对防洪、潮排、潮灌和航运较为有利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