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下一代的IP网络将是一个以IPv6协议族基础之上的统一IP网络,本文首先介绍IPv6协议的技术特点,以及实现IPv4协议到IPv6协议的过渡,并着重描述了IPv4向IPv6的转换的NAT-PT技术实现原理及算法.  相似文献   

2.
IPv6过渡机制协议测试的方法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Pv6协议是因特网的新一代通信协议,如何实现从IPv4到IPv6的过渡是IPv6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IPv6过渡机制协议定义了一系列从IPv4到IPv6的过渡机制,为了保证各种IPv6过渡机制协议实现版本与IPv6过渡机制协议标准的一致性以及不同IPv6过渡机制协议实现之间的互操作性,以确保IPv4到IPv6的顺利过渡,需要对各IPv6过渡机制协议实现进行协议的一致性测试。本文给出了对IPv6过渡机制协议实现进行协议一致性测试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对现有的几种不同的IPv6过渡机制协议实现进行了测试并给出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3.
分析SOCKS5协议中代理机制的实现,IPv4和IPv6间的通信机制以及该机制对解决IPv4和IPv6协议互操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从IPv4到IPv6过渡的三种常用机制: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和NAT-PT(网络地址-协议转换)技术,建立一个小型、简易的实验室,具体给出了NAT-PT的实现技术方法和步骤,最后通过NAT-PT网关的地址和协议转换功能成功将IPv6和IPv4数据包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5.
IPv4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互联网IP技术,作为网络基石的IPv4,逐渐暴露出很多难已克服的问题和缺点.IPv6则是下一代的IP协议,注入了许多新内容,IP协议将慢慢从IPv4过渡到IPv6.本文将介绍IPv4的局限性,以及IPv6的诸多优点,展望IPv6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分析已有的IPv4与IPv6的socket接口和实现,设计了一种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的通信模块.该模块利用类继承,为基于IPv4、IPv6双协议栈的软件开发提供了统一的底层通信功能编程接口.采用该模块,还可以方便地升级原有只支持IPv4通信的软件系统,使其支持IPv6协议.该模块已应用于NGI网络监测分析系统NetTurbo.  相似文献   

7.
移动IPv6快速切换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本的移动IPv6切换延迟太大,不能满足实时业务的要求.因此IETF提出了基于隧道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对移动IPv6的切换性能进行了分析,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下提出了一种实现基于隧道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结合使用链路连接触发器和快速路由器公告,实现了将无线接入点链路地址快速映射成其连接的接入路由器信息,并且使用接入路由器信息缓存机制来优化切换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达到了很好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从IPv4到IPv6过渡的三种常用机制: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和NAT-PT(网络地址-协议转换)技术,建立一个小型、简易的实验室,具体给出了NAT-PT的实现技术方法和步骤,最后通过NAT-PT网关的地址和协议转换功能成功将IPv6和IPv4数据包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9.
移动IPv6快速切换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的移动IPv6切换延迟太大,不能满足实时业务的要求。因此IETF提出了基于隧道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论文对移动IPv6的切换性能进行了分析,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下提出了一种实现基于隧道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结合使用链路连接触发器和快速路由器公告,实现了将无线接入点链路地址快速映射成其连接的接入路由器信息,并且使用接入路由器信息缓存机制来优化切换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达到了很好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10.
WE6: 实时高效Windows平台IPv6网络模拟器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6网络需要新的网络协议和设备。在将新设备应用到实际环境前,需要大量的实验对设备和协议进行验证。网络模拟器是进行这类实验的有效工具。为此,设计了一种同时支持IPv6和IPv4协议的Windows平台网络模拟器:WE6(Windowsplatform emulator IPv6)。可以实现对网络带宽、传输延迟、传输丢包率以及传输延迟抖动的控制和调节。在Cernet Ⅱ 上进行的实际使用表明,该网络模拟器可以对IPv6业务进行精确的实验环境控制,为协议和设备的开发与验证提供可靠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IPv4协议栈中应用程序对IP地址的处理机制和Web浏览器的工作原理,讨论了实现IPv4/IPv6无缝连接的方法,分析了IPv4/IPv6协议栈中对域名解析的处理方法和IPv4/IPv6地址格式的不同处理,提出了一种Web服务中IPv4/IPv6兼容的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2.
IPv4、IPv6和IPv9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IPv4、IPv6与IPv9的特点,并在地址空间、域名服务、移动性、安全性、QoS、自动配置、应用范围以及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三者加以比较研究,分析其优劣.指出与IPv4相比,IPv6彻底解决了地址空间耗尽和路由表爆炸等问题,而且为IP协议注入了新的内容,使网络安全、移动主机以及Qos成为IP协议的有机组成部分.IPv6在国际上已经占据主流地位,以IPv6代替IPv4是必然的,其规模与效益会远远领先于IPv9.而IPv9尚未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在标准竞争中将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emerging of next generation Intemet protocol (IPv6), it is expected to replace the current vers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v4) that will be exhausted in the near future. Besides providing adequate address space, some other new features are included into the new 128 bits of IP such as IP auto configuration, quality of service, simple routing capability, security, mobility and multicasting. The current protocol analyzer will not be able to handle IPv6 packets.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developing protocol analyzer that decodes IPv6 packet. IPv6 protocol analyzer is an application module,which is able to decode the IPv6 packet and provide detail breakdow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cket. It has to understand the detail construction of the IPv6, and provide a high level abstraction of bits and bytes of the IPv6 packet.Thus it increases network administrators' understanding of a network protocol,helps he/she in solving protocol related problem in a IPv6 network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提出IPv6环境下动态域名系统的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对Web服务端子系统、DNS更新子系统和DNS服务器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技术要点进行阐述。该系统架构合理,人机界面良好,对IPv6应用的推广与加速部署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石炎生  刘利强 《微机发展》2006,16(5):191-193
IPv6是为了克服现在IPv4协议的缺陷而设计的下一代因特网协议。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必然会取代IPv4,开发支持IPv6的网络应用程序已经迫在眉睫。文中首先对IPv6进行了简介;然后介绍了UDP的通信原理I、Pv6下Socket地址结构和IPv6下Socket函数,并给出了在IPv6下基于无连接的Socket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和利用UDP协议进行网络通信的方法;最后实现了在IPv6协议下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数据信息的传输,相信对今后开发基于IPv6的大型网络应用程序会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IPv6/IPv4协议转换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飒兵  何小燕 《计算机工程》2000,26(6):27-28,52
讨论了IPv6/IPv4协议转换机制及存在的问题,IPv4和IPv6的转换包括两个过程,地址转换和协议转换。协议转换过程的确依赖所用的地址类型,但是协议转换的核心思想和所涉及的问题不依赖于任何地址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17.
IPv6作为Internet协议下一版本必将取代IPv4,但是两者共存局面还要持续时间较长。在此过渡期间,由于IPv6引入新特性也带来安全上的新风险和威胁。本文分析探讨了IPv4向IPv6过渡机制并对IPv6过渡机制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针对双栈转换机制过渡方案的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8.
IPv6的新特点和应用对现有的安全设备结构提出了挑战。同时,从IPv4升级到IPv6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两种协议在一定时间内将共同存在。因此,需要设计支持IPv4/IPv6双协议的防火墙以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本文分析了IPv4到IPv6的过渡策略,并设计与实现了支持IPv6/IPv4协议的防火墙系统。  相似文献   

19.
曾立安  凌力 《计算机工程》2002,28(2):170-171
介绍了一种基于Socks协议的通信机制,该机制可以实现IPv4节点与IPv6节点的无缝互通,同时分析了此机制的适应性,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