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导弹的起旋,给以应答方式工作的新一代多测速高精度测量系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文章提出建立多测速系统的反射工作模式来应对,并分析反射工作模式的工作方式和特点,对反射工作模式的可行性从反射式跟踪的作用距离、设备的改造和提高其工作性能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多测速体制下的外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测速体制是我国航天测控领域的一个重大变革,测量体制的改变给外测数据处理带来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文中对几年来该体制下数据处理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取得的成果与进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指出在弹道重构算法的智能化、误差的滤波降噪与辩识修正、实用大气折射模型的建立、外测软件的并行与工程化等方面都需要着重研究,以期有更进一步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针对弹载记录仪试验后搜寻困难、传统GPS/北斗卫星定位受限等问题,设计了基于无线电测向技术的新型抗冲击弹载记录仪信标。该信标发射机主要由频率合成器、混合信号微控制器和微带发射天线构成,集成于弹载记录仪内部,随记录仪着地后,通过手持搜索仪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判断信标方位,从而快速回收记录仪。仿真和现场模拟试验验证了信标发射机的抗冲击性和高效的测向性能,为以后记录仪搜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精度测量体制的转变和目前测控系统存在的问题,引入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先进建设理念,在多测速定轨、超高可靠性设备、远程诊断、宽带传输和数据融合处理等关键技术突破的基础上,研究在未来信息化等新形势下逐步向新测量体制和透11月化工作模式转变的途径,从而为未来更好地组织测控系统的建设,为未来战略武器试验提供强有力的测控技术支持,为未来测控系统的发展规划好蓝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基于PC/104总线技术的近导信标模仿仪的设计研制。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部分,分析并阐述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实现过程。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实时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拥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完全符合机载近导接收机的工艺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6.
谢胜  尚凡  林少兴 《鱼雷技术》2014,(3):226-229
现有鱼雷合作信标检测系统基于分立元件设计,设计复杂、通用性差,测试过程依靠人工操作和记录,检测时间长、效率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鱼雷合作信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高性能数据采集卡作为测控硬件,充分利用LabVIEW软件强大的仪器控制和信号采集功能,实现了合作信标信号一体化采集、分析处理和显示存储等功能。实际使用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的测试系统具有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能够满足各型号鱼雷合作信标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辨识多信标长基线定位系统误差,及提高定位精度,针对目标安装多个信标且目标体积不可忽略的情况,构建了多信标体制的长基线水下定位模型。进一步针对测元系统误差中包含的声速误差、时延误差,在多信标体制定位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多类系统误差辨识模型,并结合水下目标定位过程,计算时延残差,构建模型最优检验统计量,给出了系统误差模型的最优选择准则,实现水下目标位置参数和系统误差参数的有效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最优选择准则可以有效选择合适的系统误差辨识模型,提高长基线水下目标的定位精度。提出的基于最优模型选择的多信标长基线定位系统误差辨识方法可为水下目标定位试验提供理论支撑和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8.
车载式连续波多测速设备在靶场的投入使用,改变了试验靶场传统的测量体制,也产生了新的保障性问题。根据连续波多测速设备的机动能力和多年参试工作情况,对多测速设备机动参试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单信标测距的定位方法,是水声定位技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针对单信标测距定位问题最小二乘结构,对高度非凸的测距定位方程首次提出了基于凸优化的解算方法。对带有误差的测距量测方程添加不等式约束条件,将其改写为有约束的解算方程;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放射近似,将其进行凸化处理;引入松弛变量和罚函数,降低对迭代初值的敏感度。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量级的初值误差,定位结果的差别在厘米量级,所提算法不需要可靠的初值即能迭代收敛得到高精度的定位结果;信标与圆形航迹的圆心距离越近,定位精度越高。通过湖上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烧蚀模式激光推进是激光推进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介绍了烧蚀模式激光推进领域目前常用的3种实验研究方法(Time-of-flight i.e.TOF、Thrust Force Measurement System、ICCD Imaging).通过对比分析给出了3种实验研究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重点就液体烧蚀激光推进实验研究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多测速系统是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站联测可实现外空间飞行目标的高精度测速。以两套测量体制联测距离和变化率为对象,建立了最小二乘改进方法。该方法在通过最小化误差平方和的基础上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对目标参数进行估值,并对解算出的目标参数反算到测元,对实际测元的差值部分进行有效补偿,获取了更为准确的目标参数,使计算出的结果更加贴近实际飞行情况。  相似文献   

12.
针对以往测速系统采用单片机和CPLD分离结构在强电磁场环境下稳定性差,不能实时显示测量结果的缺点,设计一种基于激光遮断法原理测量弹丸飞行速度的智能测速系统,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高集成度在单片FPGA中完成脉冲识别、处理,并在FPGA中嵌入32位Nios Ⅱ软核处理器实现对被测信号采集、处理和结果显示等功能,采用该结构使测速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能直接显示弹丸飞行速度.因系统集成度高,使测量装置本身引起的测量误差达到最小化,通过误差分析,系统测量误差小于1%,测速范围可达400~4 000 m/s.在实际测试中利用该系统成功测量了电磁轨道炮发射的弹丸速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文中利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可编程和运算速度快的特点,实现了弹载测速。本方法将Verilog HDL设计的计时电路和除法电路集成在FPGA中。通过Xilinx ISE Simulator的仿真和Synplify的综合,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和可行性。该方法还可方便地在线修改,为弹丸精确定距起爆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
测速系统测量数据融合算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速系统作为新型参试设备,其数据处理方法和处理精度是外弹道数据处理关注的重点。根据测速系统测量数据的特点,建立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的融合算法,并根据误差传播定律给出相应的精度模型以及误差分析模型。此方法已在大型试验任务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该算法模型的提出为多测速系统的数据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有效提高了数据处理精度,为型号部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惯性/星敏感器的高精度定姿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波  柴艳  秦永元 《航空兵器》2007,(3):15-19,24
研究了利用惯性导航系统与星敏感器进行组合定姿的方法。首先,分析惯导系统和星敏感器的误差源,选取惯导系统误差作为组合系统的状态,获得系统状态方程。然后,利用惯导系统输出的飞行器位置、速度和姿态等信息来构造恒星矢量等效观测值,将其与星敏感器实际观测到的恒星矢量相减作为量测,构造出量测方程。最后,利用卡尔曼滤波技术,设计惯性/星敏感器组合定姿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惯性/星敏感器的组合定姿方法达到了6角秒的定姿精度,非常适用于空间飞行器的高精度定姿。  相似文献   

16.
利用脉冲X射线仪及过零触发装置等组成的基准测速系统,能够获得弹丸通过不同区截装置瞬间的正交脉冲X射线照片,以及弹丸通过两区截装置的精确时间,从而可知弹丸通过区截装置时产生的脱靶量、弹道偏移量、精确的靶距和弹丸运动速度,并能够定量研究区截装置的非对称性、弹丸偏弹道中心、测时仪输入端阻抗变化等因素对测速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介绍集成化产品和过程开发(IPPD)模式的基本原理,分析IPPD在国外武器装备型号研制项目中的成功应用实例,在此基础上,结合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特点,构建了基于IPPD的航空武器装备研制模式,并对模式中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18.
基于嵌入式B/S模式的远程图像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图像的远程采集和传输,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Video41inux控制USB摄像头得到图像数据,并利用JPEG算法实现图像压缩,采用Boa假设嵌入式服务器,利用CGI技术实现图像的远程动态实时传输。整个系统采用B/S模式实现,已在实验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射速内能源转管炮随动系统中模拟-数字转换器件对火炮射频的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解决了高频输入给数字化测控设备带来的测量误差问题,保证了设备对火炮跟踪射击误差的测试精度,并成功地应用于靶场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基于模式搜索的导弹目标分配问题的求解方法.该问题是一个带约束的非线性整数规划问题,采用传统模式搜索求解可能产生非整数解以及陷入局部最优.通过设置模式搜索的终止条件和引入变异操作,克服了上述问题.实践表明,该算法运算速度快,效率高,鲁棒性好,可用于导弹目标分配的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